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48节

  她心中便存了这事,只是堂兄妹之间却不便问这事,二姐姐是三哥的同胞亲姐,过问却是理所当然。

  贾琮笑道:“太太的确让老爷问我了。”

  探春忍不住问道:“那三哥怎么说?”

  贾琮笑着将那日和贾政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迎春一听就楞了:“琮弟,春闱还有两年多,观政也要一二年,等伱做了实官,岂不是要四年后了?”

  贾琮又开玩笑道:“二姐姐太看得起弟弟了,春闱谁也说不准,一次就能过,三年才开一科,说不得来回就是六年了。”

  一旁的探春忍不住噗嗤一笑,对迎春说道:“傻姐姐,别让三哥哄你,他是不想议亲,才这么对老爷说的。”

  ……

  黛玉住处,紫鹃正坐在屋外廊下,手中做着针线,身边一个小药炉冒着火光。

  却见贾琮手中拎着一个竹篮,冒着白气,篮子下还不时的滴水。

  紫鹃见到贾琮,脸上露出笑容:“三爷来啦?”

  “这么热的天,怎么坐在屋外?”

  “姑娘中了暑气,给她煎药呢,放在屋子里怕熏到姑娘。”

  紫鹃看了贾琮一眼,心中忍不住叹气。

  前几日贾家老亲上门贺三爷中了解元,这些人看上三爷的前程,就和老太太扯上了三爷的亲事。

  这两日府上更是传开了,老爷和太太在给三爷说亲,姑娘听了心里不自在,连病都怄出来了。

  “我给林妹妹送些冰块,你放到铜盆里,可以给房间去去暑气。”

  进到黛玉房中,见她正歪在床上,头发松松的挽着,手中还拿着一本书随意翻着。

  “听说妹妹病了,我来看看,身子可好些了?”

  黛玉见他进来,眼帘微微垂下,说道:“这么热的天,也难为你还来看我。”

  贾琮微笑道:“妹妹身子不舒服,我来看看你,不是应该的吗。”

  黛玉憋了他一眼,突然眼圈一红,说道:“如今你是这么说,等过些日子订了亲,眼里哪里还会有别人。”

  贾琮心中暗叹,真是小看了后宅妇人的舆论威力,贾政得王夫人授意,在书房和自己谈论亲事,也就一天时间,居然满府的人都知道了。

  也怪不得前些日子,那金玉良缘的话头,传得如此迅猛了。

  贾琮笑道:“妹妹说的是老爷给我议亲的事。”

  黛玉听到脸色一白,转头不去看他,嗔道:“你议不议亲,与我何干。”

  “妹妹,可知我为何刻苦读书考取功名?”

  黛玉见他说了句不相干的话,听出是话中有话,忍不住转过头,一双水朦朦的妙目怔怔望着他。

  “可不仅为了挣一个功名前程,更为了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不然大宅门中,让人牵着鼻子走,还有什么意趣。”

  听了他这句话,黛玉眼中慢慢透出光彩,她聪慧透顶,哪里听不出其中意思。

  “我和老爷说了,春闱未过,前程不定,不敢家为。”

  黛玉出身诗书官宦之家,自然懂得其中的意思,时间一算也有好几年了,嘴角微微一抿,似有笑意。

  侧着头问道:“你这样哄二舅父,他也相信了?”

  “你知道的,老爷最在乎我的读书举业,自然很赞赏我这么想,再说,哪家姑娘能等我三四年再议亲,我娶她又有何妨。”

  黛玉俏脸一红,啐道:“三哥真不害臊,说的自己像是金镶玉,可真稀罕哦,谁还等你三四年来娶……。”

  说到一半突然觉得不对,俏脸红得像着了火,连忙辩解:“我不是说我三四年……,哎呀,三哥你真可恶!”

  门口紫鹃正端茶进来给贾琮,听了房里两人的话,脸色一红,吐了吐舌头,连忙退了出去。

  突然身后碰到一个人,回头一看:“宝姑娘,你怎么来了。”

  却见宝钗俏脸微有羞红,眼中却有些释然,说道:“听说林妹妹病了,我过来看看,我……想到还有事,我先走了,改日再过来吧。”

