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21节
“那先生认为我如果能率偏师出褒斜道,该当如何?”
郑度沉思良久,最后还是摇摇头:“褒斜道路狭窄,非用兵之地,任你有万般智谋也无施展之处,只能硬拼”。
唉,赵骥叹口气说:“还是好好练兵吧,争取能在褒斜道多拿点斩首之功吧”。
随后的日子里,赵骥就全身心投入到了练兵中,尽力提升麾下士兵的战斗力,争取北伐时能力战破敌。
诸葛亮练兵自有一套成法,扎营、行军、运输、阵列乃至如厕、吃饭等等大小粗细的事情都有明确的规定,赵骥只需要照本宣科即可,根本无需自己费脑子。
诸葛亮练兵的本事是名垂青史的,三国志就评价他“治戎为长”,司马懿在察看诸葛亮扎营的痕迹后感叹他是天下奇才,司马昭灭蜀汉后专门派人收集诸葛亮练兵的文字资料,其练兵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厭ㄝ?説祌轉立 占樲⑨⑷ ⑧ ⑶ 樲 7⑧ 0澪
赵骥更多把心思放在了操练自家部曲上,也就是鄂焕统领的五十锐士。
首先是力量和体能的训练,举石锁、跑长跑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保证训练量的前提就是充足的能量摄入,这对赵骥来说不是问题,南中铁坊的第一炉成品钢已经被抢购一空,就连预定第二炉的人也排起了长队,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完全不差钱。
赵骥拿钱托关嫣帮忙收购粮食和肉类,让自家部曲享受每天三顿有肉有饭的伙食待遇,这帮从南中俘虏里千里挑一的精锐训练热情空前高涨,在负重行军方面已经不输后世的职业军人。
然后就是装备的加强,赵骥瞧不上汉代札甲,想为自己的部曲配备新的重铠,对照目标是宋代的步人甲,宋代因为缺马,步兵铠甲的发展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防护力最强的就是重达近七十斤的步人甲。
步人甲防护面积非常大,几乎把头、颈、肩、臂、腿等身体部位全都置于防护下,全甲共有一千五、六百块甲片组成,名将岳飞就倚之抗衡金军的铁浮屠重骑兵。
但是朝廷严禁民间持有甲胄,私自制造甲胄是砍头的死罪,就算是私人部曲随主家为国征战也是由军队在战时统一配发甲胄,战后再交还官府。
赵骥试着向赵云请示,赵云只答应帮忙问一问,结果诸葛亮得知后,当场就同意了赵骥自造铠甲装备自家部曲的要求,只不过限定了五十人的名额而已。
董允对诸葛亮的法外特许表示不理解,丞相向来注重依法治国,为何却单单给赵骥开了这扇后门。
诸葛亮耐心解释:“赵不舍给自家部曲配甲是出于公心,又非暗中私造,而且此子多有奇思,说不准真能造出什么坚甲来,我正为军中造甲一事费神,就当给他个机会为国效劳吧,要是他真弄出什么宝甲来,我正好全军推广,此乃公私两便之举”。
得到许可后,赵骥靠回忆画了宋代步人甲的草图,又叫杨戏按照他的口述写了相关的思路和要求,然后派人送到南中铁坊打造。
最后要解决的就是武器问题,赵骥的选择有二,首选就是唐代陌刀,但他不知道以汉代的锻造技术能不能造得出来。
陌刀这种传奇武器在后世已经失传,因为没有出土的文物印证,所以后人对陌刀的真实型制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一种两刃长刀,长度达到了惊人的一丈,也就是两米五左右的长度,这也是最大的制造难点,因为这般长度的刀非常容易折断。
如果实在造不出,赵骥打算退而求其次,使用明末时郑成功配备给麾下铁人军的斩马大刀。
斩马大刀和陌刀在装备思路上是一致的,都是通过使用长刃兵器来给重步兵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对抗骑兵的手段,只不过陌刀的刀刃更长一些,而且是双刃。
赵骥拿自己靠想象画的陌刀图样给军中的铁匠看,铁匠们看完全都表示这种武器根本不可能造得出来,即便勉强造出来,上了战场也会因为过脆而容易折断。
杨戏见赵骥为此烦恼,进言道:“我知道一人有干将莫邪之才,专擅打造神兵利器,或可以解主公忧愁”。
“谁?”
