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471节
“可以理解!司马懿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长孙无忌也让李治苦不堪言,像诸葛武侯这种大臣,太稀有了。”
“没错,咱不知道李善长会不会是下一个司马懿!”
就这一条,李善长就必须要死了。
后世皇帝,都会以史为鉴,提防朝臣中出现司马懿式的人物。
南齐皇帝萧宝卷就屡诛拥兵权的重臣。
宋太祖则搞杯酒釋兵权,大臣不能拥兵自重。
宋名将狄青,无故被移往地方任职,询其故,宰辅答曰:朝廷疑汝。
明太祖晚年,开国功臣前列的重臣基本上均无罪被诛,到南明弘光帝时,为收笼人心,才给予平反。
萧然无奈笑了笑,现在朱元璋要是身体不好,时日无多,肯定会把李善长这些人带走的。
“哪怕是背负骂名,这些安全隐患也不能留,更何况这些人很多都不是好东西。”
朱元璋杀起来没有负罪感了。
“可以理解!”
“胖虎,和咱说说,这些家伙后面都怎么作死的。”朱元璋还不知道具体事情。
就知道这些人会被自己带走。
“洪武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五,韩国公李善长因涉嫌谋反罪自杀,时年77岁。”
“之后,除李善长之子驸马李祺及他和公主的两个子李芳、李茂外,李善长全家70多口满门抄斩。”
“接下来,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还有已故的营阳侯杨璟、济宁侯顾时等一众开国功臣也全部被牵连致死。”
“大姨夫你还把他们的罪行撰写成《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这在当时的洪武朝绝对是一个惊天“大瓜”!”
“因为李善长这些人涉及的谋逆案居然是十年前胡惟庸案的延续与升级,时至今日,终于落网。”
“胡惟庸那个混账东西是证据确凿,胡惟庸是李善长提拔起来的他李善长不冤枉!”朱元璋觉得很正常。
没毛病!
胡惟庸也算是跟随朱元璋比较早的开国功臣之一,只是作为一个文官,在打天下时官职又不高,所以存在感比较低。
但胡惟庸跟李善长都是濠州定远人,是实打实的老乡,比什么淮西老乡、濠州老乡要更亲近。
后来胡惟庸的女儿又嫁给了李善长的侄子,两人又成了儿女亲家,关系又近了一步。
胡惟庸背靠李善长这棵大树好乘凉,李善长也乐意提拔他,加上他自己也确实实干有业绩,一路从太常少卿,进入中书省,拜右丞相。
朱元璋觉得他有才干,又晋左丞相。
官做到顶之后,人就开始飘。
第219章朱元璋震惊了,纵欲过度而亡!
什么大权独揽啊、欺上瞒下啊、结党营私啊、排除异己啊这些权臣常干的事,胡惟庸都乐此不疲地干了。
朱元璋呢,心里跟明镜似的,但他什么也没说,独自默默地憋着大招。
朱元璋早就看丞相这个职位不顺眼了,平白无故抢了他很多工作。
让他这个皇帝很没有存在感,那就别怪他要改改这个一千多年的老制度了。
朱元璋可是工作狂魔!
所以惩治一个胡惟庸很容易,要想罢免丞相这个制度就要把“鱼”养得大一些,再端掉。
可怜的胡惟庸同志并不知道这些,还以为朱元璋好欺负。
很快朱元璋的时机成熟了。
先是胡惟庸的儿子出车祸死了,胡惟庸一怒之下杀了马夫。
这事被朱元璋知道了,他告诉胡惟庸,杀人得偿命。
占城国来进贡,没人告诉朱元璋,朱元璋下令问责,结果中书省左右丞相跟礼部互相推卸责任,朱元璋一看,很好,统统下狱问罪。
不久,赐死右丞相汪广阳,其妾陈氏陪他一起去了。
经查,这样贞烈女子竟然是没官之女,不允许文臣收纳没官之女的,规定是只有功臣可以。
这种事经手操办的有罪,知道不说的属于包庇罪,胡惟庸以及六部属官谁也跑不了。
这时候大臣们咂摸出味儿了,胡惟庸要倒台了,纷纷上疏弹劾胡惟庸罪状。
于是被爆出,诚意伯刘基的死实际上是胡惟庸探病时下毒毒死的。
最终胡惟庸于洪武十三年正月被处死,当时公布的罪状是:
毒死刘基。
阻隔占城贡使。
私给文臣以没官妇女。
枉法挠政,朋比为奸。
当时的案子并没有谋逆罪,朱元璋只是把胡惟庸一党杀了杀,并如愿废除了丞相制度。
“没有谋反?”朱元璋皱了皱眉头,“虽然没有找到证据,但是咱一直感觉有的。”
“大姨夫你稍安勿躁,听我说完!”
