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47节

  而他又有顶级武勋的出身家世,厉生两路,文武兼顾,几乎就是权臣之相,皇上是担心将来出现尾大不掉之势……。

  怪不得这样的文华人物,圣上居然说当养勇武之气,要往武勋之途上靠,不过是个十几岁少年,就心生防范,未免太过寡恩冷厉了。

  ……

  朝堂上的消息,经过各种渠道传到贾府时,不过说贾母等人,连贾政都品不出,勋贵之子当养勇武之气,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贾政只以为琮哥儿实在前途无限,居然有人提议让他入翰林院,而圣上的话,倒是希望他能文武齐修,这是对琮哥儿极为看重。

  想到这些,贾政又忍不住感叹,贾家真真出了麒麟儿。

  而贾母和王夫人听到这些消息,又一次认定贾琮真是命数太硬,那两个大官的子侄,只是在贡院门口说了他几句坏话,就被皇帝革除了功名。

  总之这小子的邪门事情,她们也听多了,大概都有麻木了。

  她们的注意力,最近大都在内宅的事情上,比如,东府办过喜事后,传出的一些消息。

第219章 妄语说姻缘

  最近东西两府,除了贾琮做了乡试解元,最引人瞩目的就是贾蓉娶亲,只是传到西府都是不中听的消息。

  说贾蓉自从娶亲之后,也就安稳了几天,便每日外出交际饮宴,呼朋唤友,时常夜不归宿。

  对新娶的大奶奶也不怎么放心上,连大奶奶回门那天,都是一个人回的娘家,看着实在有些凄凉。

  东府的奴仆丫鬟早司空见惯,府上大爷本就是浪荡公子,成亲之前便这般过日子,又有什么好奇的。

  再说新娶的大奶奶虽样貌是人间绝色,但娘家不过是个五品穷官,嫁入宁国府算高攀了,娘家根底单薄,想要管着大爷却是难了。

  只是老爷居然也不管束,却让很多人都有些奇怪。

  东府的人都知道,老爷对外人倒是礼数周到,唯独对大爷很是严厉,但有不快便是打骂唾弃,一点脸面都不给大爷。

  大爷看到老爷十分畏惧,在老爷面前像个避猫鼠,只要老爷瞪眼,大爷连腰都不敢挺直,所以日常没事宁可躲出府去。

  所以老爷要管,大爷绝不敢不听,却没想到,老爷在这事上听之任之,由着大爷在外浪荡。

  估计是老爷自己也是妻妾成群,眠花宿柳的过日子,因此才在这事上,对大爷不怎么管束,也是有的。

  贾母、王夫人听了这些事情,倒是替蓉儿媳妇唏嘘,这女人嫁没嫁好,全靠老天爷的意思,这也是她的命。

  有时候闲了,或打牌少了搭子,也让尤氏叫上蓉儿媳妇一起过来。

  贾母见了几次可卿,见她生得袅娜纤巧,仙子一般人物,行事温柔平和,谦柔细密,便十分喜欢,赞为重孙媳中第一得意之人。

  这蓉哥儿捡了金元宝都不知道,还一味在外面鬼混,真是个不惜福的,只是贾母虽然辈分高,毕竟隔着房头,也不好多说。

  倒是凤姐儿和这位蓉大奶奶十分投契,日常多有走动,得了空闲就让她来西府逛逛。

  西府中人见可卿每次来过来,身边总带着一个叫宝珠的小丫头,生得眉清目秀,甚是灵动。

  据说是她回门那天从娘家带来的,众人都看出可卿对宝珠十分疼爱,日常行走出入,寸步不离,连陪嫁的瑞珠好像都比不上。

  主仆之间能这样的,也是不多见。

  ……

  自从乡试放榜之后,又忙过那一波庆贺亲友的应酬,贾琮才算真正清静下来。

  今天大早却被叫去了梦坡斋书屋,贾政和他聊起昨日朝堂上,与他有关的一番奏对,贾琮的心情便沉了下来。

  嘉昭帝那句:勋贵之子当养勇武之气,单独来听不觉得什么,如前提是拒绝自己入翰林院,其中意味着什么。

  他可不会像贾政那样一厢情愿的理解。

  以后要走清贵文官之路,怕是有些难度了。

  贾政并没看出他脸色有些不对,又笑说道:

  “琮儿,你年未弱冠,便已得了解元功名,如今在都中老亲中名声响亮,听你太太说,几家有适龄闺阁的,都流露议亲之念。”

  贾琮一听是王夫人说的,心中冷笑,哪里会去踩坑,说道:“老爷,琮年岁尚小,议亲为时过早些,琮立志春闱,要苦读几年,全力以赴。

  总要等到举业功成,略展男儿四方志向,否则不敢家为。”

  贾政见他锐意学业功名,自然十分高兴,这才是他心目中的贾家儿郎。

  抚须笑道:“琮儿此话在理,以你的品貌才学,哪里还愁将来没有良配,这春闱是一等一重要,功业志向更是男儿一生根由。”

  其实议亲的话,不过是夫人这几日嘱咐,贾政才随口问了贾琮意思,本来也不放在心上。

  却没想到贾琮一番话,其实是将议亲之事拖到了四五年后,他又不傻,怎么会把这等大事落到王夫人手中。

  他有了解元功名,已渐成名望,不用再担心贾府还能对他怎么肘制。

  但如果贾母或者贾赦出面,给他安排一桩联姻之亲,在世家大族是常有的事情,在父母之命礼教规则下,推脱起来也是件麻烦事。

  如今用举业报国的借口来推脱,把话说死,也免得以后这些内宅妇人呱噪。

  ……

  梨香院。

  外间正堂,王夫人正和薛姨妈闲话,说起自己宝玉俊秀孝顺之处,自然满脸笑容,薛姨妈自然是说些附和的话。

  自从那天知道贾琮就竟然得了乡试解元,着实让薛姨妈大吃了一惊,以前就听说琮哥儿写诗作词厉害,倒也不觉得什么。

  如今他一次乡试就中了头名解元,那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功名,这琮哥儿妥妥就是个文曲星下凡。

  这样的人物,将来飞黄腾达,当官做宰,几乎是可见的。

  和宝玉这个富贵荣华的性子,薛姨妈两下权衡比较,似乎琮哥儿还更胜些。

  这几日女儿笑意盈盈,每次旁人提起琮哥儿,女儿的眼神,她哪里不明白的,自己也是姑娘家过来的。

  如今她有些后悔了,当初听了姐姐的意思,任由那金玉良缘的话在贾府流传。

  突然说道:“伱家琮哥儿也是了得,就去了一次乡试,就中了解元,以前再没听过这样的。”

  王夫人见自己妹妹话语中的心不在焉,半辈子的亲姐妹,哪里还不知,那小子中了解元,自己妹妹有些动心。

  这也难怪,这琮哥儿生成这个模样,容易让人有想法,自己妹妹又生了个出色女儿。

  “这几日贾家都中几家老亲,都是勋贵官宦之家,都中意琮哥儿的能为,有了议亲之意,老太太也知道的。

  今上午老爷就找琮哥儿商议,琮哥儿自小和老爷亲,比对自己老子还要听些,也是一桩怪事,老爷中意,他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薛姨妈一听这话,心中一凉,还是勋贵官宦之家,这门第也比薛家高啊。

  突然里屋发出一声碎裂的声音,薛姨妈和王夫人都吓一跳。

  屋外的莺儿连忙跑进里屋,很快端了个托盘出来,上面都是碎瓷片。

  “太太,没事情呢,姑娘在里屋描花样,手滑,不小心打碎了茶盅。”

  薛姨妈松了口气,王夫人也没放在心上。

  薛姨妈又问道:“宝玉还没议亲,怎么先紧着琮哥儿,老太太能同意?”

