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42节
杨嚣见赵骥并不反对,心中添了几分自信,于是便又说到:“略阳战败的参军马谡犯了弃军之罪,按律该斩,可我听说他在荆襄士人中地位甚高,如果诸葛丞相要杀他,则必然要面对荆襄系内部的极力反对,如果不杀他,又无法给朝堂其余派系一个交代”。
“诸葛丞相现在的处境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一样,征北将军不必管他最后做何决定,只需此时公开支持诸葛丞相,杀或不杀马谡我们都支持,这样就能缓和与相府的关系,丞相自然也不好再追究将军擅自出兵的事情”。
果然是士族子弟,喜欢着眼于庙堂来看待问题,赵骥心中暗想,这回真是捡到宝了。
自己麾下的首席谋士郑度向来只从军事角度谋划战略,所以之前才会不得刘璋重用,赵直更多的是干情报工作,张表、杨戏、阎宇乃至句扶、柳隐、孟琰等人更是不具备做战略决策的能力,杨嚣这个累世三公家族出身的士人正好能填补自己麾下的空缺。
杨嚣继续说到:“诸葛丞相此番劳而无功必不甘心,如果来年他能再次出兵陇西的话,张郃必定无力攻打陇关,如此我军就可以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了”。
赵骥对杨嚣的建议深以为然,可惜身在关中的杨嚣并不清楚蜀汉朝堂详细的斗争形势,只能从大方向上进行分析,不能具体负责落实,赵骥还需要一个能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的执行者,这个执行者必须身处朝堂,还得擅长政治斗争。
熟思片刻后,赵骥提笔写了一封信,然后叫来关兴:“安国,你派可靠的人把这封信送到成都交给陈祗,记住,一定要办得隐秘”。
就在赵骥联系陈祗的同时,天水的汉军大营中正吵成一片。
车骑将军刘琰之前因为提议退兵被马谡当众驳斥,丢了个大脸,现在终于逮到了找回面子的机会,他指着一众荆襄文武肆无忌惮的说:“哼,当初我说不要和张郃硬拼的时候,你们不都口口声声说定能取胜的吗,你们不是说我胆怯畏战吗,现在看看到底谁才是弃军而逃的胆小鬼”。
性格暴躁的杨仪才不怕这个有名无权的车骑将军,马上就跳了出来反驳道:“马幼常现在是死是活还不知道,不知车骑将军怎么就给他定了弃军而逃的罪名了,要是打了败仗就治罪的话,那全天下还能有几个活得下来的将军”。
刘琰横了杨仪一眼:“马谡没罪难道还有功不成,他不是弃军潜逃还能是什么,莫非张休、李盛、黄袭等将领都在胡说,或者杨参军觉得逃回来的士卒也是在故意陷害马谡”。
马谡弃军这件事实在是太清楚了,杨仪一时间也想不出更多的辩解之辞,刘琰见他不说话,更加得意地说到:“其实当初要在略阳阻击张郃也行,但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放着魏延、吴班、高翔、陈式这么多宿将不用,偏偏要用一个没领过兵的马谡担此重任”。
这句话就分明不止说的是马谡了,刘琰仗着老臣身份口无遮拦,但帐中其余无论是荆襄人、益州人、东州派、元从派都不敢搭腔,只有同样说话不过脑子、且心中一直不满的魏延一拍大腿附和道:“就是,要是当初让我去,决不会让张郃讨得了好”。
“都给我闭嘴”,向朗这几天火大得很,一改往日老好人的形象,“丞相座前,轮得到你们放肆吗”。
眼见向朗发了火,就连嚣张惯了的魏延也嘟囔着歇了气,帐中顿时一片肃静,诸葛亮这才缓缓开口:“马谡的事等战后再说,现在先议一议战事吧”。
相府僚属们已经事前通过气,主簿胡济率先说到:“我军虽有略阳之败,但大军主力未伤根本,现今有赵云、赵骥隔绝关中,洛阳魏军无法西进,不如尽快北上寻找张郃决战,一胜可定陇山以西”。
领军将军吴班则另建议说:“祁山、上邽皆未攻克,我军若要北上,还须留兵防备二地魏军断我归路,何况张郃所部行踪不定,战与不战并不在我,与其如此,不如不理张郃,先全力拿下上邽,再安心对付张郃不迟”。
诸葛亮沉思一会儿,问杨仪道:“威公,我军还剩下多少粮食,可以支持多久?”
