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第129节
李景隆一跑,很多大将都跟着跑了,此时军中以他最大,没有李景隆的掣肘,他成为十万残兵的话语人。
这是一个机会,拼取功名的机会。
他不需要打败燕王的兵马,只要守住济南,盛庸就知道自己会立下大功。
因为他知道,他不是李景隆这样出身在勋贵家族,所以之前无论他统兵能力有多强,也不可能带领六十万大军伐燕,但李景隆这次再败,不会再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盛庸现在是富贵险中求,一定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而铁铉得到了盛庸的保证和忠心,也觉的更有信心能守住济南。
不过盛庸马上道,现在他们大军连败,需要时间休整,恢复士气,同时好好做好城防布置。
铁铉找人问计,济阳儒生高贤宁献计,写了一篇‘周公辅成王论’,把燕王说成周公,劝他息兵进京,辅助皇帝。
燕王看后知道盛庸和铁铉不肯降,但觉的这文章写的挺有意思,因为要打造攻城器械,也放缓进攻,双方都在暗中准备。
没多久,燕军把白沟河收缴的火炮全部调来,又制造了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二十日,惨烈的攻城大战正式开始。
这一打,就打了一两个月。
六月十二。
“轰,轰,轰--”
城上城下断断续续的火炮相互对轰着,中间不时夹着各种火铳的声音,还有一阵阵崩弦的弓箭声。
朱高煦耳朵里塞着棉布,皱着眉看着远处,眼中有些不忍之色。
自从来到这个世上后,他第一次看到大规模的步兵攻城战。
真定之战时,南军在城下,他们直接攻过去。
救永平时,他夜袭吴高,白沟河全是野战,大宁是不攻而下,其余的小城所,都是数千人,甚至数百人就直接拿下。
而眼前的画面,怎么说呢?就好像他前世看过的僵尸世界大战。
漫无边际的燕军,像蚂蚁似的一波波往济南城上涌去,然后一批批的倒在城下。
兵士们都像是木偶,除了进攻,毫无退路。
无论前面死多少人,所有人都得往前冲。
燕军进攻济南城已经接近两个月,双方用尽各种手段。
盛庸还出城偷袭过,燕军还挖过地道,甚至掘开河堤,放水灌城,但除了为城下添加了无数的尸体,双方都没起到作用。
这些天燕王越来越着急,朱高煦能感受到父王的焦虑。
济南位置特别重要,不但是南北要冲,更是京师的屏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城中有南军十万残兵,如果攻破济南,灭了朝廷这最后十万兵马,朝廷就会受到重创。
但强攻了近两个月还没下,燕军也有点支持不住。
如果将来有机会,我一定要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善于攻城的兵马,朱高煦这时心中暗暗的想着。
他脑海里,已经在慢慢想着自己的训练方式。
“高阳王,高阳王。”
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有人在叫自己。
朱高煦扭头,然后拿掉耳朵上的棉布。
第157章 事情搞大了
轰,轰,远处的炮声和各种声音更大了,长时间的响个不停,听的他头大。
来人是燕王新收亲兵纪纲。
朱高煦知道他是来传令的,以为又要开会。
“高阳王,大王有令,让高阳王挑选两千精锐做好准备,可能要用来攻城。”
“什么?特么的。”朱高煦心里暗骂了一句,表面不动声色,立马道:“我知道了,多谢纪将军。”
“不敢不敢。”纪纲原本传完命令就要走的,但朱高煦一口一个纪将军,把他叫的心花怒放。
他刚刚投靠燕王,军中很多大将对他不感冒,特别燕王原心腹谭渊等人,更觉的纪纲在临邑拦燕王战马自荐时,脸皮极厚,看不起他。
但高阳王与其他人不同,不但没有看不起他,还对他很客气。
纪纲左右看看无人,嗖,干净利索的跳下马来。
朱高煦知道他有话要说,也跳下马,然后往后一指:“走,后面去,这里声音太大。”
纪纲嘿嘿一笑,跟着他往后走了几十步,避开人群。
朱高煦身后诸将纷纷远离。
“是那谭渊,在大王面前说中军步营死伤惨重,要换波人攻城。”
“大王抽了几部马军,也不是光抽高阳王的。”
纪纲说了两个重要消息,一是谭渊提出来要轮换的,二是燕王还抽了好多马军,不是只抽朱高煦的。
朱高煦一本正经的道:“都是为了父王大业,最近攻城不利,我也睡不好觉,父王要是再不提,我都想去找父王,亲率兵马去攻城。”
“高阳王不可。”纪纲急道:“高阳王虽然勇猛,但南军火器凶猛,那盛庸据说很是善用火器,咱们血肉之躯,不能冲动,只需驱部下拼命即可。”
