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32节

  “文然,你把手头的军务交给伯达,以后专心负责汉中的民事,太守府的担子你可得帮我挑起来”,赵骥指指旁边闷头研究图纸的李譔,对杨戏说到,“当务之急,是尽快把新式的耕犁打造出来,分发给汉中的农户,争取把粮食产量提高三到五倍”。

  “喏”,杨戏心头也非常高兴,他不光是为了好友张表得到重用高兴,更是为自己高兴,赵骥现在没有开府的资格,但从他对自己的安排来看,已经实际上承担起了汉中太守的大部分职事。

  一切处理妥当后,赵骥思前想后,又提笔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以汉中太守的职务汇报了自己改进农具和开垦土地的计划,保证说今年的粮食收成一定能超过张鲁时期,请诸葛亮务必不要提前率领主力大军进驻,免得引起曹魏防备。

  诸事俱备,就看曹魏那边给不给机会了。

  洛阳城中,散骑常侍孙资正在向曹叡汇报:“据细作来报,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成都大肆募兵演武,又令征北将军赵骥率部进驻汉中”。

  曹叡脸上怒容浮现:“蜀人这摆明是欺我年少新登基,哼,朕正好打算伐不服以立威,那就先拿他们开刀吧”。

第80章 汉中屯田

  孙资在众星璀璨的三国时代知名度不高,但实际上他却是个数次对三国后期历史进程起了重大作用的关键人物。

  眼见曹叡发怒,起了讨伐汉中的念头,孙资劝谏道:“武皇帝圣于用兵,犹数言南郑深险,朝廷如果现在要攻伐汉中的话,恐怕需要动用兵士、民夫不下十五六万人,臣担心会引起百姓骚动,不如命安西将军占据险要,静待蜀寇来攻,不过数年间,蜀寇就会被拖得国力疲弊,如此则攻守之势逆矣,到时再发兵一举剿灭也为时不晚”。

  初登基的曹叡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寡人,曹丕称帝后对这个长子几乎形同软禁,大臣们根本见不到他,曹叡目前比较熟悉的臣子就只有身边的近侍孙资、刘放,所以他对这两人特别信任:“好吧,那就依卿,传旨叫安西将军务必整顿好关中防务”。

  曹魏这场朝议的内容很快就通过洛阳的细作传到了成都,马谡看过情报笑道:“哈哈,曹叡小儿果然认定我们出兵的目标会是关中,他完全没有留心凉州,就连下旨提醒都只提醒了夏侯楙,哈哈哈”。

  诸葛亮的心情也不错,但他不像马谡那般轻易表露情绪,还是谨慎地担忧说:“纵使曹叡轻敌,但郭淮却是不可小觑的劲敌,何况西凉又多出精兵劲卒,我等万万不可大意”。

  马谡嘴上答应,心里其实不以为然:“相比郭淮,我更担心粮草,虽说最近两年来风调雨顺,朝廷家底殷实了许多,但从成都千里运粮到前线终究损耗太大,我建议应该增加汉中的仓储准备”。

  “我与幼常所虑想同”,诸葛亮点点头,递给马谡一封信,“好在赵不舍已经接任汉中太守,他来信保证今年汉中的收成将会恢复到张鲁时期的水准”。

  “呀!”马谡闻言被吓了一跳,“这小子不会是在胡乱夸海口吧?”

  马谡表示怀疑是很正常的反应,就连诸葛亮最初看信时也一样,要知道张鲁割据下的汉中在当时称作“户出十万,财富土沃”,而蜀汉灭亡时官方统计的户口数也只有二十八万户,也就是说张鲁时期汉中的粮食产量可以超过整个蜀汉的三分之一,甚至接近半数。

  曹操后来几乎迁走了汉中一半的人口,赵骥要想在这种条件下把粮食产量提升到张鲁时期的水平,在常人听来无异于痴人说梦,但诸葛亮还是对他抱有一定的信心,毕竟赵骥创造的奇迹已经不止一个了。

  “粮食的事就放手让赵骥去办,反正我原本也没把希望寄托在汉中”,诸葛亮揉着太阳穴头疼道,“现在另有一桩麻烦,魏文长前几日给我写信,提出了一个和赵不舍的谋划差不多的子午谷计划,唉,你知道魏延的脾气的,我在想该怎么安抚他”。

  “魏延是不是没摆正他的位置”,马谡有些生气,“北伐大略自有相府中枢来规划,哪里轮得到一个外将说三道四,他们这些武夫只需要听令而行就可以了”。

  “朝廷用人之际,不可自生嫌隙”,诸葛亮身居相位,协调阴阳既是本职也是他的基本功,“我打算修书一封,跟魏延详细阐明我的北伐思路,说清楚其中的原因,他是征战惯了的人,应该能体谅我的苦心”。

