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16节

  贾琮见她将一首词念完,眼中露出惊讶:“你以前可不认得字,如今真是大不一样了。”

  如今哪怕是普通人家的女儿,都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贾府虽然是大族,但府中丫鬟能识文断字的,也是凤毛麟角。

  像黛玉、妙玉、三春这等出身官宦贵勋之家的小姐,才会有机会念书。

  英莲从小被人拐卖,也是因缘巧合,在私塾门口听了两年,才能够识文断字,这都是极少的机缘。

  连宝玉的大丫鬟袭人这样的,都大字不识,以前芷芍也不例外,但如今却能将一首词读的抑扬顿挫。

  静慧神情迷惑:“我以前?”然后秀眉紧蹙,低头想了许久,又丝毫没有头绪。

  “这两年师姐每日教我读书写字,两年之前便一点都不记得了。”

  贾琮柔声说道:“想不起来就不要想,又没什么打紧的。”

  又拿出那对银花绞丝手镯,说道:“这副手镯是我当年送你的,上次让英莲给你,也没拿走。”

  见静慧望着这对手镯,只是愣愣出神,一句话也不说,眼神迷离,不知在想些什么。

  贾琮心中激荡,大着胆子牵过她的手,静慧像是一下子惊醒过来,下意识的要缩回手,贾琮手上一紧,便握住要溜走的如玉柔荑。

  将两只银花绞丝手镯套在她手腕上,才松开了手。

  静慧俏脸娇红,一双如水明眸望着贾琮,眼波之中的充满迷茫和慌张,却又舍不得躲闪贾琮的目光。

  江流无情,前尘已灭,但刻在心底深处,那些相濡以沫的眷恋,却永难消磨。

  直到贾琮想起往事,有些难以克制,想要再去亲近,又被她涨红了脸推开。

  ……

  静慧回到蟠香寺内堂时,妙玉看到她眸光水润,俏脸上有未消退的羞红,纤纤素腕上戴着一对银光灿灿的手镯。

  妙玉记得那对手镯,当初就是姓贾的让英莲送给静慧,结果他又当场轻薄,吓了静慧一跳,那手镯掉在地上,静慧也没捡回。

  瞧静慧的脸色就知道,刚才必定是那姓贾的又来招惹她,妙玉脸上一红,口中嘟囔:“登徒子!”

  只觉心头嗔念顿生,心悸摇动,便回到房中,摊开经卷,手持木鱼,默默诵读,才压下心头妄念。

  静慧回到禅房,发现床上被襟已空,英莲起床不知去了哪里,禅房中空寂一片,万籁俱寂,似乎能听到自己的怦然心跳声。

  她抚摸着手上那对银花绞丝手镯,心中泛起异样的感觉,她到现在都想不起他是谁。

  只是记得每次目光相对,自己心中难以言喻的悸动。

  刚才她面红耳赤离开时,他说的那些话让她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伱记不得我也没关系,我来就是要带你走的,我会一直在这里,等你愿意跟我走为止。”

  ……

  金陵往姑苏的官道上,一辆马车正碾冰压雪的快速奔跑。

  车里坐了四个人,领头的男子三十多岁,身材健壮,脸上带着上位者的气息。

  其余三人都是相貌普通,看着身形健硕,神色有行伍之风,手边各自都带着兵刃,看起来都是官府制式之物。

  “这次让三位兄弟去姑苏帮我解决一个人,事成之后,我会给你们出关身凭,还有一笔银子维生。

  年关出洋海船不少,出东瀛或下南洋都是好去处,天下之大,谁还能找到你们不成。”

  其中一人说道:“这次我们受了邹千户的牵连,如果不是你及时报信,又安排了退路,我们几个早死在锦衣卫大牢里了。

  这份情义我们兄弟必要报答,只是不知要对付的人是谁?怎么还需要到姑苏来办?”

  那领头的男子冷笑道:“这人在金陵名头可响亮,如今金陵风声鹤唳,推书院和锦衣卫势大,他要是呆在金陵,还真不好动他。

  要是追根溯源起来,几位兄弟落到如此地步,都拜他所赐!”

  ……

  姑苏襟江带湖,土沃川褒,盛产粳米香稻,饮食也带精研甜糯之风。

  这一日贾琮带着英莲,去了姑苏城东的乐余街,原来也想带静慧一起,只是她佛衣带发,戒律未失,却不能像英莲那样自如。

  英莲日常与静慧作伴,知道她很多喜好,她告诉贾琮,每年冬至,寺里信善都会送些姑苏糕团,静慧最喜欢吃其中一种甄儿糕。

  封氏曾带英莲来过一次乐余街,所以她知道乐余街有家糕团老店,能买到最地道的甄儿糕,女儿家多半都喜爱这种甜糯之物。

  冬日暖阳,照在身上暖融融的,街道两旁的路牙下,还积着未化尽的残雪。

  此时已近年关,姑苏是江南富庶之地,虽民间也有饥馑,路上常见讨食乞丐,但更多的是私囊有余,携儿带女采购年货的人群。

  贾琮和英莲手上都拎着大包小包,除了买给静慧的甄儿糕,还有其他一些特产之物,是准备回京送给家中姊妹的。

  贾琮正和英莲说笑,突然察觉到有人窥视,就见侧前方闪过一个人影,那是个中等身材男子。

  虽头上压低着毡帽,只是惊鸿一瞥,但贾琮还是看清那张有些眼熟的脸,只是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心中觉得有些不对劲,一时也理不出头绪,又逛了一会,便带着英莲返回玄墓山。

