骥行三国 第83节
襄阳、南乡多少人口多少耕地,武陵和零陵又是多少,陆逊心知肚明,但此刻也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能拿回武陵和零陵总比没有强,也算是有个交待了。
何况……步骘的告急文书可是一天好几封的往江陵送,再不达成和议的话,谁就能保证诸葛亮不会真的率兵东进来给陆逊施压呢。
新的盟约就这样达成了,陆逊收兵退回江陵,吕岱也让开零陵放吴懿率兵由南中退回益州,完成了双方的地盘互换。
赵骥留下邓艾守襄阳,王含守樊城,自己率领主力经南乡入武关道返回关中。
接到消息后的诸葛亮也率兵撤出永安前线,不过他没有回成都去,而是携带天子北上进入汉中屯驻下来。
诸葛亮的身体情况已经非常不好了,历史上星落五丈原是十月间,而眼下已经入秋了。
第229章 实话实说
回到关中,赵骥专门设宴热情地接待了魏延,他以后进晚辈之礼向魏延敬酒道:“骥在汉中时,多蒙镇北将军教诲,奇袭关中本该是将军之功,某侥幸窃据,常怀愧疚,恨不能与将军并肩作战,为此当祝一大杯”。
魏延开怀大笑,对赵骥的态度非常满意,举起酒杯一饮而尽:“你和那些腐儒不同,我魏文长认你这个小兄弟,来,干了”。
赵骥举杯再敬:“骥昔日为司马懿困于上庸,幸得镇北将军出手相救方能脱困,不意今日关中危急,又得将军援手,当再祝一杯”。
“哈哈,这些都算不得事,军中同袍自然要相互帮衬,你小子以后有事尽管开口便是,本将最喜提携晚辈”。
“当真?”赵骥说了半天,等的就是魏延这句话。
“本将说话还能不算数吗”,魏延乘着酒兴胡子一吹,大包大揽道,“你说便是”。
“我军方下南乡、襄阳二郡,留兵镇守以后,关中军力颇为空虚,我想借调陇西姜维所部暂时协守关中,不知镇北将军可愿割爱?”
赵骥对姜维垂涎已久,之前就主动抛出过橄榄枝,可惜姜维没接招,赵骥这次打算借魏延的军令强留姜维,然后慢慢设法彻底收服这支汉家幼麟。
除了看中姜维的人才外,赵骥这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拔掉诸葛亮在陇西钉下的这颗钉子,背脊老是被抵着一把刀的滋味可不好受。
“都是朝廷兵马,不必分甚你我,陇西如今已成后方,兵马扔在那里也是无用”,习惯从军事角度看问题的魏延本就对姜维驻防陇西这事儿颇有微词,他觉得与其把姜维留在陇西无所事事,还不如借调给赵骥协守关中反而更有利于国事。
“多谢镇北将军相助,骥当再祝第三杯”。
姜维喝着闷酒,远远看见赵骥与魏延相谈甚欢,心中不禁纳闷:魏延这么暴脾气的人怎么会跟赵骥聊得到一处?却不知他的命运已在酒席间就被敲定了。
次日,赵骥分出襄阳一战的缴获犒赏魏延的部下,凉州兵将得了赏赐,纷纷喜笑颜开,军中一时间盛赞镇东将军爱兵如子,都觉得和关中军团联手作战是件美差。
只有姜维独自闷闷不乐,因为魏延已经以镇北将军的身份下令把他暂时划拨到赵骥麾下听令协防。
送走魏延后,赵骥当即下令姜维率本部兵马进驻函谷新城接替柳隐,直接顶到与魏军对峙的最前线去,然后让柳隐率部回撤郿县休整,加强对汉中方面的防御力量。
安排妥当后,赵骥留阎宇守长安,自己亲率李球部三千人马往箕谷去赴诸葛亮的约。
抵达箕谷后,赵骥让李球占据险要卡住谷口,然后在鄂焕及三百重甲士的护卫下进入谷道与诸葛亮会面。
与慎而重之的赵骥不同,诸葛亮乘坐的四轮车旁不过侍童两人、随从数名,且均未携带兵刃。
赵骥有些不好意思地逐退了三百重甲士,只带了鄂焕一人骑马上前相见:“丞相,你清瘦了”。
“国事繁重,不得不瘦啊”,诸葛亮虽然面色憔悴,但双眼依旧自带摄人心魄的一股威严,“不舍奇袭襄阳,好魄力,好计谋,好手段呀”。
“我没丞相肩上的担子重,不用顾什么大局,自然敢用险”,赵骥不敢看诸葛亮的眼睛,“君子与小人相争,君子总是会吃些亏的”。
