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188节
他心中感激,便一直不敢放开肚皮吃饭。以至于成年后,身材依然瘦小。每每遇到身形高大、气势压人的上司或者同年,严炎都不由得心生惧意。
而那些贵族,他们吃过这样的苦吗?
他们没吃过苦,没发过奋,没受过苦难,他们就一定是愚蠢的废物!
所以这个贾琏就一定是愚蠢的废物!
不!应该说贾琏必须是愚蠢的废物!
.
越想越是愤恨,严炎“腾”地站起身,指着贾琏道:
“口出狂言!”
贾琏一笑,怼之:
“我虽无功名,未必不读书。书生谁个不狂?”
“矫揉造作!”
贾琏大笑,更怼之:
“竹林七贤,狂人风骨,其时天下动乱,‘百姓相食,易子而食’,他们之中又有哪一个做了对天下百姓有利之事?
他们矫揉造作否?”
.
众人一听,尽皆变色。
三国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合称“竹林七贤”,个个都是自命清高的狂人。
结果呢?嵇康被司马昭所杀,刘伶做了醉鬼,阮籍入朝做官,山涛、向秀、王戎、阮咸最终也全入司马朝做官追求名利。
但在天下读书人眼里,他们都是最具建安风骨的隐逸名士,是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贤者。
却被贾琏这样的权贵后人,直接鄙视了?
.
严炎大怒,一手重重一拍亭中的木栏,愤而吼骂道:
“孺子何狂也哉!
竟敢诋毁竹林七贤未做利于天下百姓之事!
我倒要问问你,你这种生于钟鼎之族、长于富贵之家的膏粱子弟,除了将绫锦纱罗裹了你那根死木头、把美酒羊羔填了你那粪窟泥沟之外,你又做了什么利于天下百姓之事?”
一众弟子见这位一向温文尔雅、谨小慎微的榜眼学长如此怒骂贾琏,有的暗暗为严炎挑指称赞,有的却已经转为佩服贾琏的狂放豪迈。
.
给脸不要脸的玩意儿!
自打这小子知道我是荣国府的贾琏,这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没完没了地跟我找不痛快。
老子那是给书友先生面子,不想砸了书友先生的场子,这孙子还真以为老子不搭理你是因为惹不起你是吧?
欺人不可太甚!
你这个什么榜眼,这么多年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
贾琏悠闲闲起身整衣:
“我这膏粱纨绔,能有什么本事?
不过是刚刚接任顺天府知府,户口垦田,钱谷出入,无一错处;衙门中人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无一冤狱。”
贾琏悠闲闲走到严炎面前:
“何如你严大人,怀着一颗兼济天下的爱民之心,读了这许多圣贤书,却让全姑苏的百姓,被‘一烙铁烫平’!”
看严炎脸如死灰之色,转而向书友先生一拱手:
“民间有云:‘两淮盐,天下咸’,两淮之盐务,影响天下百姓的盐罐子。
‘官督商销’,历来已久,如今的八大盐商早已勾结多年,打通上下,把持盐业,控制盐价。这些事情,想必各位也都有所耳闻。
沿海离盐场近些的县,一斤盐的卖价也要八文钱,内陆少盐的地方,盐价或有二十文之多。
贫苦百姓买不起,竟有数个月不知盐味者。
我此番到扬州见我姑丈林大人,见他日夜忧心,便略施小计,已将八大盐商之首江春缉拿。
在我离开扬州之前,已经将扬州的盐价降到了五文,算是为天下百姓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然,这还只是个开头而已。”
第二百三十三章 白麻肉大将军
“啪——啪——啪——”
书友先生点头击掌。
“见识不凡,知行合一,好!好!”
书友先生乃是当世大儒,能把书读透了的人,就绝不是书呆子。
更何况如今朝中的不少官员都曾经是他的学生,故此书友先生虽然隐于乡野,却对朝中的时局了如指掌。许多事情,书友先生是很有些判断的。
他能看透的事情,大事不能说,小声不屑说,所以,书友先生一向很少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
越是有学问,心里越能盛下事。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他总比别人沉稳淡定。
凡事能稳得住,是修养,更是智慧。
这回,书友先生就看出了眼前的这个贾琏,很不简单。
而且,他背后的事情,更不简单。
.
