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34节

  贾母让贾政来说这么一番话,本意就在于。

  贾琮出了东路院,要想在西府站稳脚跟,就只能先这般虚与委蛇,芷芍这笔账总有算的一天。

  所以他对王栋自然把紧口风,虽然有些歉疚,但想来王栋这样宫闱拼斗出来的人物,自然能明白自己的苦衷。

  但面对柳璧却不同,他是自己的好友,又是白身,他的祖父是学林宗师,又是在野,没有直接厉害关系。

  如果也是一味搪塞欺瞒,太过不敬,有违士林礼矩,贾琮以后是要走读书科举之路,如此未免就要留下话柄。

  他这么回复柳璧,即使身边的贾政也觉得应当如此。

  况且贾琮只说自己挨了家法,并没有说出大兄那些丑事,还要怎样,做到这个地步也算顾全大局了。

  点进书的同学,在读前面章节时,请点击最新章节并浏览,帮本书积累追读,新人新书举步维艰,请各位多多支持,非常感谢!

第50章 青山书院

  但像柳璧这样的世家子,没有一个是傻子,贾琮伤成这样,那里会是他自己说的这般轻描淡写。

  但毕竟别人家事,他也不好多言,只是心中忿忿,琮兄弟这样的文华种子,也是错生在这粗鄙的武勋之家。

  区区家法能把人作践成这等模样,再重一些岂不是要取人性命,简直不可理喻。

  他又等到贾政送过王栋回来,便对贾政说道:“贾大人,祖父知道琮兄弟现没有学里可上。”

  贾政听了柳璧这话,脸上表情尴尬之极。

  所谓的没学里可上,是贾赦亲自通知代儒将贾琮开革出族学,老子如此给儿子挖坑,也真是少见。

  没想到这事都传到文宗柳静庵的耳中,真是丢死人了。

  贾政知道眼前这位静庵公的孙子,二十岁中举,在神京城小有名气,正是他最喜欢的那类读书晚辈。

  如今却被他提起家中这等奇葩之事,在这晚辈面前当真颜面丧尽。

  “祖父觉得琮兄弟是可造之材,怕他因此耽误了学业,已向青山学院的赵崇理赵山长举荐琮兄弟去学院读书。”

  贾政听了大惊:“你说什么,静庵公竟要举荐琮哥儿去青山学院读书!”

  贾政之所以听到青山书院如此惊讶。

  是因为青山书院是神京城中最著名的书院,或许也是整个大周最负盛名的书院。

  在大周读书人的心目中,青山学院的甚至比官办的国子监更有份量。

  国子监是大周官办的最高学监,以一国财赋为根基,教舍周全,架构俨然。

  监中常职教谕、祭酒、司业、监丞等都是有品级的官员。

  国子监对儒学的分科设院为天下定制,是大周科举培养选拔士人的范版。

  甚至历届科举取士,国子监中许多常职官员直接就是担任职司的考官、监官。

  所以读书人想在科举一途搏一个出身,进国子监读书是个很好的选择。

  但单以治学成就一项,国子监却不如民办的青山书院。

  这和两者之间办学的宗旨不同相关。

  国子监兴办是为国养士取材。

  而青山学院自六十年前成立之初,便立下揽圣人事,修先贤学的学人宏愿,而不固守科举一隅。

  大周立国以来,凡是留名史书的鸿儒名士,几乎都曾在青山书院中聚徒讲学。

  学风鼎盛,天下无出其右。

  青山书院还有一项举措,更是国子监难比拟的。

  青山书院入院子弟不分出身寒贵,只重自身才学禀赋,经过考核或举荐入院。

  而国子监对寒门子弟门槛就有些高了,且国子监中又专设荫监生。

  这是朝廷为笼络勋贵世家而设的余荫,勋贵每代可余荫一人,称为荫监生。

  荫监生满了入学年限,经岁考合格,便能跨过童试,直接进入乡试。

  这对于无法入国子监的寒门子弟来说,是极不公平的科举起跑线。

  在加上国子监后来又衍生出贡监、官监、例监等各种名目,更是压缩的寒门子弟上进的途径。

  两相比较之下,青山书院更显有教无类,学道无疆的宽宏风范,被天下读书人敬仰。

  但青山书院为天下书院翘楚,却也不是人人都能进的。

  一是自身才学禀赋出众,考核独占鳌头。

  二是得当世大儒倾力举荐。

  第一种途径才是进入青山书院读书的常规路途。

  而第二种途径却极少会发生,因凡是当世大儒,眼界自然极高,非才赋绝艳子弟不能入其法眼。

  而这样的子弟,世间又能有多少。

  这就怪不得贾政对柳静庵举荐贾琮入青山书院读书如此震惊了,这位老文宗对贾琮竟如此看重。

  柳璧笑道:“祖父对琮兄弟真是另眼相看,当年我入青山书院读书,祖父都没给我举荐。

  任我自己去过那入院考教,以后琮兄弟与我同在书院读书,也算有伴了。”

