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599节

  如果朝堂上的人都是这种,什么好就支持什么的话,恐怕那才是欣欣向荣之相吧。

  不过苏轼这样的人真的很容易被贬。

  当年赵顼主张变法的时候,苏轼不同意,说变法有的地方不是很好。

  等到高滔滔掌权,想把变法废除的时候,苏轼却说变法也有可取之处。

  其实这不能怪苏轼,毕竟事实就是这个样子。

  变法有好有坏,是赵顼和高滔滔太极端了。

  一个认为变法全是好的,一个认为变法全是坏的,所以真正清醒的苏轼就两边都讨不了好,然后被罢官了呗。

  赵匡胤有些奇怪的问道:“我看你好像对这个是苏轼很欣赏?”

  萧然自然是点头的,开玩笑,有谁会不知道苏轼是谁吗?完全不可能好吧,要是有,那肯定是五十万。

  “苏轼在我们这可是家喻户晓的,谁没背过他的诗啊,而且,这可是历经四朝的老臣!在宋仁宗时期就名动京师的人啊。”

  赵匡胤这下可是来了兴趣。

  “没想到此人还是才子。”

  萧然点了点头,“当然了,他的文学成就是不可估量的,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诶,而且这苏轼一家也都很厉害,他爹苏洵,和他弟弟苏辙,都很出名的,被称为‘三苏’。”

  赵匡胤了然,“书香世家啊。”

  萧然想了想,倒也算是,于是便没有反驳,而是说道:“苏轼的诗词和散文都很出名,但是他更出名的地方你们可能想象不到。”

  赵匡胤疑惑的说道:“更出名的地方?难道是被贬的次数多?”

  这一句话出口,萧然差点没被茶水呛死。

  “咳咳咳,呛死我了。”萧然咳嗽了半天才觉得好一点,“赵大叔,你的脑回路怎么这么清奇。”

  赵匡胤理直气壮的说道:“不是你说他总是被贬么。”

  萧然无言以对,“行吧,他确实总被贬,但是我说的不是这个。”

  赵光义也在一旁猜测道:“自古书生多是负心人,莫非是他的情感方面?”

  萧然伸出一根手指,竖在赵光义的面前,摇了摇。

  “当然不是。”

  见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确实是猜不出来,萧然便说道:“既然你们都猜不到,那我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吧,是他爱美食。”

  这么一说,赵光义反倒是有了点印象,当即便开口到:“我记得你是不是说过?”

  萧然点头,“对啊,我确实说过,他每次被贬到什么地方,就给他弟弟写信,说这边有好吃的,还让他弟弟别告诉别人,怕别人来和他抢。”

  赵匡胤感到匪夷所思,“他被贬的地方肯定都十分艰苦,谁会为了口吃的就过去啊!”

  萧然耸肩,“害,其实苏轼之所以那么说,不过就是为了让他弟弟放心罢了,而且也从侧面体现出来他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幽默。”

  有次苏轼宴请宾客,书法家米芾是苏轼的好友应邀而来,酒至酣时,米芾忽然站起来对大家说,世人都说我癫狂,我愿意让子瞻来证实。

  结果苏轼却说他的看法与大家一样。

  米蒂也是无语,别人都说我狂,我寻思让你给我证明一下,结果你说他们说得对!

  不止如此,苏轼还喜欢开朋友“俱内”的玩笑。

  他有一位朋友龙丘先生,其妻嫉妒凶悍。

  苏轼便作诗嘲笑他,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苏轼虽然爱开玩笑,但是却并不过分,大家也不过会心一笑罢了。

  《东坡志林》中记载的苏轼幽默故事和苏轼诗文中的幽默之作,都表现了苏轼诙谐的性格。

  他会为深山中有人知道他大名而故作惊讶,也会在集市常听闻卖果人叫卖的果名是朋友外号而大笑。

  赵匡胤感叹道:“还是个性情中人。”

  萧然点头,“确实,苏轼是真的乐观,但凡换了一个人像是他的这种经历,别说吃美食了开玩笑了,恐怕郁闷都郁闷死了。”

  赵光义也对苏轼起了兴趣,他觉得这人有点有趣。

  于是,赵光义便问道:“还有什么他做的事情是说出来比较好玩的?”

  萧然神色怪异的看向赵光义,这是听笑话呢在这?

  赵光义一点心虚的感觉都没有,直挺挺的坐在那里任凭萧然打量。

  他们这一天天的忧心子孙后代的事情就够烦的了,这好不容易有点好玩的人,好玩的事,那不得多听一听啊。

  见赵光义那不为所动的样子,萧然只能说道:“到还真有。”

  赵光义双眼一亮,“那你快说说。”

  看着赵光义那催促的样子,萧然不满道:“你这是拿我当说笑话的呢。”

  赵光义否认道:“怎么可能呢,我不过就是好奇这个苏轼而已。”

  他说的话萧然自然是不信的,不过也懒得拆穿他。

  “行吧,既然你们想听,那我就说一说吧。”萧然说道,“当时不是佛法盛行么,苏轼也有一个佛门中的好朋友,叫佛印,这俩人简直是欢喜冤家,而在佛印身上,苏轼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赵匡胤有些不耐烦的说道:“你快说吧。”

  萧然撇了撇嘴,“真是,半点耐心都没有。”

  见赵匡胤要拿茶杯打自己,萧然连忙说道:“有一天......”

