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89节

  昨天几个人居然喝完了一坛子,当然其中有一半,都是贾琮被她们连哄带劝喝掉的。

  贾琮起床微微伸了一下腰,昨晚还真喝多了,还好没出什么事……。

  昨天估计自己醉倒在大炕上,所以其他人也都没回自己房,都挤在正屋里陪自己。

  他只是下炕走了两步,五儿和芷芍就醒了,很快整个清芷斋都在舒梦中醒来。

  五儿去烧了热水,让他沐浴洗去酒气,等到贾琮穿戴梳洗的差不多,就听到外头传来敲院门的声音。

  ……

  梨香院中,薛姨妈见女儿起了大早,梳洗完毕就带着丫鬟莺儿出门。

  薛姨妈知道今天琮哥儿北上,自己女儿定是会去送的,心中有些无奈。

  宝钗马上就要及笄之年,那琮哥儿北上听说好长时间才回,也是好事,到时让姐姐探一下老太太的口风。

  不然这时间长了,必定要生出事情来,到时候就难回头了。

  ……

  等到晴雯去开了院门,发现门口已站了一群人,家里的三位姑娘,还有林姑娘和宝姑娘。

  晴雯知道三爷虽不得老太太喜欢,可家里几位姑娘都和三爷亲近,这必定是来给三爷送行的。

  清芷斋虽然不算小,一下子进来这些人,将主屋站得满满的,显得人气很足,倒是减轻了许多送行的愁绪。

  贾政也早就安排的小厮,帮贾琮安置好马匹行李。

  后角门外,贾琮和黛玉等姊妹道别,众人看着贾琮上马,又回头向她们挥手,马蹄声响,那身影很快消失在巷口。

  黛玉忍不住流下泪,又很快擦干净。

  ……

  贾琮策马去了城北火器工坊,五百名火器兵早已安排好在那里待命。

  本来这次刘士振建议,贾琮带上几名火器工匠随行,毕竟这么大数量的火器,要跨越上千里的漫长距离。

  途中可能出现碰撞损耗,需要几个懂行的人保养维护,但贾琮考虑后还是拒绝了。

  辽东镇目前在与女真交战中,任何难以预料的情况都会发生,如果携带火器工匠,万一中途走失,甚至是被俘。

  那工坊中的火器营造技术,还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不想冒这种风险。

  只是让工匠对瓷雷和火枪做了最妥善的包装,杜绝途中产生不必要的损耗。

  而且火器的维护和简单维修,他自己都清楚,也能应付不时之需的情况。

  部分瓷雷的引信和雷体被分离存放,使用时临时安装,确保沿途安全。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贾琮还是保留小部分安装引信的瓷雷,以备沿途紧急之用。

  没一会儿,五辆装满火器的大车,从火器工坊依次驶出。

  在贾琮的带领下,由五百名五军火枪营士兵护持,往北走了十几里,便上了北向的官道。

  车轮滚滚,战马轰鸣,向着登州的方向浩浩荡荡进发。

第276章 引兵高密县

  莱州府,高密县,郊北官驿。

  高密县冬季本就是寒潮频发,加上大周这几年气候异常,最近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冻雨,愈发湿冷侧骨。

  这里并不是大县,官衙公务经此地并不多,所以,这处城北官驿平日门可罗雀。

  可今天一大早,五辆遮盖严实的大车,在数百携带火枪的官军护卫下,到达郊北驿站,其势赫赫生威。

  这架势可是把驿丞邱富吓了一跳,赶紧带着驿卒去接待。

  邱富查验过公文,才知这是神京五军营,开往辽东换防的火器兵。

  带队的是五军火器营把总魏勇胄,正七品武官,让邱富有些肃然起敬。

  他在这处驿站已待了十多年,没见过什么场面,更没见过什么官,在他的印象中高密县老爷就是大官,也不过正七品。

  而他这个驿丞,充其量就是驿站管事,根本就没品秩。

  这位魏把总居然和县老爷是同级,对他来说就是大官了,自然十分殷勤的招待。

  邱富把驿站里最好的官房,安排给了这位魏把总,还带他去查看房间,他能看出魏把总非常满意。

  在邱富这样的小县驿吏眼里,魏把总这样的京官都是高高在上的,在这鸟不拉屎的驿站,难得遇上一个。

  遇上了自然要好好巴结,总是没坏处的,套些交情出来,以后也算京里有熟人了。

  可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邱富大为惊讶。

  那位魏把总看过上房后,不是自己住进去,而是让给了同行的一个十几岁少年。

  其实这队五军营官兵刚到时,邱富就已注意到这个少年。

  主要是在这帮五大三粗的军汉中,这少年太过于鹤立鸡群。

  邱富一生中从没见过这般风华俊美的人物,虽然他只穿便于骑马的普通劲装,但依然难掩华贵清拔的卓然气度。

  邱富原以为这少年是魏把总的子侄,不然怎么会如此关照,后来一想又不像。

  这魏把总是个粗犷威武的武官,怎么会有风采器宇如此出众的子侄,怎么看都不搭调。

  后来他听到那魏把总称呼少年为贾监正,这才知道,这少年竟然是魏把总的同僚。

  邱富一辈子都窝在小县,并没有什么见识,他也不知道监正是什么官。

  但是看魏把总对少年恭敬的态度,应该是这少年的官职还在把总之上。

  可这又怎么可能,这少年明明看起来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居然是比县老爷还大的官。