“临邛蒲元”,杨戏答到,“蒲元是蜀郡临邛人,因善于锻刀而知名,主公欲求神兵,何不拜会蒲元”。
赵骥一拍脑门,哎呀,自己怎么把这位三国时期的造刀名家给忘了。
蒲元与其说善于锻刀,不如说他精于淬炼,历史上的蒲元留下了“知水”的美名,能够准确分辨不同水质对淬火效果的影响,并最终掌握了其中的诀窍,使得他造出来的刀又硬又韧,姜维甚至专门为他撰写了《蒲元传》《蒲元别传》两部个人传记。
第51章 蒲元造刀
传说,蒲元四处寻访适于淬火的水源,最后选中了冷却速度最快的蜀江水来淬炼刀具,他有次叫人去取蜀江水,取水的人因为返程时打翻水桶怕被责罚,就偷偷掺杂了别的江水充数,结果蒲元淬火后立即就发现不对劲,并根据淬火的效果,准确说出掺杂的是涪江水以及掺杂的比例。
蒲元现在就在成都为军队督造兵器,杨戏将他直接请到赵骥宅中,展示其所造的宝刀,诸葛亮对军刀质量是有量化验收标准的,就是拿刀劈砍填充了铁珠的竹筒,能一刀斩断的才能算合格。
赵骥按照诸葛亮的方法现场做了实验,一刀下去,装满铁珠的竹筒果然应声而断。
“好刀”,赵骥由衷夸赞,“就是不知蒲先生能否大量批产同等程度的利刃?”
汉代造刀还停留在靠人力反复锻打的方式来去除刀铁中的杂质,所谓的百辟刀、七十二炼刀就是以锻打数来命名的,因为非常耗费工时,所以宝刀才会因为无法量产而显得极为难得。
蒲元心道,这位赵将军看来是个行家,第一时间关心的不是刀的锋利程度而是产量,他略带得意的回答:“水者,大金元精也,在下修得识水秘法,所淬之刀既坚韧又不费工时,可以月产不少于三百把”。
蒲元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是利用合适的水质所含的化合物来带出铁中的杂质,比人工锻打的效率高得多,其实在成品刀质量上并不比锻打方式造出的刀更强。
赵骥将刀递还给蒲元,然后向杨戏点点头,示意他把陌刀的图样拿给蒲元看:“我想请蒲先生为我监造图上的刀式,数量不用太多,二、三百柄就足矣,只要造得出来,成本倒无所谓”。
蒲元接过图纸稍微一看,就放下说到:“将军说笑了,图中所画的刀蒲某别说从未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有谁能造得出这么长的双刃刀,献此刀样的人怕是在戏弄将军”。
赵骥还未答话,杨戏抢先说:“蒲先生慎言,此刀乃是赵将军亲自设计的”。
蒲元是杨戏推荐来的,如果蒲元出言得罪赵骥的话,杨戏的面子上也不好看。
赵骥不介意蒲元的耿直,搞技术的人很多都是这个德行,尤其是在涉及专业领域的时候。
“我可以教蒲先生一个方法,比起取蜀江水淬火的方法好得多”。
蒲元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恼怒之情就充满了胸腔,赵骥是两千石的大官,他虽然惹不起,却也不愿再厚颜巴结:“蒲某所恃者,无非识水术而已,将军既然另有高明的妙法,就请自己造刀吧,蒲某告辞了”。
“蒲先生留步”,赵骥拉住气呼呼的蒲元,“我并非轻看先生,不如听我讲完再说”。
蒲元还在气头上,他碍于赵骥的官职又坐了下来,却一言不发,哼,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能比我更厉害的造刀术。
“你识水造刀的办法,其实就是选取水质较硬的水,利用水中所含的离子元素和铁里面的碳化基、硫化基发生反应,从而带走杂质……总之就是水的碱性越高就越好”
蒲元听得一头雾水,不知道赵骥在讲什么,赵骥见他发懵,知道他理解不了,但又没办法用汉代的词汇讲明白其中的化工原理。
“这样吧,我俩打个赌”,赵骥干脆说到,“你回去试试用牲畜的尿液来淬火,如果比蜀江水淬火效果更好的话,你再来找我教你造刀的方法”。
“简直欺人太甚!”蒲元再顾不得忌惮赵骥的官职,拍案怒道,“蜀江水乃至爽至烈之水,蒲某游历天下,历经艰辛方才寻到,你竟然拿牲畜尿泌类比,还说……还说什么尿泌比蜀江水更好,岂有此理?”
