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179节

  回忆着《商君书》的内容,曹操已然明白了陈玄要说的东西,默默点了点头。

  今日这节课,陈玄就是要让商鞅变法的种种举措,回归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本质上来。

  上完这节课,这几个孺子,不,包括自己在内,或许真的都能想出一些,切实有用的治州治郡之政呢?

  “商鞅像最开始的士大夫们一样,调动了奴隶们生产的积极性!”诸葛亮恍然大悟。

  曹昂与王粲二人都看向诸葛亮,而后也是一脸恍然地点了点头。

  对啊,劳动人口不变,劳动工具不变,耕地面积不变。

  这些东西都是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太大变化的。

  然而作为劳动人口的人,数量上不会发生变化,但人的思想却是可以迅速改变的,人的积极性也是可以迅速激发的!

  商君的种种制度建设,改革手段,不正是围绕着如何刺激奴隶与庶民的生产积极性,而设计的吗?!

  “不错,”陈玄点头道,“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重点中的重点。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所有制度的建设,要考虑的东西只有一个,那就是:

  “如何整合有限的资源,通过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发挥出【人】这一生产力的潜力。

  “记下来。

  “牢记这一点,这一点,就是你们日后走上执政道路后,设立所有制度,施行所有政策的首要纲领。”

  一时间笔尖攒动,写完后抬起头,众人面面相觑。

  所有人都明白了,制度建设,要以人为本。

  如果陈玄不给他们阐述生产力、生产关系这些东西,不解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会为何会相互促进。

  在座的人或许在时间的沉淀下,也会慢慢悟出这个道理。

  但陈玄仅仅通过一节课的时间,通过举出商、周、五霸、商鞅的例子,就让他们打心底里明白并认同了要发展生产力这个理论。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简单?

  可是为何商鞅能够想到,其他国家那么多人想不到?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没有理论支撑,人是没有信念的,改革是不持久的。

  为何六代秦王能够保持清醒,坚持改革?

  六国与秦的区别,六代秦王与其他六国国王的区别,就在这一本商君书。

  商君书就是古典的【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

  六国在后来见到秦国发展,虽然也不得不跟着改革,但他们只看到了表象,却看不到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质。

  由于没有理论支撑,他们能做的,他们敢做的,无非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这是不成体系的、没有理论支撑的改革。甚至可以直接批判为冒险盲动。

  陈玄要做的,就是把新的体系建立起来,让后来者在建立新制度的时候,有信念支撑,不要盲目,不要害怕。

  只要有理论与信念支撑,绝大多数人都可以保持理性,成为那坚持改革的六代秦王。

  天朝不正是如此吗?

  陈玄在做的,就是给曹操、曹昂、诸葛亮他们建立信念。

  这一步,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没有信念,哪里来的“论持久战”?

  没有理论,又哪里来的信念?

  有系统相助,陈玄今日在给他们灌输理念的时候,确实没有遇到什么阻碍。

  “你们试着说一下,如果你们是商君,要如何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劳动者的生产力。”陈玄问道。

  陈玄现在已经不是让他们虚空打靶,凭空瞎想什么改革制度。

  他已经点明了,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可以激发人的劳动积极性。

  “子脩你先来,你负责对【生产粮食的土地,粮种,工具归谁所有】这一条进行调整。”

  曹昂把已经写满了的纸放到一边,换上一张新纸,重新在上面写了写。

  半晌后,道:

  “耕地,在商君917变法前,虽然已经出现大量私田,但这些私田是得不到法律承认的,所以我要在法律意义上,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商君破阡陌封疆,打破井田制,就是如此。

  “私田一旦合法,奴隶与庶民则愿意在给士大夫们耕完地后,主动去开垦属于他们的私田。

  “粮种,奴隶与庶民们本来应该是没有粮种的,国家为了刺激他们去耕田,可以借粮种给他们,然后再收息,就与我们现在对一些佃农做的一样。

  “工具归谁所有…这个由于铁产量的限制,应该是不能够有什么调整了。”

  曹昂说完,忽然有种恍然大悟融会贯通的感觉。

  他其实还没有接受过治州理政的东西,曹操一直都是把他当士人来培养。

  而刚刚从他嘴里说出来的东西,虽然在商君列传里大致写了。

  但他以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而现在的他,是真正地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起点出发,明白要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百姓的积极性。

  他刚刚说的这些手段,已经不是无水之萍,也不是无根之木,不是他一拍脑袋瞎想出来的,都是有根据的!

