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02节

  林如海站起身子,略微整理衣冠,展开圣旨,仔细浏览,突然眼皮一跳,注意力集中在其中一句:

  金陵龙潭港大案,涉及各有司疑窦之处,授宁王应急专断之权,可相机征调姑苏扬州兵勇民壮,以尽要务。

  然后又拿过封书信,查过蜡封才拆开书信,将书信仔细浏览一遍,脸上的神情变得愈发凝重。

第151章 引兵入金陵

  林如海沉声说道:“金陵卫水监司千户邹怀义,竟然勾结东瀛浪人,是龙潭港血案的罪魁祸首!”

  “此人竟犯下如此捅天的勾当,琮哥儿可知其中究竟?”

  贾琮说道:“我们抓捕一名帮东瀛浪人隐藏行迹的男子,名叫黄有安,三年前是应天府衙的一名班头,因犯了事,被前任应天知府开革。

  因他熟悉金陵府衙内务,也有几分胆色城府,加之被府衙开革后走投无路,又与邹怀义有些亲眷关系,便被邹怀义网罗。

  让他负责与东瀛浪人的联络勾连,邹怀义是水监司主官,对外夷商船货物、人员、出航等信息了如指掌。

  他便挑选合适的商船航运消息,通过黄有安传递给那伙东瀛浪人,指使他们在外海掠劫商船,杀尽船员,抢劫货物资材。

  然后又让那些浪人以大内氏商船的名义,将抢夺来的洋货在宁波、金陵等地倾销,牟取暴利。

  据黄有安招供,这几年邹怀义勾结东瀛浪人,在外海做下二十多起大案,获取洋货资产无数。

  因为邹怀义多年经营水监司,对海运各类关窍十分熟悉,他选择目标都是装载巨资,但背后又无厉害牵连的商船。

  每次在外海犯案,杀人越货之后,都会凿沉船只,销毁踪迹,因此数年以来,竟从未被人察觉行迹。

  两月之前,这些东瀛浪人根据邹怀义提供的信息,又从外海抢掠十万贯洋货,像往常那样以大内氏商船名义,返回金陵倾销谋利。

  哪知遇到另外一只东瀛浅川氏商船同时入港,因市舶司镇守太监汪恩收受浅川氏商船的贿赂,导致两船在港内火拼,酿成大祸。

  邹怀义见事情闹大,朝堂必定会严查此事,担心有人从大内氏商船上查出端倪,将自己牵连出来。

  便乘龙潭港大乱,指使同党将两船价值二十万贯的洋货,全部装船运出龙潭港,避免留下祸根。

  他是水监司千户主官,经营水监司多年,这水监司就如同他的私军,各处水道布防、巡逻、搜寻、人员调配,都由他一言而决。

  别人要这样偷运二十万贯洋货,那是难如登天,在他眼中却是易如反掌。

  事后他为包庇隐藏那些杀人如麻的东瀛浪人,让黄有安靠着以前在应天府衙的关系,探听到府衙押送犯人至大慈恩寺服劳役的消息。

  竟然指使东瀛浪人,杀害应天府衙役和囚犯六十一人,李代桃僵混入大慈恩寺营造工地隐遁,诸般恶迹实在罪无可恕。”

  林如海听了贾琮这一番话,心中惊骇,他为官多年,官员中贪赃枉法之事也听过不少,但像邹怀义那样胆大妄为的,也是极少见的。

  圣上开三地市舶司,繁盛外海贸易,引富与民,外洋财货堆山填海般往大周输入,其中盈利之巨不可估量。

  自古财帛动人心,早听说金陵官场中许多人,借官场人脉信系,借海贸洋货大发其财。

  大部分人赚取财货总还有些顾忌,但难免会出现几个邹怀义那样欲壑难填之辈,为网罗无尽财富,行天下大不违之事。

  就说这两淮盐事,近观本朝,远溯前代,贩卖私盐,追逐暴利,甚至杀官造反,就不知出过了多少。

  就因有这些不测之患,圣上才特许两淮巡盐司衙门,招募严训三千兵勇民壮,以为两淮盐政之屏障。

  但凡富庶之地,金银流动频繁,市井繁盛,黎民少饥馑之忧,但纸醉金迷之下,却更易败坏人心,生出多少奸恶难书之事。

  贾琮继续说道:“邹怀义的水监司大营建于龙潭港以西,靠水背山,地势便利,营中有水监司千员兵卒,另有五十多只各类船只。

  其势不可小觑,一旦下令擒拿,他如狗急跳墙,鼓动水监司作乱,那就是滔天祸事,金陵城危矣!只怕两淮之地都要受其荼毒。

  目前金陵卫所、锦衣卫在此事上都存着疑窦,是否与邹怀义有所勾结,难以断定,其麾下兵力都难以轻用。

  因此圣上才特发急旨,许宁王应急专断之权,见机征调扬州姑苏两地兵壮,如今形势危如累卵,还请林姑父统调盐兵,助宁王锄奸。”

