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05节

  刘辩神色更加阴沉,他是知道曹操对自己多有不满。

  他更加害怕的是自己的谋划被曹操发觉,当即低声道:“与中郎将说,事情这几日暂时停缓,不要让太尉、皇叔、以及安国王有所发觉。”

  刘辩站了起来,在未央宫中走了几步后又说道:“另外,遣人去一趟弘农王那边,瞧一瞧弘农王这几日在做什么。”

  刘备自己不愿意当天子是一回事,但刘备会不会同意迎立另外一位为天子又是另外一回事。

  刘辩虽然是嫡长子,但这大汉还有另外一位嫡子!

  身份同样尊贵,且当年先皇更加喜爱那一位。

  也正是天子即位之后,被当今天子刘辩封为“弘农王”的弟弟刘协!

  天子的人方才有动作,后脚曹操的人就收到了消息。

  曹操拿着手中的纸张看着其上的消息,嘴角不由得带着几分嘲讽,皇宫大内之中,几乎已经成了一个筛子,所有人都知道这大汉如今最尊贵的不是天子,而是这太尉、安国王、以及皇叔。

  其中除却不管事的安国王外,也就是太尉以及皇叔最为尊贵了。

  所以这些“墙头草”早就是该投靠谁投靠谁了,宫中的风吹草动都无法逃过曹操的耳目。

  曹操只是摇头。

  “天子啊”

  他心下关于那个想法的坚定又多了一分。

  曹操自己是汉臣,他也想要自己永远是汉臣。

  但.即便是换一个天子,他也依旧是汉臣不是么?当年的周公都可以废掉周王,然后另立天子,为什么他曹操不可以?

  当月光洒在他的脸颊上的时候,曹操的脸颊上一缕光与暗纠缠。

  他迟迟无法下定决心的原因,是因为这件事情周公可以做的,且一定会有好名声,但他曹公却不一定可以做

  因为周公说到底也是属于周王室,而他曹公连姓氏都不同的人,能落下一个好名声么?

  一个曹贼的名头恐怕逃不过去。

  “罢了。”

  曹操猛的叹气:“还是等一等东临吧。”

  “等东临回来商议一番。”

  董府

  长安城中有两个董府,这是整个长安城人都知道的事情。

  先皇年间自然是董卓的董更加显贵,但如今却是董承的董更加显贵了。

  两个董府几乎算是挨着的,自然而然众人也会将其对比。

  董承府前,车马不断;董卓府前,门可罗雀。

  董卓府邸后院,董卓放下手中武器,将其扔到一边,一边自有仆从接着。

  他擦了一把汗笑着看向贾诩:“先生,你说的果然没错啊。”

  董卓十分感慨:“若是当初我没有退一步,只怕如今这被推到风口浪尖上的人,就是我了。”

  他撇了撇嘴:“我一个大老粗,可不愿意掺和到他们的争端当中。”

  贾诩只是温和的笑着。

  因为董卓入京之后的一举一动,以及当初他入京的时间,此时的董卓与原版的董卓早已经不同。

  他如今贵为辅政大臣之一,又极其低调,哪个人都不愿意得罪他,而他也是听从贾诩的话一步步谨慎的走着,朝堂上除了关于西凉的事情,董卓都十分谨慎的中立,对所有事情都不表态。

  而这样的姿态则更是得到了众多党派的拉拢。

  昔年的袁氏、杨氏因为“清君侧”的事件已经没落,而如今世家中倒也没有出现一个可以挑大梁的,只是隐隐约约以“颍川”的陈氏、荀氏为首,除却这两个大世家之外,便是吴郡陆氏、范阳卢氏两者,四大世家分庭抗礼,谁也不服谁,但只能够团结起来,凝成一股气与朝中另外三者抗衡。

  世家一派也是最为弱势的。

  而后便是以刘备为首的皇室势力,这一派的势力不算强大,但也不算弱小,皇室宗亲们还是很有实力的,只是不算团结。

  第二强的则是“曹、夏侯”为首的“新贵”,谯县夏侯氏因为曹操的缘故,所以算是一派最强大的势力,世家中也有人隐隐约约的加入其党羽。

  比如荀氏中的几位年轻一代。

  荀氏颇有一种两头下注的想法。

  最强的自然是陈氏。

  于是,朝堂中的势力倒是显得不是那么的清晰了。

  看似是四派纷争,实则三国鼎立,看似三国鼎立,实则楚汉之分

  世家、皇党、新贵、陈氏四派系纷争,小部分时间前三者联合在一起,以求在陈氏的“重压”下喘口气,因为陈氏的势力其实并不经常参与到这争斗中。

  陈氏的势力为民,所以大多数时候不会真正触及三派的利益底线。

  皇党、新贵、世家三者则是互有联合,毕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贾诩只是笑着说道:“只是可惜啊,当安国王病逝、当世子再入长安后,一切都会发生变化,风云再起,到时候将军就是想要继续躲清闲都难啦。”