古人难免有几分迷信,蒲元也不例外,他一生以开创识水术而自负,相信蜀江水是“天分其野”,在蒲元看来,赵骥的话简直是在往他脸上泼尿,是对识水术的莫大侮辱。
蒲元拂袖而去,杨戏劝阻不得,连忙躬身致歉:“蒲元性情疏直,还请主公勿怪”。
“哈哈哈,不怪,不怪”,赵骥笑着搀起杨戏,“搞技术的人就应该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有所坚持,这个蒲元如此在意识水术,那就一定还会回来找我请教的”。
蒲元还会回来?杨戏心头暗自嘀咕,他刚才没有老拳相向已经很给面子了,还回来?不可能的。
回到自己的打铁作坊后,蒲元仍然气不过。
汉时最重门第出身,庶族寒门往往奋斗一生也望不到士族子弟的仕途起点,蒲元就是寒门出身,靠着自己开创的识水术得到了诸葛亮的青睐,还被授以丞相府西曹掾的官职,负责监造各类兵甲器械。
他本以为自己从此就算步入了士人圈子,谁知今日却被一个年轻人当面羞辱,而且还是拿自己最自负的识水术来进行羞辱的。
“铛!”一声脆响打断蒲元的思绪,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工匠用钳子从炉火中夹起一柄断刀,不好意思地对自己尬笑着说:“力气使大了,不小心砸断了”。
蒲元望着断刀不禁有些悲春伤秋,心中感叹自己何尝不像这断刀一样,本以为自己锋利无比,却照样被现实这把大锤砸得稀碎。
唉……蒲元长叹一声,随手把断刀丢进地上的水沟里,水沟里立即腾起一阵青烟,伴着“吱吱”的沸腾声,一股骚臭味迅速充斥在整个作坊内。
蒲元本就心情不好,当即掩鼻责骂道:“不是叫你们把拉风箱的牲口牵得离水沟远一些吗,这下可好,屎尿进了水沟流得到处都是”。
工匠们赶紧放下活计,手忙脚乱地去牵牲口,砸断刀的那位工匠舍不得浪费铁,拿起钳子伸进下水沟里胡乱捞。
“别捞了”,蒲元气道,“一柄断刀要来干甚,无论多锋利,也终究比不得贵人们腰间的宝剑”。
那工匠赔笑着说:“我就是可惜这么大块铁,嘿,找着了”。
工匠笑盈盈的举着钳子把捞起的断刀在蒲元面前晃了晃。
“等等!”蒲元突然眼珠圆瞪,失声惊叫。
第52章 事情败露
杨戏打理完一天的公务准备回家,刚走到离营门不远处,就听见门口远远传来一阵叫嚷,走近一看,原来竟是蒲元正在和守门的士卒争执。
杨戏急忙上前喝止,士卒认得杨戏是中领军身边的文书先生,上前禀报道:“杨先生,这个浑人不等通报就着急忙慌地想要入营见赵领军,所以我们才拦下他”。
杨戏吃惊,难道果真如赵骥所说,蒲元会自己回来请见?
他拉住蒲元道:“赵领军不在营中,他已经回家了”。
“快快带我去见他”,蒲元扯着杨戏的衣袖边喘气边说,“赵……赵领军……真乃神人也”。
赵骥在自宅接见了蒲元,蒲元仍旧难以置信的说:“为何会这样?牲畜的尿居然比蜀江水的淬火效果更好?”
赵骥待他情绪稍微平稳后,才说到:“其实,选取富含矿物质元素的水来淬火的方式并非蒲先生独创”。
“哦?还有谁?”