诸葛亮听赵骥说得有趣,忍不住轻笑一下,看神态似乎就是长辈在和一个晚辈闲谈一般:“不舍谦虚了,夷陵之战你向先帝献计游击于湘水以西时,我便知你腹有良谋,非池中物矣,所以才会向先帝推荐于你”。
“后来你接连平定南中、奇袭关中、攻克河东、克服襄樊,的确称得上是我大汉第一名将”。
赵骥尴笑一下:“丞相过誉了”。
“可我有一事一直不解”,诸葛亮羽扇轻摇,淡淡问道,“我自问并没有对不舍做过什么,反而还有举荐之恩,为何不舍自平定南中时起就对我抱有戒心”。
赵骥沉默以对。
诸葛亮挥挥手,示意身旁的侍童和随从全部退下:“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我如今残躯一副,犹如风中之烛,不舍难道还有顾忌不成”。
赵骥思虑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同样吩咐鄂焕退开,然后娓娓说道:“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先帝兵败夷陵后,汉室内忧外患,危在旦夕,幸得一位千古名相东和孙权,内修政理,而后奖率三军平定南中,终于使大汉度过了最危险的关头”。
诸葛亮听得诧异,千古名相指的是谁不言而喻,可平定南中的明明是赵骥他自己呀。
诸葛亮并未插话,只是静静听着,任由赵骥继续说下去。
“那位千古名相举兵北伐,曹魏仓促无备,陇西四郡群起相应,隔绝陇山只在眼下,可就在这大好关头,那名相错用一人,致使曹魏援军突入平地,整个北伐功亏一篑”。
“再此后,那位名相五出祁山,但困于秦岭难越,虽每次交兵都占据上风,却终因粮草补给而不得不无奈收兵,最后溘然长逝五丈原”。
赵骥抬眼看着面前犹如风中残烛的诸葛亮:“丞相,我只是想改变这一切,我不想梦里的事情再发生一次,但我说出来不会有人信,如果当初我在汉中告诉你这个梦,告诉你马幼常会被张郃击败,你当时会相信我吗?”
“甚至说,丞相你现在会相信我说的这个梦吗?”
诸葛亮沉默了……赵骥口中的这个梦太离奇了,但是细细回想起来,有的细节偏偏又能合丝入缝。
杨洪曾告诉诸葛亮,赵骥预言夷陵之战的吴军主帅会是籍籍无名的陆逊,而且此人深谙兵法、不可小觑。
赵骥奇袭关中后,第一时间就派出赵统守御陇关,仿佛早料到了马谡会败于张郃手下。
还有赵骥那些仿佛天授的巧思神技所打造出的神兵利器……
再联想到赵骥天降红光的出场方式,素来不信鬼神的诸葛亮也犯起了嘀咕,难道真是天降将星于大汉吗?
第230章 星坠汉中
沉默良久,诸葛亮缓缓开口说道:“我的身子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天了,若不舍能做一个复兴大汉火德的忠臣的话,本相愿意把天下托付于你”。
“你能做到吗?”
没有要求指天起誓,没有要求扣押人质,仅仅是一句口头承诺,你能做到吗?
赵骥点了点头:“我现在所经历的一切对我来说不过是一场梦而已,如果可以,我愿意让大汉的火德永远燃烧下去”。
诸葛亮凝视赵骥良久,然后招手示意随从上前,推着四轮车缓缓离去,现在的他只能选择相信赵骥,否则好不容易恢复天下之半的大汉马上就会迎来一场惨烈的内战。
诸葛亮对自己之后的继位者能否战胜赵骥毫无信心。
回到汉中大营,诸葛亮病情日益加重,渐渐已到了不能下床的地步,天子刘禅亲临榻前探病,诸葛亮逐退左右,单独上奏道:“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
“臣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分符拥节,专掌钧衡,兴师北伐,未获成功”。
“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
诸葛亮的遗表,是一篇可以媲美出师表的、感人至深的千古名文。
刘禅痛哭流涕地握住诸葛亮的手:“相父,奈天下何?”
