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60节

  此时听贾母说让自己以后要去什么“鹤山书院”上学,宝玉立时一嘟嘴:

  “我才不要去那个什么书院,说不得又遇着一群国贼禄蠹,好没意思。”

  宝钗一见宝玉又犯了痴病,正好是自己表现贤良淑德的好机会,便端庄笑道:

  “宝兄弟,这我倒要替老太太劝你一句了。

  读书是件极好的事情,不然就潦倒一辈子,又有何益?

  男人读书考科举,乃是分内之事,就如同我们女子,也该每日都以女红针黹为要。

  男人若读书不明理,不去为官做宰,兼济天下,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若读书只是为了作诗写字消遣,倒不如改去经商做工,也是个养家的本事。

  况且以宝兄弟这样的出身,日后做什么能比做官更体面呢?也只有做官,才能光宗耀祖,也不枉老太太疼你一场。

  太太也每每忧心宝兄弟,也不知劝了多少,也还是这个样子。

  宝兄弟,老太太让你去书院,也是为你将来打算。

  你纵然不愿意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去会会那些为官做宰的人们,与他们多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

  再者,考科举的就都是国贼禄蠹么?那林妹妹的父亲就是探花出身,又正做了巡盐御史的官,也是你口中的国贼禄蠹么?”

  宝玉一听“考科举”三个字便浑身难受,此时被宝钗又是劝学又是敲打,更是心烦,便顶道:

  “我几时说过林姑父是国贼禄蠹了?何况我父亲也做着官呢,我也敢说我自己的父亲不成?”

  黛玉一向不爱多话,在旁冷冷一笑:

  “宝姐姐爱劝人,也该看明白了他说的‘国贼禄蠹’是什么意思再劝。否则,除非这三只雕都当真是傻雕,才能有宝姐姐想要的一箭三雕的结果。”

  .

  聪明如黛玉,简简单单一句话,就一刀稳稳扎在了宝钗的要害之处。

  宝钗确实想要一箭三雕。

  第一只雕是贾母。

  王夫人告诉过宝钗,贾母夸过她稳重和平,可宝钗已经在贾家住了多时,且已经过了及笄之年,王夫人又通过贾妃娘娘已经做出了多次明白的暗示,但贾母就是不肯给宝玉定下宝钗。

  所以宝钗急于在贾母面前表现出她贤惠,说明“只有我才能劝着宝玉去考科举,走上仕途经济之路”。

  第二只雕是宝玉。

  毕竟宝玉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给宝钗内定好了的丈夫。

  宝钗是把自己当做宝玉的“准夫人”来时时劝谏的,万一哪一回的规劝能管用了呢?

  她薛宝钗是要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她要的是有所倚靠,她不能嫁给一个不求上进的无能小男人。

  她薛宝钗的男人,必须得要立志功名,要读书上进,要科举出仕,要升官发财才行。

  第三只雕是黛玉。

  自打宝钗一住进贾家,王夫人就告诉宝钗,宝钗越是端庄大方和百般周到,就越是衬出黛玉的目下无尘和刻薄小性儿。

  所以宝钗时常有意无意地故意说些话,让黛玉与宝玉或其他人生出些矛盾来,她才好从旁坐收渔利。

  不过,今日宝钗是真没想到,黛玉竟会如此毫不客气地把她的目的全都说了出来,这实在是叫她有些难堪。

  .

  有涵养的宝钗正琢磨着如何从容面对尴尬。

  偏偏宝玉根本没听懂后面“三只傻雕”的话,只借着黛玉的前半句话点头道:

  “还是林妹妹懂得我说的意思。

  我说的‘禄蠹’,乃是那些贪求官位俸禄的蛀虫小人,利欲熏心的官场败类,一心扎进仕途经济、只要追逐功名利禄之辈。

  我姑丈和我父亲都是为人雅正高洁、自身修养极高、在官场上也都极有清誉,这样在朝廷里为国为民的清流,与那些‘禄蠹’相较,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大学》开卷第一句便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书原是为了‘明明德’,并不是宝姐姐所说,若不是为了为官做宰,这书就还不如不读。

  若只是为了名利二字,只一味咬文嚼字,死磕八股,官场钻营,趋炎附势,那还有什么读书人一心向学的本心?又何谈《大学》中‘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的道理?

  宝姐姐不懂这些道理,以后还是不要妄言的好。”

  在贾母眼里,宝玉一举一动都是可爱的,尤其此时听他竟将《四书》里的道理说得如此明白,高兴得连连点头:

  “好,好,好,咱们这样人家的孩子,原本就不必一门心思只靠科举出身,什么德也不要了,命也不要了,只专心经营仕途经济,倒下作没眼界了。

  你读书懂得道理,就是最好的,这书不白读。”

  贾琏也笑道:

  “宝兄弟这样的人物,去鹤山书院读书是再好也没有了。

  这鹤山书院可不是普通书院,除了专攻科考之外,还开设了算术、说文、经术、金石、史学等许多课程,还会请不同的文史大家来授课,当中总有宝兄弟喜爱愿意学习的。”

  宝玉犹豫道:

  “我只爱写诗作赋。”

  贾琏笑道:

  “那你必去了。江南文风昌盛,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大有人在呢。”

  .

