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10节

  当晚,马良在府衙排下酒宴,邀赵骥、阎宇共贺升迁,酒过三巡后,他说到:“汉吴休兵,荆州暂无战事,不知不舍打算何时回成都向关家提亲?”

  赵骥和马良已混得熟稔,实话告知到:“那些都是谣传,我和银屏其实并无男女私情,这事儿都怪文平,都是他为了给我立威,骗兵士说我是关侯的女婿”。

  阎宇在旁哈哈大笑:“哥哥,我看你与关小姐甚是般配,不如就把他娶了罢,以你的人才,谅她也不会不肯”。

  马良睨眼注视赵骥,又问到:“不舍当真属意关家小姐?”

  赵骥觉得马良这番话有点反常,解释到:“别听文平乱说,千万莫污了女儿家的清名”。

  马良举樽敬了一杯,续道:“不舍可知诸葛丞相籍贯?”

  “啊?”喝酒就喝酒,好端端说这个干嘛。

  “不少人都以为丞相是荆州人,其实他是徐州琅琊人”,马良不知真醉假醉地说,“但丞相夫人却是出身襄阳名门,丞相之姊也嫁进了襄阳蒯家,所以我一直都当丞相是同乡”。

  这家伙话里有话呀,赵骥要是再听不出来就是傻子了,这是想拉我入伙吗?

  马良见赵骥沉吟不答,笑道:“不舍以弱冠之龄居一郡之首,便是当年的廖公渊也不如你,要是再与重臣之女结亲,将来定翻然不为池中物”。

  重臣?关羽已经不在了,继承侯爵的关兴还是个孩子,要是刘备也不在了……

  听懂归听懂,但生在新社会的赵骥还是很抗拒拿婚姻做政治筹码的,他含糊其辞答到:“我和关小姐确实没有私情,而且婚姻大事不可不慎,我暂时没有娶亲的打算”。

  马良内心非常欣赏赵骥,荆襄士人中能征惯战者寥寥无几,如魏延等荆州武人又桀骜不驯,很难融入士人圈子,要是赵骥能通过婚姻和荆州士人集团结成利益共同体,就可以填补荆州士人在军方的最大短板。

  马良知道赵骥已经听懂了自己的话音,他没有逼迫赵骥立即做决定的意思,反正来日方才,从赵骥在武陵拉拢溆溪部、利用沙摩柯等一系列表现来看,这个聪明的年轻人应该会做出最符合他利益的选择。

  战事沉寂后,赵骥开始和阎宇专心操练士卒,他利用自己武陵太守的职务,给部下分了田地,让他们全部变成有产的自耕农,也即是汉时俗称的良家子。

  当时流行的兵役制度,曹魏主要是屯田兵,士兵平时无偿给朝廷种地纳粮,战时响应征召,如果战死了,就连老婆孩子都得当作财产一样由官府配给其他人。

  东吴则是将领靠自己的食邑豢养私人部曲,朝廷直属的普通兵源大多通过掳掠山越来补充,战时配属给将领指挥。

  赵骥认为有田产的自耕农会比魏吴兵卒具有更坚韧的战斗意志,这也较为接近唐初的府兵制,是可以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只不过限于汉末的生产力水平,武器还得由官府来统一配备。

第24章 白帝托孤

  靠着击败步骘父子的两场胜仗,赵骥把弓弩兵的规模扩张到了千人,鸳鸯阵步兵的披甲率也得到了进一步增长。

  赵骥考虑到鸳鸯阵的秘密迟早会被东吴方面知晓和模仿,必须进一步提升本方的战斗力,而使用鸳鸯阵作战最重要的就是维持阵型,他于是照搬后世军训的方法,开始着手进行队列训练。

【厭迣 /亅説尰 啭立占?㈨ ④ 八 З 二 肆 ○ ㈨②】

  赵骥重点训练的是齐步走、跑步走和转向,因为对于古代军队来说,最难的就是在运动中保持阵型。

  训练过程远比想象的难,绝大多数士兵都是文盲,根本分不清左右,赵骥又参考后世那支伟大军队在战争年代的方法,干脆亲自在军中开设了扫盲班,教会士兵认识常用的文字。

  春秋冬夏往来往复,这支三千多人的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强,就在赵骥忙于练兵之时,刘备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此时,白帝城已被刘备改名为永安,寄托了这位戎马皇帝对自己亲手建立的蜀汉政权最后的期待。

  临时行宫中,奄奄一息地刘备望着跪在榻前的赵云,用最后的力气说到:“子龙,朕已将你迁为中护军掌管禁军,你可知朕深意?”

