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国师,替咱大明算一卦 第104节
一开始,陆涯念得文绉绉的,只有百官和考生们才能听懂,等他说完那文绉绉的语言后,又换了让百姓们才能听懂的口水文,把这本劝课农桑,以农夫们能理解的语言,讲述出来。
早就累瘫了的考生们,被陆涯洪亮的声音给惊到了,不过紧接着,一个个都陷入沉思。
他念这个干什么?
咦……
耕作之后,再对百姓读劝课农桑。
这法子,倒是新奇。
不过……这好像不是重点吧。
带大家来这里,难道就是为了体验一把当农民的‘艰辛’?
也有人累瘫在地的学生,听了陆涯的话后,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躺在地上,看望天空。
陆涯洋洋洒洒地将这上万字的文章念完,接着喝了一口冷茶,才道:
“你们可知,这是什么文章?”
众人沉默,没有人回应。
陆涯笑了笑:
“这文章啊,文采斐然,出自翰林之手,传抄于河南之地,这其中有太多朝廷劝解农民、兴旺农业的苦心,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啊。”
众人还是没反应。
朱元璋则坐在田埂上,不顾地上的泥泞,吃饱喝足了,悠悠然地看向上空的晴空万里。
每个做完农活的人,都只想躺在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飘啊飘,似在轻舞,又好像想遮掩住什么,更增神秘和迷离(俺小时候干农活的时候就是这样)。
陆涯把这本书丢到一边的田埂上。
上好的文章,就如同垃圾一般,被扔在泥土里。
陆涯声如洪钟,他的声音,在强大内力的催动下,覆盖了整片农田。
“这文章,写得很好,但是,却令人可笑至极,说是劝民众耕田,还鼓励民众勤快一点。”
“可是,这写文之人,连耕地都不知道怎么耕,只会滔滔不绝的,说这些没用的废话。”
“听听,他的文章,辞藻华丽,谈农时,春耕、播种、秋收,我来问你们,你们谁觉得此文有道理?”
所有人都呆住了。
猛地,许多人醒悟了过来。
倘若是在之前,他们看了这篇文章,都会忍不住为之叫好。
因为此文用词之精妙,堪称为典范。
而且文辞优美,其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实是不可多得的好文。
可现在……
有人咬牙切齿地道:
“除了堆砌辞藻,一点屁用都没有。”
“不错,这等文,用来宣教,不明就里的人听了去倒也罢了,到若真让农民们听了去,怕是要笑话,地哪里有这般好种,他倒是说的轻巧々「。”
“……”
“……”渐渐地,刘基和李善长,甚至还有宋濂等人,脸色渐渐僵硬起来。
这文章,对于他们这些儒学大师来说,都是上好的文学作品,是可以仔细品学的。
在他们眼里,这样的好文,若是拿去给农夫听,即便不积极性高涨,至少也该自觉感受到朝廷的恩典。
所以当陆涯在农垦之余,取出此文,文官们原以为陆涯是在耕作之后,借此文来宣扬农耕为本。
可是……谁能想到,这竟然是反面教材?
一些精明的读书人,已经意识到了朱元璋带他们来这里的目的。
这时,一个官员刚想开口,顿时被身边的人阻止,并且瞪了他一眼。
这场合也敢抬杠?
没看清楚那些考生都不说话了吗?
的确,这些考生,若是没有亲自耕种过,倒也罢了,可是现在,他们亲生体验过了农耕的苦累,再听此文的时候,却格外的刺耳。
陆涯指着泥土上的书,说道:
“这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他们五谷不分,四肢不勤,却自以为是地来劝农民耕种,还写出如此可笑的文章,偏偏自以为才华横溢,洋洋自得,自鸣得意。”
“更可笑的是,竟然被前朝朝廷,拿来做典范,你们说是不是让人笑掉大牙?”
“这哪里是兴农,说是害农都不为过!”这一次,深有同感的居然是罗贯中。
他已经感觉自己的腰要累断了。
好气啊。
感觉这文章,哪里是在劝自己干活,分明是来嘲讽自己的。
罗贯中甚至恨不得把这写文的家伙揪出来,给他几个耳刮子,叫你瞎逼逼!
朱元璋自也是听了这文章,他是急性子,直接怒了,一轱辘的翻身起来,瞪眼道:
“不打死写文的这混蛋,难消朕的心头之恨,写文的人在哪里?”