  马谡嘟囔道:“丞相也太迁就魏延了,之前我提议让他兼任相府司马,不就是为了等大军北上以后收回他的军权嘛,此人太过桀骜,迟早会惹出大祸来”。

  半个月后,赵骥正在和魏延讨论子午谷计划的细节,赵骥认为进入关中后应该以最快速度抢占潼关,卡死进入关中地区的通道,魏延却认为应该守住长安,等待诸葛亮的主力大军前来会师,然后在野战中给予魏军重创,否则关中很难久守。

  两人争论间,帐外兵士报说成都有丞相的亲笔信来。

  魏延哈哈大笑,指着赵骥说:“等下看你还有何话可说,你要是敢耍赖不把你的兵马给我,老子就跟你没完”。

  “末将决不食言”,赵骥表现得很轻松。

  魏延大模大样地接过信拆开,只略作一视就脸色大变,“啪”的将信拍在案上怒吼道:“孔明何其怯也!”

  “将军噤声”,赵骥赶紧扯扯魏延衣袖,朝着帐外眨眨眼示意送信的使者还在门口。

  魏延不耐烦地一把甩开赵骥:“我好心为朝廷出谋划策,他不领情就罢了,居然还逐条反驳我的建议”。

  赵骥拿起信一看,诸葛亮在信中遣词用语很是客气,详细的说明了自己不采纳魏延意见的理由:一是风险太大,魏军只需在子午谷伏兵数千就能让偷袭部队覆没;二是成功概率低,长安作为西汉旧都不是那么好打的;三是试错成本太高,折损一万人对蜀汉军队来说绝对算得上伤筋动骨了。

  魏延对赵骥忿忿抱怨:“没想到还真让你小子猜着了,嘿,这下之前的功夫全都白费了”。

  赵骥笑嘻嘻地说:“我早料到丞相不会同意的”。

  “那你还白费那么多功夫?”魏延瞪圆眼发着闷火,“你个傻子”。

  “丞相同意最好,不同意我就自己干”。

  “你个呆瓜,孔明要是不同意……”魏延话到一半突然愣住,“你意思是……”

  赵骥盯着魏延一字一顿说:“我、打、算、自、己、干”。

  魏延整个人瞬间僵住,本以为自己就算胆肥的了,这小子简直称得上是胆大包天,竟然想要瞒着诸葛亮自行其是。

  “哈哈哈,好小子,有闯劲,年轻人就该如此”,缓过神来的魏延仰天大笑,用力拍着赵骥肩膀,“勇气可嘉,但没有朝廷的大军进入关中与你会师的话,你就算攻下了长安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守呀”。

  “兵力够的,走褒斜道掩护主力出祁山的偏师大概有万余人,留守汉中的人马应该也不会少于万人,加起来就是两万多人,可以顶住魏军第一波的反击,然后再在关中动员起一两万人……”

  魏延听着听着眼睛就亮了起来。

第81章 马谡论兵

  蜀汉建兴三年,汉中平原上的庄稼地里,随处可见弯腰耕作的男女老少,一派繁忙的景象,对于全家生计都指望着田地收成的农人而言,这时多多耙地松土、施肥润苗,便能指望秋天增一分收获。

  汉中原来的问题是人少地多,劳动力存在严重的短缺,随着赵骥新造的曲辕犁大幅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不仅抛荒的现象已经基本杜绝,还有大量的荒地被勤劳的百姓开垦了出来。

  另一头,魏延站在一处远离人烟的山头,满面疑惑地问:“这玩意儿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这是我为长安坚城准备的秘密武器,如果我军攻城时内应夺门失败,就靠它来破城了”赵骥口中的秘密武器就是新研制出的黑火药。

  赵骥早在离开成都前,就已经央着关嫣帮忙收集原料运来汉中,考虑到黑火药要到唐朝末年才会用作军事用途,在汉末三国时尚属威力巨大的黑科技,所以赵骥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全是亲自动手调配制成成品。

  黑火药的制作并不复杂,眼下制约产量的无非是原料的获取,赵骥按照记忆叫关嫣派人前往江油找到了在后世被称作我国规模最大的硝开采基地的老君山天然硝池,轻松解决了这个最大的瓶颈,使得黑火药产量激增,甚至后来干脆中断了继续开采原料。

