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44节
辩论结束后,赵骥没有给分出高低输赢,免得两伙人结仇就影响团结了,他当场就宣布了参加人员将会担任的官职,其实这是赵骥在辩论会之前就拟好的,授官的主要依据是各家贡献的钱粮多少,在此基础上,才根据个人在辩论中的表现做了些微调。
大战在即,钱粮才是最重要的,人事制度可以后边慢慢再调整嘛。
与此同时,汉中的诸葛亮也正在着手重新洗牌布局,他拿出一份文书递给杨仪:“威公,你看看这样妥不妥当?”
杨仪明白诸葛亮是打算通过人事安排逐步削弱赵骥对关中的控制,他怀着一丝期望的接过一看,心中猛地凉了半截:“丞相,公琰能干倒是能干,可他性格太温和了,要是去当雍州刺史还不得被赵骥骑在头上,我认为还是换个刚直一点的人选比较合适”。
杨仪的小心思在诸葛亮眼中根本藏不了半分,他年龄比蒋琬大、出仕资历也更长,而且还自认为才干在蒋琬之上,肯定是不服气蒋琬出任雍州刺史而自己只能继续呆在相府当一个幕僚。
第115章 杨仪升官
“公琰的才能我是清楚的,足以牧守一州之地”,诸葛亮笑着摇摇手示意不认同杨仪对蒋琬的评价,“不过嘛,要论筹度钱粮、规划军戎,眼下能帮得上我的还是唯有你一人而已”。
厭ㄝЗ君羊⑦壹 ④㈣ ⑧ б⑦七0
“威公,我准备转你为长史署府事,加绥军将军号,你意下如何?”诸葛亮笑盈盈地询问杨仪。
自刘备死后,获得开府资格的诸葛亮便把蜀汉的权力中心从朝堂转移到了相府,署府事的长史堪称除诸葛亮、马良之外的实权第三人,虽说品秩上看起来不如三公九卿或地方大员,但谁都知道署府事的丞相长史代表着什么意思。
“可…向公那边…”杨仪欲迎还拒地假装关心了一下向朗的去留。
“威公,你不是外人,我就直说了”,提及到向朗时,诸葛亮面色有些许不悦,但还是保持了从容的态度和语气,“向公瞒着我协助幼常潜逃,我不欲相府人心震荡才未公开治罪,但他实在不适合再任长史了,我准备迁他为光禄勋”。
光禄勋是九卿之一,负责皇宫内部宿卫,虽说地位尊崇,但在蜀汉独特的权力结构下,不过是个明升暗降的闲职罢了。
“威公,你以后做事可要比向公做得更好才行呀,你是我的左膀右臂,当与季常并肩争先,不要总想着和公琰、文伟他们较一日之长短”。
听着诸葛亮语重心长的教诲,杨仪心中感动不已,连声表态定不会辜负丞相的期望。
迁杨仪为长史,调蒋琬到雍州担任刺史,还连带着其他一系列针对费祎、陈震等荆襄系内部的人事变动,诸葛亮基本消除了诛杀马谡带来的负面影响,稳住了支持自己的基本盘。
调起了杨仪的积极性后,诸葛亮拿出一份名单问到:“这是我草拟的关中官员名单,你看看可有缺漏?”
杨仪接过细细看完,茫然不解:“怎么除了廖化任扶风太守、胡济任冯翊太守,其余的郡县多是由益州人出任?”
