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98节

  “前几年出海的人探索到了另外的几座大陆,那些大陆也被皇兄命名,甚至还从那些大陆中带回来了中州大陆没有的粮食产物,而伴随着研究院、农家那群人将粮食研究的更加高产,如今的大唐人口甚至已经达到了一万万。”

  “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数字你明白么?”

  李恪整个人都瘫痪在实验室中的沙发上,然后说道:“父皇在世的时候,大唐的巅峰人口差不多是七千多万,那个时候已经算是巅峰了。”

  “如今大唐的人口甚至比那个时候还要多三千万!”

  “而且这是一个正在平稳增长的数字,完全没有衰减的样子。”

  “黔首们的生活也没有因为大唐人口数量的增多而变得更差,反而是变得更好了!”

  “贞观年间,米价一斗要十钱,而如今已经是八钱了!八钱啊,你知道这是一个怎么样子的数字么?”

  “这代表着大唐近乎于三分之二的黔首都能够吃上饭、不至于挨饿了,甚至省吃俭用一些,但凡稍微有点力气的人都能够吃上饭了。”

  “我前两年周游天下的时候,几乎没有见到大唐还有什么乞丐了,哪怕是那些贫困山区的百姓们也能够吃上一口东西。”

  “长安城周围的黔首已经习惯了一日三餐,贫困山区的人至少一天能够吃上一餐了!”

  “古今圣贤书中所记载的盛世,哪个能够超越大哥所创造的盛世?”

  李恪将手放在自己的额头上,看着头顶的大殿,轻声说道:“父皇当初将皇位传给大哥是对的,怀疑我们也是对的,换成我们,我们一定做不到这些的。”

  李泰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的东西放下,然后走到了李恪的身旁。

  “所以你就想要摆烂?”

  “你对得起老师么你?”

  李泰所说的老师是“陈煜”,当年李泰考上了京都大学,而李恪稍差一点,考上了长安大学,也算是留在了京都之中。

  后来他们拜师陈煜,也算是陈煜的弟子。

  李恪耸了耸肩膀,任由李泰将自己拉了起来:“好了好了,不说这些了。”

  “火车不是今日开始实验运行?”

  “走吧.”

  他走出这房屋,然后看着天空之上的星穹,不由自主的感慨道:“这是最好的时代啊。”

  镇国王府

  陈煜坐在那里,手中握着“麒麟玉”,陈湛早就将这个东西交给了他,他甚至还去过几次“拙身楼”,想要借助记载中的“悟道”之说明了自身的前路。

  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他长叹一声,但眼神中却带着了些许的满足。

  如今的大唐已经十分繁华了,他没有对不起自己的父亲,更没有对不起陈氏。

  他没有将所有的一切都压在自己的身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情要做。

  长安街头

  “呜呜呜呜——”

  一阵怪异的声音响起,人们却没有感到奇怪,只是稍微看了一眼那里之后,便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

  “研究院又研究出来什么东西了?”

  一个年岁稍大的老妪坐在那里,眯着眼睛,晒着太阳。

  “也不知道,我活着的时候还能见到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啊。”

  一旁的老头笑着说道:“那谁知道呢?”

  “我只知道,若非是陛下、若非是陈氏,就算研究出来了这种东西,也不是我们能够见到、能够使用的。”

  两人望着远处感慨的说道。

  “这是.最好的时代啊。”

第504章 花萼相辉楼

  开耀十五年。

  研究院研究了数年的火车终于被彻底拿上了台面,而后以陈氏为首的诸多世家开始着手修建贯通南北的铁路,整个大唐在皇帝陛下的命令中,就像是一座机器一样开始飞速的运行。

  铁路贯穿南北的过程,也同样是大唐迅速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的人开始被“燃烧”,但却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因为燃烧的那些人,为了大唐燃烧的那些人都获得了足够的利益和荣耀。

  在开耀十五年的年末,大唐的统治阶级们终于意识到一个问题,他们不能够再继续让大唐的黔首们燃烧下去了,这样燃烧下去只会提前透支大唐的未来。

  所以.

  大唐的统治者们开始思考办法,思考能够改变这一切的办法。

  他们最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既然无论如何都是需要人的,那么为什么.为什么不找一些蛮夷呢?

  蛮夷之人又不算是什么人,让他们来承担“燃料”的这个功能不是更好么?

  珍贵的大唐黔首应该被用在其他的地方。

  而这,便是代价转移。

  当高贵的统治者们寻找了一圈之后,终于找到了他们觉着合适的人——即天竺人。

  天竺人太适合作为大唐进展的燃料了。

  第一,他们的距离很近。

  近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他们可以很快的将人弄过来,然后替代正在燃烧着的大唐人,给他们提供利益,而那些被替代了的大唐人就可以去做别的事情。

  第二,这群人有天生的奴隶感。

  他们被当地的统治者灌输了“卑微”的观念——天竺特有的等级制度让他们底层的人不敢反抗,不能反抗,本身就是奴隶的一种——这种观念已经持续了许多年,或许有上千年?