“额…”杨仪面露难色,“我军出征携带了三个月的粮食,现在已经过了一个半月了,刨开必须留给归程的半个月时间,还剩下一个月的粮食可用”。
“只有一个月呀”,诸葛亮扶着额头盘算,大军北伐刚进入祁山道时,就围攻祁山堡不克,好在祁山守军只有千人,所以在留下数千兵力警戒后,主力就继续北上了。
第109章 班师撤兵
等到进入天水后,本以为陇西诸郡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偏偏又碰到雍州刺史郭淮正在巡视陇西,这位曹魏的名将第一时间就放弃了分兵把守的打算,赶在汉军主力到来前,及时把陇西的万余军队全部龟缩进了关键位置上的上邽城。
汉军已经围攻上邽很长时间了,在郭淮的坐镇下,这座城池怎么看也不像是能在一个月内攻破的样子,而且北边的张郃也绝不会坐视汉军全心全意地攻打上邽而毫无动作。
正在诸葛亮计较时,忽有一人朗声请令道:“末将在上邽城内多有故交,我愿潜入上邽刺杀郭淮”。
诸葛亮抬眼一看,站在面前的是新附的降将姜维,这是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他的父亲姜囧原是天水功曹,死在了平定羌氐叛乱的战事中,是忠于汉室、死于国事的忠臣,姜维虽然身在魏境,但因为家庭教育的关系一直心怀汉室。
汉军进入天水后,姜维被家乡冀县的大族推举前去迎接汉军,与诸葛亮一见后大受青睐,出于笼络陇西人心的考虑,也因献城的功劳,姜维被任命为相府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号,封当阳亭侯。
诸葛亮自然是看不上刺杀这种手段,可姜维的忠义却可见一斑,他不愿这样出色的年轻人白白送了性命去博个万一,当场否决了姜维的提议,但心中却大为好感。
思虑再三,诸葛亮安排魏延领军三万在城北设下阻击阵地,自己亲自督率大军猛攻上邽,希望至少能在粮尽前全据天水,作为将来再攻陇西的前进据点。
在探明汉军的部署后,张郃带兵逼近魏延所立的阵地,在观看了对面的阵势后,他很快就放弃了强攻的打算,而是派出小股游骑绕过魏延,直接杀到上邽城下的汉军外围阵地炫武扬威一番,然后在马岱率领骑兵赶来前扬长而去。
上邽城内的守军本已苦守多时,现在见到援兵到来,顿时在城头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声,城内原先有些动摇的人也不得不止住了自己的心思。
上邽城外地势开阔,魏延根本无法完全阻隔张郃的增援,此后数日,每当汉军主力发动攻城时,张郃就派出骑兵绕过魏延从背后进行袭扰,迫使诸葛亮分出部分兵力防备身后,使得汉军想要破城就更难了。
猛攻十余日,效果反而不如原先,上邽依旧巍然不动,张郃又坚决不肯南下与汉军主力决战,诸葛亮苦思无计,眼见军粮将尽正自惆怅间,霍弋突然报说廖化从汉中传来书信。
汉中能有什么急事?诸葛亮有些纳闷,拆开信件一看,顿时被气得把信重重拍在案上:“幼常欺我!”
