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世家:从商鞅变法开始崛起 第599节
在获得这一批奴隶之后,李德謇以及陈无说迅速将这些人通过“火车”运往大唐的最中心——这一批奴隶要去做一件名扬天下的大事,甚至是可以留名史册的大事。
大唐的皇帝陛下李承乾准备在长安城修建一座通天的高楼,那座高楼名为——花萼相辉楼。
李承乾想要用这座巨大的高楼来宣布一件事情,在他的治理下,大唐已经超越了李世民时代的“贞观盛世”,在他的治理下,“开耀盛世”前所未有的披靡。
这也是为什么李承乾会支持长公主、或者说为什么他会布局想要从天竺获取“奴隶”的缘故。
虽然现在这个时代,水泥以及诸多的工具已经被发明出来了,但修建这种高楼依旧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主要是一些其他的机器没有制造出来,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依靠人力来修建的。
修建如此巨大的高楼中间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小的伤亡——这对于李承乾来说就是一件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因为鲜血会让他的治理变得有些“缺憾”。
所以天竺人便成了他最好的工具。
这一批贿赂的五万人便被运往长安城,而后开始修建花萼相辉楼。
在这个过程中,大唐与天竺的战争依旧没有停止,不仅仅没有停止,而且还更加.爆发了。
原因就是因为修建花萼相辉楼消耗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仅仅是开耀十六年到开耀十七年这一年,那五万人就几乎死光了,大唐需要更多的人,花萼相辉楼也需要更多的人,所以战争继续。
开耀十七年的年末,在寒风冷冽中,天竺人终于投降了。
也是同一年的年尾。
陈氏嫡子、临安王世子、威武大将军“陈无说”代表大唐与天竺王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一系列的条约包罗万象,比如天竺因为斩杀大唐使者所赔偿的金银、再比如在这一场战争中牺牲的大唐士兵的抚恤金、以及天竺对大唐的补偿等等。
其中金银还是小事,这个在后世被称之为“开耀条约”的文书中明确规定了,天竺每年需要给大唐提供“一百万”的奴隶。
这也是大唐在后世中,被一些没有被包罗进大明联邦共和帝国的国家斥责辱骂的原因之一。
因为这个条约开启了不将“人”当成是“人”的先河。
当然了,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华夏人也都的确不将这部分人当成是人,他们只是认为这些人是工具——是奴隶,并且他们十分理直气壮。
先贤都说了。
“白马非马,夷人人乎?”
所以这些人是工具有什么问题么?没有任何问题。
在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大唐整个机器的运转下,花萼相辉楼在开耀十九年的春天修建完成,这座巨大的高楼之下全都是天竺人的鲜血——当然,这也是大唐的荣耀。
整个世界上就没有比这座花萼相辉楼更庞大、更宏伟的建筑了,哪怕是目前已经成为了大唐象征的政治中心长安也是如此。
花萼相辉楼修建在长安附近的郊区,而那一片早已经被化为了大唐的另外一个核心,等到长安城更加强大了之后,便会将此处也吸纳进长安城的辖区之中。
这座通天高楼的出现象征着大唐正式进入到了最巅峰的时期之一——为什么说是之一呢?
因为这是在经济、文化、军事上、在这个时代、在这个科技时代中所能够达到的巅峰,而贞观之治同样是那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巅峰,甚至之后的开元盛世也同样是当时那个时代能够达到的巅峰。
这三个时代的圣旨被并称为“三皇盛世”,象征着大唐最强大的三个皇帝所打造出来的盛世。
李世民、李承乾、以及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
当然了,李承乾的儿子李象虽然没有达成千古一帝的成就,但却依旧承接了这三个盛世之间的一点点距离。
也算是一个好皇帝,只是比起来他的爷爷、父亲、乃至于儿子都有一定的差距。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谁让他的爷爷、父亲、儿子都是猛人?
后世中,李适之也经常被史学家们拿着这一点开玩笑,说他是上不如老,下不如小。
开耀二十年。
周围的国家都被李承乾打服了,不管是西域也好,还是西域更加遥远的欧罗巴也好,都已经臣服在了大唐的脚下。
开耀二十年的夏天,六月。
整个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李承乾在花萼相辉楼召开了一次宴会,这次的宴会根据历史记载,几乎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有名有姓的国家全都参与了进来。
哪怕是远在欧罗巴的国家也一样如此。
《唐书》中有记载,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拜占庭帝国的皇帝、阿拉伯帝国的皇帝、大高王朝的王、波斯帝国的皇帝、天竺的国王、倭国的国王、等等全都参与了这一出盛会。
在这样的盛会上,所有帝国的皇帝全都十分恭敬的、谦卑的表示,自己愿意去掉“皇帝”的称号,而尊大唐皇帝为全世界的“天皇帝”。
其中,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三个巨无霸帝国的皇帝将自己的“皇冠”献上,由大唐皇帝李承乾再次为他们加冕。
而大唐皇帝李承乾陛下则是赐予了拜占庭、阿拉伯、波斯三个国家以“帝国”的称号,允许他们称“皇帝”。
自此整个世界都真正的臣服在盛世大唐的脚下
第507章 朕及大唐
最开始,这场战争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给这个庞大的国家掠取一定程度的资源,以供给这个国家的消耗,但当战争这个事情,一向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
比如这个时候。
最开始战争只是波及到了中亚的某些国家,到了后来,战争开始波及到波斯以及更遥远的欧罗巴,东罗马帝国等国家也参与了进来。
他们参与进来的原因也十分简单。
科技的传播。
这里要十分明确的说明一件事情——大唐帝国并不限制别的国家来大唐的学校学习一些先进的技术,或者说都不能够说是不限制了,而是十分欢迎。
当然了,这些外国的留学生在大唐也不会得到什么“高贵”的待遇,相反他们只能够享受到大学学生最基本的待遇,如果想要更好的待遇?
