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73节

  其中所耗银钱,会由内务府事先拨银,或者由承事皇商先行垫付。

  正常情况下,但凡有远见的皇商,在承接这些内务府差役,只会赚一些辛苦钱,借此和皇家和内务府打好关系,以利后途发展。

  而内务府发送给皇商的诏令,多半都是下发这类公用差役之事。

  但这次发过来的内务府诏令有些古怪,外面居然加了密盒火漆,只是防止在传送过程中,出现拆解泄密。

  只有内务府发出兵事差役,才会出现这样的密盒火漆规格。

  鑫春号既然名列内务府皇商,作为掌管商号的曲泓秀和秦可卿,自然对内务府的处事规格了解得清楚。

  等到两人看了密封诏书的内容,心中也十分诧异。

  直到没过多久,宝珠带来贾琮从神京发出的飞羽传信,她们才真正明白这份诏书的用意。

  这几日,负责苏扬两地鑫春分号的王德全,正好从姑苏返回金陵办事,曲泓秀立刻派他在城东郊外,租赁或购买一处场地较大的农庄。

  等到地方落实之后,让他白天运送一批鑫春号的货物,到那里临时存放。

  同时派人去常州等地采购一批粮草物资……。

  ……

  神京,荣国府,荣禧堂,王夫人卧房。

  这几天因贾琮将下金陵公干,迎春让黛玉和探春搬进东府陪伴,后来连来贾府小住的湘云,也住进了迎春的院子。

  而贾母也全不拦着,宝玉日常没有了姊妹陪伴说笑,心情整日闷闷不乐,王夫人见了有些担心,便叫了袭人过来问话。

  这几日宝玉心情郁闷,十分不得趣味,也找不到可心的人去诉苦,只能和袭人说了,袭人软语相慰,免不得又和宝玉温存了一回。

  如今见王夫人突然叫她过去说话,因已几次做了那羞人的事情,心中未免有些发虚。

  等到王夫人问宝玉最近不快的原因,袭人才松了一口气。

  这袭人见宝玉在姊妹跟前不顺畅,私下却觉得是个好事,别人且不说,特别是那林姑娘,袭人巴不得他们走得远一些才好。

  她知道那林姑娘是个精明厉害的,心志清高,不喜被人在她跟前揉沙子,并不像梨香院宝姑娘那样好说话。

  而自己又偷偷和宝玉试过几次……。

  这林姑娘是老太太的心尖子,老太太最宠的姑娘就是他,将来老太太真将林姑娘和二爷做成亲事。

  以自家二爷对林姑娘一贯千依百顺,迟早会漏了口风,让这林姑娘生出芥蒂,自己还怎么有脸在房中待下去。

  这事搁在袭人心中,不是一天两天了,其实多半是她自己做贼心虚,却不知世家大族出身的女子,并不见得就对丈夫侍妾如洪水猛兽。

  只是袭人自知出身低微,连家生子都不是,而是贾府中途几两银子买来的,心中不免都有自卑。

  她虽表面忠厚,但心中攀高枝的心思,却比别的丫鬟炙热,不然也不会在宝玉为未至舞象之年,就偷偷诱导他去试那种事情。

  要知道世家大门,比小门小户要重视养身,男子未过舞象之年,也就是十五周岁,是不赞成过早破身,以免损伤根基。

  袭人无名无份偷偷和宝玉做种事情,也是冒了风险,要是被人察觉,不要说做姨娘,多半要被撵出府去,

  就因为她知道其中厉害,才会在这件事上思虑极重,当然觉得有风险,便想着如何去掐灭。

  她知道王夫人不喜林姑娘,这也是正中她的下怀,只是她一直也不得便利,在这上面说什么话。

  如今王夫人问起话头,正好让她顺带说出,一是解了自己隐患,二又顺了王夫人的意思,以后在宝玉房里便愈发稳妥。

  于是便说道:“宝二爷最近心里不痛快,是因三姑娘和林姑娘,这几日搬去了东府去住,二爷日常找不到姑娘们说话,因此心中不乐。”

  王夫人听了眉头一皱,这事她自然是知道的,原本也不放在心里,但是惹到她的宝玉不快,心中自然有些不高兴。

  袭人说道:“其实姑娘们搬去了东府,倒也不是坏事,如今家里的姑娘们都大了,宝姑娘和林姑娘又是姨表姐妹。

  二爷的平日对女儿家的举止行动,太太也是知道的,这里面倘若出一点差错,二爷一生的名声就全毁了。

  这两年我心里一直悬着这事,又不好对别人说,姑娘们搬去东府,也是个去处……。”