  既然有皇帝圣谕,又有宁王金印书信求告,林如海自然没拒绝的道理。

  两人又就调配盐兵的细节协商了一个时辰,林如海又让人传盐兵营统领都尉郑勇,盘点各地盐兵分布。

  因两淮盐务繁忙,各地盐税征收、打击私盐贩卖都需要盐兵坐镇或围剿。

  且盐业环节皆利润丰厚,引八方商贾,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也引来沿海倭寇觊觎,常会小股沿江袭扰,更需盐兵戒备防御。

  几人计算筹谋之下,可调动盐兵为八百人,共分为八伍,每伍百人,由伍长带领。

  等大事议定,贾琮总算松了一口气,两淮盐兵营总数三千,还担负两淮盐务重任,能一下子借调八百之数,林如海也算尽其所能了。

  再加上宁王亲卫、应天府衙可用人手、刘海镇守大慈恩寺的百余名兵丁,已过千人之数。

  即便对上实力雄厚的水监司大营,也有了足够的凭仗,况且也不是真的要两军作对厮杀。

  毕竟真敢莫逆造反的都是极少数,只要能拿下邹怀义等一干首恶,大事便可平定,引盐兵入城,更多的为了弹压金陵城内各方势力。

  林如海见贾琮一脸疲惫,想是形势危急,整日赶路不敢停歇的缘故,让家人带他去沐浴歇息,反正盐兵调动也需要一定时间。

  等到贾琮小睡了两个时辰后,盐兵营兵员调动就已完成。

  金陵形势叵测,贾琮不知道应天府大狱中的消息,到底能封锁多久,总之迟则生变。

  他不敢耽搁半分,便和林如海告辞,约定待金陵事了,定要再上门拜谢林姑父。

  此时扬州城还被清晨的寂静所笼罩,街道两旁只是少数摊贩刚刚开张,大多数人还在酣睡之中,城北的铁佛寺也才敲响第一声晨钟。

  贾琮和扬州盐运司都尉郑勇,以及八个统兵伍长,带着八百盐兵,迎着东方微熙的红光,离开扬州城,直奔金陵方向而去。

  贾琮见这八百盐兵军容整肃,精神抖擞,刀枪皮甲齐备,都是二十左右的血气青壮,比他在金陵看到的卫所官兵还要精良。

  他却不知,两淮盐兵是专为护持盐务而建,朝廷虽也拨发粮饷,但数量不多只为应景。

  盐兵的大部分粮饷都是两淮盐商按份额筹措,因盐兵的主要作用是打击私盐贩卖,护持国朝盐税。

  这一点关系到两淮盐商的切身利益,只有私盐贩卖被大肆打压,黎民百姓只能购买官盐,这些盐商才能靠朝廷下发盐引日进斗金。

  所以盐商对筹措盐兵粮饷都是不予余力,盐兵配置的刀枪甲胄都是上好的,对这些盐商来说,豢养盐兵几乎等于豢养私兵。

  而各地卫所官兵,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极其普遍,且承平日久,训练僵化松弛,这些都很大削弱卫所士兵的战力。

  而这些两淮盐兵,每年都要对峙那些铤而走险、亡命江湖的私盐贩子,即为最严酷的实战训练,因此其战力血勇都非同一般。

  且两淮盐兵是半官半民属性,构成根基独特,兵员都来自平民精壮,粮饷丰足,盐商既出钱粮,当有监督之意,也就不存在吃空饷的问题。

  两淮贫苦青壮甚至对加入盐兵趋之若鹜。

  因加入盐兵营,不仅是极好的糊口差事,缉拿私盐走贩立功,盐商还会发放花红,官府也会奖赏,乡里之间也有体面。

  两相比较之下,盐兵的兵员、整训、粮饷都是上佳。

  这体现出来的士气兵容,才会让贾琮觉得盐兵精良程度,会在金陵卫所官兵之上。

第152章 薛门紫云阁

  金陵,薛家大宅。

  薛宝钗正坐在绣凳上,绣一幅三色牡丹彩蝶图样。

  上身穿玫红撒花缎面对襟上襦,扎着金色合欢双花腰带,下身是一套粉色绣花百褶裙。

  微微伏低着身子,玉指轻挑,一根彩线在绣绢上来回穿梭,纤腰欲折,肤光晶莹,脉脉生香。

  “莺儿,前日让外头准备的,送贾府琮兄弟的几色礼物可都得了。”