  赵云含泪答到:“臣明白,请陛下放心,臣必定拱卫皇权,照拂好阿斗”。

  “好,好”,刘备继续叮嘱,“云长、翼德皆先朕亡故,你年岁也不小了,当多提携子侄辈到军中历练,不要去学那些寻章摘句的儒生”。

  刘备说到这里顿了顿,若有所思道:“我听说嫣儿那丫头有意于赵骥?”

  赵云答到:“臣亦有所耳闻,赵骥带去武陵的人里就有关家的一百部曲”。

  “朕已叫人查过了,那赵骥并非出身世家大族,又父母早亡,没有族人可以依托,若是能与嫣儿结亲,或可…或可助关家……”

  刘备话音就此停住,双眼已溘然长闭。

  永安城中处处扬起白幡,祭礼完毕后,诸葛亮、李严、赵云三人屏退众人步入后堂,诸葛亮身为百官之首,率先说到:“国不可一日无主,当务之急是要扶陛下灵柩回成都,尽快拥太子登基”。

  李严、赵云对此都无异议。

  诸葛亮又道:“永安乃国之东门也,须有重将镇守,正方以为当以何人镇守?”

  “这…”李严捻须沉吟不答,他现在颇为两难,夷陵之战几乎透支了蜀汉的军力,现在永安的两万人是蜀汉政权所剩的最强大最精锐的军团,他身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自然想把这股力量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是,一旦接手永安的军队,就意味着李严至少短时间内回不到成都,浸润官场多年的李严自然明白远离权力中枢的影响。

  “正方身为托孤重臣,应该陪伴在新帝身边”,诸葛亮打破沉默,“这样罢,将军高翔久随陛下,在汉中之战时也颇有战功,不如就留他都督永安吧”。

  “不妥,高翔恐非陆逊对手”,李严立即表示反对,汉中都督魏延是荆州南阳人,俫降都督邓方也是荆州南郡人,要是再让高翔这个荆州南郡人出任永安都督,那他李严还能指挥得动谁。

  其实李严也是荆州南阳人,只不过他是小吏出身,打不进士大夫阶层的圈子,而且李严早在刘焉时就已经入蜀,和当时郁郁不得志的法正、孟达报团取暖、结为至交,身上早已深深地烙下了东州派的印记。

  诸葛亮反问:“那正方以为当以何人镇守永安?”

  人缘是李严最大的短板,刘备之所以敢把军权交给李严,除了李严自身能力杰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严是个惹人厌的孤臣,特别是在他唯二的好友一死一叛后,他的褡裢里已经没有拥有足够资历的政治盟友了。

  “还是我留下吧”,李严咬咬牙作出决定,军权绝对不能旁落,至于回成都的事,哼,以后总是会有借口和机会的。

  “好,那就依正方”,诸葛亮点头同意,赵云也不反对,蜀汉朝堂的权力格局就此确定。

  刘备去逝的消息很快传到武陵,马良和赵骥也在府衙设了灵堂遥祭。

  不久,朝廷传来命令,新皇帝下旨废除荆州刺史部的设置,召马良回朝担任尚书令,并在武陵、零陵二郡设立荆南都督府,由护军吴懿担任。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李严卸任尚书令转为中都护后,尚书令这个关键位置一直空悬,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才由蒋琬重新担任。

