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20节

  ……

  洋州。

  新任知州叫曹藻,江西宜春人。

  曹家三兄弟同科登第,他们这一支,后来被称为“三桂堂曹氏”。

  王黼一边卖官鬻爵,一边又提拔贤能,为自己邀买名声。特别是知州、知府这类地方官,他让投靠过来的中间派举荐,这几个月任免了好几十位。

  曹藻就是被举荐的幸运儿。

  “为何洋州人口不增反减?”曹藻质问道。

  户曹参军李延之略显犹豫,终归还是没忍住:“朱国祥霸占土地、隐匿人口,洋州三县百姓,多有举家投奔者。”

  曹藻怒道:“勒令三县县令,好生清查人口土地!”

  李延之说:“县衙官吏,可不敢去清查。朱国祥在民间威望极高,他还私练村勇,说是要防备贼寇。”

  曹藻沉默不语,隔日便去金潭村微服私访。

  金潭村的面积,已较初时翻了两倍有余。

  朱国祥不但往山谷里开荒,还花钱购买谷外土地。官府盘剥愈发严重,选择卖地的小地主也越来越多。一些自耕农,干脆直接投献土地,主动给朱国祥做佃户,目的无非就是为了逃避赋税徭役。

  曹藻泛舟而上,沿河的水田正在插秧。

  大部分农民,穿着更加破旧,脸上皆带着愁苦之色。

  不管收获多少粮食,官府总有法子加税,各种苛捐杂税已不堪重负。地主只能转嫁给佃户,租子是越收越高。小地主和自耕农,每年都有破产者。

  “前面就是金潭村,以前只在谷中,如今谷外之地亦并入村落。”本地向导指着前方说。

  曹藻提前下船登岸,一路观察前行。

  进入金潭村地界,面貌瞬间改变。

  田地还是那些田地,农民还是那些农民,但精神状况完全不一样。

  村里的保甲长,都是朱国祥安排的。

  赋税都是先交到村中,再由保甲长押运到县里。收多少赋税,朱国祥说了算,给官府缴足税额,剩下就是自己的。

  没有违反法律,因为整个村落的土地,名义上皆归朱国祥所有。他不是在收税,而是地主在收租子。

  真正犯法的行为,是朱国祥在隐匿人口土地!

  “这秧苗育得很好想来今年可以丰收。”曹藻站在田埂上对几个正在插秧的农民说。

  没人理他,都在劳作。

  而且干劲十足,因为跟着朱相公混,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朱相公是大好人,这已经成为四里八乡的共识。甚至有人不堪官府盘剥,拖家带口走几十里来投奔,都被安排去山谷深处开荒。

  曹藻继续往里走,多次找人攀谈,但都问不出啥结果。

  村民们现在很忌讳陌生人,害怕官府追查过来,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复行两三里,曹藻看到大片居民区。

  那里是造纸场所在,规模扩大许多。一半以上的造纸工人,来自洋州城内外,朱国祥大量招聘破产市民。

  “客人是来买纸的?”副村长刘师道,突然出现在曹藻身后。

  曹藻微笑道:“我是路过洋州的客商,听闻洋州筼筜纸大名,特意过来看看。”

  刘师道又问:“贵客以前做什么生意?”

  曹藻瞎编道:“贩运香料、药材之类,返程时船不走空,什么货都会收一些。”

  刘师道再问:“去年汉中风调雨顺,草药也长得好,贵客这是来对了。今春的柴胡,什么价钱收购?”

  曹藻哪里答得上来,随便说了个价格,刘师道呵呵笑两声。

  曹藻又说要去看筼筜纸,确定是否要购买,刘师道全程陪同,最后自然没谈成生意。

  乱七八糟扯一堆,曹藻问前方一栋两层建筑:“那里是客栈?”

  “不是,”刘师道回答,“那里是朱相公的观景楼。”

  曹藻说:“正欲拜见朱相公。”

  刘师道说:“朱相公不在村里。”

  曹藻却往两层建筑走去,瞟到里面有大堂和柜台,刘师道却堵住不让他进入,甚至不让他继续往前面走。

  曹藻只得作罢,一脸阴沉离开金潭村。

  那里确实不是客栈,但也有几间客房,为买纸的商贾提供住宿。

  侧方另开一个店面,是本村的非法盐店。

  不但金潭村的村民到此处买盐,就连隔壁村也到这里买盐。朱国祥和私盐贩子长期合作,已经成了私盐零售商。

  曹藻有足够的理由愤怒,但又对此无可奈何。

  朱国祥这算啥?

