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24节

  李氏和陈氏都是侯爵贵妇,最明白世勋豪门里那些事,一听这话就反应过来,还是姑太太老道,这说的是赐婚!

  皇帝给心腹臣子本身或子女赐婚,那是圣驾笼络臣子最常用的手段!

  这琮哥儿如此年纪,就被皇帝封了世袭罔替的伯爵,真正的简在帝心,再加上还未到舞象之年,将来必定是要被赐婚的。

  李氏和陈氏对视了一眼,都知道了对方的意思,自家的三老爷那可是圣上的从龙之臣。

  只要三老爷去和圣上进言,请圣驾给琮哥儿和云丫头赐婚,一个是从龙之臣,一个是简在帝心,简直天作之合。

  薛姨妈毕竟是皇商之妇,不是勋爵贵妇圈子里的人,并不懂其中的奥秘。

  只觉得老太太和两个侄儿媳妇像是在打哑谜,她们几个到底在说些啥呀……。

  可是宝钗却比她母亲有见识许多,心思也是聪慧过人。

  刚才她听老太太说,琮兄弟封了爵,她就不好给他的……亲事做主,还说宫里可能有令谕,还说这是常有的事情。

  再看史家两位太太发亮的眼神,宝钗突然明白过来,脸色慢慢变得煞白。

  心头就萦绕两个字眼:赐婚,湘云……。

  怪不得云丫头突然被送到贾家小住,而且还听说她巴巴的去看琮兄弟入城,每次说到琮兄弟,她眼中的得意都藏不住……。

  贾母只是看着两个侄儿媳妇的表情,心里却是明镜似的,不过她也不会表态,让她们自己折腾去,不管怎样对贾家都有好处。

  至于原先想撮合贾琮和宝钗的心思,早就被她抛在一边。

  ……

  就在贾琮封爵的第二天,贾琮的老相识,工部营缮司郎中秦业找上了门。

  大半年没见,秦业倒是没有太大的变化,女儿的杳无音信,似乎没对他造成太大的困扰。

  只是他看着贾琮的目光却有些复杂,这个当初和他一起去金陵公干的少年,当年还只是个七品小官。

  如今却已贵为二等伯爵,想当初他和自己女儿还有说不清的干系,要说自己女儿的眼光是真不错。

  秦业这次过来,是因为皇帝将原来的宁国府赐给贾琮居住。

  但是宁国府是敕造国公府,让一个二等伯居住,府中原有公爵建制,需降格为伯爵规制,否则便是僭越,这是马虎不得的事。

  工部营缮司作为营造司衙,便是降格规制的官方权威机构。

  当年两人在金陵曾有半年的同僚之谊,本来应该是关系比较亲近才是。

  但是出了可卿的事情,贾琮对秦业此人的品行,有了极大的成见,虽然可卿如今一切无恙,还在金陵帮自己掌管鑫春号。

  但这没有改变他对秦业的隔阂和冷淡。

  在秦业看来,贾琮大概是如今发达显贵,有些看不上自己这个官小职微的营缮郎。

  如今宁国府被抄家除爵,女儿又和离失踪,他和贾家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已完全付之东流。

  心中虽然有些无奈,不过如今帮贾琮降格宁国府规制,他还是颇为上心的,多少想凭此事和贾琮拉拢关系。

  很多勋贵都是喜好奢靡富贵之气,或许这位新晋升的少年伯爵,也有这方面的喜好。

  如果让他保留一些国公的奢靡规制,只要不是大僭越之处,他秦业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宁国府需要改制的地方,主要是正府的规格、大门的尺寸、檐角的装饰、门槛的高度、甚至门口镇狮的规格。

  这些都要从公爵制改成伯爵规格。

  往里便是仪门正道的规制,正堂丛绿堂的规模,这些都要做一定的规模缩减。

  两人一路进入宁国府,自从宁国府被查抄,府中家仆都已遣散。

  偌大的宁国府空荡荡的,随处可见积尘蛛网,已显露出衰败之气。

  好在宁国府空置也就大半年时间,使人仔细清扫一番,便能恢复往日生气。

  一路上秦业和贾琮指点,各处需要改制之处,具体需要改成哪样的规格,说得倒是十分详细。

  作为营缮司郎中,秦业的大匠之能还是让人信服的。

  一路上秦业也等着贾琮让他通融,保留一些原有国公规制的奢华,他也好让贾琮承他的人情。

  秦业做了营缮司郎中多年,这种事情也见惯了。

  可惜事实却跟他希望的不一样。

  贾琮突然说道:“秦大人,圣上隆恩,赐敕造宁国府于琮,府中所有公爵规制务必全部改制,不留一丝一毫!

  另外府中有些过于奢靡之处,也要改为清雅简朴为上,我需要一座无可指摘的伯爵府,不负圣上隆恩,请秦大人费心!”