  而现在,逃脱阵亡命运的马良具备了出任这一要职所必须的资历、能力以及丞相诸葛亮的信任。

  和这些同时下达的,还有召赵骥回成都述职的命令,赵骥将军队交割给阎宇后,就和马良一起启程了。

  两人沿途谈天聊地,一路高高兴兴到达成都后,因为赵骥没有住处,就老实不客气直接应邀住进了马良家,等候皇帝的传召。

  第二天,马良早早就进宫履新,身为外臣的赵骥无诏不能入宫,干脆先去关家找甲方谈谈对之前的投资收益是否满意。

  关家对赵骥的拜访很重视,大开中门迎客,毕竟他现在已经是两千石的高官了,而关家只不过顶着个亭侯的空头爵位。

  出来迎客的不是关嫣,而是前不久被任命为太子舍人的关兴,在刘禅登基后,他又被赵云举荐转任羽林中郎将,负责侍卫在皇帝身边。

  关兴虽然年少,但处事却十分稳重,与赵骥见礼后一句话就拉拢了双方的距离:“使君光复汉寿,兴实在感激不尽”。

  武陵郡汉寿县是汉献帝封给关羽的食邑,关羽将此引为一生之傲,甚至甘愿自己的亭侯爵位低于张飞由刘备所封的西乡侯也在所不惜,吕蒙袭取荆州后,孙权故意改汉寿为吴寿,借此羞辱关羽。

  赵骥立即对这个少年老成的关兴刮目相看,难怪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他“少有令问”,也就是从小名声就很好的意思。

  进入正堂后,两人分宾主坐下,关兴问到:“不知赵使君今日来访所为何事?”

  赵骥径直答到:“我来找你姊姊的,她不在吗?”

第25章 拜会侯府

  汉时的礼教制度虽然还没有发展成宋、明等朝代那般森严,但直接上门求见别人女眷还是非常不礼貌的,除非两家有所谓的通家之谊。

  吴将甘宁曾和吕蒙关系紧张,差点兵戎相见,吕蒙在母亲的劝说下主动和甘宁冰释前嫌,而吕蒙体现善意的方式就是带甘宁到内宅见自己的母亲。

  关兴脸色有些难堪,自己的姊姊还没有嫁人,赵骥居然就胆敢无礼求见,但他也耳闻过姊姊和赵骥的绯闻,而且关家又受过赵骥的恩惠,他一时间铁青着脸却不便发作。

  赵骥见关兴不回话,懵道:“怎么?你姊姊不在家?”

  就在这时,堂后传来一阵急匆匆的脚步声,一个女子的声音随即响起:“那小子在哪里?我要找他好好算账!”

  只见关嫣提着把刀风急火燎地从堂后钻出来,一见到赵骥就气鼓鼓骂道:“无耻之徒!我叫你跟别人说兵法是跟安国学的,谁叫你说你是我们关家的…的…反正谁叫你乱说的!”

  关兴生怕关嫣不知轻重真把赵骥给砍了,连忙上前拦住,拼命想把刀夺到自己手中:“赵太守今日登门正为此事,姊姊且听赵太守怎么说”。

  关嫣听关兴称呼赵骥为太守,顿时就炸毛了:“我关家又出钱又出人又出力,明明说好战功归安国,你倒好,给自己弄了个太守当,可安国却只落个有名无实的中郎将,你到底是怎么向朝廷报的战功?”

  赵骥知道这小娘子是个暴脾气,心里也怕她下手没分寸,脱口解释到:“小关侯很快就会出任侍中的”。

  “什么!”关嫣和关兴闻言同时惊住,“侍中?此话当真?”

  侍中是两千石的高官,和一郡太守是同样的品秩,工作职责是在皇帝身边担任顾问,协助处理政务,历来都是用于选拔和历练后备中枢大员的,像马良、费祎、董允、诸葛瞻等都曾担任过侍中的职务。

  “当真,当真”,赵骥连连点头,“我收到消息,陛下觉得小关侯年纪还小,等他行冠礼后就会出任侍中”。

  赵骥敢这样说是因为三国志记载关兴“弱冠为侍中”,虽然不知道历史的轨迹是否会偏转,反正先过了眼前这关再说。

  关嫣这才悻悻地把刀递给关兴,但依旧余怒未消道:“以后的事谁能说得清,到时候你不认账怎么办?”

