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31节

  从汉中太守到凉州刺史看起来是升职,可现在凉州在曹魏治下,实际上变相剥夺了魏延在汉中的地方行政权,宗预此行的任务之一就是安抚魏延可能的不满,所以他才故意抛出北伐这个话题,然后用“专注军务”的说辞来掩饰。

  谁知魏延竟然毫不介意,反而说到:“我早就想卸了汉中太守的劳什子差事了,老子是带兵打仗的将军,哪懂什么挖渠修路种田的琐碎”。

  宗预心中暗道一声侥幸,莽子也有莽子的好呀!

  “赵骥会接任汉中太守”,宗预留意着魏延的表情神色说到,“听说文长和他在上庸打过交道了,你觉得此子如何?”

  魏延皱着眉头不满道:“你不提这小子还好,孔明是怎么回事,派这么笨一个傻子带兵,害得老子差点跑岔了气才紧赶着把他救出来,算了算了,他要来汉中就来吧,有人把民事替我管着也不错,把打仗的事交给我就行了”。

  唉,马幼常果然深谙人心呀,我确实不如他,宗预心中暗暗叹息。

  完成汉中的任务后,宗预又启程赶往上庸郡,他到了郡治上庸县城后,派人持自己的亲笔书信去房陵县请赵骥来接诏。

  赵骥接到信后没有当场答复,先把使者安置到驿馆中休息,然后和郑度、杨戏分析朝廷封赏背后的潜在含义。

  杨戏汇报说:“赵直留在汉中的暗桩传来消息,魏延晋升为凉州刺史,还兼了丞相司马,受封南郑乡侯,另据魏延跟太守府的人说,朝廷这次会让主公接替汉中太守的职务”。

  “那我中领军的职务和杂号将军衔呢?”

  “这些还没有消息”。

  杨戏想了想又补充说:“不过按照惯例,中军将领通常是不会兼任地方太守的,但主公的将军衔应该会保留,说不定这次还能迁为重号将军”。

  “这是打算把我踢出禁军系统呀”,赵骥无所谓笑笑,他之前非常在意自己在中军的话语权,但在计划实施子午谷奇谋后,中军职务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按照蜀汉现今的权力架构和政治形势,想要参加北伐就必须舍弃中军职务,二者只能选其一,历史上的赵云参加南征时职务就从中护军转为了征南将军,北伐时又晋升为镇东将军。

  郑度捻须思索道:“相府借封赏加强对中军的掌控乃是我们意料中的事,现在的关键是如何和魏延打好关系,能取得他的支持非常重要,你当真有把握吗?”

  “先生放心,我肯定能取得魏延的支持”,赵骥信心满满地说,“丞相这一回可是算岔了,他肯定以为我和魏延会闹不愉快,到时候都得请他来主持公道”。

  郑度摆摆手说:“这种手段不像是诸葛亮想出来的,他是个习惯明着来的人,不会借下属的矛盾来维系自身权威的,对他来说犯不着使这些拙劣的办法”。

  “管他是谁想出来的,不重要”,赵骥不以为意地笑道,“告诉宗预的使者,房陵新定,我暂时不能轻离,让他到房陵来宣诏,我懒得跑”。

  接到使者的回报后,宗预晃着脑袋哭笑不得,刚安抚完魏延,现在又冒出个赵骥闹小孩子脾气,我怎么这么命苦,尽是和这种人打交道。

  宗预本着一心为公,还是放低姿态亲自赶到了房陵县,他没和赵骥打过交道,本来猜想这位屡立战功的年轻人又是个小魏延似的人物,没想到见面后,赵骥却笑盈盈地亲自出城来迎接:“末将军务在身,只好委屈宗太守跑一趟,实在过意不去”。

  “无妨无妨,自该以军务为重”,宗预的年纪已经足够当赵骥的父亲了,但他并不端任何长者架子,“要是没有将军一战收复东三郡,我又哪里当得上这个太守呢”。

  赵骥早在县衙摆好香案,领着麾下一班文武跪倒听旨。

  宗预打开诏书宣读:“……晋赵骥为征北将军,领汉中太守,赐封关内侯”。

  “臣赵骥领旨”。

  宣诏结束,赵骥引着宗预进了正厅坐下,然后问到:“新收的原三郡兵马,朝廷准备如何处理?”