萧然继续说道:“十年后,没想到胡惟庸案又有了新的细节,在最新公布的案情中,胡惟庸当年是想谋反的。”
“哼!”朱元璋眼神锐利,“咱就说咱的直觉错不了。”
“这个混账东西,就是有不臣之心!”
“这个胡惟庸死的一点不冤枉!”
朱元璋无意中验证一个猜想。
胡惟庸先是通过自己的亲家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游说李善长,起初李善长不许,后又许诺李善长,事成之后封李善长为淮西王,李善长这才默许。
得到李善长的支持后,胡惟庸先后派指挥使林贤下海通倭,元旧臣封绩致信北元通虏,以为外援。
国内方面,联络了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庸等人收集兵马,伺机而动。
只是这一切还没开始,首恶胡惟庸就伏法了,阴谋这才没显露。
“李善长!果然也不是好东西!”朱元璋现在觉得这些人死有余辜。
时隔多年,重新抓获林贤、封绩二人,这才查知当年的真相原委。
而关于李善长的部分,有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其家奴卢仲谦的证词,言之凿凿。
于是朱元璋以“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罪,满门抄斩。
赶巧李善长下狱那几天,钦天监观测星相有变,主失大臣。
这样李善长的死,又顺应了一下天意。
“这个老东西,一大把年纪还不安分,真是要学司马懿啊!”朱元璋喃喃自语。
十年前,也就是说67岁的李善长参与谋反。
而且这次案件升级,朱元璋下决心要肃清逆党,累计已经杀了三万多人。
这种恐怖氛围下,没有人敢多说什么。
不过在李善长死后的第二年,依然有非常严谨的人产生了同样的疑问。
杀胡惟庸的时候朱元璋还不想杀李善长。
甚至洪武十八年时,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宽大处理了,这都说明朱元璋还看重李善长。
不管怎么说,李善长对于朱元璋人生的意义还是非同一般的。
李善长最先给朱元璋画饼,要朱元璋效仿刘邦匡扶天下,给那时懵懂起义的朱元璋一个明确的目标;
也是他不光会画饼,还在落地执行上帮助朱元璋稳定后方、协调众将、抚众安民。
可以说建国之前,李善长是一个合格的“萧何”。
所以建国之后,朱元璋也给了李善长萧何般的待遇,始终认他为功臣第一。
在共享胜利果实的时候,李善长的缺点也暴露出来了。
李善长这个人虽然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实则不容于人。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李善长便奏请黜免两人。
就连刘基也不敢招惹李善长,两人在讨论法令时产生冲突,李善长便破口大骂,刘基内心不安,便请求告老还乡。
此外,李善长权并不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反而利欲望很重。
建国后,曾经一起打天下的淮西老乡继续团结在一起,形成了以李善长为核心的淮西政治团体。
在朝堂上把握着主导地位,即使是退休致仕,李善长依旧可以在朝堂上施加影响,远程操控。
“不说别的,就这一条,就够咱杀他几十次了!”朱元璋最痛恨就是这一点。
淮西勋贵抱团对抗皇权。
萧然点点头,“在皇帝角度,这种人自然是不能留的。”
有这个影响力,你想不想造反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有这个能力,就已经是死罪了。
同时,李善长自恃有功,逐渐失去了为人臣子该有的规矩和本分。
他在凤阳老家修房子时候人手不够,居然大咧咧地问汤和借兵来用用。
朱元璋生病不见李善长问疾,朱元璋宽宥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胡党罪,李善长也没有只言片语的感谢。
对于这些,朱元璋都不愿认真地跟李善长计较,处理胡惟庸时即使有声音牵扯李善长等人,但朱元璋依旧念着旧情。
如果李善长以胡惟庸等人的死为警戒,安安分分的急流勇退,那他...很有可能也不会有此灭门之祸。
算起来李善长很早就退出朝堂了。
但是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干了一件蠢事。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