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3节

  而且这王栋来看人,也太赶巧了时间。

  那人被刚被他老子打了半死,这要去看了,算个什么意思,贾家连遮个丑都不行了。

  于是让人先把王栋迎到松轩厅稍候,又让丫鬟去请二老爷。

  话音刚落,外头丫鬟又过来传话,说有位叫柳璧的举人,听说琮三爷无恙归来,特地来拜访,说他是琮三爷的好友,还是礼部老司空柳静庵的孙子。

  还有一位玄天观的小道士,说奉了张天师的命,也来探望琮三爷。

  王夫人、王熙凤等人都是面面相觑,这些人难道都商量好了,一起来看贾家出丑不成。

  贾母胸口像是被人捶过,一阵阵发闷,这孽障怎生了这种根性,那天不倒腾出些事儿来,就不得罢休,这还让不让人活。

  这又是嘉顺王府,又是文宗柳静庵,和那道教魁首又有什么关系,怎么连他都冒了出来?

  这些人个个来头不小,平时见一个都不容易,今儿怎么就挨个上门。

  要是让他们知道贾琮被打的原由,贾家的老脸就要满神京的被人在脚下踩。

  但人还是要让人家见,都不是寻常人物,那里是说打发就打发了。

  这时贾政进了荣庆堂,脸色有些苍白疲倦。

  刚才在外书房,已传了大夫来瞧贾琮的伤,说是打得太狠,虽没伤到筋骨,也需静养一月才能勉强好。

  刚才贾政去东路院救人时,自己那大兄一脸醉醺醺,酒后打人那里会扣得住尺度,只是往死里打了。

  贾母问道:“你那侄子安顿得怎么样,大夫瞧过了吗,如今有不少人物过来看,都不知道怎么收场。”

  又把那些拜访的人物和贾政说了一通。

  贾政答道:“老太太,也不是我一个人说琮哥儿好,你看看来的这些人,都把他看在眼里,难道他们都是没眼力的?

  偏偏我们自己如此苛待于他,你是没看到琮哥儿的伤,皮肉都被打烂,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贾政说着竟悲愤的掉泪,贾母看到又是一阵头疼,她这儿子读腐了书,只看到了外面的,也没往深里思量。

  说道:“这会子也别说那些了,我看他是有了些气候了,外面怎么些人待见他。

  我也看透了,他和他老子是怎么都归不到一路去,再留在东路院,迟早是要坏事的,到时候就不可收拾了。

  这事我自会和他老子娘去说,当年那女人的事都是他自己闹出来的,他又怪得了那个。

  如今儿子都养那么大了,还怎么容不下他,非要作践死了才成,传出去要被人笑死的。

  伱既喜欢他读书写字,那就养在你下面吧,左右过不得几年大了,安排他出府立户,大家也就清静了。

  要是果真能读书进学,他也会记你的好。”

  贾政心生喜悦,老太太让他教养贾琮,他自是十分愿意的。

  他一向最喜欢有才学的读书人,那贾雨村本与贾家无半分关系,只是妹夫举荐来的,他还不是动用贾家人脉为他谋官位。

  归根到底,就因贾雨村是个正经的两榜进士,又是个出众的读书人,谈吐文雅不俗,很得他的心意。

  而贾琮才这点年纪,就已显露风采,将来的前程比那贾雨村只怕都强,他由自己教养,将来出息了也是自己的脸面。

  本来贾珠过世,宝玉又是个不成的,环儿更不用说,贾政一直心中郁郁,如今老太太竟开了这个口,倒是治了他的心病。

  贾母又说道:“我看他还肯听你的话,只有一件事,你要去和他说。

  家里不管怎么样,都是一家子关起门来的事。

  但凡真有不好的,我们也都会说话,只不许他外道了去,要是坏了老国公传下的门风口碑,我可是不饶他的。”

