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312节
两人离开工地后直奔城内的官学,刚才打听消息的时候,他们俩对官学可是好奇得紧…
‘对天起誓,以明我志;皇权天授,神人共…
“以服务大明为荣,以背离大明为耻…’
‘第一诫除大明皇帝以外,吾等不可有别的皇帝,别的神…
听着官学里传来的读书声,两人再次对视了一眼:
太…太,直白了些。
这应该是皇上最喜欢的调调了!
要是等这些孩子们都长大了,那时候的满刺加人和大明人应该就没什么区别了。
..
第四百一十七章:白送的婆娘要不要?
亮了亮腰牌,两人顺利的进入官学内部。
官学所在的院子不小,屋宇也算华丽,看样子像是满刺加以前的某个大人物的宅邸,应该是大人物‘不幸’罹难后,便宜了官学。
学子们发音还不算清晰,郑和两人勉强能听懂,他们的声音都很嘹亮,估算一下得有个几百号人。
两人来到窗前往堂内看去,一大块黑木板上写着一些白色的字…还有些看不懂的鬼画符。
眼光再一扫,黑板上边挂着一大两小的三张画像,吸引了两人的目光,定睛仔细一看,俩人赶紧躬身施礼。
奇怪了,太子爷怎么会这么的…威严!
两人在官学转了一圈,这里有太多他们看不懂的东西,和大明内地的官学有很大差异。
不懂就问,两人找来学正打听,原来那些他们看不懂的东西都是行教化的利器,尤其是那些鬼画符,居然可以统一~文字的发音。
这可不得了。
等这些孩子们把鬼画符都学会了,他们说的大明话可能比大明人还要标准些,交流起来全无障-碍。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还会认可他们本来的满刺加土人身-份么?
还有翰林院考证的那本《始祖考》,不用细琢么就知道一定是胡编乱造的,不过这都不重要,只要这些孩子们相信就行。
用不了几代人的工夫,满剌加的部族、姓氏、文字、语言、历史,都会被人们遗忘掉。
这是可以一劳永逸解决根本的妙法,简直精彩绝伦。
平复了一下激荡的心神,二人继续私访,城外新迁移过来的军户们正在收拾新家。
除了气候还不是很适应之外,其他一切都好!
他们名下的军田翻了一番,这里的田和内地的可不一样,这里的田一年可以长三茬稻谷,这么算下来,他们每年收的粮食最少可以翻六倍。
粮食根本就吃不完,还有水田里乌泱泱的稻花鱼,以后吃饭都可以敞开肚皮吃了。
官府还白送了种植园、房屋、妻妾给他们,卫所还有专门的学堂教导孩子们读书识字
卫所的军医们也被太医院派来的大拿们招去授课了,再过几年他们看病都不用出去外边了。
书生们嘴里的‘上古圣王’‘太平盛世'具体啥模样他们也不清楚。
不过他们觉得他们现在过的日子就是太平盛世了,今上就是圣王,可以跟开国太祖爷比拟的圣王!
这地方本来有多少人他们不清楚。
不过听官府说刨除那些给他们做妻妾的女子外现在本地人就剩下百十万人,大明单单算迁过来的军户加起来都有一百五十万人。
所以在军户们的眼里,他们才是本地人,这不算背井离乡!
记得满刺加人口不少的呀!
怎么就剩这么点了?全都嫁出去了?
男丁呢?!
私访二人组带着满脸的震撼离开卫所区,一处村口的整齐道路吸引了二人的注意力,看这路的材料跟港口上的材料有点像…
“站住,站住,不许踩,听到没有,不许踩!”郑和王景弘二人听到远处的叫声急忙停住了脚,回身望去。
“这里的水泥路才刚抹匀,还没干呢,你们要想图新鲜,去前边干了的路面上去,那些盖着稻草的就是可以走人的,不过刚干的路还不能过车马重物,只能走人。”
“小哥,路面为何要盖稻草呀?”王景弘问道。
“盖稻草是为了洒水养路,好好养上一个月能用五、六十年呢,这路不怕水火,也不怕重物,厉害吧?!”
“厉害厉害,这么好的路得花不少银子吧?!”郑和问道。
“不花银子,出力气就行,材料都是咱们官府白给的!”
“你们是来收香料的吧?以后不用来了,我们几个村的香料以后都往惠民商行卖,没香料卖给你们了。”
“啊,哦,谢谢小哥给我们解惑,告辞了。”
郑和和王景弘二人十分的不解,惠民商行这么豪横么?要这么多香料做什么?
0??
满刺加这地方的香料产量不比粮食少,树上长的香料有不少比粮食还便宜,囤这么多货卖的完么?
惠民商行:呵阿,跟鲜榨的花露比,这玩意就是白捡的,一样的用法,保质期足足延长了一百多倍呢,专业做买卖的,怎么可能做亏本生意?
“唉,二位,别走呀,你们是大明搬来的吧?”