诸葛亮暗叹道,杨仪这个长史办实务还属能干,但在政治上就差向朗太远了,如果向朗还在,一定能领会自己的用意。
不过他仍然耐心教导杨仪说:“我原先压制益州士人,是因为朝廷仅仅辖有益州一地,大量起用本地士人会导致皇权旁落,现在雍州既下,当然要分出部分利益给他们,换取他们支持战事,而益州空出的郡县,则可以由关中士人来填补,让关中人和益州人互相牵制,我等只需坐掌中枢就大可以居中调停,让两地士人都为我所用”。
杨仪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依旧不安道:“就怕赵骥不会答应”。
“赵不舍是个聪明人,他不会反对的”,诸葛亮笑道,“要是他执意反对那倒好办了,益、雍二州的世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丞相,马尚书有公文自成都来”,两人正商议间,门外忽然传来樊建的声音,自从霍弋去了陇关后,就由樊建接替了霍弋的职务。
“拿进来”,诸葛亮唤入樊建,展开文书一看却立即眉头紧锁。
杨仪见诸葛亮脸色不善,便也探头去看,只见马良在文书上写到赵骥向朝廷递交了一份关中拟任官员名单,考虑到关中随时都可能面临战事,所以他呈报皇帝后允许赵骥临时任命官员,不过诸葛亮有异议的话,也可以重新正式任命其他人选。
“季常终究还是与我离心了啊”,诸葛亮叹息一声,马良的话虽然客气,说是只给了赵骥临时委任官员的权力,诸葛亮还可以改,但诸葛亮知道,赵骥的这份委任名单肯定是益州、雍州的世家们都同意认可的,如果自己强行更改的话,那要得罪的人可就多了去了。
诸葛亮沉思片刻就有了应对之策,他对樊建讲:“你起草一份回文给季常,就说他的处置并无不妥,我都同意,只不过为了让赵骥专心于军务,我推举蒋琬出任雍州刺史为他分担民事,而且按照朝廷章程,那些年轻官员也不能提拔太快,所以扶风、冯翊二郡的太守由廖化、胡济担任更合适”。
诸葛亮来回跺了几步,又补充说:“再把刘敏调到京兆担任都尉,控制住长安的军队”。
樊建领命去后,杨仪担忧道:“没想到赵骥这个滑头居然抢在我们前面了,他这是想把关中置于朝廷治外成为他的私地啊”。
“无妨,公琰当能制衡得住他”,一步慢,步步慢,诸葛亮有些后悔自己没早点布局关中,自己倒是有些小瞧赵骥了,这个年轻人不仅长于战阵,就连政治手腕也是娴熟得紧,看来自己本还打算留一手的釜底抽薪之计也该提前用上了。
“威公,以我的名义上书朝廷,俫降都督李恢患病无法理事,让绥南中郎将张翼顶替他,另外,从即日起,你要严督汉中各隘口出入物资,未得相府准许,不准米、铁等军需物资流出汉中,违者依法论处”。
“喏”,杨仪应声称喏。
……
长安,一直被软禁的夏侯楙迎来了一位相熟的访客,赵直满脸堆笑地把一个食盒推在他面前:“将军可还安好?”
“你少假惺惺的,有话直说”,夏侯楙现在最怨恨的人就当属赵直了,这个小人当初为了求个生意做,在自己面前就算只说一个字都是陪着小心的,自己对他信任有加,没想到对方却贪图的是整个关中。
“将军昔日待我不薄,所以我今天来也是想回报一二”,赵直冲夏侯楙眨眨眼,调笑道,“将军就不想回洛阳去吗?”
回洛阳?
夏侯楙当然想回去,但他又不是真的傻子,用脚趾头想也能猜到赵直不会安什么好心。
夏侯楙打定主意,无论赵直今天说什么,自己都要反其道而行之:“我不想回去,这里有吃有喝,挺好的,我回洛阳的话肯定会被天子赐死,不回去,打死我也不回去”。
第116章 曹贼之女
夏侯楙这次倒是没说错,他如果就这么回去,依曹叡的性格才不会管他是不是自己的姑父。
赵直不以为意地轻松说到:“将军丢了关中,空手回去当然不行,但若是能给你在洛阳的那位天子带去一个好消息呢?”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夏侯楙疑惑地望向赵直。
“我家主公想与你家天子停战言和,你把这个消息带给曹叡小儿,我担保他不会杀你”。
“当真?”夏侯楙一听有办法不用死,跟赵直反着来的决心顿时就动摇了,“天子真会想要和你们停战吗?”
“蠢货,你还想上他们第二次当吗?”赵直尚未答话就被一个女声打断。
清河公主曹瑛昂首从内堂走出,毫无半分身为俘虏的自觉,指着赵直大骂:“滚回去告诉赵骥小儿,休想利用我们夫妻扰乱朝廷决策,本公主就算是死也不会做你们的说客”。
“公主息怒,不如先听听赵先生怎么说,万一……”
“啪!”夏侯楙话没说完就被曹瑛一巴掌呼在脸上:“窝囊废,你就那么怕死吗,你如果给陛下写信议和的话,陛下不答应就会显得薄凉寡情,答应的话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蜀人对关中的统治,这些你可曾想过?”
在曹瑛往日的积威下,夏侯楙委屈地捂着脸不敢吱声。
赵直站起身向曹瑛行了一礼:“公主,我家主公乃是诚意与洛阳天子议和,这是于两家都大有好处的事情,实非想利用取间”。
曹瑛不屑道:“一派胡言,哼,此时议和能于大魏有何益处?”