  说道这里贾母的口气出奇严厉,可知荣国令誉被老太太看得极重。

  又说道:他为个丫鬟和他老子闹成这样,我就不说了,既他失了个可心的,我赔他一个就是,只让他把我的话记在心里了。”

  座中如王熙凤、黛玉、探春等通透的,自然听出贾母是要敲打贾琮。

  怕他见了这些官儿或名门子弟,将逼死丫鬟虐待亲子等丑事说了出去,败坏了荣国府的名声。

  要知道今天来看贾琮的这几起人可都不是普通人。

  要是把这些事传扬开来,不知会有多少人戳脊梁骨看笑话。

  贾母一边是敲打,一边又赏丫鬟给贾琮,即堵他的嘴,也是安抚。

  贾琮原先那丫鬟听说是个出色的,不然也不会被大老爷看上,却不知贾母拿那个人去赏他。

  而王熙凤却看的更深,他知道老太太心里还有个最要紧的,就是在凤藻宫做女史的贾元春。

  如果荣国府败坏了名声,因“贤孝才德”被选入宫中的元春,可就打了皇家的脸,元春可能就因此断了攀附青云的机会。

  那对贾家将是难以接受的打击,贾母深谋远虑,自然要防患于未然。

  这点不仅黛玉、探春等闺阁姑娘想不到,连贾政都还没想到,但王熙凤、王夫人这样的后宅翘楚却都心里明了。

第49章 客似云来

  “晴雯,你过来。”

  只见贾母身后走出一个丫鬟,容貌标致俏丽,肌肤白皙,身形婀娜,水蛇腰,削肩膀,看得众人眼中一亮。

  宝玉看到晴雯,眼睛就直了,差点脱口而出,就要向贾母讨要。

  还算他没彻底晕了头,知道父亲在场,忍住了不敢放肆,但眼睛却目不转睛看着晴雯,舍不得移开半分,心中一片焦急。

  就听贾母对晴雯说道:“以后你就跟了琮哥儿,好好服侍。”

  宝玉瞬间脸色难看,如果没有贾政在场,八成又会摔玉。

  黛玉最是灵透,早察觉到宝玉神色,宝玉自来喜欢好看的女孩家,富贵豪门中这事常有的,她心中其实不太介意。

  但明知贾母赏贾琮丫鬟的原因,宝玉还是这种做派,多少有些不晓轻重。

  特别是看到他下意识抓玉的动作,黛玉眉头微颦,垂下了眼帘。

  晴雯目光中有些愕然,但也乖巧的应下,左右自己是个丫头,老太太说去服侍谁就去服侍谁。

  她原是赖嬷嬷从小买的丫头,养了几年出落得十分俊俏,赖嬷嬷知道贾母喜欢长得好的,便送了贾母使唤。

  晴雯到贾母房里还不到半年,贾母原想让她在身边两年,等大一些就放到宝玉房里。

  没想到出了贾琮这事,更没想到他为了个丫鬟闹成那样。

  据说他那丫鬟是个出色的,不然也不会给自己大儿子惦记上。

  既然说要赔他一个,自然也要拿出个像样的,且还要堵贾琮的嘴。

  贾母也是无奈,只能拿晴雯这俏丫头出来顶缸充了场面。

  贾母对贾政说道:“你去外书房把我这番话说了,我让琏儿去松轩厅奉茶,过了盏茶就带客去看他。”

  王夫人等人都听明白了意思,这是让贾政赶着先把话说前头了,再让贾琮见客,省的贾琮说出不该说的,当真滴水不漏。

  等到贾政带着晴雯去了外书房,王熙凤便上前凑趣:“这琮兄弟也是个有运道的,挨了一顿打,就平白得了个水葱似的丫鬟。

  老祖宗,要不伱也打我一顿,也赏我个好的。”

