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18节

  ……

  在吴县县衙公文寄出的第三天,金陵应天府和锦衣卫千户所,各自派出人马到达吴县县衙,交接人犯及相关事宜。

  并且连夜对那名受伤的刺客进行审讯,很快那人就招供了三名刺客的身份,还有幕后主使金陵卫所经历司经历崔博望。

  在取得供词的第一时间,信息就被锦衣卫传回了金陵。

  接到消息的新任金陵锦衣卫千户葛贽成,就像是鲨鱼闻到了血腥。

  他刚从神京调任陪都锦衣卫千户所任主官,正是踌躇满志之时,急需要功劳来站稳脚跟。

  刺杀水监司大案功臣的主谋,竟然是金陵卫所正六品武官,单单这条信息,就能使金陵卫所受制于锦衣卫。

  而通过这个崔博望是否还能钓出更大的鱼,这种可能性是极大的。

  葛贽成刚刚调任,在金陵官场的底子还是干净的。

  如果在这件刺杀件事上不全力以赴,因为顾忌卫所势大而有所退缩,只怕到任伊始,就落个庸碌贪庇的名声。

  当今圣上最厌恶任事猥琐无为之辈,如是这样,这刚到手的金陵陪都锦衣卫主官肥差,估计很快就要画上句号。

  所以只能一究到底,至于会不会因此捅出天大的篓子,并不是他现在考虑的,历来富贵险中求,天塌下来自有上面的人顶着。

  于是一张遍布金陵周边三州的大搜捕,紧锣密鼓的展开了。

  ……

  贾琮被吴县县令安排在后衙一座小院里,修养了几天,伤势已有所恢复,只是用手还是不方便,平日连喝水吃饭都是静慧服侍。

  这两天她寸步不离陪在贾琮身边,那日在生死关口走了一遭,似乎有些东西已变得不一样。

  县衙中人,对这个俏尼姑,如此细心照顾这位贾公子,僧不僧,俗不俗,都觉得十分怪异。

  不过见他们自己都泰然自若,似乎理当如此,天经地义,也就没人去多说什么了。

  这次到吴县对接案件的应天府和锦衣卫主事之人,居然都是贾琮的熟人。

  应天府的主事之人,是贾雨村的心腹幕宾严元亮。

  而锦衣卫的主事之人,让贾琮有些意外,竟然是当初看守大慈恩寺营造现场的水监司总旗刘勇。

  原来新调任金陵锦衣卫千户所主官葛贽成,和刘海的二叔,那位死于龙潭港血案的市舶司千户,曾是同僚至交。

  这次水监司大案,刘海也是少数没受到牵连的水监司官佐。

  且之前因对龙潭港血案质疑,还被邹怀义贬斥去看守营造现场,反而成了刘海自证清白的最好佐证。

  水监司大案侦破后,大批司中官佐因涉事被缉拿下狱,而他反而被从总旗提升为百户,算是因祸得福。

  葛贽成调任金陵千户所后,急需培植有金陵本地根基的心腹,刘海就成了他最佳人选,所以月前他走动关系,将他调入了锦衣卫。

  按照行程,明日两人就要押解犯人返回金陵,出发前联袂去了县衙后院,看望受伤的贾琮。

  严元亮看了眼院子中晾晒衣物的静慧,眼神中有些诧异,说道:“承事郎,出发之前,知府大人曾交代,建议承事郎尽快返回金陵。

  如今水监司余孽不清,万一再发生行刺之事,后果就难测了。

  金陵乃陪都之地,警备森严,可镇宵小,承事郎返回金陵,自身安全可保无虞,再在姑苏之地,一旦事发,知府大人也是鞭长莫及。”

  一旁的刘海也说道:“贾公子,我来之前,千户大人也有嘱咐,公子是姑苏行刺案的事主,案件侦缉,也需要公子配合行事。

  而且公子回到了金陵,锦衣卫有十足的把握,确保公子的安全。”

  其实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贾琮已有离开姑苏之意,五儿和晴雯还留在贾家老宅,而回京缴旨之事,也不能再拖延了。