赵直解释说:“公主有所不知,江东即将大举于东南,魏军不欲两面作战的话,与我军议和乃是上上之策”。
曹瑛心中一惊,东吴趁魏军专注于西北时北上的确有很大可能,看来蜀吴这对盟友间也是明和暗争,蜀汉摆明是想祸水南引嘛,不过……借此机会给天子传信提个醒似乎也不是坏事。
曹瑛心头百念千转,半晌后终于下定决心,咬咬嘴唇对赵直说:“我信不过你,要想借我之口议和的话,就叫赵骥小儿亲自来跟我谈”。
曹瑛说完拂袖而去,赵直看着夏侯楙脸上的巴掌印,心知跟这个废物再谈也是白费唇舌,于是也告辞去跟赵骥汇报。
赵骥听赵直讲述了谈话经过,好笑道:“呵,曹操这个女儿倒比他女婿难缠,也罢,劳直公安排一下,我就见她一见便是,早日把这婆娘搞定也好早日出兵”。
次日,赵直把曹瑛带到了赵骥府中。
曹瑛一见到赵骥颇为意外,她本以为赵骥该是个中年的虬髯粗汉,没想到这个攻下关中的将领竟然如此年轻,不过二十来岁的样子。
赵骥见曹瑛一直盯着自己看,摸摸下巴怪道:“怎么,我脸上沾了东西吗?”
曹瑛这才意识到自己盯着一个年轻男子看非常失礼,她连忙端起公主的架子遮掩说:“本公主就是想看看靠诈术取胜的无耻之徒是个甚模样”。
赵骥斜咧着嘴,语气充满轻蔑地说到:“少在这儿跟我摆什么公主的臭架子,我是大汉的臣子,你在眼中不过是个贼婆罢了”。
曹瑛一愣,她从小到大还没被人这般羞辱过,无论父亲曹操还是兄长曹丕都待她视若掌上明珠,嫁给夏侯楙后,这位驸马爷也不敢在自己面前大声说过一句话。
曹瑛顿时大怒,厉声呵斥道:“你一个下贱的庶民安敢如此?”
赵骥忍不住轻笑道:“我当然敢,别忘了你现在是个俘虏而已,性命都操于我手,你再敢放肆的话,信不信我把你送到辎重营去,我手下的士卒多有汉中来的,你想必也知道他们有多恨你们曹家的人吧”。
曹瑛自然清楚被俘的女子进了辎重营将迎来哪般的命运,她虽然依旧执拗地不信赵骥真会拿她怎样,但嘴上却软了口风:“将军到底还谈不谈议和的事情?”
赵骥之所以和曹瑛打这么久的嘴仗,为的就是在后面的谈话中占据主导,他见曹瑛已经服了软,便冷笑一声自顾自坐下说:“我的意思是以你或夏侯楙的名义给曹叡去封信,两家暂时休战,各自撤兵后退,我相信曹叡一定会同意的,只要合议达成,我就放你和夏侯楙回洛阳去”。
“夏侯楙虽然丢了关中,但如果能促成合议的话,我想曹叡也不至于卸磨杀驴,最多罢官闲居而已”。
曹瑛自幼在曹操、曹丕父子身边长大,熟谙官场之事,绝非普通女子,她立即就发现了赵骥没说清楚的细节,于是追问道:“一旦议和达成,不知是成都天子明旨布告天下,还是……还是以将军的名义行文?”
“有区别吗?”赵骥没有直接回答曹瑛,“你只管写信便是,具体细节自有你侄子派大臣来商量”。
曹瑛心中一动,继续试探道:“如果是将军想要议和的话,要即便要杀要剐我也不会写这封信,因为你的官职根本无法保证合议得到执行,如果诸葛亮要你出兵,你还能拒绝不成”。
曹贼的女儿果然和她父亲一般奸诈,赵骥心头暗骂,都这时候了,居然还想着打探我和相府的关系,不过也好,正可以借此取信于曹叡,给他一个相信我是真心议和的理由。
“关中军队是我一手创建的,关中文武也尽皆直接听命于我,是战是和我说了就能算数”,赵骥装作没有识破曹瑛的用意,故意在话语间露出破绽和线索。
曹瑛暗喜,我早听说蜀汉那边的益州人和荆州人矛盾颇深,这赵骥果然和诸葛亮有嫌隙,难怪他急着要议和,多半是慌着腾出手来防备诸葛亮染指关中吧。
念及此处,曹瑛才应承道:“好吧,我回去就叫我夫君写信,还请将军到时候不要失言”。
“你以为我家余粮很多吗,非要留着养你们两个吃白食的”,赵骥挥挥手示意曹瑛可以离开,“赵直会作为我的代表接洽议和事宜,你有什么需求尽管跟他讲”。
第117章 停战罢兵
洛阳,曹叡把夏侯楙的信拿在手里反复看了好几次,然后问侍立在旁的散骑常侍孙资、刘放:“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曹叡与他的父亲曹丕大不相同,他在重要的朝廷决策上,几乎都是先与内廷心腹商议妥定大的方向,然后才会交给朝堂大臣征求意见、补充细节。
孙资先说到:“这封信虽是安西将军的笔迹,但在臣看来,信中内容却更像是清河公主的手笔”。
曹叡目视刘放,刘放赶紧也赞同道:“臣亦是这般想,信中虽未明说,但特意提到了想与朝廷议和的乃是贼将赵骥,这分明是意有所指,臣以为…臣以为征西将军没有这般细腻的心思”。
曹叡点点头,又问到:“那朝廷该不该同意蜀人的提议呢?”
