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0节

  其实宝玉的心性还是纯善的,平时的做派,简直就是世家公子中的清流。

  只是他衔玉而诞,身份奇异尊贵,自小长于巨富豪门,又被祖母百般宠爱,才养成贪玩不爱读书的脾性。

  一个落地便已在站在俗世富贵巅峰的人,读书进学对他还有什么意义。

  只是贾政一生都有功名举业的心结,自己没实现,就盼着儿孙来弥补,先是有个争气的贾珠,可惜长子福薄早逝。

  次子宝玉原天份不凡,自小凡是他用心的,没有不成的,本让贾政寄予厚望,可宝玉偏偏最厌仕途经济,想方设法逃避学业。

  都说父子是前世冤家,大概就是贾政和宝玉这个样吧。

  贾琮见贾政还要责骂下去,怕他又要给自己拉仇恨,连忙说道:

  “二老爷,其实宝玉心地纯善,在贵家公子中可是一等一的好。

  都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读书学识可后天积累,好心性却是天生地养,万金难求。

  宝玉只是年纪小,还没静心,等过上两年大了,自然会用功读书了,以宝玉的资质,将来进学做官又有什么难的。”

  贾政听了这话脸色稍缓,又为贾琮能说出‘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等深醒之言惊讶,他却不知这世上少了个叫冯梦龙的人。

  宝玉看着贾琮王他辩解,脸上也露出感激之色。

  这时贾琮突然听到房门处传来渐行渐远的脚步声,心中微微一动,这豪门大宅中的水还是很深的。

  ……

  贾母房中,老太太歪在榻上,王夫人陪坐在一盘,手中还黏着一串檀香木念珠。

  有丫鬟撩开帘笼走了进来,贾母忙问道:“宝玉在老爷那里可有被打骂了?”

  那丫鬟说道:“老爷刚开始说琮三爷争气,骂宝二爷不读书还没站相。”

  贾母听道这话脸上生怒,就要发作,王夫人脸皮也是一紧。

  那丫鬟又说道:“琮三爷却说宝二爷心地纯善,在贵家公子中是一等一的好

  又说宝二爷现在年纪小,等在大几岁心静了就知道读书了,还说宝二爷聪明,将来进学做官都是容易的事。

  老爷听了琮三爷这话,也就不骂宝二爷了。”

  贾母听了这话,一口气才顺了,一旁的王夫人微笑:“那孩子倒是个懂事的。”

  贾母厌厌的说道:“算他还知礼,知道体谅兄弟。”

  “早前我就听说,因打碎了个玉如意,被宝玉他大伯打得差点断气,就坏了个物件罢了,何至于此。”

  虽然贾琮被打成重伤的事,东路院的人都不敢往外说,但贾母在府中坐镇了半辈子,府里的事极少能瞒得住她。

  “以前也就算了,如今他被嘉顺亲王入了眼,又要去那个什么文会,我看他是有点气象了,往后只怕会更多人看着。

  这当口再出那种事,传出去贾家的脸面就难堪了,我们这种大家子,不痛快不顺眼还能少,多看开些就是,年纪不小还这猴脾气。”

  王夫人知道贾母是在埋怨自己大儿子不省心,这话她可不好接。

  “总归是老太太的亲孙子,我看着是个上进的,大伯也是教子严厉些,再长大些就好了。”

  贾母说道:“先过了这阵吧,我的话你那妯娌不知听进去没,少些事情,大家都省心。”

  又吩咐屋里的丫鬟:“去叫宝玉过来,就说我要逛园子,让他来扶着我,省得在他老子那里吓破了胆。”

  ……

  贾琮正和贾政说着话,宝玉在一旁如立针毡。

  丫鬟进来说老太太让宝玉过去,贾政知道母亲怕他为难儿子,无奈叹口气,对着宝玉挥了挥手。

  宝玉如释重负,整个人像又活了过来,对贾政行了礼,又倒退了几步,飞快窜出了书房。

  贾琮知道刚才门外离开的脚步,多半是贾母派来探听究竟的丫鬟,应该是怕宝玉吃了他老子的亏。

  而他刚才那番话,一定分毫不差的被传到了贾母那里。

  在这等世家大族中,到处都是眼睛耳朵,当真是分毫的差错都不能有,心里不禁有些凉意。

  贾政看着宝玉生龙般离开,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又问道:“如今学里的功课教到那里了?”

  贾琮犹豫了一下,说道:“前几日老爷和学里的代儒太爷说了,以后不让我去上学了。”

  贾政脸色一变,问道:“这是为何?”

  贾琮答道:“老爷说我卑贱下流,不配念书,白白耗费银子。”

  贾政气的脸色涨红,可那是自己大兄,却也不好当着贾琮的面斥责。

  今日他见了贾琮出色的书法,又见他谦和有礼,举止大气有度,言语对答诚恳缜密,心中也有十分欣赏。

  他实在想不通大兄是怎么想的,明明有这么个出色的儿子,却这般没来由的随意作践。

  别人都是老子逼着儿子念书,他倒好,居然不让自己儿子念书,难道是嫌弃他太过上进,简直不可理喻。

  贾政安慰道:“你且安心,学里过年也是放假,等过了元宵,我去和大兄说,总能让你重新念书。”