这纪纲其实是个很残忍的人,说起驱动部下,眼皮也不眨,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生命。
“那倒也是。”朱高煦当然不会傻到自己攻城。
这不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吗。
他感激的看了眼纪纲:“多亏纪将军提醒,高煦差点冲动了。”
他在纪纲面前自称高煦,非常给纪纲面子。
这把纪纲给激动的。
他刚到燕军大营,就打听到一些消息。
比如世子虽然胖,但是敦厚仁善,高阳郡王虽然勇猛,但是---比较冲动(实际上就是有点蠢,大伙私下以为高阳郡王不够聪明。)
纪纲和朱高煦这么交流几次,觉的朱高煦似乎挺随和的,他挺喜欢朱高煦这种人的。
“高阳王,末将要回了,告辞。”纪纲这时抱拳,上马,同时扔下一句客气话:“以后有啥消息,末将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朱高煦脸露狂喜之色,还紧紧拉着他的马绳:“纪将军慢走,以后有什么需要,可以来找高煦。”
“多谢高阳王。”纪纲哈哈一笑,驾,驱马而去。
目送纪纲走后,朱高煦眉头紧锁,若可以选,他肯定不想自己的骑兵去攻城。
但燕军攻城攻了近一两个月,各部都有死伤,现在燕王要轮换,他们这些骑兵也得上。
就在朱高煦思考着派谁的兵马去攻城时,下午时分,纪纲又来传令,平安的骑兵出现在河间附近,燕王让朱高煦带领自己五千骑兵寻敌,阻拦。
朱高煦大喜,有种死里逃生的感觉,立马点起兵马,带了点粮食就离开济南。
朱高煦前脚刚走,铁铉居然说愿降。
但他是诈降,铁铉先命人于瓮城内摆下陷坑,城上堆了大石,兵士伏于墙边,高悬闸板。只要朱棣进城,放下闸板,前有陷坑矢石,后又有闸板,不死也便将朱棣活捉了。
朱高煦来到这里后,时常觉的古代人脑子好像不太好,容易被忽悠,随便写封信都能离间。
这次轮到他便宜老爹了。
朱棣居然要亲自前往济南城受降。
这事要换成是他,肯定不会亲自进去的。
次日,朱棣亲自前往济南城受降,刚走到城门口,城门预设的闸板提前落下,但因为落得快了些,只打中了其所乘马的头。朱棣大惊,换马跑回。
要说这朱棣运气也是好到爆,白沟河之战,借助狂风,逆风翻盘,这会闸板提前落下,差了那么三十公分,就能弄死他。
这铁铉也是个狠人,不顾皇帝的话,连朱棣也敢弄死。
朱棣回来后大怒,再次下令强攻,还加大炮轰击力度,把炮轰废了都不管。
铁铉一看,又命人在一些木牌上写了“高皇帝神牌“几个字挂在城头,朱棣一看,得了,只能停止炮击。
事后被朱高煦知道,朱高煦又在想,这古代人就是讲究。
刘邦老爹被项羽抓了,那又如何?你要杀就分一块肉给我吃吃,想当皇帝,就得不要脸。
李世民杀哥哥全家,连带着几个大侄子时,可没眨一下眼。
这放后世,连小朋友都杀,还不被骂的狗血淋头,可影响到他成为千古明君吗?
但古人就吃这套。
没办法,朱棣的炮停下后,攻城就更难了,而且这时平安已经威胁到他们的粮道。
平安很会用骑兵,到处跑来跑去。
燕王朱棣派出朱高煦、谭渊、徐理等四部骑兵去寻找,都无法找到。
经过再三思索,燕王在八月准备撤兵。
盛庸在城头看到燕军突然攻势变弱,估计燕军要撤,并和铁铉组织追击。
果然大败燕军,燕军和之前南军溃败一样,一路逃到德州,又丢弃了德州,至此,济南战役结束,北军和南军各胜一场,但南军损失惨重,北军主力尚存。
其实李景隆这次开始打的不错,两败燕军,奈何最后还是败了,而且损失折将不计其数,建文帝好不容易东凑西凑给他弄来五十万大军,几乎丢的干干净净。
也就平安,盛庸等几员良将自己的兵马都完好的保存下来。
消息传回京城,整个大明朝廷都被震惊了。
之前铁心支持李景隆的黄子澄,第一时间感觉到大事不妙,他想都没想,立马决定撇清和他的关系。
黄子澄先向建文帝请罪,说自己误荐了李景隆,请求圣上责罚。
年轻的皇帝还是没有怪罪,只是下旨诏回李景隆,并采取黄子澄的新建议,遣使议和为朝廷争取时间。
齐泰赶紧抓住机会举荐盛庸为主帅,皇帝任命其为平燕将军,代李景隆统兵,以陈晖、平安为副将,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
在济南战役结束,朝廷收回德州后,建文帝在九月初十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后又升兵部尚书。
封盛庸为历城侯,全权处理前方军务。
盛庸带领南军重新进到德州,让吴杰、平安屯兵定州,让徐凯、陶铭屯兵沧州,相为犄角。
徐凯原本人马众多,刚开始驻守临清时,拥兵十万,后来跟着耿炳文打过真定之战,和李景隆又打过两次,连吃败仗,现在兵马已经不足五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