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诸葛亮用尽最后的力气说道:“愿陛下对赵骥信之用之,彼之才十倍于曹叡,可以兴复大汉,彼若一心拥汉,请陛下予他一世富贵,彼若狼子野心,臣也伏下了制他之策,请陛下勿……”
言未尽,诸葛亮溘然长逝。
当夜,长星坠于汉中,天愁地惨,月色无光,三军将士哭声震天。
大司农杨仪依诸葛亮遗命,率军拥天子返回成都。
长安,赵直急匆匆禀告道:“细作来报,汉中大军扬起白幡,诸葛丞相已经去了”。
郑度急忙道:“不舍宜速起大军进入汉中,占据险隘,控制住入蜀咽喉要紧”。
孰料赵骥意兴阑珊地回答:“不用了,我与丞相已经有约,只要我不反,他就愿意把权力让渡给我”。
郑度一听就急了:“天下大事,岂可以一言而轻信之”。
“放心吧,丞相是个顾全大局的人,他不会想他身后马上就开打内战的,他如果是个只顾一己之私的人,早就跟我兵戎相见了”。
郑度还想再劝,却被赵直在旁拉住,目视他摇了摇头,郑度看了眼神情黯然的赵骥,气得顿了顿脚,骂了一声“竖子”就转身离去。
回到成都,刘禅召集百官宣布了新的人事命令:赵骥晋升为骠骑将军,平尚书事,封郿乡侯,统内外军事。
马良转任丞相,平尚书事,与赵骥一文一武共揽朝政。
蒋琬则继续以尚书令的身份掌管内朝,代皇帝处理官员奏章。
魏延晋升车骑将军,被召还成都统领禁军。
其余官员也各有封赏,总算是顺利完成了诸葛亮之后的权力交接。
旨意传到长安,赵骥恭恭敬敬地领受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封赏,然后马上就用自己平尚书事的职权上了一封奏折。
奏折的内容很简单:请天子还都长安。
奏章一到成都,蜀汉朝堂立即就炸锅了,无论外廷的马良还是内朝的蒋琬,都表示现在绝不是还都长安的时候。
开什么玩笑,诸葛丞相都不在了,现在还都长安不是把刘禅这块肥肉往赵骥嘴里送吗。
新任丞相马良全不念与赵骥昔日的交情,公开上书表示魏军前不久才刚打过潼关,虽然被击退了,但说明关中还是很不安全的,不如等打下了洛阳再说还都的事情。
尚书令蒋琬几乎在接到马良奏章的第一时间就以皇帝的口吻做出了批示,还都劳民伤财,现在天下未定,这事儿不急。
谁知赵骥不依不饶,立即请主持长安宫殿营造的光禄勋向朗上了一道表,说是长安宫室已经营造完毕,还都长安这事儿劳不了民、伤不了财。
诸葛亮逝世前曾有遗命,吩咐荆襄众臣要屈己待人,只要赵骥不造反,就千万不要跟他拧着来,所以蒋琬现在非常无奈,赵骥的确没有造反,但是……如果他掌握了皇帝的话,以后造反谁还制得住他。
于是,蒋琬只好装聋作哑把奏章扣了下来当作没看到。
很快,平尚书事的赵骥就又上了第二封奏折。
赵骥认为身为内官的尚书令蒋琬不宜同时兼任益州刺史,并推荐陈祗出任益州刺史、裴徽出任荆州刺史、邓芝出任并州刺史,杨戏出任雍州刺史,张表出任河东太守。
至于原雍州刺史刘琰,赵骥认为这位元从大佬在雍州任上劳苦功高,应该回朝晋升为司徒这样的三公高官。
刘备设立的蜀汉官职制度是比较奇特的,主打一个没有规则就是最大的规则,按照两汉的三公设置来说,西汉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三公则是司徒、司空、太尉。
按说丞相是不该和司徒同时出现的,但刘备称帝后在任命诸葛亮为丞相的同时,又给许靖挂了个司徒的虚职,所以赵骥来了个有样学样,也让刘琰成为自己的许靖,借此收买人望。
与还都长安不同,马良这次投了赞成票。
在蜀汉原先的地方行政长官中,没有一个人是马良褡裢里的人,而赵骥推荐的人选中,陈祗是马良担任尚书令期间的老下属,并且有举荐陈祗出任河东太守的恩情,邓芝和马良一样是被开除出了老乡会后报团取暖的荆州乡党,都是跟马良说得上话的人。
更重要的是,蒋琬不再担任益州刺史了,此后会成为一个纯粹的内官,失去了对益州人事的建议权。
那么,放眼满朝,原先团结在诸葛亮身边的荆襄籍大臣现在能指望的还有谁呢。
已经驳过赵骥奏折一次的蒋琬不好再第二次强压,失去马良支持的他独木难支,只能无奈批准了这道人事命令。
第231章 仲达献计
就在赵骥紧锣密鼓进行人事洗牌的时候,兵败潼关的司马懿也正在洛阳向曹叡请罪。
“臣坐失南乡、襄阳二郡,臣有罪,请陛下治臣不效之罪”,司马懿递上请罪疏,然后深深拜伏下去。
曹叡望着司马懿低伏下去的头顶,很想真的罢免了他的官职,但作为一名成熟的政治家,他知道现在绝不是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回兵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