  贾琏决定了,反正贾家迟早都是自己的,让这天天活在梦里的宝玉去做个诗人,也算是人尽其才。

  总比把不合适的人放在不合适的位置上要强得多。

  比如好好的赵佶赵同学,天赋异禀的写字作画本事不让用,非得让他当皇帝,然后满本历史书都在骂“宋徽宗是昏君”,却不知赵佶也是“活着难受死也冤”呐。

第四百六十一章 有钱感觉真好

  第二日一大早,贾琏照例晚起。

  若是从,王熙凤会匆匆先垫补一碗牛奶糖粳粥,便急急带着平儿先去贾母那边伺候早饭之后,还要赶去邢夫人那边伺候早饭,再后来才能回到自己房里来吃早饭。

  不过如今王熙凤还在月子里,暂时无需去“立规矩”,便等着贾琏起床洗漱完毕,夫妻二人一道儿对坐,边吃早饭边说闲话。

  这时候,兴儿兴头头地抱着二十几个大信封子来,就要送进屋去。

  平儿在一旁伺候,瞥见正要往屋里伸头的兴儿,立刻皱眉道:

  “没瞧见二爷和二奶奶正吃饭呢?你怎么那么没眼色?”

  兴儿在平儿面前一向规矩,不敢由着性儿胡说八道,便赔笑道:

  “平儿姐姐,二爷一会子还要去衙门,到了衙门就是一大摊子事儿,我不赶着这个时候见缝插针把这些事情回给二爷,可哪里还有空子?”

  贾琏听了,朝平儿摆摆手:

  “他说的是实话,叫他进来吧。”

  兴儿朝平儿一努嘴儿,进门来笑嘻嘻向贾琏道:

  “昨儿二爷发下话去,叫他们自己先算好了这五十年之内贪墨的所有银子,之后按照每年一分利的利钱都算好了,来二爷这里入账。

  这才今儿一大早,竟然已经就有二十二家送进来了,请二爷过目。”

  说着,便将怀里抱着的二十二个鼓鼓囊囊的大小信封子放在了炕边上。

  贾琏随手拿起放在最上头的一个薄些的,见封套上的名字写的是“包勇”,拆开一看,见里头是一张“供状”和一沓子银票外带两张房契、一张田契。

  此时也懒得看供状,只在心里大略一合计总数,大概也有两、三千两。

  又取过第二个,见封套上的名字竟然写的是“鲍二”。

  贾琏的手一抖——靠!难道这就是被我睡了前后两任媳妇的“绿帽双响炮”鲍二大哥?

  他……他就是一厨子啊,也贪污了?

  贾琏满怀疑惑并歉疚地打开大信封子,见里头并没有供状,就是两张银票和两锭银子,还有一张房契。

  贾琏本来很是轻蔑,用两个指头拈着房契,正要顺手再塞进去,却无意间多瞥了一眼,登时睁大眼睛。

  靠!靠!靠!

  京城西郊的三里河村马神庙左近的四合院一处。

  贾琏觉得自己的脑门子发紧,要冒汗。

  因为,以他近来将神京与他记忆里的京城对比后可知,这三里河村旁就是条河,那条河向东通向玉渊潭,而向西一点点的地方,在后世有个高不可攀的名字,叫“钓鱼台”……

  如此看来,真是不能小瞧古人啊,哪怕他就是个厨子,也可能是个能把房子买在钓鱼台的厨子。

  .

  此时的王熙凤对鲍二和鲍二媳妇都还没什么印象,只是见贾琏脸色阴晴不定,便笑道:

  “他们入上来的账目是多了还是少了?”

  贾琏醒过神儿,自失地一笑:

  “这会子就能交上来的,必定都是贪墨得少的。

  那些贪墨大户,就算连夜能把账算完,补赔给我的银子也未必一时就能凑齐,且等着吧。”

  说着朝兴儿吩咐道:

  “你今儿还得跟我去衙门,趁我这会子吃饭,你下去传我的话:

  让隆儿负责三日内收齐了这些所有入账,一一罗列记录清楚,并算好各人各家的账和总账目。

  另外叫两个人,跟着素明去赖大的小楼,按照那些账簿子上的记录,把每个人贪墨的数目都算好给我列出来,我今儿晚上回来要看。”

  兴儿答应着要去,又被贾琏叫住:

  “再传我的话,这几日你们做的事情都牵涉不少人和不少银子,谁要是黑眼珠子看不得白银子,在我这里出了徇私或是贪墨的事情,不管他是谁,我都绝不答应。

  赖大是头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也未必是下场最糟的一个。”

  兴儿听得一缩脖子,立马就说:

  “反正奴才肯定是不敢。”

  贾琏笑道:

  “你小子要是真出了事儿,那才是九十九拜都拜了,到最后一哆嗦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的前程断送了呢。”

  兴儿一吐舌头:

首节 上一节 360/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