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05节

  越是这样的英才,用之便更需谨慎,牵扯挂碍断绝,先做孤臣,才能成为忠臣,成为直臣,才能做他披荆斩棘的利刃!

  而贾琮这份辞爵奏章,说明自己的目的已达到,在这份言辞中,嘉昭帝深深感受到,贾琮对荣国贾家的隔阂和疏离。

  其实这也不奇怪,在中车司的秘札中,贾琮出身低微,从小被生父嫡母厌弃,打骂虐待中长大,这样的人对家族岂能亲近。

  而贾琮会从千里之外的辽东,上了这份辞爵奏章,必定是贾家千里传书施压所致,贾琮虽言辞爵,但心中对贾家岂无怨怼!

  而这些正是嘉昭帝希望看到的,欲锻利刃,先受烈火毒炙,再经钢捶锻打,方能显露锋芒,斩尽虚妄!

  这是他的为君之术,用人之法。

  ……

  荣国府,荣庆堂。

  贾政看过贾琮寄来的书信,心情颇有些沉重,信中虽然言辞恳请,隐含的冷气和疏离,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

  他将书信内容读过贾母听过,贾母知道贾琮已主动推辞世子之位,也大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自己出门得罪宫里那位。

  要真让那孽障做了世子,那家中还不乱了套了,不过听贾琮在信中说的那些话,贾母心中又有些不舒服起来。

  这小子是心中有气啊,说什么伤亲亲之情,生阋墙之怨,那就是说家里在伤了他的亲亲之情,和他生了阋墙之怨。

  又说什么不占祖宗余荫,只求功业自取,那就是没把国公爷留下的功业放在心上,也没把这个家放在眼里!

  原本贾琮这几年愈来愈出众,贾母本有些改了心思,已对他起了笼络的心思。

  不然她也不会对贾琮屋里的芷芍和英莲,与众不同的另眼相待。

  只是经过这次辞爵之事,刚刚有些缓和的关系,这一下只怕要推的更远了。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世爵传承是贾家一等一的大事,她作为贾家的老祖宗,绝不允许出一点差错。

  其实归根到底,十几年的隔阂,贾琮即便再出色,在她心中的份量,依旧远不如嫡传的宝玉贾琏等子弟。

  听了贾琮辞爵的消息,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心头都舒坦了。

  王夫人不用担心贾琮夺了爵位,将来压制到宝玉。

  至于王熙凤心心念念的诰命之尊,也算是保住了。

  而贾琮这个生性折腾的搅局之人,从此永远退出贾家世爵竞争行列,对她们来说实在是皆大欢喜之事。

  只有黛玉、迎春、探春等姊妹心中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而黛玉看到在世爵之位面前,外祖母、二舅母、凤姐儿显露出的凉薄,只觉得心中一阵难过。

  也怪不得三哥哥对家里隔阂,都这样对待他,又怎么不寒他的心。

  贾政心中有些怅然若失,他虽然生性迂直些,但并不是完全鲁钝之人,贾琮的这份信他能看出,他从此和家里愈发疏离了。

  ……

  正当荣庆堂中,各人心情各异之时。

  荣庆堂外婆子来报,说又来了宫里的内官,要给琮三爷传旨封赏,让老爷去荣禧堂接旨。

  一听这话,满堂俱惊!

  这边刚来了贾琮的辞爵信,这边宫里马上就下旨封赏!

  上次宫里到府给贾崇赐礼犒赏,贾政等人其实也有些奇怪,按常理贾琮立大捷首功,不仅仅是赐礼,必定还有官职封赏。

  倒像是宫里特意把尾巴留到了今天。

  荣禧堂中,贾政见到了老熟人郭霖,不过这次郭霖传的不是口谕,而是正儿八经的黄缎金织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工部火器司监正贾琮,名勋之子,不慕奢靡,秉性淳厚,披肝沥胆,勤于王事,忠直勇毅,兵事卓异。

  武略扬于三军,斩酋威慑敌阵,于辽东镇鸦符关大捷,勇夺首勋,加封正五品武节将军,文职视等同晋。

  奉旨之日,已传谕辽东,统领一军,入女真旧地清剿残敌。

  钦此。

第296章 宁国议继嗣

  贾政听到贾琮这次竟然连晋两级,从六品升正五品,官场上也算少见殊荣。

  他才这么点年纪,居然官职就已在自己之上,不过这是琮儿战场上刀枪搏命得来,实至名归,前途无量啊!

