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87节

  贾琮笑道:“妹妹可不要小看走路,足乃肉身根基,脚轻足健,百病不生。

  够高在古书中也是大有说法的,其力向上,伸拉筋骨,通畅血脉,可以蓄精养神。

  妹妹只要每日坚持去做,必定对身体大有益处。”

  黛玉虽还半信半疑,但这几年年岁渐长,她又不是没有见识的女子,也觉得自己身子娇弱,只怕对以后不好……。

  又听贾琮说,等他从北边回来,她的身体说不得就变好了,心中很是触动。

  一双明眸亮闪闪,望着贾琮看了几眼。

  三哥哥离京前特意教自己健体的法子,我每日去做便是,总是不辜负他费的心思。

第273章 探春识幽情

  贾琮离开了黛玉房中,正要回清芷斋,刚走到自家门前,却遇到了探春和迎春。

  “三妹妹、二姐姐这是往哪里去?”

  探春说道:“我们去看宝姐姐,她这几日病了,已经在家养了好多天,还不见大好。”

  贾琮听了一愣,这几天因为马上要北上,需要押送这么大批火器,而且路途漫长。

  第一次办这种事,也没什么经验,贾琮心情还是有些紧张的。

  所以将需筹备的细节反复推敲,力求没有遗漏,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这上面了。

  宝钗住的梨香院就在清芷斋隔壁,他却不知道她病了。

  一直以来,因为对薛蟠这人有些抵触,其中还夹着英莲的事情,他对薛家一向都不愿太走近。

  平时住在一个园子里,日常难免的来往,他都是跟着姊妹们一起去的,从没单独去过梨香院。

  他也清楚宝钗一直对他不错,家里得了什么新奇的东西,总记得送一份到清芷斋。

  还有在金陵时,她送自己的几件礼物,件件都很合自己心意,如今还是他平日常用的。

  因为自己要北上,她便特地送件熊裘给自己,是个很体贴细致的女儿家。

  如今人家病了好几天,自己置若罔闻,好像有些失礼的样子。

  探春聪慧机敏,一向和贾琮最投契,自然一见他表情便猜到心思。

  探春微笑道:“三哥即将北上,我见你每日都是早出晚归的忙碌,心思哪里会在家里,必定不知道宝姐姐病了。”

  贾琮笑道:“还是三妹妹知道我,我这便和你们一起去看看宝姐姐。”

  ……

  宝玉过来看宝钗,原先还算聊的融洽,宝姐姐毕竟比林妹妹年长几岁,不像林妹妹那样爱使小性儿。

  可是没聊上几句,不知怎么的,就见宝钗厌厌的,不怎么爱说话了。

  这两年他好像经常这样把天聊死了。

  他去林妹妹那里顽,每次说话也是这样说着说着,也没话说了,如今连宝姐姐也这样,让宝玉心情十分懊丧。

  心中喟然长叹,自己总归是个须眉浊物,如何能入这些钟灵毓秀的女儿眼中,心情凄恍的离开了梨香院。

  却不知是贾琮的出现,改变周围很多人见识和认知,而他却还是原来那个宝玉。

  ……

  薛姨妈一直在外间和丫鬟们打点针黹,只让宝玉和女儿在里间说话。

  可没见他们说上多久,就见宝玉出来和自己告辞,好像有些闷闷不乐的,心中就有些奇怪。

  薛姨妈知道自己女儿言谈举止得体,极少会有意冷落到别人。

  刚才薛姨妈还在软帘后听了几句,两个人正在谈论什么诗词书法,说的好好的,这才一会儿功夫,怎么突然就这样了。

  薛姨妈正纳闷着,就见门口进来一群人,迎春、探春、还有……贾琮。

  她自然是知道女儿的心思,女儿这次发病也来的蹊跷,自从那天去了隔壁清芷斋,回来后脸色就不好。

  后来薛姨妈还问了莺儿,说是那天清芷斋不是姑娘一个人,其他贾家姑娘都在,她才放心了点。

  后来她还和女儿说了些门第爵禄之类道理,女儿只是默默的听着,脸上也看不出喜怒。

  只是很快就发了病,着实把薛姨妈紧张了一番。

  如今见贾琮是和姊妹们一起来,她倒也不放心上。

  况且她看得出贾琮对自己女儿并无特别,平时也从没一个人来过梨香院。

  薛姨妈是老于世故的人,哪里看不出,这琮哥儿是有意远着自己家呢,估计是因为自己儿子冲撞了英莲的事。

  其实这样更好,正好断了女儿的心思。

  ……

  薛姨妈特意看了贾琮一眼,那玉树临风的模样儿,的确比宝玉还中看些,也怪不得女儿动心,只是这孩子是个没福的。

  “还是你们这些姊妹们体贴,心里一直记挂着宝丫头,外面怪冷,快进里屋,里面烧了热炕暖和。”