  如此过了两日,并无事发生,也就放下心来。

  这日贾家老宅又派人送来礼部公函,因大慈恩寺誊抄经文之事已完结,让他尽快回京缴旨复命。

  他这次来金陵出的是皇差,这也是正常的官衙程序。

  只是静慧的事情还没解决,他一时也走不了,好在他所承并不是紧急要务,公函上并没限定回京时间,只是让他归京缴旨。

  如此拖上一些时日,应该问题不大,只是元宵之前必定要到京,不然未免落人口实。

  这段时间贾琮软语温存,或许是深埋心底旧念未消,静慧已对他生出依恋,只是时日毕竟尚短。

  她在蟠香寺两年,如同换世重生,修善师太和妙玉是她最亲近的人,只怕在心中份量还要胜过自己。

  现在就让她跟自己走,从此和师傅师姐远离,只怕还有些难的。

第173章 世无双全法

  蟠香寺内院。

  妙玉在禅房中捻珠诵经,午后的阳光从窗棂上射入,在光线有些昏暗的禅房中,划出一道清尘飞舞的光道。

  融亮的日光照耀在她身上,辉映出异样的光芒,脸儿柔润,琼鼻细挺,唇含丹蔻,双眸静合,乌黑的眼睫儿娇翘,活色生香中宛如观音。

  突然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她睁开双眸,不用去看,也听出那是师妹静慧的脚步声。

  这些日子,那人变着法子接近静慧,静慧也愈发和他走的近了。

  师傅也不去管束,说这是静慧的命数,缘法生灭,皆为天定,任她与那姓贾的来往。

  妙玉微叹了口气,起身去了静慧的房间。

  进门发现原先简朴寡淡的禅房,如今已完全变样。

  香案上除了佛经木鱼,还摆了一个烟雨青汝窑花瓶,里面插一株姿态俊美的红梅,佛门弃绝声色,禅房红梅却有些扎眼。

  花瓶旁边摆着两个憨态可掬的惠山泥塑福娃,香案正中放着一个精致的首饰盒,里面装着女儿家用的钗簪鬓花。

  凳子上整齐迭放一件雪蓝缎绣交领长袄,一条白棉布绣梅竹叶马面裙,一双水红刺绣花鞋,都十分精致清研。

  妙玉看了眉头一皱,这些都是俗家姑娘的衣服裙钗,静慧一个出家人,怎么会用这些东西。

  静慧好好一间禅房,如今都快变成胭脂香浓的女儿闺房了。

  一定是那人买了这些物件送给静慧,整天变着法子讨她欢喜,就想鼓捣着把她带走。

  虽然静慧并不用这些东西。

  但是这般整齐的放着,可见也是动心的。

  静慧见妙玉进来,打开一个精致的食盒,笑道:“师姐,新鲜的甄儿糕,要不要尝一尝,你不是也喜欢吃吗?”

  妙玉好奇问道:“看着像乐余街老店刚出笼的,大早上怎么有这东西?”

  静慧听了脸上一红。

  妙玉转念一想,今早英莲不是就拎了这么个食盒进内院,一定是那人大早出去买的,为了哄静慧,他也是费尽心机了。

  当年妙玉年幼多病,没办法才投身佛庵消灾,那时她的父母还在世,她虽然长居尼庵,父母却常来看望自己,每次都带很多衣物吃食。

  其中便有她从小爱吃的甄儿糕,所以她虽从小出家,但过得依旧是千金小姐衣食无忧的日子。

  一直到五年前父母去世,她在这世上的亲情恩义便被断绝了,这之后才是真正的常伴青灯古佛。

  两年前师傅救了静慧,她终于有一个同龄的师妹相伴,日子才重新有了一抹亮光,可如今眼看着她也要离去了。

  那人怎么疼爱静慧,师妹跟了他去,或许也是个好去处。

  只是往后又只剩下自己陪着师傅,想到这些妙玉有些怅然若失,静慧塞她嘴里那块甄儿糕,原本该是香甜如酥,却似寡淡无味。

  突然看见床边案几上,放着一幅新写的字,笔意淋漓,字体古拙俊雅,逸趣神飞,好出众的一笔书法。

  入山投谒寻旧情,求教上师说因明。

  争奈相思无拘检,一片冰心到卿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上次贾琮见静慧如今能读诗词,便写了这幅字送她,但这首短诗中有绵绵之意,静慧不好意思挂出来,只是平时拿出来赏读。

  妙玉神思恍惚,只觉那一字一句似能叩动心弦。

  她因贾琮要带走静慧,而对他心生嫌隙,其实不过身世飘零,心有块垒,怅然若失。

  师傅常说,缘法生灭,皆为天定,而我,嗔痴未尽,欲空未空。

  但,天道不仁,哪里会有什么双全之法。

  ……

  日头渐西沉,贾琮返回住处时,正遇上住在对过院子的邢岫烟。

  她比英莲还小了一岁,虽衣裳敝旧,但生得眉清目秀,自有一股清雅可人。

  贾琮见她手上拿着朵精致的粉绸鬓花,笑道:“这绢花真漂亮。”

  邢岫烟笑道:“就是从那个货郎那里买的,可是个好人,我身上只有七文钱,他也愿意卖我。”

  贾琮回头一看,见一个头戴毡帽的货郎,正挑着担子离去,眉头微微一皱。

  这种粉绸鬓花他买过送静慧,要二十文一朵,那货郎怎么会七文钱就买给邢岫烟?

  贾琮笑道:“这鬓花看着可不便宜。”

首节 上一节 116/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