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65节

  这两年虽然不常回府,日常让人捎话带信给园中姊妹,总也少不了姑娘的,这两年姑娘身体竟好了许多,也没往年那么爱哭。

  就说三爷这封写了考学文章的信,其他姑娘那里就没有,可见他对姑娘和其他姊妹不一样。

  就是老太太总对他不待见,将来有些事不好说。”

  黛玉脸上一红,说道:“你今儿莫非吃错了药,尽絮叨这些胡话做什么。”

  紫鹃倒了杯热茶给黛玉,轻笑道:“我还不是一心为姑娘着想,姑娘难道不明白。”

  黛玉喝了一口茶,便转过身,不让紫鹃看到她羞红的脸,说道:“懒得听你混说,我累了去歪一会儿。”

  黛玉躺到床上,心思却已被紫鹃的话搅得不宁,想到她刚才那句:老太太总对他不待见,将来有些事不好说。

  芳心紊乱,泛起几许忧虑清愁。

  ……

  迎春自听到贾琮中案首的喜讯,脸上的笑意便去也去不了,现在也不见琮弟影子,也不知去了那里。

  她突然很想找人说说话,房间里司棋正闷着头做针线,她便起身去了探春房里。

  刚到探春房门口,便听到探春爽利娇俏的声音:“侍书,伱去请二姐姐和林姐姐来,我有事找她们商量。”

  话音刚落,见迎春进来,探春笑道:“说曹操就到了,我正找二姐姐商量呢。

  琮三哥中了案首,多大的喜事,我想姊妹们做东,就这一两日给他贺一贺,晚了他又该回书院读书了。”

  ……

  贾琮一路从礼部回来,路过荣国府西角门,本想绕道后街回清芷斋。

  就听见荣国府门口爆竹声连绵不断,许多住在街两边的各房子弟亲眷都出来看热闹。

  关于荣国府大房出了个院试案首的消息,在贾琮还没回府的这小段时间中,便极快在宁荣街上传扬开来。

  贾琮刚拐过街角,西角门的门子便眼尖看到了他,连忙迎了上来。

  早几年这些都不怎么正眼看贾琮的奴才,如今个个脸上推着笑,里外透着殷勤,一口一个恭喜三爷高中的说着口彩。

  又说二老爷在荣禧堂等着,让见到三爷就告诉早些过去。

  贾琮进了荣禧堂,贾政见了自然满脸欢喜,着实将他夸奖了了一通,言辞热烈欢欣的程度,都让贾琮有些招架不住。

  贾政又让小厮去东路院将喜讯告知贾赦,回来说大老爷正在吃酒,没空过来,听得贾政无奈摇头。

  到了晌午过去,嘉顺王府那边就听到消息,嘉顺亲王命王栋带着礼物上门道贺。

  没过多久,玄天宫主持道人也派了门人过来道贺,想来远在龙虎山的那位道魁,应该没那么快知道贾琮高中的消息。

  但是玄天宫主持道人,却清楚这位荣国府公子在道魁心中的位置,出了这等喜事,自然要预先代魁首天师来贺喜。

  到了下衙时分,连贾政工部的同僚都听到了消息,虽这些人都是科举出身,见多了科场世面,但一州院试案首也算难得殊荣了。

  况且还有贾政这个国公府当家人的面子,自然都派人来随礼庆贺,这也是日常应酬来往的常理。

  侍郎李德康让人带了一册稀少的宋版论语孤本,算是一份极不俗的贺礼了。

  另几位曾上门贺寿的工部郎中,也送了些上好的文房四宝,贺贾府公子被点案首之喜。

  这放榜还不过一天,就有这么些人上门贺喜,贾政乐的合不拢嘴,他在衙门坐堂十多年,今日算是最得体面的一日。

  想来以琮哥儿的这等科场禀赋,将来必定还要过秋闱、春闱,甚至殿试金榜都是可期的。

  贾政已经在幸福遐想,到那时人人都知他是在二房教养,那该是愈发了不得的荣耀。

  可惜,宝玉只知道在后宅厮混,但凡有琮哥儿一半的懂事,只要能堪堪进学,自己一生也就无憾了。

  虽然他是极中意贾琮作为,但宝玉毕竟是亲子,他对儿子的期望自然在贾琮之上,可惜墙内栽花墙外香,命数使然,又有什么办法。

第97章 好风凭借力

  这天到了天色微暗,前头来贺喜的人也都散了。

  便在探春屋里摆了小席,黛玉、迎春、史湘云、惜春俱都到场。

  当然也不能少了宝玉,他本不愿来的。

  贾琮不仅在书院读了两年国贼禄鬼的腐书,居然进了学,对宝玉来说真是怄也怄死了。

  虽然心里对贾琮禄毒日深不喜,但姊妹们都去了,况且林妹妹也去,他只好勉强去了。

  探春知道大嫂子因琮三哥好读书,便喜欢贾兰和琮三哥亲近,如今三哥得了案首,只怕大嫂子心里更是愿意的。

  于是便让侍书去请李宫裁带贾兰一起来。

  贾琮知道姊妹们要做东给他庆贺,便让五儿去厨房提前张罗,让柳嫂准备了三十盘果肴,还有一小坛果子酒。

  等到掌灯时分,侍书翠墨等挂上六盏宫灯,又将烛台上的蜡烛依次点亮,灯火煌煌,满室生辉。

  探春笑道:“我听说参加院试的学子有三四千人,单就被三哥拔了头筹,莫非真的是戏文里说的文曲下凡不成。”

  贾琮笑道:“三妹妹太过了,考学这种事,既要书读的扎实,这运气也是十分重要,我只是运气比别人好上一些罢了。”

