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骥行三国

骥行三国 第43节

  刘禅是个不管事的闲皇帝,不知道该不该答应,于是去找马良商量,但马良却表示自己的亲弟弟是当事人,自己不方便表态。

  刘禅思来想去,只好求助自己在尚书台唯一勉强算得上亲信的陈祗,陈祗表示这还不简单,这么多人上书,如果不答应的话多得罪人呀,但是不能下明旨,只能派个人去汉中传口信表明皇帝的意思,而且派去的最好还不是荆州人。

  刘禅听过大喜,陈祗这个主意果然称得上两全其美,不禁又对这位年轻的尚书郎高看了一眼,于是派了留守成都相府的参军李邈作为使者前往汉中。

  李邈是广汉郪县人,与早亡的两位兄弟李朝、李邵并称李氏三龙,他在刘备时期担任了犍为太守,诸葛亮主政后又把他转为丞相参军,但他这个参军有名无实,权柄远不如名义上同为参军的马谡、杨仪等人,诸葛亮北伐也没带他,而是把他留在了成都,在留府长史张裔的手下协助处理相府所剩不多的杂务。

  所以当皇帝递来橄榄枝时,猜想诸葛亮不是真心想杀马谡的李邈觉得这是个讨好诸葛亮的好机会,忙不迭的就接下了这个任务,当天就风尘仆仆地出发赶往汉中。

  汉中,诸葛亮望着跪了一地的文臣武将,起身说到:“昔孙武所以能致胜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纷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

  从公来说,马谡犯罪该死,从私来说,诸葛亮不能被以向朗为代表的荆州士人进行利益上的捆绑裹挟,否则以后事事都要考虑荆襄人的私利,哪还怎么处理朝政,至于杀了马谡以后如何安抚荆襄士人,诸葛亮自信自己有的是办法和手段。

  “马谡之罪,合当斩之”,诸葛亮转过身不忍道,“武士何在,与我斩首来报”。

  须臾,马谡的首级就被斩下遍示诸营,同为弃军之罪的部将张休、李盛也被一起斩首,战败的黄袭被褫夺职务贬为庶民,而在全军溃败之际能鸣鼓自持的王平则晋升为讨寇将军,领丞相参军。

  诸葛亮的这番处置极为公正,无论何人都难以说出个不对来,向朗即便心中不服也无法公开指摘,而原本藏了看好戏的益州、东州系大臣更是心下凛然,不得不收起了借赦免马谡来讨价还价,进而迫使诸葛亮在朝堂权力分配上做出一定妥协的小心思。

  等李邈姗姗来迟时,马谡的脑袋已经悬在了营门上,他心头极度失望,但还是怀着献媚的心思,主动求见诸葛亮说到:“秦穆公赦免了孟明才能收复西戎而称伯,楚成王诛杀成得臣后不出两代就衰落了,丞相因一败而错杀马幼常这般的大才,实在是让人扼腕叹息而叫敌国获益呀”。

  李邈是个很喜欢揣摩上意的人,可惜他本事有限,总是猜错上级的心意,他原先是刘璋所属的牛鞞长,刘备入蜀后被任命为州中从事,他谴责刘备从刘璋手中夺取益州是不道德的,想搏个正直敢言的名声,但刘备却认为李邈嘴上仁义道德,实际上又没有恪尽作为刘璋臣子的义务,因此愤怒之下要杀他,靠着诸葛亮不以言治罪的求情才被赦免

  诸葛亮近来心情很差,好不容易才压服内部各方的反对声音,只等用时间来冷淡兵败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没想到李邈偏偏不长眼的千里赶来哪壶不开提哪壶。

  要是换个人来说也就算了,但李邈可是诸葛亮的相府僚属,顶头上司都作出决定了,聪明的下级这时候就该老实闭嘴了,哪轮得到你来质疑,怎么,难道你李邈是想给马谡翻案不成,还要不要诸葛亮亲口承认自己杀错了?