  跟朱勔比起来,小巫见大巫而已。朱勔父子占地数十万亩,蓄养私兵一千多人,地方官员还不是只当没看见。

  朱铭被除名编管,朱国祥也没那么受宠,但毕竟是在皇帝那里挂了号的。

  曹藻决定再去大明村看看,如果实在太离谱,他会直接给自己的伯乐写信,由伯乐转交给王黼。弹劾朱国祥霸占民田,隐匿土地,私蓄人口!

  对了,听说朱家还参与走私。

第319章 0314【大明乡】

  2023-07-10

  洋州人口减少很严重,已经到了让新任知州警觉的程度。

  这绝非朱国祥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大地主都在推波助澜。

  蔡京罢相之前,又搞了次方田令。

  大地主与官吏勾结,把自家土地越方越少。

  而小地主和自耕农,莫名其妙的纸面土地变多。他们被逼得破产逃亡,大地主趁机兼并土地,并且吞下人口为隐匿佃户。

  还有许多百姓,直接逃进山中。

  就连那个霸占废金矿的巩休,也不断接纳逃户,在山沟里拥有好几处村落,麾下总人口已接近两千。

  这种事情,在王朝末年再正常不过。

  更离谱的大有人在,洋州只能算小打小闹。

  却说有个叫杜公才的胥吏,给太监杨戬献策,追查老百姓的田契。

  其方法如下:先确定一块好田,无人认领就充公。有人认领,则查看田契。甲能拿出田契,就追查是从哪里买来的。追查出上一任田主是乙,再让乙说出上上任田主。从乙查到丙,从丙查到丁……

  查来查去,辗转究寻,总有一任田主,无法证明田产来历。

  于是田产就得充公,把田主变成佃户头子,每年须得额外缴纳田租。

  田主不但要交租子,还得给官府正常缴纳赋税!

  又将废堤、废堰、荒山、荒滩……全部确定为官田,勒令附近百姓佃耕,每年必须交多少租子。

  如此做法,一州之地,可凭空增加十多万贯的租钱。

  杜公才献上此等良策,遂得杨戬赏识,直接被提拔为观察使。

  今年杨戬病逝,太监李彦继承其职务。

  李彦变本加厉,将杨戬的做法制度化,专门设立机构“西城所”,且推广到京东、京西、淮西、淮北。

  而且都懒得装了,但凡遇到良田,且田主的背景不硬,就将良田指为荒地充公,不再追查历任田主是谁。

  谁敢上诉,动辄殴打致死。

  李彦还学习朱勔,勒令京东、京西百姓进贡,只不过没有使用花石纲这破名字。

  其结果就是“农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垦,殚财縻刍,力竭饿死,或自缢辕轭间”。

  遇到好官不愿配合,立即予以罢免。

  比如颍昌兵马钤辖范寥,不忍心残害百姓,没有足额上交贡品,就被李彦诬陷下狱,罢职丢官。

  李彦当然没这么大能量,但他投靠了宰相王黼。

  王黼缺乏蔡京的理财手段,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李彦这种歪门邪道创收。

  曹藻还算比较有良心,他觉得只要清理隐田,就能让官府正常纳税。有了充足税源,王黼就不需要搞歪门邪道了。

  朱国祥在洋州,属于隐匿土地人口的典型。只需惩治朱国祥,便可敲山震虎,让其他大地主老实交税!

  “北岸是上白村和下白村。”

  “白市头对岸,以前人口不多。朱相公收纳逃户,在打渔湾开垦荒地,又把打渔湾周边山坡辟为茶园。那些新茶树,已经种下三年多,今年就能开始采茶。打渔湾有条小河从山里流出,沿河地带全在开荒种地。”

  曹藻聘了个西乡县百姓做向导,只要给足钱财,总有人愿意带路。

  此刻所指地带,根本不是大明村的核心。

  而是朱家父子穿越之初,张广道带他们渡河的地方,就在白市头对岸的渡口处。

  以前只有三四十户人家,这几年不断吸纳逃户,人口暴增到超过五百。而且还新开辟茶山,这是大明村的第三处茶山,小河更上游还种了许多桐油树。

  “那里是……船坞?”曹藻有些不确定。

  向导说:“就是造船作坊,可以造些小船……咦,比俺上次来的时候,作坊变得大了许多。”

  打渔湾是一处天然港口,有条小河汇入汉江,河湾最开阔处将近200米。

  西侧是悬崖峭壁,根本没法耕种,百姓皆居住在东侧和南侧。

  造船厂也在南边,前两年都在造小船练手,今年开始打造超过十米的“大船”,还从兴元府请来个有经验的造船老师傅。

  从打渔湾继续往东,有两三里地的“无人区”,山势太过陡峭不便居住和耕种。

  等地势稍微放缓,就又出现许多民居,但依旧没到大明村的核心区。

首节 上一节 320/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