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71节

  凝曦轩畔便是贯通后园的水道,贾琮并众姊妹,临水听风,举箸邀杯,笑语轻谈,随意吃喝。

  宴席吃了过半,黛玉从小多病,日常饮食习惯了谨慎保养,黄酒饮了小杯不敢再喝,菜肴吃了六分便停了筷子。

  贾琮便让人拿了个绣墩,让黛玉依着栏杆坐了,又从房里找了鱼竿让她钓鱼玩。

  宝钗见贾琮对黛玉细致入微,心中很是羡慕,想来是他们自小相处,才有这份缘法,自己却没有这份命数。

  她踱到亭畔花树,折了一株鲜花,摘下一朵插在鬓角,其余的撕碎投入清波,逗着水底的鱼儿俘上来唼喋。

  迎春正在煎茶,等水滚开,让丫鬟斟满茶盅,分给众人解酒。

  湘云比较贪玩,虽小脸被酒气熏染得娇红,却依然还和探春划拳,只是每次都输给探春,被探春笑嘻嘻的灌了好几杯。

  黛玉的鱼竿在水面垂挂了很久,虽然没有鱼儿上钩,却依然很有耐心的寂然安坐。

  突然问贾琮道:“三哥哥这次下金陵要多少时间?”

  贾琮微笑道:“短则一月,慢则两月,必定要回来的。”

  黛玉秀气的眉梢微挑,撇嘴笑他:“你的话我如今不信,上次去辽东,说是三月即回,结果哄了我半年才回。”

  贾琮笑道:“金陵没辽东的事麻烦,用不了太久,而且我还要尽早回来,不好耽搁明年春闱。

  这次南下会路过扬州,妹妹有书信或物件要捎带,我帮你转交姑父。”

  黛玉突然脸显忧色,说道:“这半年父亲来信,像是身子欠佳,我有些担心,三哥哥过去帮我看看,不打紧就好。”

  贾琮听了心中一跳,安慰道:“姑父正当盛年,想是公务繁忙所致,略微保养就好,妹妹不用太过担心。”

  ……。

  神京,北静王府。

  北静王水溶一向有雅好文事之名,所以他的书房修饰得古香古色,四面书架整齐码放各类孤本珍籍。

  书案上紫铜香炉中,燃着上等龙涎碎香,乳白的烟气萦绕不散,将水溶清俊的面目,遮蔽出几分森严神秘。

  现在市面上最流行的香物,莫过内务府鑫春号出的精粹无烟香薰,如今很多贵勋大富之家,都以使用鑫春号无烟香品为时尚。

  但水溶还是喜欢这种传统的燃香,鑫春号的香薰都是用香花或香料精粹,却做不出龙涎香这种奇珍的香味。

  而且市井传闻,那家鑫春号与贾家威远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水溶对贾琮却并没太多好感。

  倒不是贾琮这个人没能为,不配他北静王折节下交,而是贾琮根本不给他机会,他曾几次相邀,都被对方以各种稀奇理由谢绝。

  这让水溶多少有些郁闷不平。

  书案上放着一份拆开的书信,这是刚才家仆刚送来的,信的内容让他很是不快。

  这时,一个秀美雍容的女子,仪态端庄,穿戴鸾凤宫袍,只身进了书房,正是北静王妃甄二姑娘,手里也拿着一份书信。

  说道:“王爷,三弟从金陵来了书信,王爷在官衙的几个门生,这次都被吏部轮调,都坐不稳原来位置,个别甚至赋闲在家。

  三弟说王爷这几个门生,一向很是能干,这些年给家里的生意,出了不少扶助之力。

  他想王爷是否可以和吏部疏通,让这几人能尽量留任几个,也好将来倚为臂助。”

  水溶皱眉摇了摇头,指着书案上的信,说道:“城阳侯也送来书信,刘老侯爷当年几个部曲,曾在金陵卫所任职,这次也被轮调。

  还让我代为周旋,不过如今这个时候,这些事烫手的很,哪里能轻易去伸手。”

  北静王妃对娘家的事,一向甚为关注,且自己弟弟在信中慎重提起,不甘心的问道:“那王爷几个门生,眼下只能投闲置散了?”