  郭霖见贾政听完圣旨后满脸喜悦,他眼中却微微流露出怜悯之色。

  他身为嘉昭帝的心腹内侍,自然是知道,许多外人不得而知的秘事。

  那日宗人府属官至贾府磋商改立世子,并且铩羽而归,消息传入宫中后,这份封赏贾琮的圣旨便拟好了。

  圣上只是等待一个合适时机宣旨罢了。

  如果贾家这次真的让贾琮做了承爵世子,倒真让圣上另眼相看了,以圣上对贾琮的看重,贾家说不定能多得些好处。

  可惜贾家除了贾琮,就再没个明白人了,一个五品武节将军,有什么值得高兴的,说不定就换走了贾家几十年的富贵。

  ……

  当贾琮晋升五品官职的消息传回荣庆堂,堂中人人表情各不相同。

  贾母刚觉得贾琮放弃世子承爵,书信中似乎有所怨怼,这让她心情着实有些复杂。

  但毕竟是自己拨乱反正,家风未乱,也就心安理得了。

  可没想到,这边刚断了贾琮承爵的希望,那边他立刻就被宫里升官,而且还连升两级,倒像是皇家特地挑时候,来打她的老脸。

  按这小子升官的速度,只怕几年时间,官职就比承袭爵位还要高,到时候让人说起今日之事,贾家还不给人笑话死。

  不过这又有什么法子呢,贾家除了他是个能折腾的,其他子弟想做官,除了承袭世爵,只能靠拿银子去买官。

  那些个都是一锤子买卖,一个官衔就能扛上一辈子,哪像这小子三天两天升官来得便利。

  要是这样看起来,自己看得视同拱璧的世爵之位,对这小子好像也不算什么,怪不得这小子推辞起来这么干脆。

  贾母一想到这些,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

  ……

  王夫人对贾琮接连不断出彩头,都已经有些麻木了,这人被断了承袭世爵的希望,本来以为以后也就这样了。

  没想到转眼又被皇家升官,这还有完没完,王夫人虽心中不服不愿,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王熙凤对此事倒是无所谓,只要世爵还是自己男人的,自己的诰命之位跑不了,琮老三升不升官和她没半毛钱关系。

  王熙凤甚至心中庆幸,要是这小子真的夺了世子之位,双方结下冤仇,以这小子的邪性,自己还真不是他的对手。

  黛玉、探春、迎春等几人都没想到,贾琮刚寄来辞爵的书信,这边皇家就给他封赏官职。

  两者之间甚至隐约存在关联,看来她们给贾琮去信劝说辞爵,竟是做了事情。

  三人都满怀欣然,各自相视而笑,倒是成了荣庆堂上淡漠无奈之中,有些不太协调的一幕。

  ……

  接下去几天,随着贾琮因战功受晋封的消息传出,荣国府门庭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与贾家交好的勋贵故旧纷纷上门道贺。

  因贾琮人还在辽东,各家虽少有家主上门,但都派了亲近子侄道贺,最不济也派了心腹管家携礼单上门。

  其实这样的事情,这几年也不是第一次了,贾琮两次登第,几次因功加官,都曾经让贾家变得门庭兴旺。

  贾母是个最爱体面的人,遇到这样的事心情自然也不差,但是这一次却有些忐忑不安,五味杂陈。

  这次宗人府闹出易子袭爵的戏码,逼着贾母打乱了原先的算盘,这让她十分恼怒。

  贾琮那份赐爵信中的冷漠和疏离,贾母岂能察觉不出,她知道这件事之后,已在贾琮和家族之间划下巨大的鸿沟。

  往日还想过对这个孙子多行笼络,让他以后能多护着宝玉和家里,如今这些伎俩都变得虚伪可笑。

  贾母隐约觉得,她保住了家里的爵位,但丢掉的好处似乎还更大些。

  ……

  贾母这边正心思郁闷着,突然见贾政带了两人来拜会。

  一个是宁国旁支文字辈子弟贾效,另一个人却大出贾母的意外,竟然是一直在玄真观清修的贾敬。

  自从上次贾珍意外身亡,贾敬便大病一场,毕竟也是上了年纪的人,病情来势汹汹。

  贾家那时实在承受不起再有子弟出事,贾母特地请了御医去玄真观诊病,又派了几个得力的家仆过去服侍,珍贵的药材更是送去不少。

  好不容易稳住了贾敬的病情,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不然贾家又要办一次丧事。

  贾敬养了半年的病,也是刚大好,常年在玄真观足不出户的人,怎么突然跑到荣国府。

  而且贾敬和贾效的神情有些古怪,似乎都有些欲言又止的模样,看得贾母心中古怪。

  最后还是贾效开了口:

  “老祖宗,我和大兄这次来,第一是给琮哥儿贺喜,孩子有出息,不仅书读得好,还能立下战功,真是不得了啊!

  这些都是老祖宗教导有方,……只是也是可惜了,这孩子在荣国只是庶出……。”

  贾母刚开始听得还有些受用,左右夸的也是她的亲孙子。

  只是贾效车轱辘话说了一堆,突然又说到可惜贾琮是庶子,后面就支支吾吾的,不知该怎么说下去。

  贾母听了就皱起了眉头,说道:“效哥儿,你到底想说什么,我怎么都听糊涂了。”

  ……

  贾效见一旁的贾敬,用催促的眼光看着他,也就不好再拐弯抹角,这事本来就是他挑头和贾敬提的,自然少不了他来出面说和。

  “老祖宗,自从宁国被抄家除爵,宁国一脉子弟过得苦啊,如今蓉哥儿发配琼州三十年,且不要说还能不能回来。

  大兄嫡传一脉眼看就要绝嗣了,愧对祖宗啊,所以我和大兄商量了一个法子,特地来讨老祖宗的示下。”

  贾母听了稀罕,宁国嫡传一脉,目前只剩下蓉哥儿一个,他那个情形必定无法留下血脉了,这还有什么法子可想的?

  “老祖宗,我们听说这次琮哥儿在辽东立下战功,名声响亮的很,连宗人府都上门商议让他来承爵,可惜这孩子毕竟是庶出,袭不得爵位。

  我和大兄商议过,想让琮哥儿承嗣过继到大兄膝下,这样的宁国嫡脉后续有人,琮哥儿也成了正脉嫡子,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

  贾母一听这话,脸色一沉,冷笑道:“你们倒是会想好事。”

  心里却在暗骂,东府这些个败家的玩意,把祖宗的传下的家业都折腾没了。

  如今荣国府出了个风光的子弟,他们立马就想到过来摘桃子,忒不要脸!

首节 上一节 20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