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第18节

  据说,在六十多年前,长安城所在的地方不过是一片荒芜的山谷林地和大片大片的草甸,只有几处牧场寥寥分布在这一带。可是,齐国人经过短短十余年,硬是在这片蛮荒的大地上,建造了这座漂亮而崭新的城市。

  长安城参考借鉴了大陆北京城和南京城的布局,同时也利用此地的河流与起伏的山势,对整个城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布置,使长安城布局极其整齐,规制非常严密。城市里以及郊区边缘地带还修建了大片的园林区和绿化带,不仅美化城市,还为城市居民提供游览休闲的场所。

  这座位于内陆一百多公里的城市将人居和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风光景色极为优美,城市公园、湖泊、小河、水坝、充满东方古韵的典雅建筑,以及一座座极具震撼力的雄伟大厦。

  马车沿着宽阔的柏油马路行驶,很快进入玄武区,远远地便看到一栋高达四十多米的大楼矗立在前方。大楼的顶上覆盖着大片大片的红色琉璃瓦,墙面上刷着青灰色的墙漆。每层楼面都大量使用玻璃,在太阳的照耀下,反射着炫目的光芒。想必大楼里的房间也会异常明亮,无论是在里面办公还是居住,都应该十分舒服。

  那栋大楼是齐国的立法机构——敕令院,影响无数本土和海外殖民领地民众的法令和规定,便是在这里经过细致的讨论和再三斟酌,被一一制定出来,然后经过皇帝陛下的宣召,成为正式的法律文本。

  这栋大楼除了敕令院占据了几个楼层外,内阁所属的公共资产管理部、监察部,以及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对外政治和经济研究社、全国残疾福利促进社等几个部门、团体也在这里办公,以充分利用这座规模巨大的办公场地。

  可能因为这里属于政务区的缘故,路上行人和车辆较为稀少,车夫便不由加快了马车行进的速度,以期提前抵达目的地。柏油马路非常宽阔,可以并行四辆大型马车也毫不费力的样子。路两旁有标准排水暗沟,暗沟旁边是一排排高大的行道树。

  经过敕令院大楼没多远,路的左前方出现了一个面积颇大的湖泊。齐国人在城郊南侧修建了一座水坝,将流经长安城区的涓涓小河——长兴河(今澳洲图文巴市高里河)给拦在了城市中。这座湖泊的存在,不仅为整个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用水,还给城市平添了几分湖光山色,给人一种“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

  在湖泊的不远处,便是齐国政府的内阁所在--长兴阁,他们的内阁总理以及部分重要阁臣便在这栋传统东方式建筑里办公,为他们的皇帝陛下管理着这个巨大的国家。这座园林建筑物的外围,有一道灰白色的围墙,挡住了所有好奇者的窥探。

  不过,两名使馆秘书曾随着公使拜会齐国内阁总理时,有幸领略了长兴阁的景致。很难想象,这个强大国家的中枢所在,办公环境竟然格外雅致,里面曲径幽深,有池塘、有树林、有亭台、有楼阁,更有那雕栏画栋、粉墙黛瓦,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

  长兴阁的占地面积很大,房间也很多。除了内阁总理和几位副总理办公、休息、开会的地方外,还有保卫室、厨房间、资料室、医疗室、娱乐室、联络室、会议室、以及随员、秘书们休息的地方。

  马车很快来到了齐国外交事务部。在与守门的宪兵确认身份证明文件之后,大使的马车缓缓驶了进去。

  “英格兰公使。”

  就在一行四人刚刚下了马车,准备进入外交部大楼时,三名欧洲面孔的男子一脸阴沉地走了出来,一名秘书立即小声地向莫里斯·尼多姆公使提醒道。

  莫里斯·尼多姆公使微微一笑,将帽子摘了下来,礼貌地向英格兰公使夏特尔·特朗点头致意。

  夏特尔·特朗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丝毫没有停下脚步与其寒暄的意思,径直朝自己马车停靠的位置走去。

  “若是没猜错的话,英格兰人一定又在齐国人面前碰了一个钉子。”扬·凡·瑞贝克扭头看着几名英格兰人离去的背影,不无揶揄地说道。

  “他们只是想尽可能地多挽救那些被判有罪的英格兰人。”莫里斯·尼多姆公使摇了摇头,说道:“但是,作为一贯强势的齐国人,在本国科学家遭到无端绑架并杀害的情况下,如何会应接受英格兰人的解释和哀求。所以,英格兰人必然会遭到齐国人的冷对。”