  贾琮向秦业抱拳施礼,便告辞离去,留下秦业一脸意外的愣在那里。

  ……

  贾琮知道如今自己新封伯爵,又得赐宁国府,正是众目睽睽之时,这神京城里不知有多少旧勋新贵,都在盯着自己。

  在这个关口,他自然不会在宁国府改制上,给人留下丝毫把柄,简朴低调才是他目前最应该体现的。

  昨日宣旨之后,他就给金陵的曲泓秀和秦可卿去信,让她们在江南之地,给自己买一批身家清白,做事忠实可信的家奴。

  以曲泓秀的江湖阅历,还有可卿的缜密细致,一定能帮自己卖到最可用的人。

  如今她们两人,也是贾琮在府外最可信托之人。

  他绝不敢在神京本地购买家奴,更不敢从荣国府中调用人手。

  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人中不知会被人掺多少沙子,其中中车司的坐探是少不了的。

  至于从荣国府调用人手,贾母必定是很愿意的。

  结果就是不久之后,伯爵府中出现赖二这样的人物,贾琮还没蠢到这个地步。

  他刚进入荣国府的二门,就遇到传信的婆子,说老太太请琮三爷去荣庆堂说话。

  贾赦的一等神威将军只是军职,和爵位是两个概念。

  贾赦表字恩侯,这个字可不是随便能取的,否则便是僭越。

  原著没写什么贾家获罪后贾赦降等袭爵,网文家YY罢了。

  本文设定,正常从公爵降等就是超品侯爵,自然比伯爵高多了。

第318章 重华覆荣国

  大周宫城,重华宫。

  这里是整个宫城中戒备最森严的地方,因这里是大周太上皇永安帝的住所。

  内侍总管欧阳彬细步垂首走入大殿,他年已六十,头发花白,但脸色红润,身姿挺立,目光平静,看起来毫无老态,

  欧阳彬虽然贵为内侍总管,为宫中内侍第一人,但自从太上皇退位让贤于嘉昭帝。

  欧阳彬就跟着太上皇隐退重华宫,专心服侍上皇,虽还挂着内侍总管的名头,但宫中内侍大权,全部交托于副总管郭霖。

  连他一手操持的中车司,也全部移交给郭彬掌管,不再做丝毫牵扯插手。

  欧阳彬放手权势的做派,和永安帝退位放权给嘉昭帝的做法,倒是如出一辙。

  朝野内外都知道,这位昔日曾权倾内廷的内侍总管,是永安帝第一死忠心腹之人。

  大殿之内一个穿青色九龙衮服的老者,正在书案上泼墨挥毫,相貌清癯,精神矍铄,举手投足皆有威势。

  那老者一见欧阳彬进来,举着毛笔的手在空中挥动了两下,大殿中侍立的宫女和内侍,全部无声退出了殿外。

  不管是永安帝,还是欧阳彬,都是心思顶尖之人,他们都清楚重华宫虽然森严,但依然有中车司的耳目。

  他们有时候需要这些耳目在场,有时候却是要绝对隔绝,办法自然会有很多。

  只是顷刻之间,整个大殿变得空旷,只剩下老者和欧阳彬两人。

  低沉威严的声音从书案后传来:“你说吧!”

  欧阳彬垂首道:“启禀陛下,皇上颁旨册封贾琮为二等威远伯,加恩世袭罔替,赐其改制宁国府,工部已着手府邸改制。”

  永安帝放下手上的毛笔,幽幽说道:“这小子这等岁数,便已文武峥嵘,颇有祖风,很是罕见,他让朕想起了很多往事……。”

  欧阳彬回道:“贾琮是个有福的,如果不是得了陛下的赐礼,这次也得不了皇上加恩世袭罔替的殊荣。”

  永安帝淡淡一笑:“这其中自然有朕的原因,但皇帝会加恩于贾琮,却也有他自己的打算。”

  “国公之家,一个伯爵份量不足,只有世袭罔替的伯爵,才能和降等世袭的侯爵,相提并论,不受所制!”

  “天地君亲师,世袭罔替,便占据了君在亲前的煌煌大义,贾琮是个聪明人,他必定会懂皇帝的深意。”

  “皇帝可能不是最好的儿子,不是最好的……兄弟,但朕的子女中,他的谋略才器却最具君王根骨!”

  “只是朕发现的太晚了些……。”

  永安帝说到最后,话语中竟透露出无奈和深深悲凉,如针尖利芒,如寒冰暗潮,欧阳彬听了心中一凛,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一步。

  当年太上皇的皇子中,惊才绝艳者有之,唯独当今皇上在潜邸时默默无闻,平易寻常,并不为上皇看重。

  谁也没想到他一旦御极,出乎所有人意料,所表现出来的心术谋略令人畏然,登基十四年以来,治世之隆,超拔前朝。

  欧阳彬身在宫中四十载,终生服侍于永安帝左右,他自然见过当年那场腥风血雨,明白太上皇心中的感慨悲怆,到底因为何故。

  此刻,欧阳彬微微抬头,看到书案后的檀木架子上,正悬挂着一副崭新的书法字幅。

  那是前几天,欧阳彬派内侍从荣国府取来,贾琮精心写就的一副书法,特献给太上皇御览。

  一阵劲风突然吹入大殿,将悬挂的字幅微微拂动,上面秀逸俊嵘的字体,愈发显得气韵逼人。

  那幅书法开头两句如剑似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

  荣国府,荣庆堂。

  贾琮进来时,看到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女眷都在。

  另外一个在座的人,却让他有些意外,竟是原来东府贾珍之妻尤氏。

  自从宁国府被查抄,宁国爵被削除,尤氏也失去了三品诰命身份,如今只是靠着嫁妆的荣国府度日。

  不知怎么的,贾琮察觉到尤氏看他的目光,似乎有些躲闪。

  贾母见他进来,问道:“听说今天工部营缮司有人寻你?”

  贾琮知道荣国府耳目众多,自己刚封爵,一举一动更是让有心人关注,更何况是工部有人找上门。

  必定是早有耳报神告知了贾母。

首节 上一节 224/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