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831节
公孙渊又是一震,惶恐之情再次涌上心头。
“父王,那些,全是我们的子民啊……”
公孙渊声音颤抖,心中满是不忍与挣扎。
公孙康不知该说什么,只是不耐烦摆了摆手:
“蝼蚁而已,牺牲就牺牲了,有什么大不了!”
公孙渊顿时哑然,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他欲再言,却见公孙康眉头一皱,眼中闪过一丝怒火。
公孙渊一震,心中的犹豫被瞬间驱散。
他深吸一口气,拱手说道:
“儿臣明白了,请父王宽心!”
公孙康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满意。
“你去吧,莫要让为父失望!”
公孙康再次叮嘱道,神色间是带着一丝不容违抗的威严。
公孙渊告退而去,心中满是沉重与无奈。
目送公孙渊离去,公孙康长长地松了口气,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萧贼,这都是你逼的~~”
大殿中,回荡着公孙康那心虚的声音,仿佛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借口。
……
汉营中。
攻城之战已然结束,襄平内外终于归于平静。
今晚,萧方没有下令水攻。
他心中自有盘算,要给城中叛军一个内乱的机会,让他们自相残杀。
大帐内。
萧方端坐在桌前,手中端着一杯小酒,轻轻抿了一口,眼神中透着一丝深邃。
就在这时,邓艾兴奋跑了进来:
“丞相,襄平有异!”
“哦?看看去!”
萧方放下酒杯,站起身来。
他来到营门,远望襄平城。
只见一切依旧,城墙上旗帜飘扬,守军似乎并无异样。
然这平静之中,却隐隐能听到一阵阵嚎声。
那嚎声与寻常的哭喊声截然不同,充满了痛苦与绝望,极尽惨烈。
甚至,让人听后只觉毛骨悚然,仿佛置身于人间地狱之中。
萧方思绪回转,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眼眸中闪过一丝惊色。
“莫非,公孙康吃尽了粮草,现下正在……”
他话未说完,但左右部下们皆已会意,无不变色,脸上露出惊恐与愤怒之色。
就在这时。
巡骑归营。
他们将越城出逃的襄平百姓,带回了汉营。
萧方立刻赐给百姓们酒食。
几名百姓感恩戴德,尽皆跪谢。
酒食端上,百姓们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此刻也顾不上许多,狼吞虎咽起来。
“你们说说,襄平城怎么回事?”
萧方问道,声音疑惑。
他一提此事,百姓们瞬间脸色悚然,仿佛回忆起了世间最可怕的噩梦。
几人再次扑倒在萧方面前,声音颤抖说道:
“丞相,求您救救我们襄平人,公孙康正在派士卒大肆……”
饥民战战兢兢将实情道出,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血与泪,让人听后心如刀绞。
众将脸色骇变,眼神愤怒与震惊。
“公孙康畜牲不如啊!”
张辽愤然骂道。
众将也纷纷愤慨大骂,对公孙康的皆是谴责与愤怒。
“救救我们吧~~”
百姓们苦苦哀求,神色皆是绝望与期盼。
萧方脸色阴沉,怒火在心中熊熊燃烧。
他深吸一口气,许下承诺:
“放心吧,我承诺你们,我会以最快速度攻破襄平,救你们于水火!”
百姓们闻言,纷纷磕头谢恩。
“将他们送往河阳城安置吧。”
萧方摆手说道。
众百姓拜谢而去,大帐中再次恢复了安静。
邓艾一拱手,愤然道:
“丞相,公孙康残暴不仁,我们该怎么办?”
萧方猛一拂手,厉声道:
“攻破襄平后,辽东军全杀了,我要为这些无辜百姓报仇!”
第703章 打开缺口,吾要让公孙康断了外援的念想!
邓艾敏锐的察觉到萧方身上,那股愈发浓烈的狂杀之意。
那是一种仿佛能将天地都撕裂的汹涌气势。
“公孙康,我萧方在此立誓,定要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萧方咬着牙关,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带着无尽的忿恨与决绝。
“公孙康这个畜牲,简直无耻至极!”
张苞怒目圆睁,紧跟着破口大骂,脸上的青筋都因愤怒而暴起。
“公孙康此举,当真丧尽天良!”
马谡也长叹一声,眼中满是悲愤。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公孙康的恶行虽可恨,却也不是一件坏事。”
马谡皱着眉头,缓缓分析道:
“臣粗略估算,辽东军凭借此举,或许还能再支撑一到三个月左右。”
“丞相,不能再拖了!”
赵云满脸焦急,急道:
“再拖下云,城中的百姓恐怕都要死绝了!”
众将听闻,个个义愤填膺,纷纷愤慨请战。
一时间,营帐内群情激奋,喊杀声仿佛要冲破营帐。
萧方猛地一拍案几,巨大的声响让众人都为之一震。
他站起身来,目光如刃,大声令道:
“全军尽出,给本相日夜不停攻城!”
攻城令一下,汉军将士们如猛虎出笼,对襄平城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猛攻。
围城已有半年之久,汉将们心中早已积蓄了无尽的杀机,这股杀气此刻被公孙康的恶行彻底点燃。
公孙康见状,只能拼死催督辽东军守城。
辽东军虽士气低落,但在公孙康的逼迫下,也不得不拼死抵抗。
连攻数日,汉军将士们奋勇杀敌却死伤无数。
公孙康凭借着城池的坚固,以及辽东军的拼死抵抗,勉强守住了城池。
不过,辽东军同样死伤惨重士气低落。
汉军攻势凶猛,若再这般强攻下去,必能将公孙康的兵力消耗殆尽。
襄平城破似已是近在眼前之事。
公孙康此时已无可选择,只能硬着头皮死守。
他将一切希望都寄托,都在了高尚武身上,盼望着高尚武能前来救援。
……
西牛城,气氛却截然不同。
高尚武望着眼前丰盛的酒肉,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满是忧虑。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