  “呵,一百多年前,我们东印度公司在安汶审判和裁决了十名英格兰人死刑,就引起了他们全国上下的汹汹舆情,叫嚣着要惩罚我们东印度公司。如今,十九名英格兰人被齐国的审判法庭统统判处有罪,其中多达十六人被判死刑。那么,英格兰国内又将会是一种什么反应?”扬·凡·瑞贝克幸灾乐祸地说道。

  “我认为,英格兰人一定会在进口齐国商品上面设置相应的障碍,以此表示他们的不满。”莫里斯·尼多姆公使微微笑了笑,轻声说道:“以双方实力对比来看,英格兰应该不敢将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化,从而引发两国之间的武力对抗。”

  “以英格兰人睚眦必报的性格,应该不会轻易地善罢甘休吧?”扬·凡·瑞贝克若有所思地说道:“据说,犯事的这家不列颠汉洲公司的股东名单里,有大量英格兰贵族成员,他们与议会里的许多议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嗯,据说,这家公司里甚至还有英格兰王室的影子。”

  “那又如何?”莫里斯·尼多姆公使晒然一笑,说道:“难道他们还敢武力报复齐国?要知道,以齐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海上实力,可以随时掐断英格兰人的东方贸易。甚至,齐国人愿意的话,还能隔断他们的地中海贸易。”

  “就凭齐国在摩洛哥拥有的几个海上据点?”

  “齐国人还掌控着红海,以及大半个埃及。”莫里斯·尼多姆公使说道:“假如,他们拿出一大笔钱的话,齐国还能获得奥斯曼帝国的强有力支持。所以,在地中海地区,英格兰人的实力未必能压得住齐国。不要忘了,还有法国人,他们一直都对英格兰怀有深深地恨意。”

  “想不到,这么多年来,齐国人已经可以深深地影响到我们欧洲地区的局势了。”扬·凡·瑞贝克叹了一口气,有些怅然地说道:“那么,我们这次来跟齐国人交涉,能否挽回我们联省共和国在东方的巨大贸易利益?”

  “……联省共和国的东方贸易利益?”

  莫里斯·尼多姆公使深深地看了一眼这位东印度公司董事、高级特派代表,微微摇了摇头,不再赘言,迈步朝大楼里面走去。

  东方贸易,应该是你们东印度公司最为切身的利益吧!

第41章 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尼多姆公使,瑞贝克先生。”主持南洋及中南地区外交事务的右侍郎傅恒荣在与到访的荷兰人稍事寒暄后,微笑着说道:“我们内阁政府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决定将给予巴达维亚、井里汶、安汶、巴邻旁(巨港),以及马六甲等几个城市特殊地位。你们东印度公司可以抽调事务官员与我们齐国政务部派驻的人员组成联合地方政府,这些城市除了军事防务、外交事务、海关税收,以及司法终审权由我们主导外,上述辖地行政、民事、商贸、居民生活等既有模式暂不做大的变更,并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中央政府不做过多干预。”

  东印度公司董事、高级特派代表扬·凡·瑞贝克闻言,转头看了看端着茶杯的莫里斯·尼多姆公使,却见他头也不抬,似乎被沁人心肺的茶香所陶醉,自顾自地轻轻品啄着。

  “那么,我们东印度公司此前所提出的继续保有香料的独家贸易垄断权,贵国政府是否有明确的回复?”扬·凡·瑞贝克知道齐国政府“收回”巴达维亚等东印度群岛殖民据点的决定已无可挽回,便试探性地询问香料的贸易垄断权。

  尽管香料已经在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份额中只占了不到百分之十,但好歹也是大两千万盾的生意,总不至于说给夺了就夺了吧?

  从五十多年前,荷兰东印度贸易的情况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逝,东印度公司的进口商品中,胡椒和香料的占比持续下滑。如胡椒在1715年和1720年的销售额中的占比,骤减至3%,和占8%的高级香料加在一起,香料销售额也仅占销售总额的十分之一。回想起两百年前葡萄牙人来到亚洲之海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得到胡椒,一些高级香料等同于黄金,恍如隔世。

  那么,胡椒和香料的价值为什么会变得如此低下了呢?难道是因为欧洲人不使用胡椒和香料了吗?