  “我…”赵骥迟疑片刻,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先补偿些钱财给你算定金”。

  关嫣撇嘴轻笑:“钱?你连个落脚处都没有的人,能拿得出几个钱?”

  关兴连忙在旁劝慰:“赵使君勿恼,我姊姊这人说话心直口快,并不是有意要轻视取笑你”。

  “不怪,不怪”,赵骥客套两声,然后转头对关嫣解释说,“银屏,我现在的确身无长物,但却有条取财之道”。

  关嫣俏脸一红,观赵骥神色并非故意轻薄后,才低声嗔怒道:“你别在有人时唤我乳名”。

  关兴闻言大窘,看来外间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呀,姊姊居然连自己的闺中乳名都告诉赵骥了,难道姊姊真的和他私定终身了,不行,必须得想办法撮合他二人才行,不然以后姊姊还怎么嫁人。

  赵骥不知道关兴的小心思,自顾自说到:“我会造纸”。

  其实汉代已有后世所谓的“蔡侯纸”,但产量并不高,仍以竹简和绢帛来书写为主,直到不久后的南北朝时,纸才开始大规模普及推广为主要书写材料。

  赵骥猜想,汉末三国时期的造纸术应该正处于一个技术上的瓶颈突破期,无非是最关键的纤维提取技术还不成熟,自己初中参加学校课外活动时,曾经参观过一家专门生产书法用纸的手工造纸厂,还被老师要求写了一篇作文,所以对照记忆稍加改进,应该就能大幅提高纸的质量和产量。

  赵骥当即和关嫣约定一起筹办造纸作坊,关家出钱,赵骥出技术,由关家负责管理经营,所得利润分赵骥两成。

  “我对现在的造纸术不太了解”,赵骥约关嫣说,“不如我俩明日一起找家造纸坊看看吧”。

  “好”,关嫣正好闷得慌,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赵骥的邀约,完全没注意到小关兴在旁挤眉弄眼地示意她矜持一点。

  商定后,赵骥告辞而去,关兴客气地将他一直送到门口,边走边说到:“我姊姊是个护短护亲的人,所以适才才会在使君面前无礼,其实她在家时是很温柔贤淑的”。

  赵骥想到自己出征武陵关嫣来送别时的模样,心中不由一动,点头答到:“是呀,别看银屏平时大咧咧的,其实她害起羞来的样子……嘿嘿”。

  送走赵骥后,关兴站在门后搓着手,反复思量后,终于下定决心,径直朝城里另一头走去。

  同一时间,丞相府内,诸葛亮放下手中马良的述职文书,赞道:“季常经武陵历练后,少了分锋芒,添了些沉稳”。

  马良和诸葛亮亦师亦友,得他夸赞也不拘谨,笑道:“丞相倒是多了要大展抱负的踌躇”。

  两人又寒暄一番,诸葛亮问到:“先帝新丧,南中叛乱不安,而国家财尽力竭,季常何以教我?”

  马良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国之存亡系于人心,良以为既然新任庲降督李恢已经将叛乱的范围控制在了南中,丞相暂时不必起军平叛,不如与民修养、广集国力、编训战士,数年后先以雷霆之势平定南中,再以得胜之师北出汉中,如此天下可定”。

  诸葛亮对马良的回答很满意,又问到:“那武陵、零陵二郡如何?”

  “赵不舍威震荆南,先斩黄盖,后败步骘,吴军精锐折损大半,必不敢轻易来犯,何况曹魏在北虎视眈眈,孙权岂敢轻举妄动”。

  “赵不舍…”诸葛亮沉吟到,“季常以为此子如何?”

  “赵骥有大才,还望丞相多加留意”,马良进言到,“我曾以言语试探于他,提出愿为他寻士族之女为妻”。

首节 上一节 10/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