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随永乐北征 第493节
凭什么把老子单挑出来?!
地多有罪么?!
地多那也是老子祖祖辈辈攒下的‘清白’家业!!
凭什么坑老子!
都特么穷疯了么?
一帮贪官!狗官!贼官!赃官!饿官
上梁不正下梁歪!
永乐也不是好东西
混账王八蛋…#¥%@*%¥#@…
这些个狗大户都是被锦衣卫重点关注的,这些不是‘狠’入耳的话一句不拉的全进了朱老四的耳朵。
“好好好,好得很,好得很,这么豪横的爷们儿,朕一定得满足,十万亩怎么够联表达敬意?!”
“传旨,五万亩以上五税三!”
“额,等会儿,就说是,是朕准百官所奏,田五万亩以上者五税三…”
朱瞻基无语的摇了摇头
五税三就别想了。
等大户们分完家,能交个五税二,五税一就很不错了。
人丁不旺的大地主极少
因为家族人丁少了,很难守住那么多的田地,早就让人算计走了
即便是文明社会也一样。
实力不够的守不住家业,稚童捧金过闹市,能有什么好下场?!
新政一推行。
基层办事胥吏的工作量就会不同程度的增加
最基层负责总干活的,就是胥吏
要想马儿跑,就得让马吃草。
也为了将胥吏们的利益,跟朝廷新政的利益捆绑的再结实一些。
朱瞻基想了个主意:给编制。
将基层的吏员们纳入公务员体系,吏俸不变,分级提高吏员的绩效奖金比、福利保障等待遇0.…
同时,将吏员纳入地方考成,与绩效考核的范畴,打通吏员们累功晋升的通道。
再加个大前提。
须得新政推行大功告成,还得要一直执行下去才可以。
用眼前之利、长远前途、外加养老保障,三管齐下,激励吏员阶层,使劲儿干活。
朱老四欣然同意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干得多拿得多,最赚的还是他们老朱家
收到旨意的陈瑛,领着本地知县,再次去孔家传达圣意。
孔家已经被连着收拾了两次。
一次比一次狠。
族老们已经成了惊恐之鸟
当朝的总宪再次登门,一个个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又来?!
真要将孔家整垮才甘心么?!
我们孔家到底冒犯了哪路的神仙?!
陈瑛把新政的内容讲完,当场抽过去三个!
要了亲命了。
就免了点无关紧要的人丁税跟徭役,就想拿走他们宗族六成的产出!
这是碰上土匪、强盗、山大王了?!!
这是个什么朝廷?!
还有天理没有?!!
暴秦干过样的事么?!
干过么?!
(ps:还真千过。
即便是把五税三看成是朝廷正税,也依然不是历代最高的正税!
古代正税最重的是秦朝
《汉书·食货志上》记载5.2秦朝:‘收泰半之赋。’
唐代颜师古做注写道:‘泰半,三分取其二。’
也就是说。
秦朝收的正税,最高达到过三分之二,至于是不是常态,还有待考证。)
这帮人现在是敢怒不敢言。
有心不答应,又没了顶牛的胆子,被收拾怕了;
答应了,先不说族人们会不会把他们赶出家门,单他们自己心里那道坎儿都迈不过去!
不一会儿的功夫又有几个破罐儿破摔的‘晕'了过去,姿势极其逼真。
陈瑛赶紧拦住了后边的人:“先别着急晕,有解,有解!”
一听有解,晕过去的几个也竖起了耳朵。
“朝廷征缴税赋,是按照籍册来征的,析户别籍把田产摊薄不就不用缴那么多了…”
第六百五十七章:索性反他娘的!
析户别籍?
那不就是分家么?!
不对,不是分家这么简单…
是要分族!
把祭田、族产全都分到族人的户籍中去,化整为零,摊薄总数,以此来降低税赋。
这倒是个减少损失的可行办法。
只是,如此一来…
再要把族人们都拧成一股绳,就没那么容易了。
祭田跟族产一分,他们这些当族老的,就没有拿捏死的东西了,威望跟权柄都会大受打击,
孔氏的几个族老互相对视了起来,老眼中都流露出浓浓的不甘!
“诸位长者都久经世故,饱历风霜,本官无需再赘言。”陈瑛抿了一口茶水,起身拱手道:
“言尽于此,诸位好自为之,本官告辞!”
“恭送总宪大人…”
从陈瑛走后,十二房族老就关起门来商议对策,直到深夜。
最好的法子,当然03是把天下的大族都串联起来,废掉新政
只是…
他们现在没那个胆子了
都察院的总宪亲自上门,不会只是为了传传话那么简单
还有警告!
锦衣卫的指挥使也还留在行辕…刀还架在脖子上,没挪地方。
按五税其三来缴纳税赋,等于是给大明朝廷白干活,族人们无论如何都不会答应。
商量来商量去。
还是分族产的法子最稳妥。
既不会得罪朝廷,族人那边也能交代。
唯一一点不好就是。
分了族产,孔氏就散了,他们这些族老也就没大用了!
或许。
这也是朝廷的目的所在。
将他们这样传承久远的大族,拆成稀碎。
生存还是毁灭,这…不难选。
翌日一早。
十二房管事,将各家当家的全都叫到了一起,传达新政内容,阐述分族产躲避重税的立场。
不出意外。
很顺利的通过了分族产的决议。
自家分了,总比便宜外人强。
普通的孔家人,只有被动分红的权利,现在直接分田地,那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普通族人其实没赚到多少宗族的便宜。
上一篇:三国:朕乃大汉忠良董太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