  宗预从袖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赵骥:“这是丞相的亲笔令,请将军将申仪旧部人马留下,其余移驻汉中屯田”。

第78章 魏延打赌

  “没问题”,赵骥一口答应下来,然后又商量道,“不过我想留一支人马在安阳县”。

  安阳是西城郡最靠西的一个县,正好卡在子午谷的南口,赵骥打算把这里作为子午谷奇谋的进攻据点来经营,现在东三郡合并为上庸一郡,赵骥要在这里留兵,必须取得宗预的同意。

  “将军为何要在安阳留兵?”宗预不解。

  子午谷奇谋除了赵骥这伙人就只有丞相府的少数核心人员知晓,宗预并不知道。

  “申仪旧部加上新募的郡兵也不足以独立面对宛城魏军,安阳就在汶水边,我留一支兵马在那里可以有事时第一时间支援前线,这支兵马日常的钱粮开支会从汉中支应,绝不给当地增添负担,等上庸的郡兵操练成熟后,我就把兵马撤走”。

  宗预在心中反复思量,实在想不出赵骥在安阳留兵能有什么坏处,反而可以作为自己的有力后盾,何况对方也说了,等自己手下的郡兵训练成熟后就撤走。

  “行,多谢将军美意”。

  次日,赵骥带兵离开房陵,途经安阳时留下了柳隐部一千六百人,然后继续赶往汉中。

  到了汉中,赵骥先去见魏延交接汉中民事政务,魏延不耐烦处理这些事情,叫来一个幕僚文士办理移交手续,赵骥今天来是另外有事跟魏延谈,就叫杨戏去接收账目文书等等。

  “将军听说朝廷准备北伐的消息了吗?”屏退左右后,赵骥转入正题。

  “你也知道了?北伐这么大的事,这个宗德艳怎么到处跟人说”,魏延不满的嘟囔道,“你把嘴闭严实了,汉中可有不少曹魏那边的探子,打仗的事你就别操心了,赶快把兵马都交给我,干好你太守的事儿就行了”。

  有没有搞错,居然想吞并我的兵马?谁给你的权力?

  赵骥勉强挤出个苦瓜般的笑容:“魏将军,朝廷可是保留了我征北将军号的”。

  “那有什么关系”,魏延说得就像吃饭喝水般轻松,“我是镇北将军,位在征北将军之上,以后你就作为我的副将负责汉中民事,兵马全部交给我来指挥”。

  赵骥知道没法跟眼前这个人讲道理,干脆岔开话题说:“末将于北伐有所心得,想请将军指点一二”。

  本以为这个话题能吸引住魏延,哪料对方表现得很不耐烦:“北伐的事轮不到你来操心,你只需要听令而行就可以了”。

  “末将想走子午谷直袭长安”,赵骥赶紧把话喊出口。

  魏延浑身一震,好半天后才回过神,似乎有些不敢相信地问到:“你刚才说什么?”

  “末将说,想带兵走子午谷,直袭长安”。

  魏延死死盯着赵骥,看得他心头都有些发毛了:“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从别人处听来的?”

  “是末将自己想出来的,我的几位幕僚帮着完善其中的细节,而且我已经将这个计划禀告过丞相了,并且一直在推进准备工作”。

  魏延立即就想到了之前丞相府发来密信,要求自己悄悄放一伙贩糖的商队走子午谷往长安运货:“那些去长安的商队是你安排的?”