  事实并非如此。即便是到了18世纪二十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也还在继续稳定地进口一定数量的胡椒和香料到欧洲。1710年到1715年的胡椒进口额每年大概是500-550万荷兰盾,1715年到1720年增长到580万荷兰盾左右。根据年份的不同,多少会有一些变化,胡椒等香料的进口量基本上还是在缓慢增加。

  尽管如此,胡椒进口之所以变得不那么引人注目,是因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进口总额增幅要比胡椒的增幅更大。与17世纪60年代的9千多万荷兰盾的进口总额相比,1720年进口总额高达2.1亿荷兰盾。在这期间,胡椒的进口单价几乎没有变动。也就是说,香料以外的更高价的商品,具体来说就是齐国的工业制成品、钢铁、皮毛、精密仪器、蔗糖、纺织品、茶、瓷器,以及咖啡、棕榈油、可可等新商品的进口大幅增加,这导致进口总额增大。从这个方面上来看,价格稳定的胡椒和香料的重要性就下降了许多。

  不过呢,随着欧洲人口的稳步增长,胡椒和香料的需求量却并没有实现大幅度增长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中一个确切的原因是,欧洲各国民众对香料的使用量减少了。从17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或许是欧洲人觉得香料价值不再贵重,遍地都是使用香料的餐饮已经不能标榜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这一时期起,欧洲的贵族和上流社会开始喜欢使用新大陆原产或者很难到手的高价稀缺的食材做成的菜肴,以此彰显他们的身份。

  在17世纪到18世纪的欧洲,一般而言,肉类的消费减少也是香料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之一。其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反而是15世纪的时候人们吃了更多的肉,身高也比较高。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齐国医学知识的扩散,并传至欧洲地区,自古以来流行的四大要素构成的身体平衡说已经走到尽头,这可能也影响到香料进口的增长。概而言之,近二十多年来,香料已渐渐失去作为药品的价值,变成仅用来制作食品调味品的“香料”。

  不过,对荷兰人来说,最好的消息莫过于气候寒冷的西北欧不可能栽培和收获香料,在这一时期依然保持较高的商品价值,使得荷兰人凭借对香料贸易的垄断,仍能赚的盆满钵满。

  现如今,视整个东印度群岛为核心利益圈的齐国人,要将荷兰东印度公司占据的各个殖民点“收回去”,从而实现他们对该地区的绝对掌控。

  面对实力强大无比的齐国,荷兰东印度公司自是不敢生出任何抵触或反抗的心思,但他们依旧希望能保有对香料贸易的垄断权,增强自身在欧洲贸易事务中的话语权。

  你们齐国仅凭从大陆转口而来的茶叶,每年都能赚取数千万盾的贸易利润,不至于惦记香料这三瓜两枣收入吧?

  傅恒荣听到扬·凡·瑞贝克提及香料贸易专属(垄断)权的问题,不由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关于南洋地区香料贸易专属权的授予,我们齐国内阁政府还是倾向于保持原状。毕竟,你们东印度公司与我们齐国保持了数十年的传统友谊,我们皇帝陛下和内阁政府对继续维系双方之间友好密切的经贸关系,也是极为珍视的。”

  “非常感谢贵国政府做出的这种决定。”扬·凡·瑞贝克闻言,立时喜上眉梢,要不是囿于身份和地位,他恨不得上前紧紧地拥抱这位齐国外交部门的二把手,“我们东印度公司永远是你们齐国最为亲密的伙伴,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不过,我齐国政府向来倡导贸易自由,对某些限制性和排他性的贸易行为,表示深切的关注。”

  “嗯?”扬·凡·瑞贝克听了,不由一愣。

  这是几个意思?

  “倡导贸易自由”?

  “对某些限制性和排他性的贸易行为表示深切关注”?

  这些话语,怎么听着,好像对我们东印度公司垄断香料贸易持否定的态度。

  传统友谊呢?

  你们皇帝陛下和内阁政府对我们东印度公司的珍视哪去了?

  莫里斯·尼多姆公使端着茶杯的手停在了半空中,半响,将茶杯轻轻地放在了旁边的小几上,深邃的眼睛也露出几分凝重。

  “呵呵……”傅恒荣笑了笑,轻声说道:“当然,有些贸易行为是延续了数十年之久的传统和惯例,若是骤然改变,可能会引起整个贸易市场的剧烈变动。所以,我们齐国政府对某些不合时宜的贸易行为,也会给予一定期限去慢慢转变。”

  “那……这个转变的期限会有多长?”扬·凡·瑞贝克脸色有些难看。

  蚊子小也是肉,蚂蚁腿再细也是腿。齐国商人如何会眼睁睁的看着家门口的香料生意仍旧让他们荷兰人继续垄断下去?

  或许,他们还真看上了荷兰垄断了近百年的香料生意!

