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大明:我的姐夫叫朱标 第39节

  “到皇宫了?那走吧。”

  常升打了个哈欠,理了理官袍,凭腰牌与蓝玉一同进宫。

  随后分别。

  蓝玉当值的是东宫。

  而他要去老朱的书房。

  只是当跟着领路的太监来到老朱书房时,却见那坐在龙椅上处理奏书的身影,分明是太子朱标。

  常升强打起精神,拱手行礼。

  “臣常升,见过……。”

  “免了。”

  未等常升行完礼,朱标就放下奏书打断他道:“私下无旁人,你还是叫我姐夫吧。”

  “也怪我这个做姐夫的不上心,这些年一直未曾对常家照拂一二,致使我的妻弟与我不亲近,明明身怀大才,我这个做姐夫的却毫不知情。”

  看朱标一脸诚挚,没有半点虚情。

  常升这才放松了些,笑道:“姐夫这话言重了。”

  “大明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到处嗷嗷待哺,那时进入朝堂,可真叫一个鱼龙混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凡想干出点成绩来,都要得罪一大帮人。”

  “叔伯的脾气你比我清楚。”

  “干得好应该,干不好挨批。”

  “我又何必在这时吃力不讨好的往上凑呢。”

  “多藏了几年拙,也不过是为了明哲保身,毕竟家父早亡,镇不住那些豺狼虎豹,咱这小胳膊小腿的,还是稳当点好。”

  朱标用手点了点常升,看着他这幅疲懒困顿的模样,顿时哑然失笑。

  “你呀,滑头。”

  “怪不得你叔伯戏说你是泥鳅精转世呢。”

  听到老朱这么编排自己,常升不感意外的扁扁嘴。

  “话说姐夫这会不是该在东宫里好好调养的吗?”

  “叔伯人呢?”

  朱标无奈笑到:“我只是身体有恙,又不是卧病在床。”

  “冯太医调整了我的作息,膳食。”

  “规定以后每日披阅奏书,劳心操神不超过四个时辰即可。”

  “你叔伯今日大朝会,要处理的事情不少,你又是初次当值就处理奏书,姐夫当然得过来给你交代些关节,替你把把关。”

  “看你神色疲惫,是昨夜没休息好吧。”

  “偏殿备了软榻,你且先去休息吧。”

  看着朱标面前堆积如小山的奏书。

  常升搓了搓脸,让自己清醒些。

  不管怎么说,这姐夫对他的照顾那是相当到位了,就冲这份关照,他怎么也得先把事情处理了,不然丢的就不只是自己的颜面,还有自家姐姐和郑国公府的脸。

  “不急,我先瞧瞧这些奏书吧。”

  “这有多少?”

  “通政使司按照发出的时间抄录排序,奏本大概有一百八十多道、各类预案三百七十多件。”

  “这是一天的量。”

  “总体还在逐月递增。”

  “如有大事,另有信差加急呈送。”

  朱标了然于心的答到,扭头看向常升,却没在他脸上看到半点惊诧之色。

  翻阅过多本涉及大明历史史书的常升当然不会惊讶。

  他对大明一些重要事务的了解,可能还要超过朱标。

  自从今年正月,老朱裁汰中书省,并以胡惟庸案大肆株连,致使六部五寺空堂,每日通政司积压的奏本积案累牍,全国政务堆积于案。

  其中包括各省奏本,六部五寺的预案,还有各种重大灾害和刑部的命案等。

  甭管老朱多精力充沛。

  他都已经五十六岁了。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过两三个时辰,还要一日三朝,换谁能够吃的消。

  要不是朱标挺身而出,一脚掺和了进来,不舍昼夜的替老朱擦屁股,他哪有时间在那上蹿下跳的搞事。

  这不,熬的时间一长。

  朱标这年轻力壮的,不都被诊出病恙了么。

  真叫一个砍人一时爽,全家火葬场。

  常升随手拿起了朱标单独放在手边的一本奏本。

  这本奏本的厚度,显然要超出其他奏本几分,常升翻开一看。

  一分钟,常升微微蹙眉。

  三分钟,常升面色开始不爽。

  五分钟,常升的眼角开始抽搐。

  他径直翻到奏章最末,从后往前看,终于看到了几条老生常谈,但还算中肯的建议。

  当常升满头黑线的放下奏本,看到的却是朱标带着几分促狭的笑脸。

  “看完了?”

  “没有。”

  “这奏书近万字,九成五都是在咬文嚼字,引经据典的拍马屁,表忠心,能看的不过末尾三五百。”

  “这是那位英雄,居然能让我叔伯能忍他到现在?”

  常升是真挺好奇。

  朱标嘴角一抽,有些忍俊不禁,但一想到其中主角有自家亲爹,终究还是忍住了没笑出来。

  “他叫茹太素。”

  常升哦了一声,瞬间想起关于此人的趣事。

  明史对他的评价是“以平允称”,“抗直不屈”等。

  “以平允称”是说他高超的办事能力,“抗直不屈”则是他高尚的政治道德品质。总之,在明史中,他是位极富责任心、原则性,正直、爱国的忠臣。

  这评价,一看就是自己人给自己人脸上贴金呢。

  后人对他最津津乐道的,大概就是“万言书”了。

  自洪武七年任刑部侍郎,每次上奏章动则七八千字,且语意艰涩,以至于每次朱元璋看他到他的奏书就头疼。

  洪武八年十二月,这货变本加厉送上奏书,朱元璋懒得看,就叫中书郎王敏念给他听,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还没听出个所以然来,顿时就发了火,后将茹太素痛打一顿。

  只是后来因为朱标的老师宋濂劝谏,希望老朱不要阻塞言路。

  老朱到底是听了。

  可茹太素也故态萌发。

  朱标今天特意将他的奏书放一旁,显然是不太乐意看,就是没想到这么巧,被常升一下挑中了。

第48章 我与逆贼不共戴天

  看着朱标习以为常的拣起茹太素的奏章,重新审阅。

  常升也不禁替他感慨。

  他每天替老朱处理这么多事情也就算了,要碰上的都是这种奏章,不短命才怪呢。

  思忖片刻,常升出言到:“姐夫,奏书都先放下吧。”

  “我有个主意能让你轻快些。”

  “哦,快说。”

  朱标顿时来了兴趣,主要不是图他自己省事,而是想让老朱将来处理奏书能轻快一些。

  “磨刀不误砍柴工,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我今儿起的晚,您不得差人到御膳房,找我家厨子做点早膳送来。”

  看常升揉了揉空空的肚子。

  朱标哭笑不得,当即派个内侍通传去了。

  常升也不卖关子:“您再给六部传个信,让他们给我派些人手。”

  没等常升说完,朱标就否决了这个提议。

  “如今朝廷运转本就困难,六部五寺空虚,再抽调人手,只怕得不偿失。”

  常升哑然一笑,解释道:“姐夫你倒是听我说完啊,我又不要他们的主官。”

  “吏部抽调两个熟悉官员,司职的刀笔吏。”

  “户部找两个精于术算,熟悉物价的熟手。”

  “工部找个有技术,懂建造的专员。”

  “刑部找个熟律法,懂刑狱的。”

  “兵部找一个掌兵库,军械的。”

  “礼部找四个校书郎。”

  “再从翰林院抽调两个新进学士。”

  “最后,还要找些识字的内侍,负责誊抄一些奏书和预案。”

首节 上一节 39/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厨王:开局征服徐妙云的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