  诸葛亮当即重重呵斥了李邈一番,皇帝有话自然该由朝臣来传达,你一个丞相参军来给丞相带话算什么意思,摆明是不长脑子被人利用了嘛,我给你的任务是留守相府,你现在却跑到汉中来,那你到底听谁的,马上给我回成都去。

第112章 马良表态

  李邈失望至极的回到了成都,对诸葛亮原本怀有的讨好之情也变成了满腔怨怼,甚至带着一丝恨意,他第一时间就跑到马良面前挑拨道:“军中文武皆以为马幼常罪不至死,但丞相为了推脱兵败的责任,一意孤行坚持杀马幼常以谢罪,某苦劝不成,反受丞相责罚,唉……”

  马良是何等聪明的人,岂会看不出李邈打的主意,只不过李邈总算是为了帮自己办事才受到责难,他也只好闻言抚慰:“吾弟之罪本该受死,陛下出面求情是爱惜臣子,但这并不代表丞相错了,无论如何,都委屈汉南兄了,良定然铭记于心,将来必有所报”。

  送走李邈后,门人进来报说中部督向宠求见,马良心中一动,默思片刻后才叫带人进来。

  在赵云、赵骥先后被外放调出禁军系统后,掌管中军的向宠已是事实上的首都卫戍区最高军事长官,正常来说,向宠应该直接向皇帝负责,但实际上,诸葛亮进驻汉中后,他就都是听朝堂二号人物尚书令马良的命令行事了,所以向宠来见马良是件非常正常的事情。

  见面后,马良故意问:“巨违此来可是军中有事?”

  “不,不是公事,是私事”,向宠开门见山说,“家叔有信自汉中来,托我转呈尚书令”。

  马良接信看过,顿时头就大了,向朗在信中直承了自己协助马谡潜逃的事情,而且诸葛亮已经知道了,特别是在自己带头施压反对诛杀马谡后,诸葛亮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两人之间的嫌隙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向朗最后还在信中劝告马良早做准备,至于如何准备,他却只字未提。

  在目前蜀汉的权力结构中,皇帝刘禅只是吉祥物般的存在,真正的一把手诸葛亮率领主力大军驻守汉中,二把手马良以尚书令的身份留守后方主持朝政,同时也是作为诸葛亮接班人的存在。

  这本来是非常稳定的权力框架,但马谡的死却无异于一场巨大的地震,诸葛亮是否还会像以前一样毫无保留的信任马良已经变成了未知数,蜀汉朝堂很可能即将迎来一场大洗牌,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开始惴惴不安。

  就在这疾风骤雨的前夕,谁也没料到第一个出牌的居然是远在江州、已经远离权力中心多时的李严。

  李严以受先帝遗诏统内外军事的名义给皇帝上书,为攻下关中的赵云、赵骥、邓芝等人请功。

  李严此举无异于往平静的水面上投下了一粒石子,蜀汉的首次北伐已经结束,到了该赏功罚过的时候了,为关中将士请功不过是个引子罢了,至于赏谁罚谁,一切自有公论。

  马良思考数日,最后暂时扣下了李严的上书引而不发,同时写了一封长信派人急送汉中。

  其实早在李严上书的第一时间,作为马良副手的尚书郎蒋琬就已经绕开马良,以最快速度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在耐心地等待着马良的态度。

  拆开马良的书信,首先跃入眼帘的便是如往日无二的“尊兄”二字称谓,诸葛亮心中顿起欣慰,这才慢慢往下默看,马良首先为马谡的罪过致歉,说自己也无颜再继续担任尚书郎这样的要职,希望诸葛亮另择贤能,然后讲了李严上书的内容,请诸葛亮早做安排稳定人心。

  只要有马良的支持,那就好办多了,诸葛亮立即写了一封情谊真挚的回信,说明了不得不杀马谡的原因,自己也对此非常心痛,同时也表示马谡之罪与马良无关,要他放心继续当好尚书令,不要给小人可乘之机。

  然后,诸葛亮公开向皇帝上书,说兵败陇西乃是自己用人不当的过失,请自贬为右将军,同时要求留镇东将军赵云统领全军驻守关中,召征北将军赵骥回朝说明关中战事经过,以便朝廷封赏有功将士。

  召赵骥还朝的命令很快就送到了关中,此时随着陇西战事的结束,曹真也停止了牵制性的攻势退回洛阳,为下一次与张郃夹击关中继续力量。

  战事暂歇,原本紧绷神经强撑着指挥作战的赵云终于病倒了,他是躺在榻上听赵骥念完诸葛亮关于关中战后安排的命令的。

  “不舍,你觉得如何?”赵云气息微弱地询问赵骥的意见。

  “我不想回成都,回了成都只怕就再也回不来关中了”,赵骥在赵云的面前并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何况关中还有很多事等着我做,我也离不开呀”。

