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29节

  孙权单独召见了陆逊,他将“奇袭荆南”计划泄露一事讲述给陆逊听,最后不忘补上一句。

  “伯言以为,是谁走漏了风声?”

  陆逊眼珠子一定,“看来,主公是怀疑我陆逊了!”

  孙权沉吟了一下,不置可否。

  奇袭荆南,计划泄露,这是关乎江东疆土能否拓宽,关乎江东的破局,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儿,孙权不可能不慎重对待。

  “哈哈…”陆逊笑道:“主公最不该怀疑的就是我!”

  唔…

  孙权那紫色的胡须微微抖动,碧绿色的眼睛也缓缓张开。

  “你接着说。”

  “主公,虽我陆家曾与伯符将军有些仇怨,可那时伯符将军依附于逆贼袁术,他也是受到此逆贼的蒙蔽,才杀我伯父,使我陆家损伤过半,可这些年,随着江东的稳固,陆、孙两家的仇怨早就烟消云散。”

  “而我陆逊,作为主公的幕僚,为主公抵御山越,招降山越,携江东各大家族向主公效忠。为表功劳,主公将伯符将军之女定婚于我,虽未完婚,然我陆逊对主公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何况,如今江东之局势,表面平和,背地里暗潮汹涌,无论是陆家,还是吴郡四大家族、会稽四大家族,与江东孙氏根株结盘…是决不会背叛主公!”

  听到这儿,孙权眼睛再度眯起,反问道:“你的意思,是八大家族之外,有人会背叛孤?”

  “周瑜不是已经背叛了主公么?”陆逊眼芒似刀。“从他提出要带兵西征巴蜀起,就已经背叛了!他是要逃离江东,逃离主公的掌控,巴蜀不是传言要出一个皇帝么?主公不也是因为他的‘背叛’,才…”

  陆逊的话戛然而止。

  可恰恰这番话,让孙权那碧绿色的眼瞳开阖,额头上青筋抖动。

  陆逊的话让他回忆起了一段“不愿提及”的往事。

  建安八年,这是孙权上位的第三年。

  这一年,他的岳父,手握兵权的徐琨死了;

  同样,他的舅舅吴景死了;

  建安九年,孙权的三弟偏将军孙翊死了;

  建安十一年,江东的藩属,国中之国的太史慈死了;

  建安十五年就厉害了,解决完赤壁与南郡一系列的遗留问题后,江东死了一票人。

  包括征虏将军孙贲;

  偏将军周瑜;

  荡寇将军程普;

  以及…终身监禁的平南将军孙辅。

  ——这中间,好一副“君臣和睦,兄友弟恭”的画面!

  ——又怎么可能有阴谋论呢?

  …

  …

第31章 明以洞察,哲以保身

  东吴的国主孙权精通于制衡之术。

  他极善于平衡江东各股复杂的派系。

  而他这份独有的制衡。

  表面温婉,可背地里不知道染上了多少鲜血!

  为了达到绝对的平衡,江东内部的三股派系,孙权始终在削弱、维系与扶持的抉择中。

  倒是陆逊最是通透…

  赤壁之战后,有人的权利太过强横,所谓——“功高震主!”

  以孙策旧部周瑜为首的“淮泗征伐”一派…理所应当要削弱。

  以本土氏族“顾、陆、朱、张”为首的江东一派也要扶持与加强,以制衡“淮泗”一派。

  至于中间夹着的,则是淮泗派中的分支,以鲁肃、诸葛瑾为首的“淮泗流寓一派”!

  所谓三足鼎立!

  大的“三国”鼎足而立!

  可各国内部,又岂不是夹杂着“小三国”呢?

  这些小三国又岂不是鼎足而立,互相制衡?

  至于周瑜背叛。

  并不是广义上的背叛。

  那时候,整个大汉都在传言,益州要出天子、吴懿的妹妹要做皇后。

  偏偏那时候周瑜放弃在南郡与曹操的对垒,提出要西进巴蜀。

  巴蜀、江东数千里之遥,周瑜带兵进去了,孙权还能控制的住么?

  之后嘛…

  孙权的眼神明显闪躲了几下,不过很快,他又变回了那个威仪棣棣的东吴国主。

  “伯言说笑了,兄长逝世时便嘱咐我,内政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我示公瑾如长兄,长兄于我何来背叛?至于公瑾的死,孤痛心疾首!”

