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03节

  “护送同行的几个兄弟,其中一个中午回来报信,说夫人和小姐天没亮就出发了,戌时可到金陵,正好赶得及大人寿宴。”

  邹怀义这才笑道:“好,后日是我的寿宴,伱带着兄弟们早些到,一起热闹热闹。”

  ……

  金陵成贤街的紫云阁,是金陵薛家经营了数十年的老字号,专卖高档的衣履服饰。

  此刻紫云阁的门口停着两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马车旁边还守着几个卫所兵卒。

  邹敏儿前次在紫云阁看中了一条玉版革带,今天准备过来买下,送给父亲做四十大寿的寿礼。

  她在店里看了一圈,才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总算还没被人买走,正要开口让店里伙计拿货。

  突然听身边一个清朗的声音说道:“伙计,给我拿一下那条玉带。”

  邹敏儿顿时傻了眼,这不就是自己看中的那条吗?

  她回头看去,忍不住心中一跳,那是个十几岁的少年,风姿绝俗,样貌异常俊美,只是有些风尘仆仆,像是从哪里远道而来。

  那伙计笑道:“这位公子当真好眼光,这条虎纹玉版革带,用了十二块上等和田白玉,雕工细腻,是店里的上等货。

  配上公子这等人物,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旁边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问道:“伙计,店里这种玉带还有吗?”

  “这位小姐,这条玉带只此一条,不巧这位公子先看上了。”

  邹敏儿虽父亲是金陵城中的实权人物,却也没有官家千金的傲慢,自然不会向这外乡少年强要玉带,只能作罢,心中多少有些遗憾。

  “我倒是不一定非要买,既然这位小姐喜欢,就让给你吧。”

  邹敏儿一愣,见那少年笑着将那玉带递给了他。

  两人目光相碰,那少年眸光清澈透亮,深如秋潭,似乎能定人心魄。

  她有些愣愣的接过那玉带,还没想到要说些什么,那少年已经翩然转身离开。

  紫云阁对面的街边,一个二十多岁的精壮青年蹲在路边,见那少年过来,便迎了上来。

  “贾公子,我刚绕到后面,和店里的裁缝打听,那两辆车是邹怀义府上的,进店的那个妇人和小姐,就是邹怀义的夫人和女儿。

  说明天就是邹怀义四十岁大寿,他的夫人和女儿是来取定做的寿袍的,顺便采办些寿礼。”

  凌晨时分,贾琮才带着八百盐兵到了金陵城外,他让都尉郑勇先在城外隐蔽处扎营,以免大量盐兵入城打草惊蛇。

  自己带了这个叫刘小永的盐兵伍长,及其他二十多个盐兵,更换便装入城,准备先到宁王行在复命,再商量对策。

  贾琮刚入城不久,就看到路边停着两辆由水监司兵卒看守的马车,心中便留了意,自己进店探听虚实,又让刘小永去附近打听。

  没想到事情这么巧,竟是邹怀义的夫人和女儿出行,还打听到邹怀义要办四十大寿的消息。

  刘小永见这贾公子盯着紫云阁的门口看,这时店里出来一个妇人和小姐,那小姐长得可真叫俊。

  再看身边的贾公子,眼神定定的,像是看直了眼睛。

  便自作聪明问道:“贾公子,莫非是那小娘子长得好看,你动了心。”

  贾琮眉头一皱:“胡说什么呢,我是在想,明天怎么去给邹怀义拜寿。”