  ……

  不说这位邱驿丞的诧异,而这一行人,正是火器司监正贾琮,及五百名押运火器的五军营火器兵。

  他们自神京出发,日夜兼程走了十几天,已经走完大半的路程。

  而带领五百名火器兵的把总魏勇胄,是忠靖侯史鼎一手提拔的心腹将校。

  魏勇胄在神京五军营多年,自然知道神京贾史两家,都是顶级的贵勋之家,且还是极亲近的姻亲。

  这位贾监正可是自己上官的子侄辈,还是荣国府长房正派子孙,且贾琮在神京的名声,他也是如雷贯耳。

  他还知道,忠靖侯史鼎对这位子侄十分器重,甚至当初火器营建立,都是因这位贾监正之故。

  魏勇胄虽然是个骁勇的武夫。

  但能从一个小兵,让忠靖侯史鼎青眼有加,提拔到将兵五百的把总,说明他绝不是个笨蛋。

  贾琮身上担着这么深的关系背景,于公于私,都让他对贾琮礼敬有加。

  因为兵部对火器兵换防,有严格时间规定,如有延期,他这带队把总要被军法论罪。

  而他们中途还要到登州接收火炮,这会耽搁不少时间。

  所以自神京出发之后,魏勇胄便日夜兼程加快行军速度,以确保在兵部规定时间内按时换防。

  本来他见贾琮文质彬彬,又是养尊处优的贵勋公子,怕他吃不消如此急促的强行军。

  可事实却完全相反,十多日的急行军,连他手下那些精锐兵卒都有些顶不住。

  这位贾监正却毫无怨言,一路都支撑了过来,没有拖半点后腿,让人刮目相看。

  当魏勇胄问他关于行军的意见时,贾琮言只要不影响火器运送安全,一切行止都由他决定。

  这就让魏勇胄有些吃惊了,理论上贾琮才是这支队伍官职最高之人。

  而且眼下火器兵的主责是运送火器,而贾琮只要求保证火器安全,其余完全放权给他。

  这给他能按时到达辽东换防,提供了最大的保证,心中对贾琮十分感佩。

  而且他也看出,这位文才出众的荣国公子,并不是外面看起来那么文弱。

  日常见他骑马驰骋,上下马的矫健身手,绝不会是个手无缚鸡之力之人。

  还有他那把从不离身的弯刀,形式奇异,刀身凝重。

  魏勇胄是军伍打滚的行家,自然看得出来,那可不是什么装饰品,是真正的杀人利器。

  不过想一想也不算奇怪,宁荣贾家是武勋传家,历代国公都是卓绝的名将,底蕴渊源。

  这少年有几手家门武技也是寻常之事。

  ……

  贾琮望着绵绵冻雨,手指不断地搓动,又跑到一辆大车上,打开其中一箱瓷雷。

  拨开防震的棉花,摸向瓷雷瓷壳表面,手指感受到明显的潮气,神色有些凝重。

  一旁的魏勇胄好奇问道:“贾监正,可有什么不对吗?”

  “魏把总,我们进入莱州府后,已连续四天都是阴雨天气,空气都是湿的,运送的火器表面有凝水现象。”

  魏勇胄虽然听不懂什么叫“凝水现象”,但意思却是明白的,就是阴雨连绵,火器受潮了。

  他身为火器营把总,知道雨天和受潮是火器的大敌,会让原本犀利无比的火器,变成没用的烧火棍。

  “魏把总,麻烦你挑选五十名细心的军士,再让驿丞准备两间干净的空房间。

  一间房燃烧火堆,另外一间不用,让军士将包裹火器的棉花和火器分离,棉花送到火房里仔细烘干。

  在无火的房间里用干布将火器表面的水汽擦干,然后再重新包装。”

  “另外腾出一百条军被,用来包裹重新包装的火器,可以防止湿气再次侵染,希望离开莱州天气能好一些。”

  魏勇胄作为火器营把总,知道这些火器就是他们火器兵的立身之本,万一出了差错,上了战场相当于去了半条命。

  自然是满口答应,亲自挑选了五十名军士,又安排好合适的房间。

  在没有燃火的房间里,为了尽快处理好受潮的火器,早些离开这连绵阴雨的鬼地方。

  贾琮和魏勇胄都亲自动手,擦拭那些受潮的火枪和瓷雷。

  当贾琮打开其中一箱瓷雷时,里面露出的东西却和普通的瓷雷不同。

  普通瓷雷都是白色瓷壳,而这箱瓷雷却是黑褐色瓷壳。

  这些黑褐色瓷雷里面装填的不是铁屑,而是干辣、花椒、茱萸等混合粉末。

首节 上一节 189/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