也很简单。
两个字。
加钱。
比如大高王朝的皇子,申齐木。
申齐木来到大唐之后便在京都大学内求学,而他所享受到的待遇是一些小国的留学生完全无法想象的——是的,不是无法享受,而是无法想象。
申齐木所享受的待遇完全等同于大唐的皇子以及一些高贵的门阀世家!
他在京都大学内部有独立的居住宿舍,不必与其他的人拥挤,而且这个居住的宿舍内部还极尽奢华!
至于为什么?
因为申齐木加钱了,甚至加的还不少——除了他必须缴纳的学费之外,申齐木以及大高王朝为他所享受的待遇额外为大唐每年提供十万桶原油。
十万桶。
如果不知道这个数字具体象征着什么的话,有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可以帮助理解。
大唐如今每年消耗的原油数字是八十万桶。
也就是说,申齐木一个人为了他的享受,几乎提供了去年大唐消耗原油的八分之一。
这个数字足以让申齐木在大唐有足够的待遇了——更何况大高王朝给申齐木的学费是每年二十万桶原油——他一个人提供了三十万桶原油,也就是大唐消耗量的三分之一还多!
为什么这个数字会是公开的?
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些小国——特指倭国,这个国家的留学生对申齐木的待遇提出了质疑——而宽宏大量的大唐皇帝告诉了这个可怜的留学生这是为什么。
当然了。
在解释完了这个问题之后的一年之内,倭国的边境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受到了海上一群装备齐全的海盗袭击,并且一路被这些海盗打到了京都,甚至将这个国家彻底覆灭,所有的国民都被拉去石见山挖新发现的近况这件事情,就很让人疑惑了。
大唐皇帝在听说了这个事情之后,十分愤怒的表示,若是被他发现到底是谁覆灭了自己的附属国,那么他一定要让他付出鲜血的代价!
这是鸿隆年间的事情了。
而在开元年间,李适之登上皇位之后就迅速的发现了覆灭倭国的罪魁祸首——那就是在倭国旁边不远处的高句丽!
是的。
当年隋末时期的高句丽竟然再次卷土重来了,这简直是让大唐皇帝愤怒至极,毕竟大唐皇帝说了,当初覆灭了高句丽的就是他们的老祖宗——也就是太祖皇帝李世民。
在这种愤怒的驱使下,李适之派遣大军将高句丽的土地再次耕耘了一遍,将上面刚刚喘息过建立起来了小国的高句丽族群再次杀了一遍。
这一次,是真的没有参与的高句丽贵族王室了。
对于此事,国际社会上的许多国家——包括仅有的三个有尊贵帝国称号的波斯、东罗马、以及埃及等帝国都对此表示十分敬仰,对大唐皇帝的仁慈以及宽宏表示了最崇高的敬意。
话说回来,当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是大唐皇帝还是东罗马帝国、埃及帝国、波斯帝国等诸多中亚以及欧罗巴的国家都没有想到,战争会持续这么久,会绵延这么长。
可当战争爆发之后,从大唐内留学的“学子”从大唐回到了帝国之后,这些国家的皇帝就发现了一个问题。
大唐所依仗的“科技”他们似乎.也可以发展啊。
不就是战争武器么?
不就是火枪吗?
学会了大唐大学的那些原理之后,他们也能够研究啊,并且当前面的道路都已经给他们指明了之后,这些人的道路走的十分简单,也因此他们发现“石油”的力量。
也发现了在中亚埋藏着大量的石油。
更因此发现了他们或许可以挑战一下大唐的权威这件事情。
于是,在开元年间爆发的战争便一路波折、一路爆发、一路连绵,从开元十七年,也就是大唐的第四个皇帝“李适之”时期,一直持续到了“宏元十八年”,也就是大唐的第八个皇帝末年。
战争持续了多少年呢?
战争持续了整整四个皇帝,一共八十九年。
至于为什么战争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么
这一点,除却参与到战争的几个国家谁都不清楚,而即便是这几个国家,也只有大唐的权贵们最清楚了。
宏元十八年,春。
大雨连绵不断的落在地上,长安城的百姓们依旧如同八十多年前一样和平安定的生活着,像是没有感受到战争一样。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
所谓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根本无法波及到大唐的百姓们,顶多波及到大唐边疆的百姓——而且波及的还不算多,或者说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大唐也没有在乎那所谓的持续战争——因为战争没有消耗这个庞大帝国的财富。
太极殿中
李奇缓缓的按着自己的额头,他看向自己身旁早已经伏案写着今年计划的陈宽,神色有些疲惫:“伏波,你说波斯他们还能够继续打下去么?”
“朕怎么总感觉他们支撑不下去了的样子?”
“要不咱们暗中再给他们一些资源和技术?”
上一篇:我死守四行仓库,被周姐直播了?
下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