第221章 宝珠的来历

  等到六月中旬,也就是恩科乡试放榜后半个月,宫中一份中旨发到荣国贾家。

  中旨的内容传开后,又在神京城官宦勋贵中引起波澜,贾家的大房庶子真是没一天消停,竟出些新格的事情。

  嘉昭帝中旨擢雍州乡试解元贾琮为兵部观政、工部火器监协理。

  虽然都还不是实职,但一个举人就被授予观政协理之职,也算格外隆恩提拔了。

  要知道以往观政协理都是授予进士的。

  举人被授官概率很低,就算被授官,也是教喻、县丞、主薄等地方副官,举人考取不了三甲进士,连县令正官都做不了。

  而贾琮不过举人,不仅被授官,还能和进士同尊,在同年举人中绝无仅有,这等风光也是极少见的。

  但还有外人不知道的,其实贾琮在未中举人之前,兵部尚书顾延魁、忠靖侯史鼎就曾提过保举他观政协理。

  只不过当时贾琮只是个秀才,嘉昭帝怕惹起非议,才暂时作罢,如今贾琮中了举人,有了授官之资,旧事补足罢了。

  更让人惊讶的是,贾琮这次被授职兼涉兵部和工部,更让人觉得圣意荣宠。

  只有贾琮自己知道,那是因为工部火器监,是因自己提议而建,而自己又了解西夷火器之术,被嘉昭帝抓了壮丁罢了。

  但也有明眼人看出,不管是兵部观政,还是火器监协理,都是与武事有关,比起翰林院典籍的清贵,却差了不少。

  ……

  至于前段时间府上闹出的议亲风波,此时已经烟消云散。

  如今宁荣两府谁都看出,贾琮清拔之势,无可阻挡,已远远超过宝玉、贾琏等荣国正派子弟。

  贾母虽偏心的厉害,心中也是无奈,也多少估摸出,十多年后能给荣国府支撑门楣的,多半就是这个自己不亲的孙子了。

  听说他专心两年后春闱,不愿议亲,自然也不会用长辈的身份,去做什么强摁牛吃水的事情。

  再说以这小子的邪性,只怕也勉强不了,被他又搞出什么事情,反而各自脸上无光。

  哪怕是在这样一个礼教森严,孝道为天的时代,别人对你的态度和容忍,还是在于你自身的实力。

  从这里看,贾琮这些年耗尽心力,在文华科举上下足功夫,如今看来已渐渐显出成效。

  ……

  于是,从接到中旨的那日起,清闲了半个月的清芷斋又开始忙碌起来。

  每日一大早,芷芍、五儿、晴雯、香菱都会早起,帮着贾琮归置各类杂事,让他准时去衙门画卯。

  卯时也就是早上五点至七点。

  贾琮上午会在兵部大堂经手一些战报文书,做一些轻重缓急的归类,便于上官有效查看。

  另外就是对火器建军诸事,重点关注,提出建议,跟踪实施,这也顾延魁力奏他为兵部观政的主要用意。

  每日午后,他就会去工部火器监转一转,火器监是工部新建司衙,体制还在健全中,还未设立主官,暂由营缮司郎中监管。

  目前火器监的只要人员,就是火器监监副刘士振。

  上次刘士振根据贾琮画出的草图,成功完成了鲁密铳的改造,且新造的鲁密铳威力明显提升,被嘉昭帝认为,他有火器大匠之才。

  因他本身就是三甲进士,又恰逢其时,被任命为火器监从六品监副。

  刘士振这次能晋升官职,又能一展所长,完全是因为贾琮那几幅鲁密铳改造图,才能让他有机会在皇帝面前展示才干。

  所以他对贾琮一直心存感激。

  如今见他不仅在火器之道有奇思妙想,文华之姿也如此出众,一次乡试便得解元,远胜自己当年,更对他感佩亲近。

  火器监除了研究营造火器,另外一个重要的事务,就是网罗招募西夷名士。

  只是这件事上,不管是代管火器监的营缮司郎中,还是刘士振,都不知从何下手。

  却见贾琮似乎有些轻车熟路,带着刘士振找遍了神京城内东西两市,和城内所有的外洋教堂。

  竟然真被他找到,两个精通天文算筹的洋和尚。

  甚至还在西市的一间贩卖番果的店铺里,找到一位名叫麻思朵的英吉利人,虽已年过七旬,但年轻时做过奥斯曼火枪工匠。

  对西蛮各式火枪都有极深了解,三十年前流落到神京,并从此定居。

  刘士振对能找到这样的西夷火枪名家,简直欣喜若狂。

  而贾琮和麻思朵竟能用番话随意交流,更是让刘士振瞠目结舌。

  这少年不过十几岁年纪,他这些稀奇古怪的本事,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

  宁国府,贾蓉院。

  房间里可卿正在和宝珠说话,那日她回门之前,贾琮像是算好来时间,竟然半路等到了她。

  还把这个叫宝珠的丫头放在自己身边,让宝珠保护自己周全,说这宁国府不太平。

  这也是两人金陵一别后,第一次见面,可卿一想到当时的情景,心里就忍不住发颤。

  觉得自己当初这样做,果然是没错的,他是个争气的,乡试居然就中了解元,往后的前程只怕更不得了。

  见他安排个小丫头来护自己周全,总觉得有些孩子气,不过心里却很是开心。

  回到宁国府,只说宝珠是自己从娘家带回的丫鬟,就算有人问到爹娘,他们多半会猜到原因,自会给自己圆谎。

  特别是自己爹爹,可是把这门亲事看得极重,如今自己已嫁入宁国府,有什么事情,他也不敢声张,每次想到这些,心中总觉悲凉。

  自从有了宝珠,在这森严陌生的大宅里,她心中少了不少恐慌。

  因为宝珠是他送来的,见到了宝珠就像见到了他。

  她总是回想在金陵安定寺的那些时光,这是她心中最大的慰藉。

  从宝珠来的那天起,她便很宠爱她,日常出入寸步不离,据说他也是这么交代宝珠的。

  她觉得自己对宝珠好,就当做自己在对他好吧,连日常就寝都让宝珠陪着。

  此时瑞珠在房间做针线,可卿拿了一盒蜜饯给宝珠。

  自从那天,她看见宝珠毫不费劲的,搬动院子里那张石凳,可卿也开始明白,他为什么说这小丫头能保护自己。

  也不知道这清瘦的小丫头,哪里来的这么大力气。

首节 上一节 14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