  水溶说道:“金陵周正阳事发,一个卫所正三品武官,麾下五千之众,被揭为水监司大案幕后!

  当今圣上谋深疑重,一向忌惮军权肆虐,而金陵是大周陪都,牵连江南半壁,怎么不会让他生出警惕。

  两年前因水监司大案爆发,金陵官场已历动荡,如今圣上对金陵官员大肆轮调,就是要搅断旧势,斩断勾连,釜底抽薪!

  要是我没猜错,之后圣上对金陵必有大动,去岁僭越诗一事,已让皇帝对我生出隔阂。

  这个时候我出面保荐失势官员,你说皇帝会怎么看我呢,将来就再也没退路了……。”

  水溶又冷笑道:“你看着城阳侯刘宏忠,自去年王府出了僭越诗一事,他连门都不敢上了,说句话都要偷摸着送信。

  四王八公旧勋一流,活得真是憋屈!”

  又问道:“我可听说,城阳侯三女待字闺中,刘家想攀贾家威远伯的亲事,你不是说家里想给三妹许这门亲,如今事情如何了?”

  北静王妃神情有些无奈,说道:“你还不知我这三妹,她的心思那个能猜透。

  那日太太和我,带她去贾家拜访,刚巧贾琮入宫,两人没有遇上,她回来后没等上几天,便执意要回金陵,太太也拿她没办法。

  她要是不想嫁,那个能勉强得了她。”

  水溶笑道:“你那个三妹很是不俗,可惜生了女儿身,她要是男儿,必定是不得了的人物。”

  水溶说到这里,突然神情一愣,问道:“你说那天你们去贾府,刚巧遇上贾琮被召入宫?”

  北静王妃回道:“正是,听说是突然被召,事先并没风声,这里有什么不对吗?”

  北静王语气有些疑惑:“从时间上算,就在贾琮被召入宫第二天,圣上连发数道圣旨,其中一道便是轮调金陵各司衙官员。

  而另外一道圣旨,便是让贾琮下金陵组建陪都火器司分部。”

  北静王妃说道:“王爷,这两件事似乎没有关联,只不过事有凑巧罢了。”

  北静王又问道:”你那三妹是哪天返回金陵的?”

  北静王妃回道:“拜访贾府后第三天。”

  北静王喃喃自语:“我就说过,你那妹妹不简单……。”

