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餐馆通古代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131节

  任小天面露古怪的说道:“那就得问问薛仁贵的副将郭待封了。

  这小子自恃是名将郭孝恪之子,一直看不起薛仁贵这个平民出身的将军。

  这次出征吐蕃李治让他做薛仁贵的副将更是让他心中不爽。

  薛仁贵轻兵突袭乌海城时让他携带辎重在后方等待接应。

  等乌海城北打下来之后,面对薛仁贵催促行军的命令,郭待封不仅不听从,反而是选择了缓慢前进。

  这正给了虎视眈眈的吐蕃军队以机会,二十万吐蕃大军将郭待封的大军团团围住。

  薛仁贵为保辎重不失,只能放弃乌海前去大非川支援。

  但是这时候郭待封已然战败,辎重、粮草近乎全部被论钦陵缴获。

  薛仁贵在进无险要可守、退无粮草后援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和吐蕃决一死战。

  但是这种战斗的后果你应该知道会是如何,哪怕是李靖在世也是无力回天了。”

  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说道:“郭孝恪!你给朕养出来的好儿子啊!”

  任小天对郭待封这个将二代也是非常无语。

  郭待封和李景隆同样是将二代,同样被后人说是草包。

  但是李景隆那可不是真的草包,人家恐怕早就和朱棣私下穿一条裤子了,朱棣称帝后更是混了个百官之首的位置。

  但是郭待封这个货真价实的草包,不仅葬送了自己的性命,更是拉着大唐的十万大军一块跟着他陪葬了。

  任小天拍了拍李世民的肩膀道:“怎么样世民兄?我的建议如何?

  与其让这些无辜的将士战死在大非川,还不如让他们跟着你去打突厥人呢。

  要知道这批人都是李治精挑细选出来征讨吐蕃的精锐,打个颉利可汗率领的突厥应该不在话下。”

  李世民冥思苦想了一番,随后他和长孙皇后对视了一眼。

  长孙皇后冲他轻轻的点了点头。

  “也罢,朕就听从小天兄所言吧。

  毕竟朕也总不能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忠贞的将士无辜的送了性命。”

  李世民握了握拳头,下定决心的他一字一句的对任小天说道。

第205章 任小天的错误

  雍正急道:“小天,这个主意可是朕出的,你可不能把功劳都揽在你自己身上吧?”

  任小天一拍脑袋道:“我的我的,平日里装...那什么习惯了,差点忘了这个主意是你出的了。”

  李世民表情严肃的对雍正说道:“如果这次朕能打退突厥的进攻,就算朕欠你一个人情。”

  雍正笑道:“人情倒是不必,只要你们以后别这么排斥朕的身份就足够了。

  既然你也认可这个主意的话,那就让小天赶紧把李治给弄过来吧,战事可是不等人的。”

  李世民点点头正要给任小天说什么,朱元璋大手一挥拦住了他。

  “先别忙,咱还有几个问题要跟你们说,小天方才话里与实际情况还是有不少出入的。”

  任小天和李世民皆是一愣。

  李世民问道:“哦?朱老哥,小天兄的话哪里有问题?”

  朱元璋思索片刻后说道:“首先就是郭待封,他战败之后并没有战死沙场,而是和薛仁贵一同回到了大唐,后面虽然被罢了官但却没有因此丢了性命。”

  李世民摆摆手道:“此乃小事尔,届时朕自会处置于他。”

  朱元璋摇摇头道:“接下来咱要说的可就不算是小事了。

  咱不知道小天你是从哪儿得知的薛仁贵的事情,但是咱了解的薛仁贵并没有像你说的那么完美。

  薛仁贵性格优柔寡断且缺少战场谋略,兼之治军不严、纵容部下掳掠、效法白起坑杀降卒。

  虽然他也打过不少胜仗,但那也都是在大规模集团作战中作为先锋或者副将的身份出战的。

  依咱来看他不过是一员优秀的将领,难以称其为帅才,更遑论和李靖相提并论了。”

  李世民闻言疑惑的看向了任小天。

  任小天顿时有些尴尬。

  之前他为了节省积分,并没有兑换除了明朝以外的历史知识。

  没想到今天朱元璋的一番话就让他露怯了。

  好在任小天知错能改,赶忙用积分兑换了唐朝历史专精。

  等大脑中微微刺痛的感觉消失后,任小天从凭空多出来的记忆中翻到了关于薛仁贵的记录。

  虽然和朱元璋说的也有些微的出入,但是朱元璋也已经说的八九不离十了。

  任小天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道:“世民兄,这次是我的错,差点耽误了你的大事。”

  李世民愕然道:“小天兄何必如此?

