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184节

  她俩这一路上本也已经分享了不少,但此时真正到了姑苏地面上,二人都要见到自己的亲人,偏偏又都是又盼又怕,于是更需要靠分享来减轻理压力。

  .

  三更过后,贾琏合上书,伸了个懒腰,正要起身去安寝,却听利儿在门外轻轻叩门道:

  “二爷,小的有事回禀。”

  如此三更半夜来说的事情,必不是好事。

  果然,利儿来向贾琏汇报,自从他们一行人下船登车,后面便有“尾巴”暗暗跟随。

  及至入夜,周遭更是出现了几个暗中紧盯林府的不明人物。

  发儿假装出去买碗馄饨吃,财儿假装去河边刷鞋,都发觉果然有人在后面尾随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利儿他们都是“嘲风司”的高手,做事从来都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干净利落,此时来找贾琏禀报,当然是已经探查出了结果:

  “这帮人轮番盯着咱们,他们都是知府衙门里派出来的。

  小的已经去知府衙门看过了,知府树郁和师爷随时在等着这些人汇报咱们的一举一动。”

  “姑苏知府派人盯着我?”贾琏有些莫名其妙。

  他从扬州出发之前,与林如海闲话中已经得知,如今的姑苏知府树郁是北静王的大管家的女婿。

  自己与北静王并无过节,更不认识树郁,他为什么要如此死盯着自己?

  利儿有些犹豫,但还是小声道:

  “小的担心,他们的目标是茱萸郡主。”

  “哦。”贾琏应了一声,心里反倒松了口气。

  他们要是打茱萸的主意,那他们算是死定了——这里有“嘲风司”的四个高手,能让你姑苏知府死八个来回不带重样的。

  至于姑苏知府要跟踪茱萸的原因,贾琏就更不在意——这当中的事,他还是不知道的好。

  毕竟涉及宫闱秘闻,听起来很刺激。

  问题是太刺激了,他要命。

  可以八卦,但必须适度。

  .

  于是贾琏立刻故意提高了声音:

  “什么?他们如此紧紧跟踪咱们,那咱们以后出门倒不好办了。”

  “谁说不好办?”在里屋的茱萸果然立马闻声而出,“谁这么大胆子敢跟踪咱们?茱萸小爷叫他明白明白自己几斤几两!”

  离开扬州这一路上,茱萸一直没精打采,尤其是今天下船之后,简直像霜打了的茄子似的。

  贾琏有心劝她哄她,又明白自己既然不知道她母亲与皇帝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自然也不知她来见母亲的心结所在,便是劝她也劝不到点儿上。

  听利儿来禀报有人跟踪,贾琏立刻决定用此事来给茱萸分分心。

  贾琏一出手,茱萸必咬钩。

  果然是“弱智儿童欢乐多”。

  贾琏进一步故意皱眉道:

  “好办?你说得容易。

  他们若是江湖中人倒也罢了,偏偏又都是衙门里的公人,难不成得让我出面去硬碰硬?”

  “抬杠小能手”茱萸逢杠必抬:

  “为什么非得你出面?

  为什么非得硬碰硬?

  茱萸小爷有的是法子你知道不知道?

  都不让他们知道我是谁,就把他们个个都折腾死。”

  贾琏继续以退为进,连连摇头:

  “算了罢。

  你知道他们外面有多少人盯着这里吗?

  你知道他们都易容改扮成什么模样么?

  咱们在明,他们在暗,对咱们是在是太不利了。

  你还是别给我惹事了,不如我明日给姑苏知府递个帖子,看看他肯不肯买我的帐。”

  越是想让茱萸干什么,你就得越压着,就是别让她干什么,她一定会“迎难而上”。

  “你瞧不起茱萸小爷的本事?

  易容改扮?这个本事还有谁厉害得过‘嘲风司’?

  我告诉你,我在‘嘲风司’从小玩到大,他们四个的本事我都会。

  反正还没到日子呢,小爷这几日正又闷又烦,凭他们来多少人,小爷我玩儿不死他们的!”

  .