“骥听闻伪帝曹丕就曾经令人取清漳水铸得宝刀”。
“当真?”蒲元感觉全身气力被霎时抽空,脑袋一片花白,原来世间不止蜀江水可以铸刀,识水术也并非自己独有之秘,而且自己引以为傲的秘术在赵骥的面前似乎根本不值一提。
汉末魏晋时期,可能是由于战争需求的缘故,中国的铸造技术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就在三国后不久的两晋时期,就大规模推广运用了了用动物尿液或油脂淬火,以及在生铁中加入熟铁的灌钢法等冶炼技术,从而获取含碳量更低的优质钢材。
蒲元颓然瘫坐,呆呆问到:“赵领军既得铸刀秘术,为何还要找我监工督造?”
“其实我是只明其理,不通其术”,赵骥觉得自己拿两千年后的知识来和蒲元比较,属实是有点欺负人了,万一打击得这位铸刀大师一蹶不振就不妙了。
“我认为蒲先生乃是当世最顶级、最有天赋的铸造大师,所以想把其中的道理讲与先生,先生定能融会贯通、精益求精”。
赵骥相信,像蒲元这样对专业技术充满执着,又在专业领域天赋异禀的人,只要自己从理论上稍加点拨,就不难成为一代宗师。
“赵领军肯把秘术传我?”蒲元有些难以置信。
汉时,世家之所以能垄断政治权力和土地、人口等生产资料,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落后的信息传播手段导致的知识垄断,各大士族都有自己的家传学问,从不轻易示于外人。
赵骥当场用尽量易于理解的词汇讲解起炼钢的原理:“铁料中含有碳、硫等杂质,炼钢的目的就是要去除这些杂质,蜀江水之所以淬火效果好,就是因为它富含钙、镁等元素离子,这些离子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和铁的碳结合成碳酸化合物,也就是炼钢产生的渣子……”
陪坐在旁的杨戏听得云里雾里,蒲元也是似懂非懂,赵骥索性自己口述,让杨戏记录,再交给蒲元慢慢领悟。
蒲元铸刀是靠丰富的实践来总结经验的,现在有了理论指导,相信他一旦开窍,就会一跃万里。
此后一段时间,蒲元每日都会来向赵骥请益,也开始慢慢地能够理解一些基础的化工知识,赵骥又教给了他炒钢和转炉的精炼法,让他在实践过程中去体会领悟原理知识。
所谓转炉,就是直接用刚出炉的液态铁作为精炼原料,液态铁本身具有高热量,可以节省加热的成本和步骤,而且液态铁也更容易吸收造渣料。
而炒钢则是用鼓风机向液态铁吹入石灰、石英、萤石等造渣料,也可以加入生铁,用来中和铁水中的磷、硫、碳等杂质。目前南中铁坊的高炉技术,其实已经带有初级的炒钢功能。
蒲元得到转炉炒钢的方法后,就马上迫不及待的一头钻进作坊开始试验,孜孜探寻效果最佳、成本最低的工艺方案。
赵骥传授蒲元精炼技术的事很快就在成都传开,就连丞相府里的诸葛亮都听说了。
这天忙完公务后,诸葛亮就和丞相府的僚属主动提起了这件事儿,他问马谡:“幼常和赵不舍同在中军效力,可曾听说此事?”
马谡虽然兼了中监军的职务,但他没有直接领兵,也很少去军营,工作重心还是放在丞相参军的职责上,于是只淡淡回答:“谡也有所耳闻,赵不舍既能让蒲元这样的大家俯首受教,想必在铸刀一事上是有相当造诣的”。
汉代士大夫还没有宋、明时期的儒生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相较而言还算推崇经济治世的实学,比如诸葛亮就是个非常重视兵械技术的人,但这些始终都是低于经学的杂术。
所以马谡也并没有太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仅仅是当作个谈资罢了。
诸葛亮虽然也爱好机巧之术,但仍和大多数人一样脱不开时代的局限,他出于务实的本性,还是提点马谡说:“兵器甲帐关乎战事胜败,幼常既然兼了武职,还是要多留心军中事务”。
“喏,谡受教”。
诸葛亮也只是随意提点,没有想太多,董允却扔出个炸弹:“丞相,我听说赵骥不单单是懂铸刀,而且还私自在南中开设铁坊”。
诸葛亮本来松弛的面皮顿时一凛,转头问署府事的参军杨仪:“威公,真有此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