  “可能是三年、五年,也有可能是八年、十年。”傅恒荣说道:“若是某些贸易行为的转变在实施起来存在困难,也不妨多给些时间去慢慢适应。当然,这个问题属于对外通商贸易部的职权范围内,我一个外交人员不便置啄。”

  “若是东印度公司通过某些权益交换,是否可以换得更长的香料贸易专属权?”莫里斯·尼多姆公使开口问道。

  “当然。”傅恒荣点点头说道:“若是交换的权益足够吸引人,我们齐国也不是小气的人。”

  莫里斯·尼多姆公使会意地点了点头,不再言语,伸手端起茶杯,继续慢慢地品啄。

  扬·凡·瑞贝克听到二人这番隐晦的外交辞令,先是疑惑不解,但稍微思索片刻后,立时脸色变得更加难看。

  开普敦!

  “齐国人还是想要我们东印度公司的开普敦!”

  离开齐国外交部大楼,在返程的路上,扬·凡·瑞贝克靠坐在车厢壁上,一脸的无奈和苦涩。

  “你们东印度公司有其他选择吗?”莫里斯·尼多姆公使轻声问道:“在整个欧洲地区,觊觎你们东印度公司东方贸易的国家和冒险公司数不胜数。在齐国人眼里,你们的地位和作用并非是不可替代的。葡萄牙人、法国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以及英格兰人,无不眼红你们东印度公司在东方贸易上所获得的超高收益。他们一旦看到你们东印度公司被齐国所抛弃后,必然会蜂拥地扑上来,争相讨好齐国。瑞贝克先生,东方文明有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话,想要获得,必须先要付出。……你觉得呢?”

第42章 大秦使团

  1723年9月3日,晴,长安火车站。

  火车缓缓地驶入站台,尚未停稳,车厢中旅客们便焦急的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朝车厢门口涌去,都想在第一时间离开沉闷而拥挤的车厢,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火车停靠站台已数分钟,仍不见乘务人员打开车厢门,使得等待下车的旅客顿时鼓噪起来。

  “怎么,这破火车该不会车厢门出故障了吧?……倒是开门呀!”

  “就是,开门呀!这么多人挤在一堆,小心把孩子挤出来!”

  “哎,哎……,别推呀!……这前面都挤成一堆肉饼了!该死的乘务员哪去了,开门呀!”

  “都别挤了,没瞧见站台上正在举行欢迎仪式吗?……这八成是来了哪个国家的重要人物!”

  “来的哪国人呀?……哟,还有仪仗队!这该不会来了哪个国家的皇帝或者国王吧?”

  “……”

  大秦内阁次辅兼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杨升平稍稍整理了一下衣冠,在一众随行官员的簇拥下,迈步下了火车。

  “大学士,齐国内阁副总理韩泽丰亲自前来迎接我大秦使团了。”一名随员在旁小声地提醒道。

  “嗯。”杨升平抬头望向前方,只见月台下站了一排齐国官员,正在目视他们的到来,为首的正是齐国内阁内阁副总理韩泽丰。

  两排身着军礼服的齐国军方仪仗队,分列月台两侧,所有的士兵均身形高大而挺拔,面容庄重而肃然,威武庄严的大盖帽,金灿灿的铜扣和肩章领花,锃亮的长筒军靴,寒气逼人的刺刀,让人望之,不由心生凛然。

  “立正!”

  “敬礼!”

  随着两声高亢的军令,仪仗队士兵立即平举火枪,侧头,朝着大秦使团的方向,行注目礼。

  “哼,齐国人就是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唐伟铭见状,冷哼一声,不无嘲讽地低声说道。

  杨升平回头瞥了他一眼,警告的意味不言而喻。

  齐国若是只会搞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也不至于在数十年间,将秦齐两国的实力差距拉得越来越大!

  这是他时隔三十年第二次来齐国,一路所见所闻,让他在感慨齐国发展之速、变化之大、国力愈强的同时,也在暗自对大秦目前的社会体制僵化和发展停滞不前而痛心疾首。

  三十年了,虽然我大秦的财政收入,从乾元十年(1692年)的2400多万两,增长到乾元三十九年(1721年)4600万两,几乎翻了一倍。然而,这要跟齐国一比较起来,这个数据简直不忍目睹。

  据三年前,从我大秦驻长安公使馆传回来的信息,齐国在乾元三十八年(1720年),年度财政收入就超过了1.8亿元(以金圆券统计),折合白银近5.6亿两,足足是大秦的十二倍之多。

  不要忘了,齐国的人口只有两千八百多万,还不到我大秦户册人口的四分之一。

  若是齐国仅仅从财政上,或者富裕程度上形成对我大秦的碾压,那也不过是一个吸引国内无数百姓偷渡私逃的社会问题。

首节 上一节 18/2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下一篇: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