  王夫人笑道:“妹妹有所不知,他们两个是同年生的,但琮哥儿大了一个月,虽是庶子,却是居长,先议是正理。”

  后面的话,都是王夫人在说,薛姨妈只是听着,心神却有些乱了。

  里屋,薛宝钗脸色苍白如雪,眸光盈盈,忍不住流下泪,握笔的手难以自制的颤抖。

  小案上有一副富贵牡丹的刺绣花样,刚描好了小半。

第220章 笑语解轻愁

  清芷斋。

  贾琮自从三年前入青山书院,日子一直过的充实而紧张,不是在书院苦读,就是下金陵办皇差,最近半年更是忙于秋闱。

  眼下这段日子才算真正清闲下来,大周春闱三年开考一场,下次春闱算起来还有两年多的时间,所以这会子还不急着啃书本。

  至于前几日传来的朝议之事,虽让贾琮心情有些沉重,闭门思虑了一天,心思也渐渐坦然明晰起来。

  自己这么多难关都过来了,也不怕多这一遭,皇权森严,世道多艰,好在来日方长。

  时序六月,暑气一日比一日旺盛,院子里的桐树上,知了嗡嗡的叫着,声音单调而清越。

  清芷斋正屋的厅堂里,正中花梨方案上放着个铜盆,里面装满碗口大的碎冰,往外冒着丝丝乳白的凉气。

  荣国府虽算大富之家,但即便贾母的荣庆堂中,也没办法像这样摆一大缸冰来消暑。

  皇宫中倒将有专门的地下冰窖,将冬天的冰雪用枯草包裹储存,到了盛夏取出给皇帝嫔妃消暑。

  只有富有天下的皇家,才能如何虚耗人物之力,一般的大富之家也极少能做到这样的。

  神京市井上倒是也能买到冰,不过盛夏之期价格昂贵,不是寻常人消费得起。

  清芷斋这些冰块却不是买的,而是贾琮自己做的,对他人来说夏天造冰难度太高,对贾琮而言却是简单的事情。

  只要将硝石和石灰研磨成粉,按比例溶于水,没一会儿就能得到一通冰,虽然记不得两者的准确配比,但只要多试几次也就成了。

  倒是收集硝石和石灰花了他不少功夫。

  他跑了好几次神京东市,又去了西郊的采石场,才把材料收集齐全,好在最近时间空闲。

  因为盛夏已至,最近秀娘香铺的生意清淡了些,毕竟大热天,女人们逛香水铺的兴致会直线下降。

  他准备让曲泓秀在香水铺摆上冰块,想来生意会回暖不少,还可在鑫春街找间小店铺,开一家售冰店,将价格打低,估计能大赚一笔。

  这些事情对他来说,比起科举仕途,与人勾心斗角,要便宜轻松太多了。

  想到皇帝如此精于算计,寡恩刻薄,让贾琮内心有些难言的抵触,皇帝的饭碗可不怎么好端,总不好在一颗树上吊死。

  以后再不济,靠着和曲泓秀的生意,还能做个富家翁。

  铜盆的冰块旁,围坐着迎春和探春,也是贾琮特地请来,让她们感受一下治冰的效果。

  本来也叫了黛玉,紫鹃说姑娘中了暑气,正在卧床休息。

  “三哥哥,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冰,这个时节,冰可不便宜。”

  探春虽是闺阁千金,但精明大气,并不是百事不知,也知道些外头的居家行事。

  贾琮笑道:“不用花钱,以后我得了就给你屋里送一些。”

  这个时候没有空调电扇,炎热盛夏,姑娘家就靠一把手摇扇子,想想都累。

  一旁的迎春却问道:“琮弟,我听说老爷太太要给你议亲?”

  一旁的探春心中一跳,最近几日府上都在传,因三哥中了解元,贾家都中几家老亲,看重了他的前程,托了太太议亲。

首节 上一节 14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