  有一天三个字,自然就是故事的开头了,赵匡胤便放下手中的杯子,开始了放松一刻的听故事。

  只听萧然说道:“有一天,苏轼和佛印游船,苏轼笑指河岸上一只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则将苏轼手中题有他诗词的扇子扔入河中,答道:“水流东坡诗(尸)”。

  赵光义没忍住,被茶水呛了一下,“咳咳咳,这,这两人还,还真挺幽默啊,哈哈。”

  萧然和赵光义都面无表情的看着赵光义。

  赵光义擦了擦嘴,故作无事发生的说道:“你继续说吧。”

第378章大诗人苏东坡的奇闻异事!

  萧然忍住了,没有翻白眼,而是接着说道:“除此之外,苏轼在佛印的身上也学到了很多。”

  某日苏轼问佛印他像什么,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轼听后哈哈大笑,却揶揄佛印像坨牛粪。

  回家后,苏轼和苏小妹说道此事,苏小妹却对他哥哥说,因为佛印心中有佛,便说苏轼像佛,你说佛印像牛粪,那你心中所想为何物呢。

  苏轼听了这话之后,一时语塞。

  又有一日,苏轼给佛印送去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八风”指讥、苦、乐、毁等八种可影响人情绪的事物。

  佛印收到诗后,回给苏轼“放屁”两字。

  苏轼看到回信后甚为恼怒,便乘船过江去找佛印,斥责佛印怎可如此粗鲁的对待他。

  佛印却说,你诗中说“八风吹不动”,为何现在“一屁打过江”呢。

  苏轼听后便觉自己修为不足,诗中说不为外物所动,事实上他仍有尘俗之念,受不得讥讽,顿时惭愧不已。

  赵匡胤听了之后,笑着说道:“这佛印到也是个妙人。”

  萧然点头,“那当然,能和苏轼玩到一起去的,都是些比较有意思的人。”

  赵匡胤笑着说道:“所以程颐那种人就和苏轼玩不到一起去?”

  “那当然。”萧然说道:“苏轼洒脱,程颐严肃刻板,这两人没打在一起去都已经很难得了,尤其是苏轼那张嘴,动不动还嘲讽人家,哦,对了,还有程颢。”

  赵匡胤问道:“这程颢和程颐是什么关系?”

  萧然说道:“这两人是兄弟,但是性格,都差不多。”

  赵匡胤了然,“既然是兄弟,那性格相像倒也正常。”

  赵光义则是说道:“虽说程颐和程颢性格死板,但是从某一方面来讲,这种性格倒也不是不好。”

  萧然本人自然是不喜欢这种性格的人的,不过也不能说这样的性格一点好处都没有。

  毕竟为人刻板,那这个人对待事情肯定也十分认真。

  就比如程颢。

  程颢是监察御史,是言官,其职责是规劝皇帝、纠察百官。

  然而对于士大夫来说,纠察百官好说,但规劝皇帝却非易事。

  因此,很多监察御史履职,或碍于情面,或担心权威,或害怕打击,往往形式重于内容,走走过场,不过让皇帝表现一下纳谏的姿态而已。

  至于纳不纳、纳什么、怎么纳,不予深究。

  只有程颢,这人在劝谏这方面和范仲淹一样,都不怕死。

  甚至还敢直言数落宋神宗,不厌其烦。

  然而他不厌其烦,有些侍从却大厌其烦,某日午餐时间已过,程颢仍旧絮叨述说,宋神宗饥肠辘辘,又不好明言。

  侍从便正色对程颢说:“御史不知上未食乎?”皇帝还没吃午饭呢!

  程颢这才依依不舍地退了出来。

  赵匡胤一时无言,“这,赵顼到底是做了多天怒人怨的事情,连饭都不让人家吃。”

  萧然也不知道,只能再次感叹,还好是宋朝。

  但凡换了朱元璋那个时候,程家两兄弟可能早就被砍了。

  搞不好还要来一把九族消消乐。

  赵匡胤问道:“程颐也和程颢一样爱劝谏?”

  萧然摇头说道:“劝谏的事情咱不知道,但是程颐这人和程颢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程颐他想的有点多,有一点想要当圣人的意思。。”

  赵匡胤有些不解的说道:“想要当圣人?这是什么意思?”

  萧然想了想,说道:“我先举一个例子吧,就比如他看见家人用小鱼喂猫,就想起来很多有的没有,为此废写了一篇文章,叫《养鱼记》。”

  养鱼记中就是说,程颐书房的前面有个石盆式的水池。

  然后他家里的人买小鱼喂猫,见到鱼儿用唾沫互相湿润,他心中不忍,于是选择其中能够活的,有百余尾,养于池中,大的如指粗,小的像筷子。

首节 上一节 599/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