“大司马前几日有书,说是吴人的鄱阳太守周鲂欲举全郡请降,朝廷一旦受降,孙权必定不肯善罢甘休,东南战火势将重燃”,孙资没有明确表态该不该与赵骥停战,但话语中明显偏向于西守东攻。
刘放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现今局势,蜀人守有余而攻不足,即便有心也无力东进,倒是孙权为人惯是最喜趁火打劫,若朝廷继续用兵于西北,难保他不会心动北上,与其到时两面受敌,不如先以中原之兵重创吴人,打消其火中取栗之意,然后再设法克复关中”。
“好”,曹叡握紧拳头,“要么不打,打就要把吴人打痛,朕拟诈许蜀人休兵,然后尽起全国之兵分三路伐吴,令骠骑将军司马懿一路出襄阳攻江陵,大司马曹休一路出寿春攻皖城,豫州刺史贾逵一路出西阳攻东关,全取淮南之地威胁江东,务必使孙权十年之内不敢北上”。
长安,赵直一脸兴奋地讲到:“细作来报,孙权率朱恒、全综两部兵马进驻皖城,还秘密接见了陆逊,江陵方向的朱然也出动水军封锁航道,曹魏那边,曹休淮南军团的十万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司马懿数日前离开宛城进驻襄阳,大战已是箭在弦上”。
赵骥攻克关中没有改变东南方面的局势,魏吴之间的石亭之战还是按照原本的轨迹上演在即了。
“我军要抓紧时间做战前准备,就定在八月出兵河东”,预知石亭之战爆发时间的赵骥直接拍板定下了战役发起时间,“河东魏军的情报收集得怎样了?”
“回禀主公,曹真退回洛阳后,河东全郡只留有三千兵马,守将是一个叫郝昭的杂号将军,此人曾镇守凉州十余年,多次击败羌人的叛乱,是从小兵位置上一步步搏杀出来的惯将”。
郝昭!这可是凭着一千多人就让诸葛亮在陈仓城下铩羽而归的狠人呀。
“叫掘子营多准备点火药,这个郝昭擅长守城,怕是不好对付”。
阎宇虽然不明白赵骥为什么这么重视这个叫郝昭的魏将,但重视敌人总是好的,所以他没有多说什么,而是提醒道:“魏军主力纵使南下,但洛阳仍有数万雄师,我军应该做好阻援特别是阻击敌军骑兵的准备,最好能把他们堵截于大河南边,否则就算拿下河东也会难以久守”。
赵骥看着地图为难道:“河东易攻难守,可供进军的通道太多,不好守呀”。
“守什么守,整天就知道守”,郑度丢个白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快速拿下河东后,我军就该南下主动寻找魏军援兵伺机决战,重创敌军主力后封锁箕关至函谷一线,不然的话天天悬把刀在头上,还怎么治理河东,拖也被拖死了”。
“这……”赵骥听得头皮发麻,郑度这个狂士也太狂了点,你嘴上说说倒是容易,要知道洛阳禁军可是曹魏最强的精锐,是哪么容易击败的吗。
郑度见赵骥神情犹豫,不满道:“你觉得我是在纸上谈兵?哼,分兵守口必败无疑,野战击破洛阳援兵才是守住河东的唯一办法,以弱击强就必须抓住暂时的优势不断的进攻进攻再进攻,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先把大略定下来,然后再去细化具体的执行方案,否则方向都错了,后面再怎么做也是枉费力气”。
阎宇面露难色:“魏军多骑,平地旷野如何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