  朕本来就只打算征调李治远征吐蕃的军队而已。

  要知道朕手下可是有许多大将呢,也不差他一个薛仁贵。”

  任小天摇摇头道:“幸亏这次不是什么要命的事,万一以后遇到什么大问题被我给搞错的话可就麻烦了。

  经过薛仁贵这事的教训也算是给我敲响警钟了,以后我会确保不会再发生这种事。”

  任小天也确实有些后怕。

  历史由不得半点歪曲这个道理他现在才算是真的明白。(此处是作者提醒自己的)

  朱元璋拍拍任小天的肩膀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就算是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咱们都是凡人呢?

  只是你以后说话行事还是要三思而后行,切记不可莽撞。”

  任小天郑重的点了点头道:“叔,我明白了。”

  李世民颔首道:“小天兄,放心吧,朕还是依然信任你的。

  只是朕还有一事不明,既然薛仁贵有这诸多的缺点,那李治为何还要用他做征讨吐蕃的主帅呢?”

  朱元璋向任小天投去了鼓励的眼神。

  任小天长舒了口气后说道:“或许在李治的心中薛仁贵也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具体是什么原因让他最终选择了薛仁贵为帅史料里也没有记载。

  原本最适合做逻娑道行军大总管的人应该是苏定方的徒弟裴行俭。

  裴行俭深得苏定方兵法真传,兼之曾任安西都护,威名响彻西域诸国。

  然而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门阀,加上他曾与长孙无忌等人合力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后。

  后世很多人猜测武则天由于裴行俭出身门阀加之反对立后一事,故而对他十分的厌恶和排斥。

  苏定方去世之后,裴行俭迅速被从西域调回长安担任文官。

  当时李勣、苏定方皆已故去,军中声威最高的也只剩薛仁贵等寥寥数人而已。

  薛仁贵虽然也出身自河东薛氏,但到了他那一代早就沦为了平民,这样的身份更能获得武则天的青睐。

  也或许正是由于武则天的干涉下,李治才只能选择当时远在高句丽的薛仁贵来做征讨吐蕃的统帅。”

  朱元璋点点头补充道:“虽然咱觉得薛仁贵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但是咱也不得不承认他在大非川之战中的决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

  真正让他战败的原因也如小天你刚才所说的一样。

  正是郭待封这个草包违抗军令被论钦陵击败,唐军失去辎重加之后路被断才导致了这场大败。”

  任小天继续说道:“就算是没有因为郭待封的事情遭遇大败,唐军这次远征十有八九还是会以失败告终的。”

  李世民不解道:“却是为何?

  吐蕃小国地广人稀,四十万想必是他们倾尽举国之力才能凑出来的兵力了。

  如果主帅指挥得当能够以少胜多将其主力歼灭的话的话,将吐蕃灭国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任小天摇摇头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时的吐蕃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就不是那个边疆小国了,他们能够灭亡吐谷浑、打服西域诸国,迫使李治放弃安西四镇的经略,这些足以证明吐蕃已经在军事上完全不弱于当时的大唐。

  甚至吐蕃趁着安史之乱的空当,居然顺势攻下了大唐的都城长安。”

  “什么?这怎么可能?

  叔父,不会是你又搞错了吧?”

  这下不仅是李世民,就连李承乾都坐不住了。

  他作为秦王府世子、当朝太子,自然对吐蕃也有所了解。

  让他没想到的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高原小国日后对大唐居然威胁如此之大。

第206章 决策失当

  李世民斥责道:“高明放肆!还不向你叔父道歉!”

  李承乾顿时躬身道:“叔父恕罪,是侄儿口出妄言了。”

  任小天摆摆手道:“没事没事,也不能怪你如此惊讶。

  大唐正赶上吐蕃最繁荣最巅峰的时期,换了谁都难以把这块难啃的骨头吃进肚子里去。

  其实说起来吐蕃和唐军野战的话是处于下风的,唐军在地势平坦的地方战斗力还是要强于吐蕃军队的。

  但是要进攻吐蕃的话,最大的困难就是吐蕃地处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原,普通人上到那里大部分都会有或轻或重的高原反应,哪怕是训练有素的士卒也不例外。

  何况吐蕃本来就地广人稀,想要在广袤的土地上找到吐蕃的主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吐蕃军队只要利用地形优势和唐军打游击战,时间一长必然能拖垮唐军。

  这样就算是薛仁贵不在大非川战败,在高原之上待的时间长了士卒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

  李泰胖脸上挤出一丝疑惑说道:“叔父,那难道就没有消灭吐蕃的办法了吗?”

  任小天摇摇头道:“李治从一开始的战略决策就有些想当然了。

首节 上一节 131/4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工:开局叛逆者,成为军统信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