“额,对,刚搬来!”
“哈哈,太好了,白送的婆娘你们要不要?我们村还剩四个寡妇,你们俩一人两个刚好,我跟你们说呀,我们村的这些寡妇干活可都是一把好手,地里、园子里、家里什么活都不用你们沾手,你们就在家当大老爷就行…”
“唉,别走呀你们,等会儿,我还没说完呢,她们名下的田地、园子、房屋,都会去官府落到你们名下,白捡的,白捡的呀,你们考虑考虑…”
二人闻言脸色一僵掉头就走,一刻都不想多待。
居然连财产都舍得过户到男方的名下,由此可见这周边的村子是有多缺少丁口了。
战争果然还是对男人的伤害最大!
大明对满刺加的教化已经全面展开,当地的土人部族力量已经没有再合到一起的机会了。
此时的满刺加变得让他们俩不敢认了,不过对大明来说这些变化都是好的,大明的统治十分稳当!
唯一让郑和觉得不得劲儿的就是,原来的几个圆顶寺院都变成了斗拱飞檐的道观,香火居然还不错的样子!
这才几天的工夫,道士们居然开始帮当地人看风水建祠堂了!
什么‘三才’、‘三阳’、‘三合’、‘三煞'的这些土人们能听得懂么!?
二人组的这次私访一连持续了三天。
除了旧都周边他们还跑到了更远处的山里边,所见所闻都相差无几,只有修路的速度有些区别。
不管是原住民还是迁移来的外来人口都能安居乐业,整个满刺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宛若人间乐土…
…丸
第四百一十八章:交趾人只是命不好
朱瞻基正忙着做临行前的最后安排,几位布政使的奏章被递了上来。
各地幸存的壮丁们大多都被官府征了徭役,当地村里的路修的速度就十分缓慢,等不及要早点通上新路的村妇们打算亲自下场帮忙干活。
管事儿的拿不定主意,只能往上报。
地方官也麻爪,让村妇们做苦力这事儿传出去就太丢人了,可人家是出于好意,也算是给人家自己干活,直接给拒绝了也不好,只能再次上报,于是就到了朱瞻基这里。
朱瞻基默默的感叹中南半岛之地真是民风淳朴的令人羡慕,这边的男的懒得出奇,女的又勤快得很,两极分化严重,是个好地方。
君子有成人之美,还是答应了吧。
朱瞻基做出了回复:保障筑路材料充足,其他的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一个应许的字都没有写,但是意思大家都懂,反正官府能保证筑路材料管够,其他的你们随意就行不用请示了。
这叫默许。
插曲很快过去了,朱瞻基接下来重点琢么的是交趾的问题。
从后世的地图形状来看,我们像个雄鸡,而交趾像个蚂蟥,蚂蟥的头还伸到了鸡屁股上,所以雄鸡的后路一直都没好利索过。
交趾的扩张主义一直大行其道,并不是从近代才开始的。
这条蚂蟥为了生长变长,拼命扩张了两千多年,从先秦时期反抗秦朝一直到最后的反抗老米。
期间一共进行了一十三次全面、惨烈、漫长的所谓‘卫国战争’,但可笑的是,每一次的卫国战争都会让交趾的领土扩张一次。
交趾的扩张一直是以北进南扩为主。
先北进,每次北进打不过,碰一脸血的时候,就会干脆的纳贡称臣,然后借着天朝上国宗藩的名头再掉头南扩。
交趾是天朝的藩臣,但是他在当地却以天朝上国自居,与宗主国平起平坐,交趾周边的国家都得给他进贡称臣。
这就是老大顾不上,老二说了算
交趾就用着相同的套路,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南扩。
从秦、汉、唐再到宋、明,交趾都有大规模北进用兵的记录。
当然,除了宋代仁宗朝一开始让交趾赚了一点便宜外,其他时候都是碰得满头包。
打不过就称臣!
天朝的规矩一向就是既然你都磕头称臣认输了,我就大仁大义的原谅你吧!
交趾的这一次北进就可以宣告结束了。
北进的失败并没有让交趾受到什么太大的伤害,回去后和小伙伴们吹牛皮,说什么我们交趾和上朝之间的大战是五五开,旗鼓相当,不胜不败。
以后咱们这嘎达都是我们交趾说了算,你们都得给我们‘小中华’称臣纳贡。
邻国的小伙伴们被吓的不行,有的称臣纳贡了,有的没有,于是再一次的南扩就开始了!
北进基本不占便宜,可是南扩每次都有肉吃。
由此可见交趾人的扩张欲望,不比毛子差。
这不是一两代人的问题,也不是一两个精英家族的问题,而是千年历史积累所养成的民族性。
交趾人只是命不好,北边有个强大的邻居打不过,西边是大长山过不去,东边是大海没鸟用,只能往南扩张。
交趾人的这个套路也有不好使的时候。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