  “唉,孔明这么做大概是因为他还不知道我的病情吧”,对刘备一手建立的蜀汉政权抱有深厚情感的赵云不希望赵骥和诸葛亮两人将相反目,“孔明多半以为我的身体还能负责关中战事,所以才会召你还朝,你别多想”。

  “你继续放手去做吧,孔明那边我自会说明情况”,自打夺下关中起,赵云就已经充分地信任了赵骥的能力,甚至不自觉地把自己光复汉室的梦想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赵云是最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的,自己恐怕是无法活着亲眼看到梦中的那一天了,他很明白赵骥对关中的重要性,在自己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关中诸将中根本没有能取代赵骥的人,就算诸葛亮从他处另派重将来也不行,不仅阎宇、句扶、柳隐、孟琰等赵骥一手提拔起来的军官不会服,关中世家和天师道的那些人也不会听话,如此还怎么抵御曹魏的下次反攻。

  赵云强撑着身子给诸葛亮写了封情真意切的私信,他首先把擅自出兵关中的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说是赵骥是在得到了自己的允许下才出兵的,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在于年事已高,想在过世前搏上一把。

  赵云接下来详细汇报了战事的经过,当前整个关中的形势,以及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自己已经无力统率关中的军队,并推荐赵骥接替自己的位置。

  在生命燃尽前,就让我再送这位屡次创造奇迹的年轻将领一程吧,大汉能战的青年将领不多,就让我替大汉保留一颗将星吧。

第113章 招揽张嶷

  当夜,征战一生的赵云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位自少年时就追随刘备的燕地豪杰能在临终前回到大汉旧都长安,想必心中多少也带着一丝欣慰吧。

  赵骥为赵云发丧后,暂时接管了赵云带来关中的万余军队,然后派出赵广携带赵云的信件往汉中向诸葛亮报丧。

  得知赵云离世的诸葛亮喟然长叹:“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

  诸葛亮再看赵云的遗信,对他的苦心更是了然。

  在诸葛亮看来,赵骥同魏延一样,都是能战但不是很听话的勇将,而且和臭脾气的魏延不同的是,赵骥已经在身边笼络起了一批嫡系人马,开始显露出了些许拥兵自重的危险迹象。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好吧,子龙,那我就如你所愿,为大汉用好这位年轻的将领,只不过……得给这匹小野马套上笼头,把缰绳握在自己手里才行。

  数日后,诸葛亮上书朝廷为赵云请谥号,并奏赵骥战功,请晋升赵骥为镇东将军,封郿亭侯,食五百户,其余诸将也按功各有升赏。

  长安这边,由关嫣出面向益州各大士族购买的粮食终于姗姗运到,赵骥本来想让杨戏去接收就行了,但在看了负责押运的人员姓名后立即就改了主意,决定亲自接见。

  这次的这批粮食是广汉太守何袛送来的,负责押运的是个叫做张嶷的人。

  张嶷是巴西南充人,他是个家境贫寒的庶族子弟,在汉时本来是没资格当官的,刘备入蜀时各地贼寇纷纷趁机作乱,当时才刚二十岁的张嶷带着县长夫人独力搏杀逃出险地,从而名声大振被征辟为从事,后来又转任广汉郡都尉。

  就任都尉后,广汉郡的山贼趁着诸葛亮带兵进驻汉中的空当发动叛乱,张嶷先假借结亲之名,在酒宴上斩杀贼首张慕,然后将各县叛贼悉数剿灭。

  可好景不长,张嶷很快就患了重病,他无钱治病,只好去求助太守何袛,与原本的历史轨迹受助于何袛不同的是,这时候关嫣恰巧在广汉收购粮食,她在听说了张嶷的事迹后起了帮赵骥招揽人才的心思,于是出钱替张嶷治好了病,然后请他押运粮食到关中。

  张嶷是个颇具侠义之气的人,他既受了关嫣的恩惠,便甘愿依着关嫣的意思,辞去了都尉官职投奔赵骥。

  开了天眼的赵骥非常清楚这位喜欢亲身搏杀的蜀汉末期勇将的能力,当场就给他授兵三千。

  在赵云亡故后,赵骥麾下现在非常缺有独立领军经历的将领,思索再三后,赵骥让柳隐担任了潼关守军的主将,孟琰作为副手,这两人都在历史上有擅守的名声,是时候给他们试试独当一面的机会了。

