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313节

朱老四就完全不搭理他们称臣纳贡的这一套。

什么?

你说什么?

你大点声,老子永乐,听不清你说的话…

老子兵都进你家门儿了,你就跪地上磕两头,给个三瓜俩枣的就想打发老子走?!

你特么想的还挺美,做梦去吧你!

老子的天兵天将就不走了,留下来帮你们一起管理交趾吧。

嗯?

还闹!

给脸不要脸

呸!!

从今往后就没交趾国了,以后只有大明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被大明彻底占据期间交趾的反抗也一直没停过。

永乐大帝一走,这帮人就开始积攒实力要搞把大的,没几年交趾就再次独立了0…

朱瞻基时常在想,要是大明朝也跟鞑子似的,时不时的来个‘什么州十日’‘什么定三屠'的,这帮野猴子还敢造反么?

仔细捋了捋交趾的扩张历史,朱瞻基觉得还是不够稳妥,民族性这种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就像那个因为赚钱无下限差点被杀绝了的民族,后来赚钱还是照样无下限,只是更注重媒体包装了而已,本性没变。

要把他们的文化传承给断了才行。

因为那时候的交趾已经是大明的布政使司的原因,戚玮在交趾的减丁很不彻底,只是把世家大族扫干净了,给山民减了丁而已

其他地方没啥大损伤,人口依然多,历史依然在,文化人也还有不少,这样就不美了。

这么看来最早解决的交趾,其实是教化起来最麻烦的!

得安排安排…

朱瞻基给写了两道命令,一道给礼部,一道给交趾的布政使黄福。

命令黄福把交趾的所有读书人,不管是八岁的还是八十岁的,全家都要迁去大明内地,一个都不许留!

同时命令礼部把这些交趾的文化人拆散分到大明各地的官学里,每个县、州、府的官学最多留一个学官,三个学生。

大明占领交趾之前,交趾都没5.2有寒门科举,跟隋唐类似,全是世家大族垄断,所以交趾剩下的读书人数量一定多不了,这些人迁到大明后就是沧海一粟,只能等着被同化了事。

如此一来,交趾的文字、历史就能更方便,更快捷的被消灭掉了…

朱瞻基挠了挠下巴,思量着文化人被解决了,接下来就是普通人了。

交趾的减丁不够彻底,所以交趾人平分到的田地是其他中南半岛六国里边最少的。

而且交趾的耕地本身也就只比老过、占婆多一点而已,跟减丁很彻底的缅邦、暹罗、真腊都没得比。

这是个十分伟光正的由头,可以继续施展乾坤大挪移拆家·

第四百一十九章:临行安排

中南半岛的大明版人口普查已经早就结束了。

各家各户各人的土地状况和户籍信息都已经记录在鱼鳞黄册上。

原版的鱼鳞黄册已经送到户部,户部誊抄完相关信息后,再送到玄武湖上的册库里封存。

复本留于当地各级衙门,以保证可以实时统计更新人口和土地的变化状况。

有了鱼鳞黄册朝廷就能知道,大明有多少土地、多少人口,哪家哪户有几男几女,什么年龄,名下的土地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都能一清二楚

有了这些信息,很容易就能把交趾族拆成零碎,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朱瞻基下令交趾布政使,以交趾人多地少为由,将交趾人迁移往人少地多之地,给交趾人分更大的田地耕种。

传令中南各地布政使司衙门接收这些交趾移民,以村为单位,小村迁移一户,中村迁移两户,大村迁移03四户交趾人安置

若有剩下来的交趾人,则分散到卫所军户屯田周边安置。

从两广、两湖、云、贵、川等地抽调原土司土人填充交趾布政使司,无论何族,全部打散混居,同族不可扎堆…汉族除外。

原土司所在不仅耕地少,而且山田贫瘠,有更大更肥沃的田地分给他们,还有现成的房子住,还能有什么不满意?

刚收完一茬稻谷的中南半岛可不缺那点迁移所需的口粮。

中南半岛各地的陆路交通网和水利设施都已规划完成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施工。

有功将士的官爵赏赐还要等朝廷核准。

不过银钱赏赐朱瞻基已经安排人发下去了,这帮人都要留在新地方坐镇,没办法回去集体受赏。

此次对中南半岛用兵,锦衣卫密探出了大力,等封赏下来最差的也得是官升一级。

现在的锦衣卫密探每个人都有几千两银子的身家,放到大明内地都是妥妥的富户。

有一百两银子就是大款,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

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后边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这已经是古代最高的军饷了。

中南半岛的内部安排就到此为止了,接下来只要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可以。

接下来要安排外边的事儿了,大明扩张的脚步不会也不能停下。

戚玮坐镇中南半岛统兵稳定地方。

俞诚泰坐镇满刺加,庄德和锦衣卫密探们从旁配合,经略苏门答腊、勃泥和爪哇、锡兰四国。

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苏门答腊,把苏门答腊占下来,大明才算是彻底独占了黄金水道满刺加海峡。

不过苏门答腊、勃泥和爪哇这三个国家离得满刺加太近了。

他们之间本来的商队交往又很频繁,所以明军占领满剌加的消息早就传了出去。

三国内的各方势力纷纷派人打探,这一打探差点把他们吓出毛病来。

北边陆上的国家全都让大明给吞下去了!

