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446节
说完之后,身后的“道卒”手起刀落,简单干脆。
鲜血瞬间洒落在这江畔,些许鲜血渗透入这广阔的赤水之中,但赤水之清澈怎么是这些许鲜血就能染红的呢?
一时之间,大江中那赤水依旧清澈。
祖天师只是背着手:“万事俱备,如今只欠东风了。”
曹刘盟军中
有些时候人太多了也不是好事,毕竟大多数时候文人们还是相互轻视的,除非有一个强有力的人能够站出来,以自己的才智压倒所有人。
但很可惜的是,如今的曹刘盟军中并没有这样的一个人存在。
无论是诸葛亮、法正还是郭嘉、荀彧,都是顶尖谋士中的顶尖谋士,其中诸葛亮号“卧龙”有管乐之才,法正年少成名,能够压制他的更是少之又少,郭嘉则是有“鬼才”之称,而荀彧更是被世人称之为“王佐之才”。
这样子的顶尖人物对于战争的策略自然都有自己的想法。
这还仅仅是文臣。
武将就更不必说了。
单单只是曹刘盟军合拢的这半个多月时间,曹刘两个阵营的武将已经交手了无数次,今日你打败了我,明日我找我的兄弟来,他比我强;今日你复仇了赢了?那明日我就找我的兄弟来,他更加勇猛。
交手半天,更是谁都不服谁。
而他们的领袖“曹操”与“刘备”则更是无奈。
这种情况下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毕竟两者的实力几乎是持平的,若是稍微有一个强大一些的也能够压服其他人了。
历史中的孙刘联盟为何能够成型?
其一是因为蜀汉只出了一个谋臣诸葛亮,一个武将赵云——赵云还是保护诸葛亮存在的。
而武将更是大多数都在打辅助。
毕竟那个时候的刘备实力的确不算很强。
其二是因为他们都在人家江东的地盘上,当然是以周瑜这个江东周氏的当代大才为首了。
如今的曹刘却没有这种情况,所以他们之间的合盟看似坚固,实则较为松散。
最后商议的结果是,双方的领头人——曹操、刘备继续在赤壁对阵,而各自的势力则是带着一部分士卒分别前往“嘉鱼”和“咸宁”,形成对赤壁这里“大虞军队”的合围。
文臣方面,诸葛亮和法正留在刘备身边,郭嘉和荀彧则是留在曹操身旁,其余人等随军而去,做一个军师。
武将方面,张飞关羽留在赤壁,而张辽和许褚则是留在曹操身边。
江面上的风淡淡的吹拂着。
星夜之下,荀彧和诸葛亮站在一处,两人看着天上的星象都在捉摸着。
荀彧轻声道:“其实我们想这么多也没有什么作用不是么?”
他猜测到大虞方面很有可能使用“火攻”,毕竟大虞此次前来的士卒只有三十万多一点,而盟军方面即便是只算少壮也是有五十多万的。
以少胜多岂是那么容易的?
诸葛亮微微点头,他叹了口气:“实际上,我最担心的便是那位“祖天师”了。”
他沉默后开口问道:“其实,文若也对那位的身份有所猜测是么?”
荀彧在风中如同招摇的青草一样:“是的,所以我才会这么担忧。”
他一声苦笑:“毕竟,那位的家族这么多年屹立不倒,有不少传闻从其中传出,比如他们家族的人有操控天象的手段,甚至有人说当年光武皇帝诛杀王莽的那一战,天降陨星的事,便是出自那位家族的手笔。”
“当时,那位的先祖不是正在光武皇帝军中么?”
“我家中有一份记载,是当年一个军卒口述的,他说当那一位夜晚祭祀上苍之后,天上即刻落下了陨星。”
荀彧看着诸葛亮说道:“绣衣使者并不在琅琊天子的手中,想必应当在长安那位的手中吧?”
“他们难道没有查出,大贤良师曾经与安国王同行?甚至大贤良师手中那份“太平要术”都有可能是安国王传给他的。”
“我们查到的消息中表明,张角起义那日不应当有雨的,但一场大雨落下,将一切罪孽洗刷,将追随之人的热血点燃。”
“也正是因为那一场雨,张角起义才能够成功。”
“今时今日,若那位真的是我们想的那个人,他手中难道就没有这般的手段么?”
“你信么?”
诸葛亮依旧沉默着:“我自然是不相信的。”
“可是即便是我不相信,又能够有什么办法呢?”
他苦笑一声:“我们只能够期待,期待那位不会用这些神鬼莫测的神仙手段。”
荀彧只是漠然说道:“将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这可不像是你的风格。”
他与诸葛亮是旧相识,毕竟诸葛亮出身自“琅琊诸葛氏”,他在琅琊多年,怎么可能不知道诸葛亮这个人呢?