  “不错,那些商队正是末将的部下,他们目前都潜伏在长安城中”,赵骥说到,“我麾下的兵马也一直在进行山地长距离行军的训练”。

  “难怪上次奔袭房陵时你的兵马能走得那么快”,魏延咂巴咂巴嘴,开始对这个和自己不谋而合的年轻人另眼相看。

  当初魏延第一次提出奇袭子午谷时,汉中的所有将领虽然嘴上都不说什么,但眼神却都摆明了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计划。

  魏延不屑于理会手下的那群蠢货,他觉得像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肯定能看懂自己这个计划的精妙之处,肯定会支持自己的意见,哼,以弱击强,不冒险的话怎么打得赢。

  没想到自己以为只有诸葛亮这种天才才能看得懂的计划,居然和一个年轻将领想到了一起。

  魏延满怀期待地问到:“孔明对奇袭子午谷的计划是怎么说的?”

  “丞相未置可否”,赵骥回答,“不过我以为丞相不会采纳,而是会走祁山道断陇,然后占据凉州”。

  “你把孔明也当成蠢货了?”魏延对赵骥刚刚平添的几分好感瞬间就又掉了下去。

  “不然我俩打个赌,我赌丞相肯定不会同意子午谷计划”,赵骥坏笑道,“我如果输了,就把自己的兵马交给将军指挥,如果将军输了的话,嘿嘿,只要别再打我的主意了就行”。

  魏延像是听了个天方夜谭般的笑话似的,哈哈大笑道:“好,一言为定,我这就去给孔明写信”。

  和魏延交涉完,赵骥回到府衙问杨戏:“汉中这几年屯田成效如何?”

  杨戏叹口气,苦着脸摇摇头答到:“简直可谓是一塌糊涂,魏延麾下的士卒只参加操演不参与农事,又不组织民户兴修水利,也从不关心农具、耕牛的引进,整个汉中郡的存粮根本无法支撑北伐”。

  汉中是北伐的前进据点,汉中每多产一石粮食,蜀汉朝廷就可以从成都至少少运五石粮食,难怪历史上的诸葛亮会在进驻汉中后停留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文然,你先把我们从上庸迁来的那四千户东州兵的家眷安置好,组织他分田建屋”,赵骥挠挠头又说,“我修书一封,你安排快马送去成都汉寿侯府,我打算请李钦仲到汉中来改进农具”。

  “主公还懂农具?”杨戏有些惊讶,但想想赵骥在炼钢、锻造和制糖等方面的奇思妙想,他也就释然了。

  “现在太守府事务繁忙,你一个人忙得过来吗?”

  赵骥向来不喜欢直接干预具体的庶务,全是交给杨戏办理,自己除了人事、财政和军事外,其余的事情都是布置下去后知道个结果就行,现在除了军队的日常工作又加上了汉中的民事,赵骥担心杨戏会分身乏术。

  杨戏坦然答到:“确实可能会有些吃力,我正好想向主公推荐几名益州俊才”。

第79章 成都张表

  “主公可听说过成都张伯达?”,杨戏问到,“伯达名表,他父亲便是益州名士张松”。

  原来是张表,赵骥心中暗暗思忖,这是个能做事的人。

  张表和杨戏以及巴西郡程祁(刘备的从事祭酒程畿的儿子,程畿死于夷陵之战,三国演义中还提到过)、巴郡杨汰是好友,四人年少成名,是益州年轻一辈士人中的杰出者。

  程祁、杨汰二人均不到二十岁就早夭,所以杨戏才会单独向赵骥推荐张表一个人。

  “我早就听说过张伯达的彦名,只是不知道他可愿意来我幕中效力?”