  话虽这么说,可很明显孙权望向陆逊的眼神变了,变得亲和了不少。

  俨然,他对陆逊恢复了信任,且这份信任外,又多出了一分惊喜。

  “伯言先退下吧!”

  “唯!”陆逊拱手告退。

  待得他走远,孙权的儿子孙登从帷幕后走出。

  孙权朝他感慨:“除了孤,想不到陆伯言成了最通透的那个!”

  孙登目光灼灼,感慨道:“是啊,父亲麾下又多了一个可堪大用的帅才。”

  帅才?

  听到这个词,孙权眯起眼,“终究这帅才太过年轻!”

  孙登则先是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他望向宫殿中高挂的舆图,目光之处正是荆州方向,“关云长神武无双,若说弱点,唯独太过骄傲?若是鲁子敬、吕子明,他还会多少防备一些,可若是陆伯言,那…或许…”

  “或许如何?”

  “关云长必定不会将陆逊这么一个年轻将领放在眼里,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伯言能为父亲立下奇功!”

  听得儿子如此欣赏陆逊。

  孙权感慨道:“看来,吾儿很看好陆伯言…”

  孙登颔首,“唯今,曹操麾下谋臣如云,刘备麾下有诸葛亮,父亲麾下鲁肃、张昭亦是肱骨之才,可再往后看呢?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曹操还能用谁?刘备还能用谁?关羽手下又还有什么可堪大用的谋士么?”

  孙登的一番话引得孙权的称赞,“吾儿看的远!”

  说到这儿,孙权吩咐道:“当务之急,当致信一封于江陵,让子瑜(诸葛瑾)密切关注江陵动向,至于荆南的吕蒙那边,继续按兵不动,此番,他关云长不动,孤也不动!孤等他先出招!”

  这…

  孙登补上一句,“那合肥?”

  孙权语气笃定,“也不动!”

  …

  …

  江陵城,驿馆内。

  诸葛瑾身穿燕居便服,心事重重的写下几个大字: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初来江陵的儿子诸葛恪在他的身边评价,“葛藤生长覆丛棘,蔹草蔓延在坟地…父亲吟的是《诗经·国风》中‘葛生’一篇,只是,父亲不是不喜欢这等‘兴、比、赋’兼而有之的文章么?”

  诸葛瑾笑着摇头,“葛藤里才能长出黄荆,荒凉的坟茔才能长出野葡萄,多好的‘赋、比、兴’,可虎父无犬子,怎么…这关公的儿子就长歪了呢?”

  提及这个,诸葛恪就懂了,父亲写下的这一篇“葛生”是与近来江陵城大街小巷,人人茶闲饭余的谈论的话题有关。

  已经两天了…关羽第四子关麟关云旗公然对抗关公,于众目睽睽,大庭广众之下提出要父亲下“罪己书”!

  这等消息,在古代不可谓不劲爆。

  俨然,已经成为了整个江陵城坊间的谈资,无数吃瓜百姓翘首以盼着事态的发展。

  诸葛恪感慨道:“为人子者,纵是聪明机智,却也不能在父亲面前,骄矜自负!可…”

  诸葛恪顿了一下,继续道:“可离谱的是这关麟如此不孝,关羽却并未责罚,这点,孩儿看不懂了。”

  在江东,诸葛恪被人称作“神童”,聪明机敏。

  与顾谭、张休等人常伴孙权的长公子孙登一道学习,算是世子从小到大的伴读了。

  许多时候,世子孙登疑惑的问题,还是这位诸葛恪为他指点迷津。

  此番在江陵等候父亲,是特地出江东,跟随父亲见见世面。

  倒是没曾想,还真的开了眼界。

  刚到江陵,就听说关麟与其父关羽在大庭广众、军营校场之中针锋相对,这股子傲劲儿,就连诸葛恪听闻都直觉得不可思议。

  至于为何关羽未做责罚…诸葛恪没看懂,诸葛瑾却看懂了几分。

  “元逊(诸葛恪)可听闻,这对关家父子是因何事争执?”

  “似乎是考武?以狼考武!”

  “不!”诸葛瑾用笔轻轻一点儿子额头,“为父总教授你的‘明以洞察,哲以保身’,你都学到哪里去了?”

  “看事情不能只看表象,要看其内在,比如…关家父子之争引子在于关麟不识武艺,却能在考武中拔得头筹,关云长神武无双,如此神武之人岂会允许子女不学武艺?”

首节 上一节 29/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