  里屋中刚才宝玉来了说了一会话,却是话不投机,宝钗的心思正有些困乏。

  突然见探春和迎春进来,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然后就看到了迎春背后的贾琮……。

  她知道贾琮马上出皇差,这几日听说都在外头忙事,必定是北上前的大事,哪里会顾得上看自己。

  但他却来看她了,一阵喜意弥漫在宝钗心头,嘴角微微抿起,水杏般明眸中焕发出明艳的神采。

  方才脸上还有病容,几乎刹那间,像是被点亮了颜色。

  迎春看了宝钗的样子,心中纳闷,原来我们来看宝丫头,她这般开心的,早知道多来几次了,她病也好得快点。

  探春见宝钗突然间便神采焕发,明媚俊眼瞟了一眼身边的贾琮,目光又转到宝钗,眼波流转来回。

  她一向聪慧精明,哪里看出不出名堂,诧异之中,差点下意识笑出声来,终究忍住了,只是嘴角牵动了几下。

  心中好笑,三哥哥竟是个爱招惹这些的,又有些微叹,好在我是个看戏的,将来总是有其她人要头疼的。

  不过也不奇怪,三哥哥这么有能为,又生得这样,这种事只怕以后都少不了。

  园子里可都在传金玉良缘的事,三哥哥戴了人家的香囊不说,还敢招惹宝丫头。

  要是招惹上麻烦,哼,我看他怎么办,探春心中突然有点幸灾乐祸的感觉。

  ……

  宝钗笑道:“迎春姐姐、探春妹妹快过来坐着,琮兄弟听说就要北上了,我想最近必定忙得很,难为还过来看我。”

  探春见宝钗虽在病中,语声有些虚弱,但待人接物,只言片语,依旧灵透缜密,周到妥帖。

  嗯,她先提我和二姐姐,才提到三哥哥,看起来不着痕迹,其实想和三哥哥说话才是真的。

  贾琮见几日没见,宝钗清减了几分,一双明眸却光彩温润,风姿依旧。

  “这几日也都忙过了,就等着后日出发,倒是我就住隔壁,也不知道宝姐姐病了,真是太过慢待了,姐姐不要见怪。”

  宝钗微笑道:“琮兄弟太外道了,伱是个能有为的,自然要忙外头的大事,我这病不打紧,旧年的老病根,不值当什么的……。”

  两人说了好几句,倒是把迎春和探春撂在了一边。

  连一向慢一拍的迎春,都感觉到异样,今天宝丫头和琮弟怎么怪怪的。

  一旁的探春笑道:“三哥哥、宝姐姐,今天都怎么了,这么这样客气起来,听得我都有些不自在了。”

  宝钗看到探春脸上灿灿的笑意,自然听出她言语中的戏谑,脸上微微一红:“就你说怪话,哪里客气了,不是都这么说话吗。”

  外间的薛姨妈竖着耳朵听里面的动静,听到几个人叽叽喳喳聊天,还不时发出笑声。

  心中却想,左右不是只有这小子和女儿两个人,再怎么说也说不出花来,于是安心忙自己的事,不再理会里屋聊天的几个人。

  ……

  几乎在同一时间,神京东城耀武门,数百禁军骑兵从城门洞中,鱼贯涌入城中。

  马蹄声轰鸣如雷,带着一股赫然威严的气势!

  这些禁军骑兵,人人军姿整肃,衣甲鲜亮,腰跨长柄雁翎刀,胯下俱是高大威武的骏马。

  这些骑兵之中拱卫一人,二十岁年纪,相貌端正,英武卓然,头戴翼善冠,身穿赤色盘领窄袖金织蟠龙袍,气度煌煌,令人难以逼视。

  一行人马如波涛汹涌般,向着大周宫城午门而去。

第274章 家主的传承

  荣禧堂,东廊三间正房。

  房间里临窗大炕上铺猩红洋罽,摆着两张大红金钱蟒靠背,还有石青金钱蟒引枕。

  贾政和王夫人各坐了大炕左右两边,大炕前摆一张搭银红撒花椅搭的圈椅,安然坐着贾琮。

  明日贾琮就要启程北上,所以今天特地和贾政和王夫人辞行。

  王夫人知道宝玉、贾环等进到这里,一般都是被老爷耳提面授,甚至是训斥,通常站着的,从来没有过座位。

  可琮哥儿进来,老爷却早早给安了座位,真是对比对亲儿子还要待见些。

  不过这也难怪,这小子确是个有本事的,小小年纪就做到了从六品正官,以前真是连听都没听过这样的。

  老爷在宝玉身上久求不得的东西,在这小子身上都找回来了。

  王夫人望着安坐的贾琮,脸上一副慈和神情,心中却是难言的滋味。

  我的宝玉过几载就是舞象之年,却是连进学都没影,要是有这小子一半的拼劲,我就知足了……。

  ……

  贾政右手捻须,眼神和煦,问道:“琮儿,明日你就要北上办差,手头筹备的事情都完结了?”

  “老爷放心,前两日一应事务我都已齐全,明日启程都是简便的。”

  贾政又说道:“你这次北上去的都是刀兵之地,虽然你是随从顾尚书巡边,照例没什么凶险,不过也不可大意。

  办好王事自然是第一要紧的,还有一桩要紧的,平安而去,平安而回。

  我去家中武库寻了一套青犀甲,当年老太爷跟着先帝北扫残蒙建功,先帝恩赐了这件宝甲。

  后来又传到了太爷手中,听说是用西域异兽清犀的背甲所制,能防刀枪箭矢,伱带着以防万一。”

  说着让彩云拿了一个鼓囊囊的包裹给贾琮,里面装的应该就是那件青犀甲了。

首节 上一节 18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