  这时静慧拿着晾干的衣服进了房间,严元亮和刘海的话也都被她听在心里。

  严元亮和刘海见贾琮并没有回话,反而看向那个姿容俏丽的小尼姑,目光中有问询之意。

  倒像是是否回金陵,那小尼姑说了才算,两个人心中都一阵怪异。

  静慧见贾琮眼巴巴看着她,俏脸一红,几乎没怎么思索:“金陵比这里安稳,我跟你回金陵。”

  说完似乎有些害羞,便径自出了房间,似乎能听得自己加快的心跳声,想起师傅师姐,静慧虽然不舍,但心中还是欢喜更多些。

  严元亮和刘海见贾琮一听小尼姑这话,像是如聆天籁,脸上都是灿然得意的笑,想是心里乐开了花。

  两人暗自都是一阵怪笑。

  当日贾琮在大慈恩寺开光大殿上,看到一美貌尼姑便大失仪态,满寺院里寻找,早被在场的官员当成笑谈传开。

  而他事后去向僧录司官员借阅名册,查询那美貌尼姑的来历,又借用应天府人力,找遍金陵尼庵而不得,这才来姑苏寻美。

  这些事也根本瞒不了人,金陵官场中人知道的不在少数。

  居然还真的被他找到要找的人。

  以严元亮和刘海旁观者的眼光,那小尼姑竟也对他死心塌地的,这位贾公子尼姑庵堂寻美色,风流如此,也算少见的别具一格。

第176章 情佛皆是缘

  艳阳天,蟠香寺庙门外,一辆马车已停在那里许久。

  静慧依旧头戴妙常髻,一身月白素袖佛衣。

  贾琮送她那些精致的衣裙绣鞋,终归还是没有换上。

  虽已打定主意,从此相随不离,但从她有记忆开始,便是这身佛衣,就像是身体的一部分,突然要换掉总难以习惯。

  贾琮自然不会在意这些事情,哪怕静慧穿一辈子髻冠缁衣,他也无所谓,因为她活着回到了自己身边,这比什么都重要。

  静慧给修善师太恭恭敬敬磕首道别,修善对她实有重生再造之恩。

  修善师太佛法高深,参透世情,但不代表她希望自己这妙龄徒儿,也要一辈子青灯古佛,如今她有了自己可心的去处,便是她自己的福缘。

  妙玉日常对贾琮敬而远之,这时却有些一反常态,走到他面前说道:“我师妹这就跟了你去,你可要好好待她。”

  贾琮微笑道:“你放心,我一定会待她如珠似宝。”

  妙玉望着他本就俊美无暇的容颜,艳阳和光之下,笑颜舒展,灿如琼玉,心中有些慌乱,低头不敢再看。

  静慧又含泪和妙玉道别,这才和贾琮上了马车。

  马车驶去很远,妙玉还在站山门外,静静眺望。

  修善师太看了徒弟一眼,若有深意的微笑道:“不用替伱师妹担心,她劫数已去,便是有福之人。

  个人自有个人的缘分,青灯古佛是缘,恩义情重也是缘,命里若有,不拒不弃,从天受命,便是大善。”