原来自赵骥出兵关中后,自知未能恪尽监军之职的廖化就加强了汉中各处路口的防备,生怕再惹出什么差错来,这日巡路士兵来报,说抓住了一个形迹可疑的人,问他什么都不说,逼急了就说自己认识廖化,要士兵带他去见。
廖化一见后大吃一惊,这人竟然是马谡,他已经知道了马谡战败生死不明的事情,但怎么也想不到马谡竟然活着,还一路潜逃到了汉中。
廖化不是向朗,他可没有私放马谡的胆量,任凭这位往日高高在上的相府高参万般恳求,廖化还是一边把马谡软禁在府里不声张,一边往天水急书禀告诸葛亮。
诸葛亮尚存的最后一丝倔强被这个消息击得粉碎,他不由得想起了看出自己对马谡欣赏之意的刘备临终前对自己的告诫:“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之”。
“先帝呀,是臣错了……”
第二天,诸葛亮不顾向朗等人的强烈反对,下令全军撤回汉中,只是在撤退前,他给霍弋授兵三千前往陇关,以霍弋为主将,原先赵云委任的守将赵统为副,共同防御陇关。
张郃没有追击诸葛亮,而是分兵收复归降蜀汉的各处郡县,同时自己亲率三千骑兵往陇关而去。
到了陇关后,望着关城上招展的旗帜,张郃略带不甘地下令道:“撤,打不了”。
张雄不解地问自己的父亲:“我看关上汉军不过数千人,我军如果以主力攻打的话,未必夺不下来”。
“汉军已有防备,还打什么打”,张郃无奈道,“陇山本非用兵之地,我军又尽是骑兵,不利攻城,如果强攻的话,不折上个万余人休想破关,还不如留着力气来年守陇西”。
陇关城头,望着魏军骑兵绝尘而去的霍弋松了口气,转身对旁边的赵统说:“把魏军退兵的消息报给镇东将军吧”。
赵云接到赵统发来的消息后,转手就让人送给赵骥,然后叹口气道:“唉,可惜,丞相算无遗着,可还是没能料到马谡竟然……唉……”
赵骥却没有赵云的那般感慨,他笑着把信递给郑度:“丞相果然心思周全,他这是已经在为将来全取陇西后进入关中埋伏子了呀”。
郑度看了信问到:“孔明分明已对你起了疑心,你打算怎么办?”
“丞相现在没工夫理我,光一个马谡就够得他头疼的”,赵骥笑道,“而且我在成都有帮手,郑公你是不知道,那可是个搞斗争的高手”。
郑度摇摇头说:“你的帮手再厉害还能厉害得过孔明,我不敢说孔明在战场上无人能敌,但在汉室朝堂上孔明可绝对称得上无敌,无论你还是李严,抑或其他任何人都跟孔明差得太远,万不可掉以轻心”。
“但我有一点比丞相厉害”,赵骥必须要给依附自己的幕僚们足够的信心,“我比丞相年轻得多,了不起了就耗呗,看谁活得久,看谁熬得过谁”。
诸葛亮带兵退回汉中,第一时间就下令把马谡收监关押。
从这个举动嗅出了一丝不对劲的向朗立即就求见了诸葛亮:“孔明,你可不能犯糊涂呀,你要是杀了幼常,看笑话的都是外人,寒心的却是一直鞍前马后跟在你身边的咱们荆襄人啊”。
第110章 斩是不斩
“向公!”诸葛亮顿足道,“大汉颓微,欲举一州而敌中原,若不能以法令严明吏民,如何能平定天下”。
诸葛亮的确是有了荆襄士人的拥戴才能在蜀汉朝堂大权独揽,但和很多权臣不同的是,他揽权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私人权欲,而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所以才会在杀不杀马谡的事上陷入无比的纠结和痛苦。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和诸葛亮一样,向朗其实是理解诸葛亮的,但当真正要损害荆襄士人集团利益时,他还是无法把朝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向朗和诸葛亮的思维不同,在他看来,要想压倒内部的反对势力,应该采取更为强力的手段,所以在诸葛亮主导的首次北伐兵败的敏感时刻,就更不能杀了马谡,这样会显得软弱。
向朗欲待再劝,主簿胡济却在这时进帐禀报:“丞相,大家都已经到齐了,就等你了”。
诸葛亮整整衣冠,恢复了往日庄严的神采:“好,走吧”。
“孔明!”向朗有些失去了理智,在身后近乎偏执地脱口喊道,“你可别忘了你是靠着谁才坐上这个位置的?”