  王夫人一听这话,心中一凛,其实她何尝不知,自己的宝玉生来喜亲近女儿家,这在大门豪宅里,是极容易闹出事的。

  王夫人眼里第一等大事,便是一贯有贤德温良闺名,如今宫中待选博取青云的大女儿。

  且宝玉又是元春的同胞亲弟,宝玉如果闹出些内宅男女淫秽之事,那自己大女儿的名声也全毁了。

  皇家不可能选一个娘家声名毁损的女子为妃,到了那个时候,就算元春再在宫中耗费八年,也是绝无可能。

  ……

  所以,那次宝玉调戏金钏,王夫人的反应才会如此激烈。

  就是怕宝玉勾搭金钏做出丑事,还有便是金钏让宝玉去拿贾环和彩云的奸情,同样犯了王夫人的大忌。

  不管是宝玉还是贾环,都是元春的同父弟弟,哪个出了事情,对元春来说都是家门丑闻。

  王夫人自然不会让这种事出现,这才是他一定要撵出金钏出府的深层原因。

  如今袭人说出这样的担忧,却是正好击中了王夫人的心坎,岂能不慎重对待的。

  原先他对家里这些姑娘都去了东府,让自己的宝玉影单形只,很有些不服气,那小子的地界就那么香气。

  如今听了袭人一番话,这竟然还是一桩好事。

  王夫人并不知道袭人心中的算计,只当做她为人温良忠厚,一心一意为了宝玉,愈发对她欣赏贴心。

  转而又想到,黛玉是宝玉的表妹,难道就不是贾琮的表妹,他们两个要是闹出事情,也算不到二房身上。

  最好那林丫头住到东府不要回来最好,省的哄得自己宝玉痴痴傻傻的。

  而且,王夫人听说迎春邀过宝钗,让她在贾琮下金陵时,也搬到东府和姊妹们作伴,只是宝钗谢绝了。

  这一桩也让王夫人满意,毕竟是自己相中的儿媳人选,不会去凑东府的热闹,让那小子得脸。

  要说宝钗留在西府,会不会被自己儿子痴缠,闹出袭人担心的那些事,王夫人却是不怕的。

  大不了到时候一婚一嫁,便什么事情都遮掩过去了,根本不用担心什么不好的后果,反而遂了自己的心思,还让老太太无话可说。

  且王夫人也打定主意,下回和贾母说起黛玉移居东府之事,便多说些中听的好话,松了老太太的心思,让那个丫头多在东府盘桓。

  省得她早早回来,宝玉又变得痴痴傻傻,还扰了宝玉和宝钗的好事。

  ……

  神京北郊,火器司工坊。

  这两日贾琮白天照例都去工坊,同时着手南下金陵之前的准备事务。

  他的里外举动,在外人看来一切如常,只是关于南下金陵办差,依旧不慌不忙,宫里也不见催促,像是大家都淡忘了此事。

  贾琮自然也不知道王夫人和袭人,因各自私心,居然会鬼使神差的助攻,算计让黛玉长居东府,他如知道不知该怎么感谢她们。

  两日前,贾琮向金陵寄出最后一封飞羽传信,他可以做的事情都已做了。

  火器工坊的改进型红衣大炮调试立刻飞快推进。

  那些对外宣称大面积受潮的火药,像是突然得到妥善出路,再也无法拖延营造进度。

  满足每炮连射五十弹炮弹子药,被迅速营造并储存。

  昨日,工坊所有人一起动手,完成火炮运输转载,以及炮弹子药的装箱密封。

  今日辰时,忠靖侯史鼎已调派三百名五军营中军精锐,护送午门改进型火炮南下金陵。

  其实按照行程,走海路可能会更加便捷,甚至能够直接抵达松江。

  但是根据兵部最近诋报,松江姑苏近海区域,今年常有海盗倭寇出没,走海路存在不小的风险。

  并且按照贾琮的想法,火炮先到金陵,再通过陆路运送,虽然会费一些时间,但不予人可乘之机,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

  这次跟随新型火炮一起南下,还有佛朗机火炮教习玛德仑。

  他在辽东的时候,曾与贾琮在鸦符关大捷中配合默契,让八门佛朗机炮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玛德仑对于火炮的精深了解,让贾琮十分钦佩,辽东大捷之后他便诚邀入大周火器司,负责火炮研习和调试。

  玛德仑一直不耐北地寒冷,一直向往移居江南温和之地,这次押运火炮南下,也算得其所哉。

  之后玛德仑会留在金陵,协助贾琮开办火器司金陵分部。

  贾琮和火器司副监刘士振,将玛德仑送到城北南下官道上,才相互告辞分手。

  就在运送火炮的五军营队列在官道上远去。

  另外一支风尘仆仆的商队,却从官道北边而来,商队中都是身材健硕粗壮的大汉,其中几辆马车顶棚,还捆着几件厚实的羊皮袄子。

  遇上经常南来北往,有些见闻眼界的客商,定会看出商队里的汉子,都有西北男儿气度,而这支商队定是从九边之地贩货而来。

  此时,贾琮和刘士振已离开官道,返回北郊火器工坊,自然是有注意到,这支不太起眼的南下商队。

  如果贾琮能在官道上多待一些时候,他就会注意到这支商队中一张熟悉的面孔。

  这人身材高大健硕,鼻直口阔,颧骨微突,双目炯炯有神,透着一股精明干练。

  正是当日被贾琮使计逼迫退婚的孙绍祖。

第370章 玄墓有梅花

  洛苍山,柳宅。

  因贾琮不日就要南下金陵,临走前特地来拜望先生柳衍修。

  因明年就是三年一度春闱大比,他自辽东返回之后,每隔数日便会上括苍山,听先生柳衍修授业讲解。

  这两年他潜心苦读,又得号称文宗学圣的柳静庵授业,在书经举业上沉浸深沉。

  上年他能得恩科解元之位,在书经、策论、时文等方面已根基稳固,颇具火候。

  如今只需要不断夯实根基,翻旧复新,触类旁通,融贯一炉,别出心裁,就能再上层楼。

  因此,柳静庵如今对他授业,不再停留于简单的书经讲解。

  而是多从论法、笔触、立心、辨正、时势等方面入手,师徒两个既是点拨业,也是另类切磋碰撞。

  柳静庵号称学圣,致仕之后,在家坐馆十余年,就在柳族子弟中教授出七个进士,震动天下,授业之能,说是天下无处其右,也毫不夸张。

  而贾琮是他晚年因缘际会之下,收为关门弟子,且天资高于常人,更是得他期望极深。

  对柳静庵来说,举业深邃,贾琮毕竟年轻,需时间厚积薄发,自己尽其所能,传授点拨也就罢了。

  但是,贾琮在断事谋略,更有卓异之才,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睿智明锐,这却不是后天传授可得。

  这才是柳静庵最看重的,同时也心有忧虑。

首节 上一节 273/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