  北静王又传了心腹的家人,仔细吩咐了一番。

  过了两盏茶的功夫,那家人便来回报,说得是贾琮自接旨后,已过去多日,因忙于火器司公务,至今未下金陵。

  北静王听了这话,也摇了摇头,觉得自己未免有些多虑。

第368章 娇颜击中流

  伯爵府,贾琮院。

  昨夜,一场夜雨淅沥,下了大半宿,空气中蕴着清新润泽的气息。

  窗外天际发白,柔和的晨光,穿过半透明的琉璃窗,在室内留下柔和的光影。

  房内浮动绵甜芬芳的幽香,紧挨床帐的睡榻上,绣辛夷花枝薄棉小被,裹着纤纤窈窕的轮廓,小被末端露出对雪白秀巧的天足。

  玉色夹纱枕头上,墨亮的秀发千丝万缕的堆着,其中几绺散乱的垂到睡榻边。

  芷芍正睡梦香甜,两颊红润,香息绵长,酥..胸微微起伏着。

  薄棉小被外,颈弯玉臂,雪腻如玉的肌肤,在晨光中俏色动人。

  当琉璃窗上的日光,渐渐升高,光线的末梢渐渐映照到睡榻,明丽水润的双眸缓缓睁开。

  微微揉一下双眼,芷芍掀开小被起身,微微舒展了一下纤腰,悄悄下了地。

  床帐内悄无声息,传出舒缓沉稳的呼吸,听到芷芍耳中,微微一笑,便去了屏风后穿戴衣裙。

  她刚穿戴梳洗完,正屋外走廊上,传来轻轻脚步声,并延续到隔壁的堂屋中,贾琮也醒来掀开床帐。

  新的一天就此展开……。

  堂屋中英莲在摆放碗盏瓷盅,布置的数量却比往日多了许多。

  五儿和晴雯去厨房提了两个食盒过来,里面逐层迭放各色早食,底下还有滚水焐热。

  芷芍帮着贾琮梳洗过,两人进了堂屋,又让小丫头去叫各位姑娘过来用餐。

  晴雯看着贾琮身后的芷芍,目光中颇有些羡慕,话语有些夹酸。

  说道:“芷芍姐姐可是好着呢,跟着三爷一起南下,三爷也忒偏心,也不带我们一起去,旧年去过一次金陵,我现在还想着呢。”

  贾琮笑道:“我这次就去两月时间,来回路上就耗费十多天。

  芷芍是因为她师傅年事高了,这一年身子不好,我才带她过去看望师傅,我送她到姑苏蟠香寺,自己就去金陵办差,等回程才去接她。

  你们何必跟着奔波,在家里陪着二姐姐她们,岂不更好。”

  晴雯听了这话,明眸闪亮,说道:“那三爷不是一个人去金陵,也没个人照顾,还是带上我,我服侍三爷。”

  英莲在一旁搭腔:“也带我去,我可以陪芷芍姐姐去姑苏,不耽搁少爷做事,修善师太和妙玉姐姐对我都很好,我也想她们。”

  五儿在一旁笑道:“上年三爷去金陵,还不是正官,只是给太后抄写经文,自然能带着我们。

  如今三爷可不一样,名头响亮,又做了朝廷命官,多少人看着,奉圣旨办衙务正事,还带好几个丫头随行,太过扎眼,会惹人闲话的。”

  贾琮房里的几个人,五儿平时虽然话不多,不像晴雯那样活泼来事,不过她一向心思细腻,行事说话都在理上。

  晴雯听了五儿的话,也觉有道理,便不再作声,脸上表情却有些气馁。

  英莲平时乖巧,虽然很想和贾琮去金陵,不过五儿既然说去了不好,她也就作罢,虽有心中不舍,好在熬两个月,少爷也就回家了。

  贾琮这次出门,没带着五儿她们一起南下,五儿说的并不是唯一原因。

  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去金陵做什么,这趟下金陵多半会不太平,为避免节外生枝,自然不带着她们更好。

  至于带芷芍去姑苏,是因为妙玉几封来信,言修善师太年事已高,病体缠身,已让芷芍心神不安,常常思虑不宁。

  再说芷芍去姑苏看望师傅,和贾琮在金陵办差,并无什么关碍。

  姑苏金陵分属两地,即便金陵变故,也影响不到姑苏。

  修善师太是姑苏名流,吴县县令也很是敬重,时常照拂,自然没有问题。

  贾琮见晴雯闷闷不乐,知道她的心思,笑道:“你们在家都好好的,南边新奇的东西多,想要什么吃的玩的,我都给你们带来。”

  门口脚步传来,红影晃动,传来湘云清脆灵活的声音:“三哥哥要带什么好吃好玩的,可不能忘了我的份。”

  ……

  荣国府,荣庆堂。

  昨天北静王派人请宝玉过府会友,宝玉在北静王府逍遥了大半日,回府时日头都落了,回到房里便听说史湘云来了。

  黛玉还未到贾府之前,年幼的湘云曾和宝玉一起养在贾母身边,两人一直相处融洽,甚至比其他姊妹更和睦。

  虽上次湘云让宝玉学学贾琮,多经历些仕途经济之事,让宝玉听了心烦,两人吵嘴闹了一通。

  不过宝玉对家中姊妹一贯顺从,事情过了也并不记仇,听说湘云来了,就想往贾母房里相见。

  还是袭人拦住了他,说现在天都晚了,云姑娘现在也长大了,就毛毛躁躁过去看不妥,不如等明天一早去看才好。

  宝玉听了也觉得有些道理。

首节 上一节 27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