  “三哥太谦虚了,妹妹这杯酒敬三哥哥,祝三哥早日金榜题名。”

  贾琮连忙举起酒杯,却被探春笑着拦住:“贾家可从未出过案首,今日贾案首尊贵,这第一杯就在我手上吃一口,以彰折桂喜庆。”

  众姊妹拍手叫好,贾琮也不扭捏,就着探春手上的酒杯吃了一口。

  接着便是笑意盈盈的迎春,自己这弟弟居然如此争气,初进科场就取了个案首,心中满心欢喜,也让贾琮就着手吃了半杯。

  黛玉也微晕着脸,也举杯让贾琮吃了两口。

  史湘云豪气,不仅就着贾琮吃了一口,自己还另斟了一杯喝了助兴,也怪不得往后会出醉卧海棠的故事。

  到了惜春就比较好玩,她比贾兰大不了几岁,一团孩气,要站在炕上才能把酒喂到贾琮嘴里,惹得众姐妹一阵好笑。

  这一幕看得宝玉心中一阵阵酸楚,如今家里的姊妹都和贾琮要好,自己都快成孤寡鬼了。

  贾琮又斟酒敬了迎春和李纨,因为这两人比自己居长,又和姊妹们共饮一杯,小宴的气氛就热络起来。

  一旁的李宫裁笑着对贾兰说道:“兰儿要记住今日之事,长大后要学你琮三叔这般刻苦读书,少年折桂。”

  贾兰此时还只是个稚童,其实并不太懂母亲的话,不过他一贯听话,也似懂非懂嗯了一声。

  贾琮心中感叹,这李纨未免过于言传身教,儿子比凳子还高不了多少,就对他这般沉重期许,这孩子以后只怕要过得单调辛苦。

  席上听姊妹们说闺阁中的趣事,又要他说在青山书院里的见闻。

  一顿小宴持续了近两个时辰,一直到酒干肴尽。

  黛玉突然说道:“当年琮三哥做了那首卜算子,名传神京,可这几年从未见你有新作,可是藏拙,有了好的不拿出来给人瞧。”

  贾琮听了这话一愣,这几年他将四书五经读得通透,心思都在科举上,而大周的科举也没有试帖诗一项。

  这两年他为了专心读书,不愿多惹招摇,便再没写过诗词。

  再说心中有那些锦绣,寻常诗词哪里会在眼里,自己挖空心思去做,也不过是东施效颦。

  探春笑道:“林姐姐的话正说着了,这两年也没见三哥出新作,今日你独占鳌头,得了案首,正该诗以言志一番。”

  贾琮见黛玉和探春兴致勃勃,迎春李纨甚至小惜春似乎也有期待,也不好扫了大家的兴致。

  便到探春书案前,取纸研墨,提笔就写。

  临江仙.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黛玉探春等见他竟毫不思索,个个脸色惊讶,也不知琮三哥是才情绝世,还是早有腹稿,竟是想都不想提笔就来。

  等到贾琮写完,黛玉探春等围着朗诵,只觉得这首临江仙写的丝丝入扣,似乎能侵染入心田。

  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真真妥帖,不就是琮三哥这些年刻苦用心的自诉吗。

  贾琮暗叹:曹公,对不住了。

  这首词中那几句,和他这几年境况相近,也算是应景了。

  ……

  第二天上午,保龄侯府、忠靖侯府,还有其他与贾家交好的官宦勋贵都来人上门道贺。

  本来贾琮想在贾府呆几天便回洛苍山,可如今他是主角,这些上门道喜的很多非富即贵,总要他这个当事人接待一番。

  于是回山读书的事就耽搁了下去。

  当然其中还有他不知道的事,保龄侯上门道贺的可不是家人,而是保龄侯夫人陈氏。

  她甚至在贾母面前提到了史湘云的婚事。

  史湘云自小父母双亡,是由史家二房抚养。

  保龄侯史鼐生性平庸,保龄侯府已富贵了几十年,史鼐又是个不善经营的,侯府的日子也只剩下表面光鲜。

  史湘云又是父母双亡,将来许人家只怕是些妨碍,堂堂的史侯家长房嫡女,又决不能低嫁。

  虽说史湘云现在年纪还小,保龄侯夫人陈氏却已开始操心了,虽不是自己亲生女儿,毕竟是自己从小养大的。

  虽然也让她一起做些针线贴补,但心里还是疼她的。

  前几天陈氏在荣庆堂看过贾琮,那绝世品貌让她见之难忘,这样一个出众的哥儿,如不是出身不显,只怕早就被人家踏破门槛了。

  这两天又听说他考了雍州院试案首,这就更加了不得了,且看当日贾琮在荣庆堂那番应对,也是个能顶门立户的。

  虽史湘云从小曾在姑太太身边养过,与宝玉也算青梅竹马,但宝玉可是荣国府的凤凰嫡孙,只湘云父母双亡这点,只怕是没指望的。

  但是到了贾琮这边就不一样了,贾琮的出身正好和史湘云的不足抵消。

  如果不是他那个出身,这等才貌只怕早就被人惦记走了,于是便生了些心思。

  只是她刚露出口风,贾母便说云儿年纪还小,过几年还来得及,言下竟是不中意贾琮的。

  陈氏也是奇怪,如此出众的孙子,别人家稀罕还来不及,姑太太居然并不怎么放心上,此事也只好暂且作罢。

  ……

  宝玉去探春房里去吃贾琮的贺宴,回来后便闷闷不乐。

  觉得如今府里的事都变了样,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变样,那就是贾琮搬到西府之后。

  那人不仅长得好,还能写出彩的诗词,又能讨姊妹们欢心。

首节 上一节 6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