  谁也不知道。

  但总归来说,这群人很好用。

  第三,天竺人口同样很多,但真正掌握了权力的人并不多,他们有大量的奴隶可以给大唐输送。

  于是,在开耀十五年的年末,一群装备齐全的“豪商”开始沿着水路一路前往天竺,准备和那里的统治阶级进行一些友好的协商。

  但最终失败了。

  天竺的统治者十分傲慢,并且觉着大唐不算什么,他们甚至杀了前去的一位商人——那位商人是大唐某位贵族的私生子,而这触怒了那位贵族。

  更加巧合的是,那位贵族的另外一个儿子是当朝公主的“面首”,也就是小情人。

  在枕边风以及添油加醋的描述中,这一场很小的商人风波就成了天竺对大唐的挑衅。

  长公主的哭诉让李承乾陷入了暴怒的状态当中,而此时的大唐也因为这位陛下的愤怒而变得愤怒起来,就像是一个老好人突然之间翻脸了一样。

  开耀十六年,春。

  大唐皇帝李承乾诏令,天竺之地不尊大唐天威,擅自杀害大唐使者,大唐将对天竺发动战争!

  而且是绝对不会停止的战争!

  除非天竺的统治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随后,李承乾下令,让李靖的儿子以及陈临安的儿子为“主将”,分兵两路,一路走水路,另外一路则是陈兵边境,分别从两个方向攻打天竺!

  恢弘的声音从太极殿中发出,而后整个大唐就陷入了战争状态。

  当然了,这一场战争并没有对大唐造成什么负面的影响,毕竟如今的大唐实在是太过于强盛了,那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就像是钢铁怪物一样,而在陆地上的士兵也不必步行赶往边境,而是通过开耀十三年开始就一直在修建的“铁路”,坐在那不需要人工、牲畜驾驭就能够日夜运行的火车前往边境。

  是的。

  开耀十三年,内燃机和火车被发明出来之后,大唐就开始集结全部的力量修建一条铁路,这条铁路贯穿南北的同时,其实更多的是从长安一直沿路抵达天竺与大唐边境。

  这一点不得不说实在是太巧合了。

  至于是不是故意的、至于是不是大唐早有打算?这一点谁都不知道。

  人们的目光直视看向这一场战争,虽然大唐的百姓们并不觉着自己会输掉这一场战争。

  但他们依旧关注着——就在朝廷的“邸报”上。

  邸报上每隔几日就会出现关于这一场战争的信息,但只是看了半个月之后,就没有人在关注这一场战争了。

  因为这一场战争打的实在是太简单了。

  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唐就直接获得了两个路线的全部胜利。

  因为天竺人根本没有想到大唐的士兵会那么迅速的就出现在边境——从大唐开始向天竺宣战,到大唐的士兵集结完毕,再到大唐的士兵出现在边境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有一个月么?

  没有。

  在完全没有预料到的状态下,天竺的边境很快的就被突破了,而这一突破便让天竺丢了不少的城池,等到天竺人的士兵集结完毕的时候,大唐的士卒们甚至都快要打到天竺的都城去了。

  这让天竺的统治者们十分恐慌,他们甚至开始悄悄的联系李德謇和“陈无说”,想要通过贿赂这两位大将的方式来获得喘息的机会。

  而陈无说和李德謇则是在李承乾的暗示下接受了这些“贿赂”,顺带管天竺的统治者要了更多的“贿赂”,而他们索要的贿赂也让天竺的统治者感觉到奇怪。

  他们不要钱不要宝物,不要宝石。

  他们要的是那些穷苦的、最底层的吠舍和首陀罗,甚至还不要求吠舍的数量,只是要求总得数量。

  天竺王当然对这个问题表示了困惑,而陈无说和李德謇的回答也很简单——他们两位都是有大量封地的人,甚至都是“国公”,是地位最高的人等,所以他们需要有“奴隶”或者说“工具”、“仆人”来帮自己干活。

  大唐人的工钱太高了,他们不想付,所以正好天竺人多,他们就要天竺人去当奴隶。

  对此天竺的统治者们当然是有些许不满的,但也就只有一点点而已。

  为什么?

  因为吠舍在他们眼里或许多少还算个人,但首陀罗在他们的眼里也不算人,甚至还没有“牛羊”高贵,因为牛羊是真的可以吃肉的,也是值钱的。

  而且牛羊不好好的照顾,也是没有办法下崽的。

  但首陀罗不一样。

  他们下崽可太简单了。

  于是,在陈无说以及李德謇的威胁下,天竺王室以及权贵们为了讨好这两位,当即送了不少的“奴隶”给他们,其中包括了四万首陀罗以及一万吠舍。

  虽然不全都是壮年劳动力,但大多数也都是可以干活的。

首节 上一节 598/6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