  说着又拿出青山书院的入院告身,上面有青山书院山长赵崇礼和举荐人柳衍修亲笔签名。

  贾政看着这份青山书院的入院告身,神情有些恍惚。

  免去青山书院的入院考较,由大家名士直接举荐入院。

  对于一个未进学的读书人来说,简直是等同蟾宫折桂般的荣耀。

  而这样的贾族佳儿以后要在自己二房教养了,贾政心中愉悦便要溢了出来,抚须满意的看着贾琮。

  这时柳璧又说了一句:“只是没想到琮兄弟受了这么重的伤。

  我这就回去告诉祖父,也好知会赵山长,将琮兄弟入院的时间延后一些。”

  那赵崇理可是和静庵公齐名的天下大儒,贾政一贯自矜读书人的身份,岂有不知的。

  他听了柳璧这话,方才的愉悦瞬间跌入羞愧谷底,难道贾家这点子龌龊事,连赵山长都要知道?

  静庵公和赵山长都知道了,岂不是等同整个神京士林都知道了贾家这些破事。

  祖宗的脸都要丢尽了,贾政的心情如狂风齑土,何等……崩溃。

  贾琮看着柳璧手那份装帧简洁清雅的入院告身,心中虽然惊喜,却又波涛暗涌,生出一些疑窦。

  他可不是表面上的稚龄少年,而是二世为人,见多了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利益纠葛,私心暗斗。

  虽他在楠溪文会上以诗书显露名声,但也仅此而已,他与柳静庵不过是在文会上初次相见。

  对方竟如此看重他,还主动举荐他去青山书院读书。

  虽然有贾琮无学里可上,禀赋难得等理由,但这其中要说毫无突兀并顺理成章,连贾琮自己都觉自欺欺人。

  他可不像贾政那样迂直,觉得有些文华才名,便能潇洒士林,名士大儒个个都要捧着他。

  只是他想破脑袋,也找不出其中因由来,只能以后多留下心思,希望能勘破其中玄机。

  好在他能品味得出,柳静庵是一片好意,并不会害了自己,他一个贾门庶子,也无这等位份资格。

  他在贾家出身不显,备受凌辱压抑,连身边人都不得保全,心中冷厉日深,对这失德魍魉的大宅门深觉厌弃。

  这青山书院或许能成为自己走出贾家的一个契机。

  他压下心中疑惑思虑,虽被伤得难以动弹,还是咬牙欠起身子,让柳璧一定带去他的谢意。

  等他伤好以后,必定登门向静庵公叩谢。

第51章 有命偿命

  一旁那小道士不耐烦的听完柳璧啰嗦。

  便上前说道:“在下张天师座下弟子青鸾,师傅知道贾公子受贼人掠劫,心中挂念,特让我过来探望。”

  说着便取出一枚黑沉沉的牌子:“师傅马上要回转龙虎山,让我送这枚九宫道牌给贾公子,以结缘法。”

  贾琮有些迷惑的接过那牌子,入手沉垫垫的,上面刻着繁复精美的符箓八卦等阴文,还有上清正一宫等字眼。

  那小道士见他疑惑,便说道:“这九宫道牌可不是随意给人的,有这道牌,天下任何正一道观都能打醮住宿。

  你便是住上三年五载也无事,日后或游学或客居,遇到难事去找他们,只要力所能及都会相助。”

  贾琮听了心中一惊,这道牌岂不是后世的无限期贵宾金卡,自己还有这面子,让张天师赐下这等物事。

  那小道士见他表情,心中有些得意,但看到背上血迹斑斑,又皱起眉头,眼光中露出不忍之色。

  眨了眨眼睛,说道:“你家的家法都是要打人半死的吗?家里长辈也下得去这毒手。”

  贾政又是一脸赧然,刚才自己和贾琮说完话,就该让他一人见客,后悔自己干吗要留下。

  如今贾赦不在,搞得他在一旁不停被躺枪。

  “你要是在家里过得不好,不如跟了我师傅去龙虎山,我师傅从不打人,且伱又入了他的眼。

  龙虎山上好玩去处可多了,岂不自在。”

  贾政见这小道士如此不着调,心中暗怒。

  自己这家中长辈还在场,竟就引诱贾琮去龙虎山做道士,真当我贾家好糊弄吗。

  又不好训斥这天师弟子,只是在旁一阵咳嗽,以示不满。

  柳璧在一旁憋着笑,觉得这小道士实在搞笑。

  好不容易都送走了客,这边贾政自回了荣庆堂,外头又进来了贾琮的奶娘赵嬷嬷。

  说是因贾琮现在身边没人照顾,琏二奶奶身边的平儿姑娘让人去叫了她过来。

  说起芷芍,赵嬷嬷又哭了一通,说道:我这等老货真是没用,哥儿不在家,也没帮哥儿护住屋里人。”

  贾琮劝住赵嬷嬷,又问那王善保家的情形。

  赵嬷嬷说王善保家的并没有死在芷芍手上,只是撞破了脑袋,流了不少血,在家养了几天,又活了过来。

  听着这消息,贾琮面色阴冷,回府那天就从郭志贵那里知道事情由来。

首节 上一节 34/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