  蒲坂津方面,则由从潼关调出来的句扶担任主将,句扶已经在之前的潼关防御战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赵骥相信这位在原本历史轨迹中协助王平打赢兴势围之战这场蜀汉对曹魏难得的大胜仗的名将是不会让自己失望的。

  至于张嶷,因为初来乍到的缘故,赵骥不打算揠苗助长把他提拔得太快,于是安排给了句扶作为副手,增强蒲坂津这个更容易被突破的方向,同时赵广、糜照两部骑兵也划归句扶指挥。

  稳固防线后,赵骥召集幕府众人商议与曹魏暂时停战的事宜。

  郑度首先提出了质疑:“关中战略位置太过重要,曹魏绝不会坐视我军稳固关中,他们也许会放弃凉州和陇西,但绝不会甘心放弃关中,这时候提出休战是不是有点异想天开了?”

  张表则从另一个角度劝说到:“与曹魏是战是和乃是朝廷大计,怕是轮不到我们做主,何况汉贼不两立,朝廷从大义上考虑也是不可能同意议和停战的”。

  “放心,你们说的我都明白”,赵骥先对郑度解释说,“东吴那边马上就会有大动作,曹叡这小子短时间内恐怕无力进攻关中,所以他不会拒绝我方的善意的”。

  坐着没发言的赵直心中一惊,诧异地望向赵骥,作为主管情报工作的僚属,他手下的暗探现在主要都布置在曹魏方面,对于江东那边关注不多,也没有接到吴军会发动攻势的情报,不知道赵骥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难道除我之外,主公还另有情报来源?赵直忍不住寻思到,能负责情报的一般都是绝对值得信任的心腹才行,要是主公手下还有个自己听都没听说过的情报机构,那是不是意味着主公其实对我是有所防备的?

  赵骥察觉到了赵直异样的目光,于是笑笑胡乱解释说:“是东吴主动送来的情报,请求我军在关中配合发起牵制性进攻”。

  “如果情报是真的话,我军不妨将计就计”,对战事形势了然于胸的郑度马上眼睛一亮,“可以与曹魏假意言和,然后趁其主力南移时主动出击,打破当前僵局”。

  “妙呀!”阎宇忍不住抚掌赞道,“只不过魏军即便主力南下,留守洛阳的兵马也不会少,我军兵力有限,就怕会劳而无功,反倒白白便宜了孙权”。

  “谁说要打洛阳了”,郑度起身走到地图前,用手重重地在上面点了点,“我军应该进攻河东郡,解除魏军在蒲坂津方向对关中的威胁,而且我军成功夺取河东后,以后魏军再想攻打潼关,就必须顾忌我军从北面进攻其侧后,如此我军就可以集中军力专注于守备河东一地”。

  在场众人连同赵骥在内都被郑度的这条计谋深深吸引住了,此计大违正常的用兵之道,谁能料得到汉军会在只有招架之功的时候主动发起进攻呢?

  赵骥当即拍板定调:“那就请郑公拿出一个详细的实施方案吧,直公也尽快着手搜集河东郡方向的魏军驻防情报”。

  “对了,伯达,军中储粮有多少,还够不够支撑我们发动一次进攻”,汉末时的关中地区谈不上富庶,赵骥也是靠着武力威胁和扶持天师道才半强迫性质地从关中士族手中挤出了部分粮食,也不知剩下的是否够攻打河东所需。

第114章 分赃大会

  “军中储粮虽然不算多,但也可以保证三万大军出征河东,只是……”张表面露难色道,“我军攻打河东最好速战速决,尽量不要超过三个月的作战时间”。

  “三个月时间啊,足够了”,这次出击河东郡本就是打曹魏一个措手不及,赵骥原也没想过要久战。

  “关中征来的粮都耗得差不多了,现在能多出三个月的冗余,还全靠了关侯家从益州收购的粮食”,张表朝着按剑侍立在赵骥身侧的关兴拱了拱手,然后又请示赵骥说,“不知将军是否可以拨冗接见一下益州各家派来的子弟?”