严炎一口一个“膏粱纨袴”,说的乃是贾琏出身于功臣派勋贵世家,如果不出意外,他就是铁定的下一任荣国公的袭爵人。
几个月前,荣国府里又出了一位贤德妃,那么贾琏的身份,便是在“勋贵”之上,又加了“外戚”一条。
如此贵上加贵的好事,实则颇有些不寻常。
不寻常之事,往往不是好事。
自古以来,对皇帝而言,功臣、外戚和文官乃是外朝的三大对立集团,有的朝代,还会再加上一个内朝的宦官集团。这四个集团须得彼此牵绊制衡,二绝不可一家独大,才让皇权得以稳定。
是以历朝历代,皇帝都千方百计要提防着这几大集团专权干政,更不会允许他们之间相互勾结融合。
权力就那么多,此消彼长。
若是他们势力大了,皇权自然就要被削弱,那是皇帝绝对不能容忍之事。
但奇怪的事情,就发生在了这个贾琏身上。
他是刚刚提拔上来的顺天府知府,竟然扔下本职不做,请假跑来扬州送表妹看姑丈,他背后若没有皇帝在撑腰,谁信?
扬州乃是两淮盐运使司衙门所在之地,也是朝廷的钱袋子,这些年来,都一直死死把持在太上皇手里,新皇登基多年都只能听之任之。
这么一个年方二十的年轻人,一到扬州,就生生把太上皇布在江南的官僚大网戳开了一个口子,他背后若没有皇帝撑腰,谁信?
这么一个有胆有识的年轻人,身上有功臣、外戚两重身份加持,背后还有皇帝撑腰杆子,难道他要成卫青、霍去病不成?
看来皇帝选来选去,终于还是在四王八公之中,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
因为贾琏表现太过优异,其后无人能出其右,“林泉诗会”提前在中午结束。
书友先生对今日的诗会甚为满意,吩咐学生们回书院,下午继续上课。回头又盛情邀请贾琏和严炎到书院吃午饭。
严炎已经气饱了,便借口须得下乡劝农劝学,向书友先生辞行之后,牵着驴走了。
倒是贾琏,灌了一肚子茶水,早饿得不轻。偏偏这帮“文人雅士”寒酸得紧,几十号人,就只预备了一碟米糕和一碟青梅做点心。
生于北方的贾琏见那青梅翠绿诱人,不禁伸手取来就咬了一口。
谁料想那青梅竟酸得空前绝后,将贾琏的牙齿彻底酸倒,连米糕都咬不动,气得贾琏咧着嘴把青梅树的祖宗都骂透了。
此时一听说有饭吃,贾琏激动得连连点头。
书友先生是实在人啊,这人可交!
.
一行人行至到了书院的饭堂,才知道书院一向是师生同食。贾琏也不挑剔,十分乖巧地跟在书友先生身后,学着其他人的样子,用竹舀子从大水瓮中舀水洗手。
平时十人一桌,当中一桌因为有书友先生,便是十一人。
今天在书友先生旁边多了个贾琏,所以这一桌变成十二人。
书友先生向贾琏笑道:
“今日清明,我们书院有额外的加菜,贾公子正好赶上啊。”
看一众学生们都坐得笔管条直,喝多了茶的贾琏已经饿得一身虚汗、两手发抖,还是也努力坐直身子,心中只道:
“管他加什么菜,赶紧上菜就好!老子绝不挑食!”
.
绝不挑食???
但凡把话说得太满的,都会被打脸。
贾琏也一样,打脸来得太突然。
每人一碗粗米饭,一看可知,这就是南方最便宜的早粳米,粗剌剌的没粘性也没油性,跟柔软可口全不搭嘎。但优点是特别出数,一碗米可以煮四碗饭来,是“骗肚子”的高手。
贾琏安慰自己:
没事,吃饭吃饭,说是吃饭,其实重点是吃菜。只要菜做得好,饭都是配的。
等菜上来之后,贾琏更傻眼了。
周围坐着十二个大男人的榆木大桌子中央,摆着四盘形态略有不同、但都是青菜的青菜,而且一点油星子都没有,吃完饭的盘子都好刷。
贾琏摸了摸自己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