  杨戏答到:“伯达现在是尚书台书佐,因为与陈奉宗共事,所以他听说了许多主公的事迹,早就心向往之,情愿舍弃微末官职替主公做事”。

  张松被杀时张表年纪还小,刘备念及张松偌大的功劳,一直用心教导张表念书,张表也继承了他父亲的聪明才智,就等成年后委官了。

  可惜张表刚授冠礼,刘备就死在了白帝城,失去了依仗的张表出仕后在尚书台当了个负责起草文书的书佐,他从陈祗口中听说了赵骥征战的事迹,又羡慕好友杨戏一进赵骥幕府就得到重用,于是便委托杨戏找机会推荐自己。

  赵骥知道,历史上的张表是和柳隐一样大器晚成,他在尚书台蹉跎了大半生,直到晚年才历任俫降都督和后将军,成了蜀汉末期的一方重将,可惜上任不久就很快去世了。

  时间紧急,杨戏把赵骥委托关嫣邀请李譔打造农具的信连同自己写给张表的信一起用快马发出,关嫣很快就派出一支马队运着铁来到汉中。

  令赵骥意外的是带队的人居然是关兴,这小子继承了关羽的好基因,进入青春期后个子猛窜,现在十八岁的他已经长成了一个长身魁梧的汉子,还在颌下蓄起了胡须。

  赵骥笑着调侃:“小君侯怎么亲自来了?”

  “别,我是来投军的,将军还是称呼我的表字吧”,关兴取出一封信递给赵骥,“姊姊说羽林军全是些官宦子弟,也不可能会出征,那里是朝廷豢养闲散清贵的地方,留下去没有前途”。

  赵骥接过信没有看,饶有兴致地问关兴:“那你自己是怎么想的?”

  “我也觉得这羽林中郎将当得无趣,情愿像父亲一样在战场上一刀一矛搏个功劳”。

  “好,有志气”,赵骥赞道,“那你先留在我身边从记室做起吧”。

  关兴抠抠脑袋,嘟着嘴有些不情愿:“我这次带了三百部曲一起来的,我给他们全配了你之前设计的那种步人甲,每人一矛一刀一弩,都是操练纯熟的精锐”。

  窝艹,关家也太土豪了,赵骥心头暗羡,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装备出鄂焕所领的五十名陌刀甲士,关兴这才刚投军,一出手就是三百甲士,唉,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呀。

  “那正好,我的亲卫都派出去了,你就带着这三百人充任帐前亲卫吧”,羡慕归羡慕,送上门的三百甲士不要白不要,赵骥老实不客气全部照单笑纳。

  关兴兴高采烈地离开了,李譔接着来见:“我听关小姐说不舍想要打造一种新的农具,能大幅节省人力?”

  “不错,我已画好了草图,正要请先生斧正”。

  汉代已经开始使用铁制的犁耕作,比木犁、石犁耐用得多,但因为仍是直犁的缘故,在耕作效率上并无太大的突破。

  赵骥虽然不是什么农业专家,但也见过后世的犁,只需简单的把直犁改为曲犁,把长辕改成短辕,再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就能极大减轻犁的尺寸和重量,并且更便于调头和转弯,在节省人力畜力的同时,大幅度提升单人能耕作的土地面积。

  李譔见猎心喜,拿到图纸就全身心沉浸了进去,再不理会赵骥。

  赵骥知道李譔是个技术控,所以并不怪他,转头问与李譔同来的年轻人:“阁下可是张表张伯达?”

  张表款款行礼:“在下张表,见过征北将军”。

  赵骥微笑答礼:“我听文然说阁下有大才,佼佼于益州青年俊杰,可愿委屈在我帐下接替文然的事务?”

  张表拜见时未提赵骥汉中太守的职务,只称呼征北将军,再联系到他在原本的历史上出任俫降都督和后将军的经历,赵骥就知道张表更愿意承担武职。

  张表在历史上没有上阵作战的记载,却能以重号将军担任一方战区首长,应该是个长于治军、调理后勤的人物,用他来负责军中后勤再合适不过。

  外行谈战术,行家看后勤,后勤才是能打胜仗的根本保障。

  “绝不负将军所托”,张表非常高兴,心道自己这趟果然没有白来。

首节 上一节 31/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