诸葛亮步伐一滞,却没有回头,那双背对向朗看不见的眼眸中坚色大炽:“向公,我是大汉的丞相,不是哪一个地方人的丞相”。
说罢,诸葛亮步履坚定的走了出去,身后的向朗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了,他有些懊恼地跺了下脚,唉一声跟了出去。
中军大帐,马谡被反绑着跪在正中,现场在座的荆襄大臣们无不心有戚戚地侥幸期盼着诸葛亮能用手中的权力展现荆襄士人的团结与强硬。
其余的益州、东州、元从系大臣们则大多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你诸葛亮从刘备还活着时就天天说要行法以严,用这套说辞清理出了士族大量隐匿的财产和人口,哼,我倒要看看你今天杀是不杀自己违反了军法的心腹嫡系。
诸葛亮进帐端坐案前,沉默一阵后淡淡问到:“马谡,你可知罪?”
“丞相”,马谡泪流满面地抬头看向自己视若兄长的诸葛亮,眼神中充满了希冀,“谡…谡知罪,我不该弃城野战,以致于使得张郃突入平地”。
“马谡,你这是避重就轻”,刘琰一听就跳了起来,“你明明是……”
“住口!”向朗厉声喝止,如果眼神是刀的话,刘琰此时早就被向朗乱刀分尸了,“丞相问话,哪轮得到你插嘴”。
刘琰看着向朗满是狰狞的脸,顿时为之气慑,话说一半又讪讪的坐了下去,刘备活着的时候,他这个车骑将军还有几分威风,现在却不敢公开招惹丞相府中的区区长史。
诸葛亮扫视帐中一圈,这才继续一如往常的用平淡的语气对马谡说:“本相行事素来勿枉勿纵,你犯的是弃军潜逃的死罪,你明白吗?”
马谡闻言泣伏在地,他之前本已存了认罪伏法之心,但死到临头,“知罪”二字却还是怎么也说不出口。
诸葛亮叹了口气正准备说话,身侧的向朗突然猛地瞪了杨仪一眼。
杨仪私心其实并不喜欢马谡,两人年纪相仿又都是诸葛亮倚重的臂膀,平日里常被拿到一起作比较,可大多数时候他都是处于下风的那个人,心高气傲的杨仪自然不服气,但同为荆襄士人,此刻却不能不违心地站出来替马谡求情,特别是在向朗这位荆襄元老已经示意的情况下。
“咳咳”,杨仪清清嗓子,起身道:“丞相,仪有一言”。
“高皇帝困居汉中时,淮阴侯犯死罪而被太仆夏侯婴所救,再得萧何丞相举荐,才后有定关中、平河北、破项羽之大功,马幼常乃是荆襄名士,丞相昔日也多有夸赞,焉知其不能经此一败后有所长进,或许将来能为我大汉立下奇功亦未可知,何必轻易杀之”。
有了杨仪带头,胡济、郤正、董厥、樊建等众多荆襄籍相府幕僚也纷纷起身求情,所说基本都是人才难得,希望能给马谡一个以后将功赎罪的机会。
眼见士大夫们齐声求情,在场的荆襄武人如高翔、陈式也赶紧出言附和,就连吴班、王平等非荆襄籍的武将也只好随了大流。
向朗心情激荡地偷眼看向诸葛亮:看吧,孔明,只要我们荆襄人够齐心,就不难压服这些没人领头的一盘散沙,现在就连东州人、益州人也替马谡求情了,这下你总不用担心别人说你徇私下不了台了吧。
……
就在早些时候,成都的皇宫内,刘禅一面大快朵颐,一面指着面前的碟子对宦官黄皓说:“你也尝一个,陈奉宗送来的这些蜜饯当真不错”。