第153章 寿宴起枭然

  嘉昭十二年,十月初三,月利北向,南坐三煞,伏断日。

  金陵永宁坊邹宅,结彩挑灯,喜气洋洋,宾客盈门,络绎不绝。

  今天是金陵卫所水监司主官千户邹怀义的四十大寿。

  金陵官场上有头面的人物,许多都亲自到场贺寿,就算人没到,也都送来了寿礼。

  自从朝廷在金陵建立市舶司,沟通外海商贸,金陵卫所水监司的权柄也就随着大涨。

  其节制金陵各外向水道巡逻、通商码头护卫、来往商船盘查、倭寇水盗清剿等要务,身负护持金陵海贸通商的重任。

  同时,水监司对外海商贸各环节银流关窍之处,因其权柄职责而落其掌握,此皆不言而喻。

  金陵官场中人十之七八都涉及海贸生利之事,所以大家多少都会借重水监司的人脉关系。

  作为水监司千户主官,邹怀义在金陵官场的炙手可热,也就可想而知。

  他做四十大寿,官场上与关系密切的自不必说,那关系普通的也会随份寿礼,混了脸熟,以后海贸之事求到人家门前,也好开口些。

  连邹怀义的顶头上司,金陵都指挥使杜衡鑫,虽这两日称病,还是让卫指挥佥事张康言替他带来了贺礼,也算给足了面子。

  水监司大营下属十位百户,除了有三位在值守大营,其余七位悉数到场,这些人基本都是邹怀义一手提拔的干将。

  寿宴的司宾是邹怀义的心腹百户崔博亮,此刻正在忙前忙后的帮着招待客人。

  邹宅正堂与前厅排满了寿席,拜寿的人也到了十之八九,熟识的同僚故旧,寒暄招呼,攀谈言笑,人气嚣然鼎沸。

  偏厅房间里各式寿礼堆积如山,除普通金玉之物,因金陵是海贸商埠,礼品中珊瑚、珍珠、玛瑙、象牙等外海奇珍也不在少数。

  正堂两侧梁柱上新挂了一副楹联:荣华清贵盈门喜,福寿康宁满户春。将邹宅的奢华喧嚣衬托得入木三分。

  邹怀义在寿席之中穿梭,和上官同僚应酬招呼,今天他穿了新作的寿袍,腰间系了条福禄双收玉版革带,那是女儿送的寿礼。

  他问身边做司宾的崔博亮:“客人是否都到齐了?”

  崔博亮回道:“客人都到了,只缺了应天知府贾雨村,连寿礼也没到,那日我给他送那对羊脂玉如意,可是亲手送上了寿帖的。”

  邹怀义眉头一皱,他倒不是在意贾雨村那份寿礼。

  只是觉得既然下了帖子,官场上的应酬来往,人既然没到,不管薄厚总要随一份礼,贾雨村也是官场老餮,连这点应酬都顾不上?

  邹怀义心中突然有些不安,但一时又说不出缘故,这时有故旧上来寒暄,他也就暂时放下,又让崔博亮去吩咐开席。

  自有邹府中的丫鬟小厮鱼贯而出,布菜送酒,没过一会儿寿宴上觥筹交错,热言笑语,气氛浓烈欢畅起来。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像是门户被人强行冲开,夹着几声惊呼,很快又湮没下去。

  许多人吃惊得站了起来,不约而同望向厅堂之外。

  只见外门影壁后,走出个长身玉立的少年,相貌俊美,风姿不俗,穿一身月白色长袍,腰悬弯刀,缓缓步入前厅。

  在他身后很快涌入大批的兵丁,衣着却不是金陵卫所兵卒装束,人人手上都拿着六七尺长的火枪。

  这些人非常娴熟的,在那少年身后排成三列,动作齐整迅捷,一看就知受过严格练训,待到结阵完成,一股枭然杀气凛然而生。

  在场很多客人都是金陵卫所军官,他们明白只有上过战场,见过人命的悍卒,才会也有这样的血勇煞气,不少人都一脸惊诧。

  崔博亮神情惊诧,在邹怀义耳边说道:“大人,这些火枪兵的装束,是宁王身边亲卫!”

  邹怀义听了这话,脸色剧变,又连忙定住心神,问道:“阁下是何人,带兵擅闯官宅,该当何罪!”

  这时早有小厮将消息传到后院,两边游廊中冲出十多个手持兵刃的护院,刀枪雪亮,一起护在邹怀义身边。

  今日参加寿宴的客人中,很多都是金陵卫所的军官,但既为上门拜寿,自然不会携带佩刀兵刃,以免冲了主人家的寿喜。

  但是邹怀义身为四品武官,家宅中自然有一些会武艺的家丁护院。

  “在下宁王殿下金陵行在参赞贾琮!”

  “是你!”邹怀义目光一闪,显然他是知道贾琮这个人的。

  “你今日带兵前来,意欲何为!”