  ……

  从姑苏回金陵的路上,都有应天府和锦衣卫同行护持,自然是一路安稳无事。

  静慧自从那年被修善师太带回姑苏,这两年就没有离开过姑苏城,在她现在的记忆中,这大概是第一次出远门吧。

  一路上虽然有贾琮相伴,但想起师傅和师姐,心中难免愁绪。

  贾琮知道她的心思,一路上和英莲各找些话题,和她说说笑笑,自然就减去了她心中的忐忑愁绪。

  望着静慧一身佛衣,清研出尘,俏如芍药。

  想到当年在东路院相依为命的贴心丫头,从此又可日日相伴,一时之间心满意足,别无所求。

  等到一行人进了金陵城,便各自分开,应天府中人带了文牍宗卷回府衙复命,刘海也押解犯人返回千户所不提。

  贾琮的马车到了兴隆坊贾家老宅时,金彩早已事先收到消息,带了家里的小厮婆子在门口迎候。

  却见琮三爷的马车上,下来一个俏美的尼姑,头戴妙常髻,一身月白素袖缁衣,望着老宅高大的门第,神情有些愣愣的。

  三爷也不顾及人前,牵着那尼姑的手,施施然便进了府,情状怪诞暧昧,把金彩和一帮小厮婆子都看傻了。

  金彩想起三爷一到金陵,便买了个俏丫鬟回家,如今又带了个这么标致尼姑回府,看那副情形,关系也不同寻常。

  三爷这才华能为那是没得说的,一等一的好,就是女色上有些过于荒唐风流了。

  五儿见贾琮果真带了芷芍回来,虽然他在信中早就说了,可亲眼见到,依旧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打量了许久,眼泪便流下来了,她和芷芍自小就交好,两人之间一向比旁人亲厚。

  当年贾琮被贾赦打成重伤,邢夫人和王善保家的克扣月钱,短缺饮食。

  那时芷芍都是找五儿帮忙解难,彼此是共过患难的姊妹。

  当年芷芍被逼到落霞桥投河,本以为从此阴阳两隔,没想到如今她能完好无损归来,心中自然喜不自胜。

  静慧见五儿见到自己激动莫名,应该是自己以前相识之人,可自己却想不起分毫,心中难免有些迷惑伤感。

  好在五儿聪慧,早知道里面原由,收拾心情,找些日常的话题来说,把气氛岔开。

  晴雯早就知贾琮以前有个一起长大,极其可心的贴身丫鬟。

  当年这芷芍被大老爷逼迫投河,三爷可是闹得厉害,连那个讨人嫌的王善保家的,府上都传是被三爷整死的,就因为是她害了芷芍。

  至于真实情况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总之三爷是极在乎这个芷芍就是了。

  当初晴雯还曾立愿,自己如一心对待三爷,三爷自然也会像对芷芍那样对待自己。

  如今可是见到芷芍的真人,果真是个出色的,也怪不得三爷这么多年念念不忘。

  不过晴雯性子爽利,虽嘴巴厉害些,却也胸襟傥荡,也有几分傲气,却不会觉得芷芍回来,自己会在三爷那里失意。

  因为她一向觉得自己色色都不比人弱,自然也不用担心嫉妒他人,再说三爷这人最是聪明,心里什么都明镜似的。

  英莲能重新回来,最是高兴,不用再呆在外祖家提心吊胆,说不定哪天就被外祖卖与人做妾。

  况且三爷离开姑苏前一天,还特意带她去见了娘。

  已经商议好,让娘和自己一起去神京,三爷在神京与人开了一家香水铺子,可以给娘在铺子里找一份营生,以后母女就可以长久相伴。

  接下去几日贾琮都在府中安心养伤,如今已接了静慧回来,金陵诸事都已完毕,只待自己伤势再养好些,就准备回京缴旨。

  就在他回府的第三天,刘海那边传来消息,锦衣卫在城西一处河道中,发现了崔博望的尸体。

  经过仵作查验,崔博望是被割喉而死,然后装袋沉尸,如果不是尸袋挂到了过路渔船的渔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现。

  崔博望明显是被人灭口的,凶手想要掩盖的定不是他杀贾琮的动机,因为这是昭然若揭的事情,没有什么好掩盖的。

  必定是他知道一些重要的事情,有人不想他落在锦衣卫手中,以免锦衣卫顺藤摸瓜,让他说出不该说的事情。

  锦衣卫即刻抄了崔博望的家,搜出不少有关联的证据,又牵连到不少人,连那位曾经刁难过贾琮的阮洪铖,这次也被获罪下狱。

  不过贾琮根据各种渠道听到风声,这次落网的都是些小角色,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倒像是有人借着崔博望,修剪了一些没用的枝蔓。

  不过因这次风波,金陵王家和史家几个偏房官身子弟,也被牵连下狱。

  大概是听说水监司大案就是贾琮辅佐宁王侦破,且眼下这场风波也是应贾琮而起。

首节 上一节 11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