  刘备死后,益州士族被诸葛亮压制得非常厉害,原因倒也简单,因为在关羽丢失荆州后,整个蜀汉的土地和人口绝大多数都掌握在这些人的手里,要是他们再获得政治权力的话,那皇帝要么成为益州士人的傀儡,要么就该换人来坐了。

  益州士族手头没有军队,不敢和以诸葛亮为首的朝廷明着作对,但暗地里没少使绊子,特别是刘备刚死的时候,整个益州此起彼伏的叛乱背后少不了本地士族的支持和怂恿,全靠着同为外来户的李严的强力镇压,才剿灭了南中以外的各地叛军。

  到诸葛亮主政时,手腕灵活的他一面打着依法纳税的旗号,极力榨干益州士族隐匿的人丁、财产,一面又拿出各种地位尊崇但没有实权的职位安抚人心。

  益州士人们一直敢怒不敢言,直到赵骥带着杨戏、张表、柳隐等本地士族子弟独力攻下关中,这才仿佛从黑夜中透出了一抹晓光,这帮人听说了关嫣在蜀地收购粮食的消息,争先恐后地把家中的余粮低价出售给关嫣,然后派出族中子弟随粮食一道前来关中。

  “来的可有什么有雅望的士子?”赵骥之前倒是看过押运粮食的人员名单,但他只认得一个张嶷,所以没理会其他人。

  张表听赵骥言下之意是打算接见的,于是连忙介绍道:“有太常杜琼之子杜祯,故祭酒从事程畿之子程祁,故儒林校尉周群之子周巨,还有柳隐将军之弟柳伸,句扶将军的族侄句安等等,凡此类二十余人俱是本州知名的青年才子”。

  赵骥思量片刻,没有立即答张表的话,而是转头问杨嚣:“不知关中士子比益州如何?”

  杨嚣显然是继承了他爹杨修的骄傲性格:“关中士族多是起于高皇帝开汉之初,诗书传家多则数百年,少之又少的也不会低于百年,否则还称什么世家”。

  要比家世的话,益州士族自然不是关中士族的对手,张表脸一红,便要反唇相讥。

  赵骥哈哈大笑打破尴尬,指着杨嚣对张表说:“我听说永年公昔日为刘璋出使许昌时,曾与德祖公辩论经典,两人因而彼此引为知音,不知可有此事?”

  永年是张表父亲张松的字,德祖则是杨嚣父亲杨修的字,按三国演义的故事,张松当年作为刘璋的代表出使许昌,曹操故意让才学卓越的杨修去接待,好杀一杀张松的傲气,谁知两人见面后交谈甚欢、互相佩服,杨修还向曹操大力举荐张松,只不过曹操并没有接纳。

  张表、杨嚣都有些疑惑的互望一眼,不知道赵骥从哪儿听来的这桩轶事,怎么自己从没听父亲在世时提起过。

  这两个都是人精,自然明白赵骥提起这茬的原因,何况这件事很符合汉末魏晋时期所谓的名士之风,大可以传为一段美谈佳话,于是二人乐得点头承认:“是,家父在世时是提过这么一嘴”。

  赵骥还以为三国演义的故事的确是真的,高兴的拍腿说到:“那好,我们如今也效仿两位先贤,办一场雍、益二州士子的辩论会,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两个人来办,辩论主题就定为如何治理关中,到时候我要亲自参加”。

  “喏”,张表、杨嚣齐声答应,心头也不约而同地打定主意,回头就通知与自己相熟的世家子弟抓紧准备,看来相当一部分关中郡县的官员会在这场辩论会中诞生了,大伙儿又出钱又出粮又出人的帮着赵骥稳固关中,可不为的就是这么一天嘛。

  数日后,辩论会如期举办,有资格列席的都是给赵骥献过钱粮的家族的子弟,至于有才干但之前没站对队的家族,对不起,那你过不了我的政审,再有能力我也不会用你。

  辩论过程非常激烈,两路人马唇枪舌战,要不是有赵骥坐镇的话,很可能当场打起群架来。

  张表、杨嚣都给自己相熟的朋友私下透露过赵骥的喜好,于是有大谈盐铁论的,有深入浅出管子的,甚至还有懂墨家技巧的,反倒是谈论经学的不多,因为张表和杨嚣都说过,赵将军无论对古经学还是今经学都是一窍不通,也不感什么兴趣。

首节 上一节 4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