诸葛亮摇了摇头:“并非是将希望寄托在敌人身上,而是知道他的性格。”
“他或许会有什么阴谋手段,但却不会在这个时候用这等手段。”
“陈氏一向坚定的认为,自己是“人”的世家,而非是神灵世家,否则以他们的影响力,想要成为凌驾于所有人之上的“神灵世家”何其简单?那样只怕就没有今日的所有事情了。”
荀彧点头:“的确如此。”
“不过,我们还是要想好相应的手段。”
他眯着眼睛:“但不知为何,我心中总有些许的忧虑,好像要有什么你我无法掌控的事情要发生了一样。”
诸葛亮与荀彧对视一眼,两人开始迅速的找寻所有的一切不对劲儿的地方,但他们却什么都没有找到。
元安六年,即建安、承泰二十二年。
风雨飘摇,大战降临之际。
琅琊天子收到了一封信。
一封来自他那个侄子的信。
刘协望着面前神秘的人,脸上带着莫名的神色。
“你便是当代绣衣使者的首领?”
他挥了挥手中的密信。
“这是我那个侄子给我的?”
刘协展开手中的信件,一边轻笑着。
“我倒是想知道,我那个侄子能有什么事情找我。”
第390章 赤壁上的璀璨(其三)
当看到手中信件上完整内容的时候,刘协的神色骤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过了片刻,他稍微沉默了一瞬才说道:“这么多年,装疯卖傻,倒真是辛苦他了。”
刘协嗤笑一声,而后看着面前的男人问道:“他有多大的把握?”
面前的男人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反而是开口说道:“陛下说,他没有什么把握,他只是多读了一些史书,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人曾经去调查过,上党赵氏的先祖应当就是那位“秦武烈帝”,他非始皇帝的亲生血脉,自然也就不是秦国皇室的主脉。”
“当年秦昭襄王曾与陈氏先祖约定,请求陈氏在秦氏危难的时候保住自己一脉的嫡系。”
“这一点,陈氏的确做到了。”
“如今的关中秦氏,就是当年昭襄王的后人。这一脉传承自昭襄王至庄襄王、而后是始皇帝、文皇帝,关中秦氏的先祖便是文皇帝的幼子。”
“秦武烈帝若是追根溯源,他的血脉可以追溯到昭襄王的某一位叔伯。”
男人低着头,一字一句的仿佛是在念诵着早已经准备好的稿子:“那么问题就来了,陈氏为什么要花费大力气不仅按照约定保存昭襄王的后人,还要保存秦武烈帝的子嗣后人呢?”
“陛下说,请您好好想一想。”
“当年文皇帝是请求陈氏保住刘氏一脉,可是如今他也算是刘氏一脉,您的子嗣也算是刘氏一脉,可这世上不仅仅有您们二位刘氏,还有一位如今正在长安城中。”
刘协看着男人开口问道:“他不相信那位皇叔?”
男人只是回答:“陛下说,关系到子嗣香火的事情,他不相信任何人。”
“更何况,即便是那位皇叔自己不想要成为皇帝,可是皇叔的手下还有众多骄兵悍将。”
“如今长安城内,世人只知刘皇叔而不知天子。”
男人说到这,便站直了腰板,恢复了自己之前的气势,他低声问道:“陛下便说了这么多,至于要不要配合陛下,那便是看您自己的抉择了。”
刘协看着站在那里的男人,眼睛中的神色带着些许的沉默。
片刻后,他低声道:“朕允了。”
“回去告诉朕的那个侄子,希望他不要在这其中搞什么鬼。”
“否则,他会后悔的。”
男人微微点头:“如今宫中有我们的人,您只需要按照我方才所说的,在合适的时间将人交给他就可以了。”
“而后,我们的人会将两位都送到官渡。”
他稍微沉默了一会儿后再次说道:“只是,依照陈氏的旧例,您这一脉日后不得为刘氏。”
“便如同当年的上党赵氏,更秦、赢二氏为赵一般。”
刘协也没有说什么,毕竟如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刘民筹划的,自己手中也没有足够的能够打动陈氏的筹码,那便让自己的后人更名换姓吧。
叹了口气后他说道:“便更做“文”吧,日后我的后人便更姓氏为文,去刀而从文。”
元安六年,末。
赤壁之围已经持续了近半年之久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围绕在这里。
嘉鱼、咸宁二地的三方士卒也各自在交锋,但都没有讨到什么好处,曹刘联盟虽然占地广阔,但他们的国力却不如大虞的国力强盛,且经过两年前的南迁,南方的开发已经足够在短时间内支撑这场战争了。
而对于大虞这种明显有着强横实力一统天下的势力,九州周围的各地方势力也不敢轻易得罪。
于是,一场比拼“内力”的消耗战便开始了。
元安七年。
这是一个好年份。
临京城中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