  赵骥借鉴了南明名将李定国的方法,把黑火药装填进棺材密封,然后挖地道埋在城墙下引爆,因为汉代制砖技术还不成熟,大多数城墙还是以夯土墙为主,极少数给城墙包砖的就算得上最坚固的坚城了,而且赵骥还在黑火药中加入了白糖,使得爆炸威力进一步加大,所以这种简陋的爆破法已经足够破城了。

  “轰!”随着一声巨响,魏延目视所及处,一片山崖在扬起的烟尘中瞬间炸裂,伴着哗啦啦滚落的碎石轰然倒塌。

  魏延看得目瞪口呆,张大嘴好半天合不上,半晌后才像个小孩似的兴奋得跳了起来:“有如此利器,破长安必矣!”

  魏延现在对子午谷计划信心暴增,这个胆大妄为、无法无天的猛将已经彻底被赵骥拉下了水,就算诸葛亮不同意实施子午谷奇谋,他也已经下定决心自己干了。

  两人商量由魏延争取到褒斜道偏师的主将位置,赵骥则争取留守汉中然后率部走子午道,然后两路并力合攻关中。

  很快到了秋收时分,汉中迎来了一场大丰收,经过杨戏的统计,今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超出张鲁全盛时期的近两倍,赵骥立即将这个好消息报告了诸葛亮。

  收到消息的诸葛亮激动不已,乘兴连夜一气呵成《出师表》,只是在原版上添了马良的名字,删去了南征的部分。

  诸葛亮随后辞别皇帝,带领大军北上汉中。

  赵骥听闻后,提前就安排好了诸葛亮大军的营寨,诸葛亮对此十分满意,特意在大帐中召见了他和魏延。

  “文长多劳了”,诸葛亮专门出帐迎接这位悍将以示郑重,他虽对魏延的桀骜不驯有所不满,但现今北伐用人之际,内部团结是放在第一位的,魏延性格孤傲,在诸葛亮面前却也不敢太放肆,当即抱拳施礼。

  诸葛亮又转身笑着对赵骥说:“不舍也做得很好,多亏今年汉中的收成,总算可以少从成都运部分粮食过来,蜀地百姓也能好过一些”。

  赵骥连道不敢当,故意放慢脚步落在后面跟进了大帐。

  众人坐定后,马谡以相府参军的身份开始讲解北伐战略,魏延越听脸色越难看,终于按捺不住脾气打断道:“我军出祁山的兵力只有五万,如何能在攻打凉州各郡的同时再分兵断陇,如果不能断陇的话,又如何阻隔曹魏源源不断的援兵”。

  马谡被粗鲁打断质问,脸上很是挂不住,但在魏延这位镇北将军面前还是只能忍住解释说:“我军出祁山道后,会先抢攻拿下上邽作为前进据点,再分兵驻略阳(不是现在的陕西略阳,是现在的甘肃秦安),无论曹魏援兵由关陇道或番须道而来,我军都可以抢在他们前面进行阻击,只需断陇百日,则陇山以西可不战而定”。

  “放屁”,魏延怒斥道,“驻军略阳岂不是将陇山地利拱手让人,不占据地利又如何抵挡曹魏主力,你说能守百日就能守得住呀,一派书生之见”。

  北伐战略是整个丞相府的集体智慧,魏延这话一出,骂的可就不是马谡一个人了,连带着诸葛亮在内的相府一干人等全都拉下了脸。

  已经升迁为镇东将军的赵云今天也在场,他是个以国事为重的人,当即轻咳一声说到:“文长,丞相面前不得放肆,议事就议事,你骂幼常作甚”。

  赵云一句话就把魏延对北伐战略的质疑说成了魏延和马谡之间的争执,在场的相府属官们才稍微松了松面皮,没有跳出来反驳魏延,算是给赵云这位老将一个面子。

  魏延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得罪了一大堆人,但他嘴上不肯服软道歉,只是悻悻坐下而已。

  眼见魏延被堵了嘴,赵骥站了出来:“骥有一事不解,想请教马参军”。

  马谡一直忿忿盯着魏延回座,听赵骥有问,这才回头没好气道:“你讲”。

  “凉州贫瘠,马骠骑昔日与曹操争关中,曾一度杀得曹操渭水夺船避箭,可最后还是因为缺粮而不得不向曹操求和,隗嚣阻绝陇山三败光武,终究也是被拖得疲弊而败,是以无关中则无以守陇西,我军就算能在陇山阻隔魏军一时,可以凉州之力又如何能够久持?”