  “邹怀义,你网罗豢养东瀛浪人,在外海杀人劫货,犯下几十起大案,如今事发了!

  伱手下的东瀛浪人祸乱龙潭港,杀害官兵,屠戮百姓,以至于酿成大祸。

  你为了包庇这些东瀛浪人,指使他们杀害应天府衙役囚犯六十一人,李代桃僵混入大慈恩寺营造工地。

  这每一桩恶行都是罪不容诛,今日我就是奉了宁王殿下令谕,拿你归案的,束手就擒吧!”

  贾琮这一番话,让在场许多人大惊失色,这贾琮竟说邹怀义是金陵龙潭港大案的元凶,还数落了其诸般罪状,到底是怎么回事!

  但也有一些人,目光阴沉的盯着贾琮,又不时的去看邹怀义的反应。

  贾琮一番话,让邹怀义面色阴沉,他自然知道自己做过些什么,原以为一向谨慎并无破绽,却不知为何会东窗事发。

  只是他干下这么大的事情,心志狠绝,非比常人,自然也不会怎么痛快的束手就擒。

  “你一个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就凭你信口雌黄,无凭无据,就想拿朝廷正四品武官,你当国法是儿戏吗!”

  “无凭无据?数日前殿下亲卫在栖霞山围剿一伙东瀛浪人,抓获活口五人,其中一个叫黄有安,邹千户对这个名字不陌生吧!”

  贾琮见邹怀义一听黄有安的名字,立刻脸色大变,便知黄有安和那几个浪人,果然是这人的死穴,不然他不会是这种表情。

  这时酒席上一个官员站起,说道:“贾参赞,在下金陵卫指挥佥事张康言,就算邹千户有所罪责。

  拿一位四品武官,也需要五军都督府的令谕,贾参赞手中可有?”

  贾琮冷冷一笑,从怀中拿出一卷圣旨,捧在手中,说道:“这是圣上颁给宁王殿下的圣旨,令其全权处置金陵龙潭港一案。

  办案期间金陵各官衙卫所受其节制,并赐殿下相机专断之权,如今人证齐全,难道还拿不得他邹怀义?”

  “佥事大人难道怀疑宁王假传圣旨,是想看看圣旨的内容呢,还是想鼓动邹怀义谋逆抗旨!”

  张康言一听这话,脸色一变,这小子好厉害一张嘴。

  自己真要拿过圣旨查看,就是坐实自己怀疑宁王,有隐抗朝廷和宁王之嫌,此间这么多金陵官员,传了出去后患无穷。

  张康言脸色难堪,却不得不低头:“宁王殿下是天潢贵胄,自然不会有假传之虞,下官失言了。”

  贾琮虽然知道,自己这方已做了万全准备,并不怕邹怀义狗急跳墙,但他也不想流血才能拿下邹怀义。

  这张康言见自己年轻,以为容易糊弄,便找些话茬镇住自己,拖延事态,让自己没办法便利拿下邹怀义。

  但如今双方已剑拔弩张,迟者生变,所以才说出这样一番话,堵这张康言的嘴,只是不知这张康言是否也涉及其中。

第154章 生死如草芥

  虽然张康年自认失言,但是他的话却勾起了崔博亮等人的妄念,今天到场贺寿的几位百户,都是邹怀义一手提拔。

  这些人早就跟邹怀义狼狈为奸,不然就凭邹怀义一个人,是做不下这些大事的。

  他们日常在巡视水道、盘查商船等要务上大肆放水,不然怎么让浪人伪装成大内氏船员,自如出入金陵港埠,销赃敛财。

  如果邹怀义倒了,他们这些百户都不会有好下场,他们和邹怀义早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

  崔博亮嚷道:“千户大人,皇帝圣旨上只说宁王殿下有相机决断之权,可不代表能随意缉拿四品高官。

  是这贾琮妄揣圣意,强行构陷大人入罪,这等奸贼藐视国法,陷害忠良,人人得以诛之!”

  贾琮见他反咬一口,居然还说的头头是道,这人当什么兵,实在应该去考秀才才是。

首节 上一节 103/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