太恐怖了!

周边的小国都战战兢兢,满怀戒备的盯着明军的一举一动,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步了别人的后尘。

本来有不少龌龊的各方势力都不约而同的偃旗息鼓下来,算计人的不算计了,要打仗的也不打了。

竞争对手们都坐了下来握手言和,报团取暖。

事实证明当外部的威胁过大时,内部的一切矛盾都会被轻易的压下去。

三国内部成了铁板一块,满是戒备,这可不是动手的好时机。

只有先把外在的大威胁撤走,他们才有可能恢复成原先对立的老样子。

苏门答腊的上一任国王被土人首领杀死后,王后发布悬赏,谁能帮她丈夫报仇他就嫁给谁,共掌国事。

然后当地的一个渔民首领就起了心思,带人埋伏在土人首领必经之路上,用竹管换气在水里泡了一天,等土人首领经过,被水里冒出来的渔民首领砍下了脑袋。

王后看到仇人的首级后就嫁给了这个渔民首领,这个渔民就成了苏门答腊的当代国王,人称佬王!

可是呢,先国王是有儿子在世的,先国王的儿子就是苏门答腊的当代太子苏干刺。

苏门答腊王后是个好生养的,一连给佬王生了三个儿子出来,这下子矛盾就越来越大了。

苏干刺太子本来就不想认这个便宜爹,佬王的亲儿子一个接一个的出来,苏干刺越忍越辛苦,他不打算等了,要找机会动手。

人家佬王呢,也想要自己的亲儿子当太子,他不想把自己拼命换来的王位再还给那个死鬼的便宜儿子。

继父和继子争了起来。

先王一派和佬王一派的争斗越来越大,马上就要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了,突然收到了满剌加被大明占领的消息。

两拔人都被吓了一哆嗦,大明都到他们家门口了,这还了得!

627保命要紧,咱的家事先别争了,调转枪头一致对外!

朱瞻基把手上的密报递给俞诚泰道:“这对便宜父子早晚是要打起来的,交给你了。”

“按咱们的老办法来,跟锦衣卫配合好,别让它们轻易的分出胜负。”

“已经打草惊蛇了,他们的戒心很强,要沉住气,慢一点无所谓,拖个三、五年都没关系,千万别漏了马脚。”

“惠民商行也要利用起来,商道一稳定,他们的戒心自然就会变小,一边赚他们的金银,一边把刀举到他们头顶。”

“锡兰那边太远了,只要保证他们的内战一直打就行,等下一次宝船队下西洋的时候再顺路占下来。”

“苏门答腊、勃泥、爪哇,这几个地方的土人,既懒惰成性又残忍弑杀,当地的汉民后裔时常被它们抢劫杀戮,所以…得让他们死得干净一点!”

“这些人留着没用,做苦役都只会浪费粮食,还是死绝了好。”

“必要的时候可以先把岛上的汉民后裔接过来安置,别让它们被乱兵波及到。”

“有棘手的事儿记得派信鹰传信。”

“末将记下了!”

第四百二十章:还世间以清净祥和!

郑和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没有人放他鸽子,或者在这边说没人敢放他鸽子。

周边的小国都派了规格极高的使团过来随宝船队一起北上朝贡,正使大多都是各国国王的直系亲属。

比如苏门答腊的老渔翁佬王就派遣了他的亲弟弟哈尼伯渔翁作为朝贡使团的正使。

各国的贡品也比以往更丰厚,不仅种类变多了,数量也翻了翻,最多的苏门答腊国贡品翻了六倍

国与国之间果然是刀兵比仁义更管用。

放在以前他们可能也顺服大明,但他们绝对不会拿出这么多的贡品。

以前他们觉得大明是个讲仁义的好人,不用害怕,随便给点贡品摆摆姿态,说点好话糊弄糊弄就成。

现在他们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那个讲仁义的好人模样可能是大明装出来的

大明明显是喜欢吃肉的,要不然怎么能一张嘴就吞掉了那么多国家?!

首节 上一节 313/5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