“……”
站在远处的文官们,一个个瑟瑟发抖。
不同于没有下地干活的官员,那群考生们,在亲身体验之后,才知道这农耕的苦。
陆涯看着人群情激愤的样子,却是平静地道:
“农民有多苦?今日你们在这里,体验的也只是他们最简单的一项劳动而已。”
“看看你们这群狼狈的模样,只是耕作了不到一个时辰,就叫苦连天。”
“刚才的面饼好吃吧?哦,对了,你们干完农活后,肚子就饿得不行,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自然觉得这面饼好吃。”
“可是啊,在肚子不饿的时候,你们是不会正眼瞧这些面饼一眼的。”
“但就是这些面饼,支撑着农人耕作,春日播种、插秧,夏日引水灌溉,秋日收割。”
“到了冬日,又要应对官府的徭役,上缴税粮,全年无休,可见他们何其辛劳。”
说罢,陆涯扫视那群考生,才又接着道:
“平日里,你们总是在说,农乃国本,这既是国家的根本,自是人人重视。”
“可古往今来,如此之多的读书人重视农耕,又有几人肯俯身尝试这耕作的艰辛?”
“不知其艰辛,却妄谈农事,他以为自己是谁?还有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
“是,你们是为了当官,为了功名,为了成为人上之人,这都无可厚非,人嘛,都是向往高处走的,可是你们今天说,科举考试不再考圣学,那么我问你们,什么才是圣学?”
“真正的圣学,难道就是之前那文章里面的内容?自我感动式的学问?”
众人默然无语。
陆涯又道:
“趁着这个机会,我来告诉你们,什么才叫真正的圣学。所谓圣学,其实极简单,比如方才的文章,写下此文章的人,学问做的不好吗?书……读的不好吗?又或者是,他不够聪明吗?”
众人摇头,连罗贯中都跟着摇头。
如此美妙的文章,而且还被朝廷钦定为范本,那么,写下此文章的人,至少是个翰林。
这天底下,谁敢说翰林学问做的不好?
不够聪明?
“可为何你们,对此文章不屑一顾呢?其实……问题显而易见。”
“就是因为写下此文之人,没有同理之心,他根本就不知道农人的艰辛,不知什么叫开垦,如何播种,不知如何收割。他对农田耕作,只有一个美好的想象而已。”
陆涯背负双手,一边走一边道:
“¨」读书人有美好的想象,这不是坏事,历来诗词歌赋,传唱千年,哪一篇不是动人心弦?”
“只是……想凭此想象,而要去实现圣人的仁政,这就大错特错。”
“这种想象,轻则闹出笑话,重则就是祸国殃民,最终的结果……就是仁政变成苛政,好心也办成了坏事。”
“自秦一统以来,华夏涌现出无数的贤臣能臣,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可你们认为,这天底下,当真出现过所谓的大治之世?”
众人沉默,有几个其实想反驳陆涯,但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听他说完。
果然,陆涯又平静道:
“千百年以来,都不曾有过大治,至多也不过是天下太平百来年罢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庙堂,也出在朝野,出在你们这些读书人身上,你们都是有功名之人,蒙受国恩,可你们这些读书人,虽自诩聪明,自诩学问精深,却都没有同理之心。”
“治国平天下,何其难也,岂是只凭做学问,就可以轻易做到的,倘若只需读书,就可以治国平天下,那么孔孟之时,天下早已大治了。”
“你们自己的学问,和孔孟相比,算得了什么?他们都做不到让天下大治,你们这群人就以为能天下大治了?你比孔孟牛逼啊?”
“…(赵得赵)…”
此等粗鄙之言,让人无语至极。
不过还是有人沉默着思考这些话。
他的话,没有那么多的之乎者也,犹如他现在的形象一般,身上满是泥垢,长袖也早已卷了起来,全无读书人的斯文。
站在不远处的刘基,沉默不语。
无论他心里认同不认同,听着大家嘲讽那可笑的劝课农桑之书,也是一点脾气都没有了。
陆涯说完之后,不再开口。
而这时,朱元璋却缓缓起身,遥望四周:
“圣人的道理,不很简单吗?无外乎就是勤学、孝顺、忠君、仁政,论语里写的明明白白!”
“……”
众人无语至极。
上一篇:1662,奋斗在路易十四时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