“还是陈令史忠心呀”,黄皓恭敬地服侍在旁,“陛下只是随口提了下南中产糖的事,没想到他就记在心头了”。
刘禅点点头认同黄皓的说法,他知道黄皓是得了陈祗的好处才会说这番话,但他无所谓,自己身为皇帝,身边总得有几个能说话的贴心臣子,陈祗就是这样的人,刘禅对他非常满意。
刘禅之前想取一批蜀锦赏赐宫人,但却被董允以诸葛亮划拨给宫中的额度已经用完给顶了回来,还把操办此事的黄皓给狠狠责罚了一顿。
后来黄皓就找上了在宫中口碑人缘俱佳的尚书令史陈祗,陈祗立即就用关家的名义从市面上收购了一批,以关嫣给张皇后礼物的说法送进宫中,既办成了刘禅交待的事情,又没给董允留下什么批评刘禅的口实。
刘禅知道这批蜀锦不是白给的,特意召见了尚书令马良,把陈祗好一通夸奖,暗示马良适当的晋升一下陈祗的官职。
马良也很喜欢陈祗,这个年轻人总是能在尚书台的一众属臣中猜中自己的心意,把自己交办的事情做得妥妥帖帖的,但如果刘禅想要插手尚书台的人事,往里面掺沙子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111章 挥泪斩马谡
马良没想到的是,当他拿此事试探陈祗的态度时,陈祗竟一口拒绝了,还坦承自己的确在宫中与关家之间牵了线,不过都是为了回报赵骥当年的提携之恩,不愿也无颜靠着皇帝的私宠升职,说这是他汝南陈家的家训,不敢违背。
不愧是名门之后呀,既顾念着往日恩主的旧情,又保持了士大夫的风骨,难得,难得呀。
马良本就有心提拔陈祗,干脆乐得做个皇帝的顺水人情,反正尚书令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和洽皇宫与相府之间的关系,于是晋升为陈祗为尚书郎,帮助自己打理政务。
陈祗前不久接到了赵骥的密信,让他设法在朝中活动一下,请动皇帝下旨赦免马谡的死罪,不过要把握好时间,要在诸葛亮处决马谡以后再把圣旨送到汉中。
陈祗非常为难,对他来说难的不是请动皇帝下旨,而是如何把握其中的时间,好在赵骥在信里说得明白,诸葛亮回到汉中就会处决马谡。
陈祗与赵骥看法不同,他认为以马氏兄弟与诸葛亮的关系,特别是在马良还在成都担任尚书令的情况下,诸葛亮多半不会判决马谡死罪,可能就是小惩大诫一番罢了,但既然赵骥言之凿凿,那自己也就依计行事便行。
按照上级的意见办错了,也自然有上级自己承担责任,可如果自己自行其是,万一办砸了可就得自己一个人来背锅了。
陈祗按照赵骥信里所提的诸葛亮撤兵时间,把马谡犯下弃军死罪的消息抢先告诉了马良。
马良本来不信,直到陈祗故作坦白说是赵骥特意托自己来告诉马良的,让马良在朝中早做准备,马良这才着急起来,赵骥和自己共过患难,自己一度想通过婚姻拉赵骥进荆襄士人的圈子,俩人交情非比寻常,没理由拿马谡的性命跟自己开玩笑。
事关自己的胞弟,马良不便亲自出面,于是由陈祗私下联系了蒋琬、费祎、董允、郭攸之、吕乂等荆襄重臣,联名向刘禅上书,请求赦免马谡的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