  其实贾琮并不想跟着贾代儒读书,但知道贾政一片好意,心里也是一阵暖意。

  他被贾赦夫妇不容,贾母又是自小就嫌弃他这个孙子,其他如王夫人等亲长,也都是看贾母的眼色,对贾家的长辈他是真没什么好感。

  唯独贾政,虽有些迂腐,以前也接触不多,但今天一番来由,他看得出他是真心待他。

  临走时贾政送了他些上好的笔墨纸砚,听说他已开始读四书,夸奖了几句。

  又送了几本珍藏的四书集注给他,还嘱咐他不要荒废,学里的事年后他自会去说。

  贾琮回到廪库院,读了一会儿四书,又写了几张大字,天还没黑,就看见赵嬷嬷进了院子。

  一问才知,刚王善保家的去洗衣房,让赵嬷嬷重新回来照顾贾琮。

  虽然贾琮知道是迟早的事,但也没想到今日荣庆堂里贾母的话,怎么快就起了作用。

  在贾府,那位老太太是牢牢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第14章 除夕

  不说赵嬷嬷欢天喜地回来廪库院。

  邢夫人这边从荣庆堂回来,正巧贾赦从东府返回,她就愤愤的将今日荣庆堂里的事说了一通。

  贾赦听说那孽畜因为写了幅对联,居然得了嘉顺亲王看重,还要请他参加什么文会,出了好大一个风头。

  嘉顺亲王这样的人物,他这个做老子的上赶着都还没巴结到,轮得到这个没用的孽畜去结交,真是反了天了。

  他那个书呆子兄弟,还说那畜生是贾家的文华种子,是祖宗庇佑才降下的体面。

  那他平日那般教训这孽畜,都成了什么了,岂不是成了贾家的恶人,父为子纲,他又有什么错。

  想到这些个郁恨,贾赦气得把满屋子的物件砸得稀烂,卷起袖子就要去收拾那孽畜。

  还是邢夫人拦住自己男人,因正月十五贾琮要参加嘉顺亲王的文会,如果这时候收拾了贾琮。

  让他那天鼻青脸肿的去见人,传出去坏了贾家的脸面,老太太可是不依的,劝贾赦先收了火气,等过了十五再和那畜生算总账。

  这边贾琮还不知道,因为荣庆堂上贾母那番话,让他躲过了一劫。

  ……

  贾琮和宝玉跟着贾政离开荣宁堂后,黛玉想起刚才堂上探春的异样神情,如今算是破了案了。

  “探丫头,刚听你说,你要了那位琮三哥的字,他的书法果真怎么好?”

  探春笑道:“果真是这么好,琮三哥才这么点年纪,也不知他是怎么练出来的,连嘉顺亲王这样的大家都推崇呢。”

  黛玉和探春都好诗书,虽在闺阁,但也听说过神京城里楠溪文会的名头,也知道这位嘉顺王是王公中第一才子。

  如今这样的人做背书,贾琮的书法自然是错不了的。

  黛玉幼承父教,于诗书文墨熏陶颇深,是不折扣的闺阁才女。

  今日堂上气度不俗的少年,已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对他那备受推崇的书法,自然也想一睹为快。

  几个人说说笑笑便奔了探春屋里。

  探春的屋子是将三间厢房打通,看着轩朗爽利,倒和她的性情相符。

  进门就见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大案旁边摆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看着很是明艳洁净。

  西墙上正挂着那副贾琮写的西洲词,装裱的十分细致精到。

  字幅下面中间小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这两边的格局正好将那副西洲词烘托在其中。

  黛玉看着这摆设,便知探春对这幅字极珍爱。

  而探春选了这朝西的墙来悬挂这幅字,就是因这里能映照到日光,防止这幅书法被湿侵虫蛀。

  黛玉一看到那古拙俊雅、风姿独绝的行书,目光似乎被黏住了一般,站在那副西洲词之前,心神沉浸的细细品摹。

  自己到贾府二年,以前从没听说过这位琮三哥,那日在荣宁堂她是第一次见,没想到这府中竟有这样的人。

  他看起来最多比自己大一二岁的光景,都是怎么练成这手字的,这字是真好,怪不得那个嘉顺亲王都稀罕。

  宝玉从贾政那里出来,便去找他林妹妹说话,问了荣宁堂外丫鬟,知道她去了探春屋里,便兴冲冲赶了过来。

  进屋便见到两个妹妹正聚在一幅书法下指指点点,神情中带着惊喜愉悦。

  当他问清这幅书法,就是贾琮早先送给探春的,心中就有些腻味起来,虽然刚才在贾政书房,贾琮还帮了他。

  但他总觉得那里有些不对,自从贾琮出现后,在姊妹中似乎出现了一些变化,具体是什么,他也说不上。

  ……

  爆竹声声除旧岁,大周嘉昭十年的除夕终于到来。

  芷芍早早剪出了窗花,和贾琮两个将房间的每一扇窗户都贴上,新春的喜气就出来了。

  如今贾琮手头有了余钱,自然想过得有些年味。

  那日他出了萧劲东的铺子,便在路上买了一对银花绞丝手镯,要送给芷芍做年礼,在他的记忆中还从没给芷芍买过东西。

  又给赵嬷嬷买了一副紫铜的手炉和脚炉,这两年赵嬷嬷年纪一大,已出了风湿,天气阴冷返潮就会犯病。

  等到天色开始变暗,外头传来一阵喧哗,还有不少人走动的脚步声。

  贾琮正在房里看书,外头赵嬷嬷进了院子,芷芍正和她说着话。

首节 上一节 1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