  再给他多一些时间,让他像今天这样到田地里去看一看,他肯定能想到更多的更具体的政策!

  陈玄点头赞同,看向王粲,道:

  “仲宣,你来调整【生产粮食的人,与拥有生产资料的人相互之间处于什么地位;生产粮食的人相互之间又处于什么地位】”

  王粲一愣,他本以为自己会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他不得不重新再拿出一张纸,重新想了一会儿,再写,半晌后抬头道:

  “秦孝公时期,生产粮食的人本来是拥有土地与生产工具的士大夫们的奴隶,生产积极性不高。

  “我若是商君,先把奴隶的地位提高,让他们在法律意义上成为庶民,但这可能会遇到来自贵族的阻力…

  “不过秦孝公与王室子弟很多都支持变法,所以阻力或许也没那么大。

  “生产粮食的人相互之间的关系。

  “他们之间应该既有合作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对于合作关系太强而聚起来反对政策施行的,要对合作加以破坏。

  “对于合作关系太弱而不能发挥出集体力量的,让他们加强合作。

  “对于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首先禁止他们公然打架斗殴,去加强…他们在土地、粮食上面去竞争,如此的话,我想…

  “对于勤劳,种出粮食多的人加以奖励,对于懒惰,种出粮食少的人,实施惩罚。

  “暂时想到的就这些。”

  王粲也不懂什么制度建设,所以对于自己本来空空的脑袋,居然能想到这么多东西,也感到惊讶。

  陈玄赞许地点点头,再看向诸葛亮:

  “亮儿,你来调整【生产出来的粮食,最终由谁来负责分配】。”.

第126章 太阿何止可为我师,可为帝师!

  诸葛亮直接道:

  “在分配制度上去激发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就要使得隶农们可以获得以原来更多的粮食。

  “师父刚刚也说了,赋税制已经在底层的士大夫与隶农之间自动演化出来了。

  “商君选择将赋税制合法化,因为这就是最合理最能激发隶农积极性的制度。

  “从此,隶农们在交完赋税后,第一次有了余粮。

  “而之前井田制的时候,士大夫们不管井田里生产的粮食是多少,他们只提供给隶农们足够维持生存的粮食,其余的全部收走。

  “因此,隶农们生产积极性并不高,反正奴隶主们不舍得让他们死。

  “当私田与赋税制的分配制度合法化后,已经成为庶民的隶农们,开始为了积攒余粮,又主动去开垦更多的荒地。”

  “土地私有,使得秦国的土地实际上都成为了秦王的土地。

  “赋税制,使得数量庞大的隶农全部都要向秦王纳税。

  “隶农们在私田里生产的粮食,本来由贵族与士大夫们分配,转而成为了由秦王分配。

  诸葛亮停了停,看了看纸上的笔记。

  “可是分配制度的转变,一定会遇到阻力。

  “因为在私田合法化前,士大夫们从私田收到的赋税,本来都属于士大夫们。

  “以前是士大夫与贵族们主动向秦王上贡井田中公田的粮食,现在秦王要从私田中收取粮食,则秦王需要主动派人下到地方强制收税。

  “于是要建立一支强制收税的队伍,压制原来的旧贵族与士大夫,还要立下相应的法度。

  “我想,郡县便是这样出现的吧?

  “但这已经不是分配制度的调整了。

  “而是由于分配制度的变化,秦王需要对法令、地方吏治、军队、等等制度都分别进行调整。

  “否则他无法把田税从贵族与士大夫们手中拿回来。

  “同时秦王在商君的改革下,收回了贵族所有爵位,只有在战场上获得军功,才能够重新获爵,成为贵族。

  “这应该也是分配制度的一种。

  “所有分配制度的调整,出发点都是激发种植粮食的隶农们生产的积极性。”

  诸葛亮已然明白,分配制度的变化,需要设置与之相符的各种新制度,对其进行拱卫。

  陈玄点头示意诸葛亮停下来,道:

  “你们说的都不错。

首节 上一节 179/4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让你当校长,军训活捉蓝军司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