  马谡心中暗道,好啊,总算图穷匕见了,你们二人扯这么多,还不就是想走子午谷攻关中嘛。

  “不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马谡胸有成竹道,“所谓此一时彼一时,马骠骑和隗嚣都是仅据有凉州一地,大汉现今却有益州这个大粮仓作为后援,岂可混为一谈”。

第82章 赵云默许

  “马参军高见,是在下一叶障目了”,赵骥拱拱手坐了下来,他嘴上虽然服输,但脸上仍依旧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

  蜀汉的北伐攻略是诸葛亮集相府众人之智制定的,是经过了皇帝刘禅认可背书的,根本不可能因为魏延和赵骥的反对就轻易改弦易张。

  赵骥自然明白这些,他今日本来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是为了表明自己反对出祁山道的态度,好让自己之后提出留守汉中显得顺理成章。

  好好的一场战前会议被魏延和赵骥闹得不欢而散,赵云叹口气走出大帐,他在帐前驻足片刻,等赵骥出来时冷冷喊道:“不舍,你且随我来,我有话问你”。

  赵骥在赵云面前只能伏低做小,老老实实地跟在了赵云身后。

  两人像散步似的在营中闲走,等四下无人时,赵云忽然说到:“你是不是又在打什么歪主意?”

  赵骥尴尬掩饰着回答:“小侄哪能有什么歪心思?”

  “休想瞒我”,赵云脸一沉,“你是不是和魏文长还打算施行你们的那个子午谷奇谋?”

  “我…我…”赵骥被戳破心思,实在遮掩不过,便支吾了起来。

  “唉”,赵云叹道,“丞相不熟悉你的为人,我还能不知道,你向来是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若无缘故,今日又怎会一反往常地公然出头质疑马谡那小子”。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老将军”,赵骥此刻只能认了,“我和魏将军仔细计较过,确有攻占关中的可能”。

  “可能?”赵云摇摇头,“你是武将,只是从军事的角度看待这次北伐,而丞相必须从庙堂之高来审视”。

  “自先帝去后,朝堂各派系相互辗压,丞相虽然独揽军民大事,但外有李严时刻想着争权夺利,内有魏延、来敏…嗯…还有你暗地使绊,乃至李恢、吴懿等先帝旧人也是面服心异”。

  赵云语重心长道:“所以丞相的第一次北伐必须是稳中求胜,否则稍有闪失的话,那些藏在暗处的各路鬼神就会站出来搅动风云,你明白了吗,这次北伐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稳”。

  “大汉眼下偏安西南、国小力弊,如果不能上下一心,又如何能够以弱克强”。

  赵骥紧赶几步跟上赵云,言辞恳切说:“老将军,我反对出祁山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我知道丞相北伐不会成功,大汉的炎炎火德也会随之熄灭,所以我才想拼死一搏,争取能为天下苍生搏出一道光明”。

  赵云听了有些生气:“哼,丞相北伐不能成功,你就能了?”

  赵骥伸手拉住赵云,目光灼灼对视说:“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但我想要拼一次,请老将军务必信我”。

  赵云熟视赵骥良久,然后甩开被拉住的袖子,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大帐中,马谡正愤然讲说:“魏延匹夫简直是目中无人,丞相,我看不如让他领偏师走褒斜道,此人如果随大军出祁山的话,还不知道要闹出多少麻烦来”。

  “魏延脾气不好所以就不用他啦?”诸葛亮向下按按羽扇示意马谡稍安勿躁,然后耐心教导道,“魏延是先帝提拔的重将,如果因为他和我们意见不一就投闲置散的话,那以后满朝文武谁还敢直言,朝廷大臣们又该怎么看相府”。

  杨仪也看魏延不顺眼,他和魏延都是眼高于顶的人,自从到了汉中以后,两人因为各种琐事已经不止一次冲突了,于是拱火道:“总不能就这样惯着他吧”。

  诸葛亮见相府众人大多心有忿忿,只好继续安抚解释:“幼常当初提议把赵骥和魏延一起放在汉中,以为他二人必定会起纷争而不得不求助相府调解,哪知道他们现在却好得蜜里调油”。

  马谡惭愧道:“是我弄巧成拙了”。

  “赵骥有治民之才,短短时间就能理顺汉中粮赋,我有意留他镇守汉中”,诸葛亮缓缓说到,“赵骥和魏延不能再呆在一处了,否则他们不知道还要折腾出什么动静来,所以我打算调魏延随主力出征,一来是要用他勇力,二来是分开二人免得再生事非”。

  大军在汉中休整数日,诸葛亮再次召集帐下文武分配任务。

首节 上一节 3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