  “上午就送来了,太太已看过了,都觉得挺好,就让管家送去兴隆坊了,还带了太太的请帖,说是要请琮少爷到家赴宴。”

  “太太说上次的事,虽是请荣府二老爷帮忙了的事儿,但是琮少爷给知府去信,也少了大爷好几天的苦头,这人情得记着,还说要让大爷给琮少爷敬酒呢。”

  “这个才是正理,哥哥平日在外胡混,交的都是些酒肉朋友,正该和自家这些上进的兄弟多亲近些,也好得些近朱者赤的好处。”

  “姑娘,那日琮少爷上府拜访,我是没看到人,但府上的丫鬟婆子都在传,说再没见过这么标准的哥儿,果真长得这么得意?”

  薛宝钗脸色一红,嗔怪道:“小丫头也不害臊,尽打听这些事。”

  莺儿见自己小姐有些羞红的脸,暗自偷笑,说道:“这有什么的,我不过是好奇罢了,等太太请了来,我悄悄去瞧瞧。”

  “琮兄弟长得好倒是其次,读书上进,才学出众才叫了不起。”

  这时外头丫鬟来传话,说管家去了兴隆坊贾府刚回来。

  让告诉太太姑娘知道,礼送进去了,但那位琮少爷没在家,听府上说琮少爷忙公务,好几天没回府了,什么时候回来也没准信。

  宝钗听了这话,停住了手上的针线,脸上流露出些失望。

  ……

  金陵,水监司大营。

  一名百户快步走入水监司千户大帐。

  “启禀千户大人,我们的人用了不少法子,都没办法查到府衙大狱的到底关了什么人。”

  “据他们说,是宁王属官杨宏斌,亲自带着宁王亲卫看守大狱,闲杂人等一律不让靠近。”

  水监司千户邹怀义,今年正好四十岁,入金陵卫所二十年,从一名小旗,累功升迁至水监司千户,是金陵卫所中的老人。

  他担任水监司千户多年,在水监司中威望极高。

  在整个领军过万的金陵卫所中,虽还有其他品级高于他的武官,但身为掌控金陵水道海贸之责的水监司主官千户。

  就手中实职权柄来讲,他也仅次于都指挥使杜衡鑫。

  邹怀义问那百户:“你见到贾雨村了吗?”

  “见过了,按大人的吩咐,以他夫人生辰的名义,送了那对上等的羊脂玉如意,东西他也收了。”

  “属下问起府衙大狱之事,他支支吾吾半天,才说是宁王意外拿住了隐门一个要紧人物,所以才会对府衙大狱严加看守。”

  邹怀义脸露疑惑:“宁王是来金陵督查龙潭港一案,怎么就抓起隐门余孽了?”

  那百户说道:“属下猜测应该是凑巧抓到那人的,龙潭港一案,首尾干净,那宁王还能查得出什么。

  估计是知道自己要无功而返,没办法和朝廷交代,又凑巧抓到个隐门余孽,这才奇货可居,严加看守,好拿来和朝廷交差。”

  邹怀义听了这话,觉得情理上也通,总之不与自己相关就好,但是心中还是不放心。

  又说道:“小心无大错,你派人盯着府衙大牢,还有金陵宁王行在,发现风吹草动,立即上报。”

  “另外大慈恩寺营造工地的情况怎么样,那些浪人有没有露出破绽,是否安然无恙,我有点担心刘海这家伙,那可是个刺头。”

  “大人请放心,几天前我派人去看过,一切正常,黄有安为人机敏,做事妥当,这都一个月时间了,没露出丝毫破绽。”

  “过两天你再派人去看一下,以策万全。”

  那百户回道:“属下明白,下面的兄弟都愿为千户大人效死,这些小事必定会办得妥当。”

  邹怀义听了脸上一松,问道:“夫人和敏儿如今到哪里了?”

首节 上一节 102/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