  董卓伸了个懒腰,浑身的筋骨噼里啪啦的作响。

  “也正好。”

  “某家正想活动活动筋骨,这几年的修身养性,有些人真的以为某是一只即将病死的颓虎了。”

  他咧开嘴笑着,说出的话却阴森无比。

  “还有人将某当成狗呼来喝去。”

  “真真是找死。”

  一辆马车缓缓行驶入长安城,所有人关注陈朱楼的人都意识到了。

  安国王世子,回来了。

  陈朱楼回来之后,先见了父亲,又与陈泽熙聊了几句之后,便带着一壶酒朝着城中某处园子去了。

  此行所为,见故交。

  月色正好。

  刘备、曹操二人在园子前碰了面,脸上都带着笑意,此时的他们不再是曹太尉、也不再是刘皇叔。

  仅仅只是为了见一见故交的刘玄德、曹孟德罢了。

  此夜正好。

  当见旧友。

第360章 某若篡权,则万箭穿心,后人尽皆横死

  月色高悬。

  园子中的风景一如既往,像是三个人多年前初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一样。

  刘备、曹操只是往前走着脚步缓慢,并不着急,他们一边走,还一边聊着近些日子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他们真的放下了自己的身份和其余所有的冗杂。

  因为他们知道,这或许是他们最后一次能够这样与对方说话了。

  一切的结果,都看今夜这场谈话是否能够顺利。

  如果顺利,他们或许还能够做朋友,然后在多年后再共饮酒;如果不顺利,今夜这杯酒只怕是他们最后的一杯酒了。

  这般想着刘备与曹操两人的神色更加坦诚。

  相交多年,两人都觉着除却对方以及现在正在园子中等着的那位朋友外,再也没有人能够更加了解他们对方了。

  “孟德啊。”

  刘备的声音中带着平和,他只是说道:“若是我能够劝的动陛下以及东临,你是否愿意回头?”

  回头?

  曹操站在那里,眉宇中的神色一闪,他只是看着站在自己身旁的刘备,此时的刘备眼睛中神色茫然,但又带着坚定。

  其实这个时候曹操最好的回答是什么?是敷衍过去,将这个话题岔开。

  但不知为何,或许是今夜的月色太好了,也或许是这些年见到刘备的疲于奔波、亦或者是当年那個想要拯救大汉、因而不畏强权,令人仗杀权贵叔父的少年又再次活了过来。

  曹操只是沉默了许久后说道:“如果东临愿意救国、如果你能够劝得动陛下。”

  “曹孟德永远会是最忠心的汉臣。”

  他看着刘备,一字一句的说道:“我想要的其实很少,我想要的或许很多,但曹孟德永远是那个敢于仗杀权贵,为民请命的曹孟德!”

  “他从未死去,也从未离去。”

  “不管你相信与否,这些年我的所作所为都是逼不得已。”

  曹操抬起头,看着那悬挂在高空中的月亮,声音略微低沉,略微带着些疲惫之感:“君要臣死,臣却不想死,我想这并不算是太过分的事情吧?”

  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术,因为儒家的发展并不算是太过于顺利。

  虽然董仲舒依旧是出现了,但三纲五常这种东西因为陈氏“政治学”的存在,以及其余诸多学说的存在,董仲舒还是没有敢详细的进行解释,只是在自己的“董子”一书中略微提及,毕竟三纲五常最早是见于孔子。

  他身为大儒,怎么能够不读孔子之书?

  刘备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曹操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

  这才是最可悲的事情。

  可放在天子的角度去看,天子错了么?

  事实上,天子也没有太大的错误。

  因为他们的视角不同、立场不同,天子想要属于自己的权利,所以他要铲除站在自己面前的曹孟德以及他们这些权臣,而他们这些权臣则是为了百姓不愿意让天子彻底掌权,也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而与天子争斗。

  若是换做儒家大盛的局面,或许这样与天子敌对是错的。

  但如今并不是儒家大盛的局面,而是政治学大盛、儒家、道家、纵横家等诸多学说并隆的时局,这样的做法也算不得错。

  刘备早已经不是多年前的稚子了,他知道这个世上的许多事情并非是非黑即白。

  但也正是这种谁也没有错的局面才更加难以处理。

  今日的曹操能够说出这样的承诺,刘备心中已然是十分感激了。

  他微微停顿了脚步,看着曹操,而后躬身行礼:“备在此谢过孟德兄。”

首节 上一节 405/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