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660节

  一个皇帝,如果他只是平庸而不昏庸的话,只要大臣们得用,那这个国家依旧可以发展的很好。

  李昂有复兴的心思,但是他治理国家的能力并不是十分突出。

  不过好在朝廷上的栋梁之臣还是很多的,所以也不用十分担忧。

  听了李世民的话,李昂也算是放下心来,同时还有些激动,激动于他得到了太宗皇帝陛下的肯定。

  不过就在李世民和萧然临走的时候,李昂还是说道:“有劳国师大人,请国师大人带着太宗皇帝陛下有时间就回来看看我吧。”

  萧然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就在李昂恋恋不舍的目光下离开了。

  ————————

  现代。

  萧然坐在沙发上,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看向一旁的李世民说道:“想不到这次还挺轻松的。”

  李世民放下手里的水杯,“本来以为会有一场大战,就像李适那时候那样,没想到这群节度使的胆子倒是小的很。”

  这时,朱元璋突然走了过来,“你们在聊什么呢?”

  萧然将这次的事情和他说了,朱元璋说道:“这倒也正常,按照你们所说的,那些节度使不过是子承父业罢了,有本事的也没有多少。”

  “何况朝堂上两党相争,对于他们自然也是有影响的,这个时候谁又敢冒头,所以自然就相对平衡,再加上你们在朝堂上已经立了威,又是天降神兵,这个时候哪有人敢正面交锋呢?”

  李世民觉得朱元璋说的话有道理,随后又告诉了他刘从谏的事情。

  朱元璋听了之后也是不由自主的笑出了声,“这人倒是有够狡猾,你说他欺压百姓,确实有些压榨,偏偏一切又在那个度上,让你不至于罚他,不过这行刺官员就有些过分了。”

  萧然叹了口气,说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他这样自然是不应该,不过事情还没有发生,他也不是节度使了,还是让他祸害外邦去吧。”

  对此朱元璋只是所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倒是没有再说些什么。

  萧然则是突然开口说道:“既然刚才提到了李适,那就说一说他儿子吧。”

  这句话将李世民和朱元璋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正当萧然想要开始说话的时候,朱元璋却站起身来,摆了摆手,说道:“你们两个谈论吧,我回去歇着了。”

  朱元璋怕他们谈论到什么不好的地方,结果被自己听到了,那多尴尬啊。

  就好像家中的丑事被宣扬出去了一样。

  李世民看出来朱元璋在想些什么了,不过他也没阻拦。

  毕竟家丑不可外扬,他也怕丢脸。

  萧然倒是没有在意朱元璋在不在,他以为朱元璋是真的累了,于是还冲着朱元璋离开的背影说道:“大姨父,你去我房间休息就行。”

  朱元璋脚步不停,十分敷衍的冲着身后挥了挥手。

  萧然看向李世民,说道:“要不,你也去歇一会?”

  李世民斜着眼睛看着他,“我还没有那么不中用。”

  萧然故意曲解李世民的意思,说道:“哦,我懂了,你说我大姨父不中用。”

  气的李世民拿起一旁的抱枕就要打他。

  萧然连忙告饶,“我错了,我错了,你快把我的抱枕放下。”

  他倒是不怕李世民打自己,毕竟抱枕打在身上又能有多疼,但是他怕李世民直接大力出奇迹,把自己的抱枕给打坏了。

  李世民没好气的白了萧然一眼,“看看你那点出息!”

  萧然“嘿嘿”一笑,转而说道:“我们还是先谁说李适的儿子李诵吧。”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抱枕,选择饶了萧然这一次,“行,你说吧。”

  就在萧然要开口的时候,李世民突然说到:“等等,你先告诉我,他这人如何?”

  萧然开口道:“李诵啊,他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且重用能人,而且他做的可比李昂要好得多。”

  听萧然这么说,李世民来了兴趣,“这么说来,倒是个不错的。”

  此时的李世民突然有些后悔刚才没拦下朱元璋了,不然也让他听听自己自子孙后代有多出息。

  不过还没等他多骄傲,就听萧然说道:“不过唯一的一点就是,他死的比较早。”

  李世民愣了一下,想到了李湛,由于是便说道:“该不会比李湛还早吧。”

  萧然想了想,“如果按照年纪来算的话,确实没有李湛早。”

  还没等李世民松口气,萧然就又说到:“但是他在位只有一百多天。”.

第472章李唐皇帝的天灾人祸!

  一百多天?那岂不是连半年都不到?

  李世民吸了口气,问道:“是天命还是人祸?”

  萧然想了想,“算是天命,也算是人祸吧。”

  这话把李世民给说懵了。

  他寻思着,要不然就是身体不好,得病死了,要么就是被人给害了,这怎么还都算呢?

  萧然解释道:“主要是他当太子当得比较久,光是太子他就当了二十五年,而李适后期又敛财无度,重用宦官,完全不像他之前那样政治清明。”

  “所以在李诵当太子的时候,态度很谨慎,在加上他有一次差点被牵连导致废除,所以本来就小心翼翼的他就更加谨慎了。”

  李世民一想起李适后期那样子就觉得头疼。

  “我想都不用想,李诵怕是无辜的吧。”

  萧然点点头,“这次的事情对于李诵来说,完全就是无妄之灾,出事的不过是李诵后宫中的一位妃子的母亲。”

  李世民都沉默了,半晌才说道:“不是他的太子妃吗?”

