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374节
萧方先是站在老刘立场上附合,尔后语气却陡然一转:
“不过袁绍四世三公,本就名满天下,自破许昌后,中原士家豪姓,各咱英雄豪杰更是蜂拥而归。”
“如今他虽僭越称王,却有了封侯赐爵的底气,更是引得中原英杰望风投奔。”
“长此以往,中原豪杰之心,便将尽归袁绍!”
“袁绍已手握六州之地,倘若再尽得中原人心,岂非更是如虎添翼,伐之不易?”
“所以方以为,主公就算不登基称帝,也当进位为王。”
“如此,主公方有足够的号召力,来与袁绍争夺中原豪杰人心,方有底气讨灭袁绍,实现匡扶汉室的鸿图大志!”
说罢。
萧方神色庄肃,向着老刘正色一揖:
“故方请主公,以匡扶汉室的大业为重,进位为王!”
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就算要扶老刘登上帝位,那也得按流程来。
先称公,再称王,尔后称帝,这是曹操开创的套路,历史证明这个套路很好用。
那老刘只需要摸着曹操过河就行了。
原本按照萧方的计划,是先要扶老刘称国公的,尔后再称王,最后称帝。
只是历史轨迹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袁绍称王这一事件,促使他不得不调整节奏,让老刘跳过称公这一步,直接称王。
不然你袁绍为王,老刘却只称国公,岂非矮了袁绍半截?
大堂内,众人再次沸腾,无不眼前豁然一亮。
原本暗自嘀咕的张飞,顿时惊喜若狂,再次跳了起来。
“兄长啊,军师言之有理啊。”
“你不称帝俺们理解你,怕被人说闲话嘛,这称王总没问题了吧?”
“袁绍那老贼一个外姓逆贼,他都敢称王,你堂堂刘氏皇族,天子钦定的皇叔,称王岂不是天经地义,谁敢说闲言碎语?”
张飞理直气壮的嚷嚷道。
关羽亦是起身,向着刘备一拱手道:
“兄长,愚弟也以为军师所言甚是。”
“兄长称王,方可与袁绍争夺中原人心,方有足够的号召力,统帅众英雄豪杰讨灭袁贼,匡扶我大汉社稷!”
眼见刘备之下,前三号人物都劝进了,众人顿时心领神会。
于是黄忠,太史慈,甘宁,张辽等众人,轰然起身,尽皆慷慨劝进。
看着群起劝进的众臣下,原本神色肃重的刘备,脸上表情渐渐变为惊异。
某一个瞬间,他眼中闪过一道微妙眼神。
他动心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如今萧方等众臣的劝进,便是大势。
在这种大势的推动下,老刘心态已在悄然间,发动了某种转变。
只是动心不过一瞬,刘备却叹道:
“尔等的心意,备都能体察,尔等所说的道理,备也知道。”
“只是自我大汉立国以来,莫说是异姓称王,就算是刘氏宗亲,又焉有不得天子诏封,自己称王的先例?”
“备若不得天子册封,自行称王,又与袁绍那等汉贼有何异?”
刘备一句话,把众人问住了,原本沸腾的劝进之潮,立时沉寂了下来。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皆是神色为难。
老刘话已说的很明白了,天子尚在,不得天子册封我就称王,那便形同谋逆!
可谁都知道天子是曹操的傀儡,不得曹操的允许,怎么可能下诏策封你老刘为王?
劝进劝到这里,似乎是走进了个死胡同。
就连萧方,此刻也眉头微锁,暂时想不出两全其美之策。
脚步声响起,打断了殿中的沉寂。
白毦卫匆匆而入,高声道:
“启禀主公,朝廷使者孔融已至寿春城外,欲入城向主公宣旨!”
第293章 我,刘备,皇族后裔,奉天子诏命,进位楚王!
孔融?
天子使者?
这两个身份结合在一起,不由令刘备神色一震,眼眸中惊奇之色顿起。
孔融刘备自然是熟了,那都是老交情,当年北海解围,算得上结下了过命交情。
至于天子的使者,傻子也知道,必是在曹操的授意下前来,代表着曹操的意志。
如今曹操已退往关中,与他暂时已无利弊上的瓜葛冲突,却为何千里迢迢派使者来寿春见?