  贾母本来心中有些郁郁的,被他这么一打趣,也忍不住笑,连说你这猴儿真是讨打。

  贾琮见贾政去而复返,还带了个漂亮丫鬟来,心中有些困惑。

  等听贾政说了那一通话,还说这丫鬟是老太太赏的,心中那里还不明白的。

  王栋和柳璧等人来的也是巧了,居然正赶在这个时候来看自己。

  本来自己被贾赦一顿毒打,也算是一个弱者受害的角色,但自己不肯在东路院写字,毕竟是违逆贾赦在先。

  在贾母这样人的眼中,自己也是不孝之举,原先只怕不怎么容易过关,但是王栋柳璧等人突然到访,却帮了自己大忙。

  老太太迫于形势,怕败了贾家名声,才不再多做计较,又敲打又安抚的和了稀泥。

  这漂亮的丫头就是传说中的晴雯,果然长的十分标致。

  先到外书房的是王栋,这些人几乎先后到的,也不能一股脑儿过来,因王栋是官身,才占了先。

  柳璧带了祖父嘱托,也是朋友之间看望,自是不急,耐心等在松轩厅。

  至于那小道士,架子比王栋都大,手抱长剑,谁也不理的坐在一旁。

  柳璧在楠溪文会见他一直站在张天师身后,知道他来头定是不小,也不去搭讪招惹。

  他们这些人倒也不是踩着点来的,因贾琮那日回府后,一连几天在鎏阳河边寻找芷芍下落,根本没来得及见外人。

  除贾府中人,外人都不知他已安然归来,直到过了几日,镇安府的人才听到消息。

  镇安府尹张守安一直没找到贾琮下落,又被那几拨人每日过来问询,正是焦头烂额的难熬。

  得了手下人报讯,真如久旱逢甘霖,大喜过望之下,让人立刻去知会,他好丢掉这烫手的山芋。

  所以王栋、柳璧还有那小道士才拖到今日过府,正赶上贾琮被毒打,完全是种巧合,只能说贾赦或贾府有些倒霉而已。

  王栋见贾琮趴在床上动弹不得,不要说起身相迎,连转一下头都满头是汗,不禁大吃一惊,连忙问原由。

  但见贾琮支支吾吾的,只是含糊不清的说了几句,一旁的贾政脸色发红,一副无地自容的表情。

  王栋见贾琮背上缠满纱布,其中还渗着斑斑血迹,他是宫闱中过来的人,什么场面没见过。

  这分明就是鞭打杖责留下的伤患,而且下手狠毒,不然不会伤成这样。

  贾琮身为贾家子,那个能将他杖责,自然是他那个老子了,坊间都传的好色纨绔的贾赦。

  这个在外头风采夺目的少年,在自家门中却过得如此不堪,王栋虽老练沉稳,脸色也露出嗔怒之色。

  只是这毕竟是人家的家事,就算嘉顺亲王身份尊贵,自己与这少年颇有缘法,也没法说得半句。

  只是嘱咐贾琮好好养伤,往后有空暇,可到王府拜望,王爷定然高兴。

  王栋走时贾政特地送到了仪门,因王栋是正五品都知监,比贾政从五品工部员外郎还高一级,官场上礼数自然要做的。

  王栋出府时又对贾政说:“门中即出这等麒麟子,理当多加爱护,贾大人持正宏雅,定知有为子弟才是家族富贵存续的根基。”

  这一句话把贾政听得羞愧,心说谁让琮哥儿投生到大兄那里,如在他的膝下,那里会出这等事情。

  王栋走后,贾琏带着柳璧和那小道士一起过来。

  柳璧看到贾琮这幅模样,大惊之下自然也问原由,这次贾琮倒没有完全推搪,没说原因,只说挨了家法

  他没对王栋明言,是因为不管王栋还是嘉顺亲王,不仅是官面上人物,更是皇室中人。

  他们的言路都直通宫中,那就对元春的前程毁誉有了影响,这也是贾母最忌惮之处。

  贾政性子迂直,还没意识到,但贾琮和贾母、王夫人等人一样,听了话音便马上想到了这一层。

首节 上一节 33/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