  嘿嘿,这个可以有。

  既然是姑苏知府自己先出了手,那可就是你自找倒霉了。

  贾琏原本并不想招惹北静王的人,毕竟自己此来姑苏完全没有什么政治目的。

  自己在扬州已经打掉了盐政甄家,打残了八大盐商,打回了一千多万两银子,林如海的奏折一上,只怕此时京城里已是一片唏嘘之声。

  皇帝久啃不下的两淮盐务,一举被贾琏打了个痛痛快快,朝廷钱袋子上的窟窿就此弥补,赈灾、军需、修河工都有了钱。

  这样的功劳,足够了,用不着再跑到姑苏额外再加班加点了。

  该放松要放松,何必这么卷呢?

  前世就是活活卷死的,这辈子还不活得从容点儿?

  聪明人动口,笨人动手。

  所以,就让茱萸出手好了。就当给她找点儿事干,要不她也老逛街。

  何况,老有这帮人在屁股后面跟着,多麻烦啊,这个尾巴,得留给茱萸去割断。

  .

  第二天一大早,六个一模一样的贾琏,同时从林府里出来,分别朝六个不同的方向,施施然溜达而去,看得周遭人目瞪口呆。

  于是有人传言:林府里闹鬼了。

  因为这天,正是清明。

第二百二十八章 高人你真嫩啊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不过,这回清明节的雨同茱萸一个德行,忽然间就没了耐心,只下了一个来时辰就停了。搞得路上的行人都没来得及断魂,牧童没来得及指路,杏花村的酒家也没多做几单生意。

  不过这对贾琏来说,倒是件好事。

  他脚上那双青缎粉底小靴可是布底儿,踩了水就打滑,再沿着青石板的台阶登鹤望山,只怕少不了一步一磕头。

  这么恭敬的大礼,“鹤山书院”的山长书友先生未必受得起。

  .

  今天从林宅出来的六个贾琏里头,只有奔“鹤山书院”的这个是真的,剩下的,是茱萸和“俗不可耐四金刚”假扮的。

  不过让人额外的是,似乎那五个贾琏都比真贾琏像贾琏,所以那五个贾琏都有人紧紧跟踪而去,就只有这个身穿布衣的真贾琏没人搭理。

  搞得贾琏属实非常难堪,恨不得追过去给那五个跟踪的笨蛋一人一个大耳帖子。

  但后来转念一想,这五个笨蛋最后肯定要沦为茱萸的玩物,拿可就绝对不止大耳帖子这么简单,心下顿时安慰了一些。

  善念一起,贾琏还暗中祝福了一下那五个跟踪狂,祝他们运气好,能赶上茱萸玩儿累了的时候。

  .

  鹤望山山势平缓,沿着山道拾级而上,沿路都有一条泠泠叮咚、潺湲不绝的清溪相伴。

  中途溪涧落差变大之处,便形成一道道飞花溅玉的瀑布,一路上水汽氤氲,清新之气沁人心脾。

  贾琏一路走,一路赞叹。少顷,又听得远远传来几声旷远悠长的钟声,更不由得由衷赞叹:

  “好个灵秀之地!”

  及至走到书院门口,贾琏已经在茂林、修竹、清泉之间洗净了凡俗尘心,竟生出些“若不立刻拿出圣贤书来苦读,便是人生罪过”之感。

  原本以为如此大名鼎鼎的书院应该规模很大,却不料只有一个低矮的竹门,门上一块木匾,其上用墨笔大书空灵俊逸的“鹤山书院”四字,竟然连漆都没上。

  竹门大开,也无人看守,贾琏一路走进来,连个过来阻止或者盘问的保安(错了,应该是书童)都没有。

  进门来,迎面便是一片郁郁苍苍的紫竹林,林旁有一松一石,石上刻着一诗: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穿过紫竹林,便是几间青瓦灰砖的房舍,掩映在一片草木葱茏之中。

  院中打扫得很是干净,但没人。

  探头进屋里,打扫得更干净,书、琴都在桌上,但还是没人。

  贾琏正纳闷,忽然听见一间房舍后面有扫帚扫地的声音,赶过去一看,见是个年过七旬的布衣老者。

  哎哟谢天谢地,走了一路,可算是见着活人了!

  贾琏激动地朝老头笑着一挥手,老头只是翻了翻眼皮,然后继续低头扫地。

  .

  高人!这一定是高人!

  而且还一定是扫地僧级别的高人!

  那须发皆白的外表,那悠然自得的神情,还有猛然看见贾琏时、那毫不吃惊的反应,绝对是一代宗师的派头。

首节 上一节 184/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