还是派了孔融这个老熟人?
这就让刘备有些搞不懂了。
“曹操此人,最是能屈能伸,当初他不就无视杀子之仇,以天子名义封主公为大将军,只为挑动袁绍对主公用兵么?”
“如今他退往关中,实力正是最弱之时,眼见袁绍与主公全线停战,自然是心存恐惧,惟恐袁绍腾出手来对关中用兵,将他赶尽杀绝。”
“我料他这一次,必又是故伎重施,想借用天子名义给主公加官进爵,挑唆主公与袁绍开战,才好使袁绍无暇对他动手。”
“至于派孔文举来就更好解释了,无非是想利用孔文举与主公的交情,好打感情牌嘛。”
萧方轻描淡写几句话,戳破了曹操的动机。
刘备恍然大悟,不禁讽刺道:
“曹贼其心险恶,这一招可没少对我用,先有当年封我为镇东将军,鼓动我与袁术开战。”
“后来又封我为大将军,挑动我与袁绍交锋。”
“如今又是故伎重施,曹操这一招还真是轻车熟路了。”
萧方却不以为然,冷笑道:
“反正袁绍僭越称王,主公本来也要讨伐,收复中原也是势在必取。”
“曹操想借天子名义,给主公加官进爵,主公便开开心心收下,就当是意外的收获了。”
刘备眉头松展,想想也对,便令请孔融入城,自己则亲自出府相迎。
一来是显示对天子的尊重,二来孔融也是老朋友了,多年未见自然得亲自迎一迎。
一刻钟后。
马车停在了大将军府前,一位中年儒士手捧诏书,从容下了马车。
早已等候在府门的刘备,一见故人身影,忙是笑呵呵的迎了上前。
“十载未见,孔北海是风采依旧啊!”
刘备笑着上前,拱手一礼。
孔融忙是揖手还礼,笑看着刘备,感慨道:
“玄德公,当年玄德公北海相救之恩,融是铭记在心啊。”
“没想到北海一别,如今再见,玄德公已是雄踞江南半壁,手握雄兵十万,已成我大汉朝擎天之柱!”
“也是融眼拙,若早知玄德公乃如此雄主,融当年必抛家舍业追随,好助玄德公讨灭群贼,为匡扶汉室的大业尽我几分绵薄之力呀。”
这位孔夫子的后人,当世大儒,素来是眼界极高。
如今一见刘备,竟能敬重如斯,有如此高的盛评,可见其心下对刘备是由衷的折服。
刘备哈哈一笑,遂将孔融请入府中。
一番叙旧后,孔融便说明了来意,宣读了天子诏书。
果然如萧方所料,这是一道给老刘加官晋爵的诏书。
大司马大将军,兼领兖州牧,都督潼关以东诸州全部兵马!
这一道诏书,在刘备原有大将军的官职前,又加上了大司马的官位,可以说是再晋一级。
至于兼领兖州牧一职,明显是想挑动他与袁绍间的矛盾。
兖州现下在谁手上?
大部分郡国都在袁绍手上嘛。
你这个兖州牧,想要名符其实,那自然得去跟袁绍手里把兖州抢回来啊,这一抢不就动起手来了么。
“玄德公,天子的旨意就是这个意思。”
“与你说句实话,这道诏书,天子其实是在曹操逼迫下,不得已而下。”
“曹操这是一方面想拉拢你,一方面想挑动你与袁绍开战,其用心之险恶,你不可不察呀。”
孔融将旨意交给了刘备,转头就将曹操的动机如实相告。
刘备将圣旨恭敬接过,交给了陈到保存起来。
尔后,却是淡淡一笑,面带感激道:
“文举兄能将曹贼图谋相告,看来文举你这个朋友,备果然没有白交。”
话锋一转,刘备却正色道:
“不过文举前来的路上,想必已经听说,那袁绍已僭越称王!”
“备身为汉室宗亲,眼见袁贼谋逆岂能坐视不顾,哪怕没有曹操的挑唆,备依旧要讨伐袁贼不可!”
孔融心头一震,忙问道: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