  萧然摇了摇头,随后说道:“其实这人算起来,还是李适的姨母。”

  李世民说道:“那也是一国公主了?我倒是有些好奇,她能做了些什么,竟然让李适产生了废除太子的心思。”

  萧然说道:“这个公主,也就是郜国公主,仗恃自己地位特殊,自由出入东宫,在驸马死后,更是放荡不羁,与人私通,而最终要的是,有人在告发她淫乱的同时,还揭发她行厌胜巫蛊之术。”

  这巫蛊之术自然是每个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这和李诵又有什么关系,难不成他还能管教他岳母不成?何况这件事情恐怕李诵压根就不知道吧。”

  萧然点点头,“李诵当然不知道了,在李适把他叫过去训斥的时候,李诵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自然惶恐不安,于是就就仿效肃宗在天宝年间做太子时的故伎,请求与那个妃子离婚。”

  说到这,萧然话锋一转,说道:“其实我觉得的,李适之所以想要废了李诵,改立当时的舒王李谊,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情,不过是给另立太子找一个理由罢了,毕竟李适非常宠爱李谊。”

  李世民没有问有多宠爱,而是说道:“看出来了。”要不然也不能想要立他为太子。

  不过说到这,李世民还有些疑惑:“既然他看好李谊,为何不在当初就立他为太子,还要立李诵呢?”

  萧然说道:“因为李谊根本就不是他的儿子啊,李谊是李适哥哥李邈的儿子,不过李邈去世的早,当时李谊还小,于是李适就将李谊给抱养了过来。”

  本来得知李适想要立一个养子的时候,李世民心中十分不满。

  毕竟除非是没有亲子,不然谁会立养子为皇帝。

  不过到底李谊是李适的侄子,如此一来,虽然说不应该,但是也比宗室之子要好一些。

  李世民说道:“身份上倒是勉强说得过去,可是前提是李诵犯错,不然太子什么都没做,哪里能随随便便就废除。”

  萧然点了点头,“为了这件事情,李适还把时为宰相的前朝老臣李泌召入宫中商议。”

  李泌认为李适想要舍亲生儿子而改立侄子非常不妥,李适听了之后十分生气。

  李泌便为他详细列举了自贞观以来太子废立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太宗皇帝对废立太子的谨慎和肃宗因性急冤杀建宁王的悔恨,劝他以前事为戒,万万不可操之过急。

  听到这,李世民轻咳一声,没想到这里竟然还有自己的事。

  对此萧然并没有过多的停留,他怕李世民恼羞成怒。

  于是便说道:“也正是因为这番话,李适被说服了,所以李诵的太子之位得以保留,不过这也让李诵变得更加谨小慎微了,就连李适随意的一问都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

  有一次,李诵曾侍宴鱼藻宫。

  宴会当中,张水为嬉,彩船装饰一新,宫人引舟为棹歌,丝竹间发,李适欢喜异常。

  李诵在李适询问他的感受时,就只是引用了诗中“好乐无荒”一句作答,他没有直言以对,更没有正面回答。

  由此可见,李诵有多谨慎了,生怕自己一句话说不好,就遭了李适的厌弃。

  也正是因为他连话都不敢说,所以才会在当太子的这二十五年当中过的非常压抑。

  李世民说道:“这也确实是李适的原因。”

  一个好好的孩子,给逼成这样。

  萧然却说道:“不过李诵虽然谨小慎微,但是也不是万事不关心,他也曾对李适的为人处世,发表过不同的看法,那就是阻止李适任用裴延龄、韦渠牟等为宰相,而且他也成功了。”

  李适晚年因为在位时间长了,对大臣的猜忌和防范心加重,不再假权宰相,使其身边的奸佞小人得到信任和重用,就比如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等人。

  普天之下,对裴延龄等人借盘剥黎民、聚敛财富而得进用切齿痛恨,朝廷之上,大家都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诵却劝谏了。

  李世民突然说道:“他就不怕李适怪罪他?”

  萧然笑了一下,“那自然是害怕的,不然也他也不会在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的政事上,从来不发表意见了,这次应当是实在看不过眼了。”

  “不过李诵也并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他可不会正面和李适起冲突,而是在李适心情好的时候委婉劝谏,从容论争,指出这些人不能重用,也因此,李适不但听了他的话,还没有生气。”

  李世民突然笑道:“倒也是个聪明的。”

  萧然点点头,“自然聪明,要不然也不会在太子的位置上能当二十五年,除了郜国公主的事情之外,就没有其他波折了。”

  要知道,唐朝之前的太子,大多数都是被废又被立的,要么就是皇帝死的早,登基之后太后把持朝政。

  反正都是一波三折的,李诵这已经算是顺利的了。

  “其实这和他的为人处世也有关系。”.

第473章死的莫名其妙,有点蹊跷!

  听萧然这么说,李世民便侧过身子,认真的听。

  萧然说道:“李诵在当太子的时候,不但在政事上不插嘴,对李适身边亲信的宦官,也未尝假以颜色,他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深藏心底。”

  “对朝廷上下的人物,他基本上也是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也正是因此,一个不会忤逆你的太子,也不拉帮结派,李适自然能当他不存在。”

  可以说,但凡李诵要是因为看不过眼,从而质疑李适,甚至插手国事的话,李适肯定觉得他想要造反,那李诵早就被废了。

首节 上一节 660/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