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56节

  “右臂…”貂蝉语气笃定,“灵雎的右小臂上是有一处梨花胎记的,我记得很清楚…人或许会变,可…可胎记不会变啊!”

  噢…

  关麟颔首点头,他思虑了片刻,“也罢…我会告诉手下部曲们,也告诉我民间的力量,让他们特别留意十五岁,右臂有梨花胎记的女子,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寻到的,你的心态要放好,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要忧思成疾。”

  听到这儿…

  “啪嗒”一声貂蝉又跪了,关麟如此帮她寻找女儿,她…她这般年岁,除了跪下,又还能做什么呢?

  “我之前便说过了,既称呼你为师姐…便是一家人,无需这样。”

  关麟又一次扶起了貂蝉。

  貂蝉梨花带雨,尤是感动…

  就在这时。

  “云旗弟,说完了没呀?”

  俨然,外面的张星彩等的不耐烦了…

  两人在正堂内畅聊的时间也有些忒久了。

  貂蝉连忙擦拭干净脸上的泪水,她款款道:“不曾想,让星彩姑娘等这么久…那,小女子便先告退了。”

  说话间,貂蝉就要走。

  关麟却补上一句,“星彩年龄还小,貂蝉师姐千万不要介意…也不要把你的身份告诉别人。”

  “好。”貂蝉款款的点头,然后打开了门。

  却见张星彩快步走入,急不可耐的问道:“云旗弟可聊完了?”

  “完了。”

  “我爹唤你——”张星彩补上一句,可偏偏这四个字,脱口之际…让她的面靥突然就变红了几许。

  “张三叔?唤我?”关麟反问…

  “你去了就知道了。”张星彩的语气显得有些扭捏,见关麟还不为所动,她一把拉住关麟的手,就往这正堂门外走去了。

  貂蝉看到这一幕,不由得莞尔一笑,像是想到了国相府,想到了凤仪亭,想到了她的义父,想到了她的男人,也想到她“不得已”却肩负起天下苍生的年轻时那傻傻的、痴痴的模样。

  她不由得心头喃喃:

  ——『终是不再年轻了…』

  ——『云旗,星彩…你们的这份年轻,真好!真好!』

  …

  …

  江陵城郊,深夜的沔水山庄火把摇曳,脚步声此起彼伏。

  不少人围在这工房门口。

  昔日引虎豹骑进入落日谷的丐帮七袋长老“张方”,此刻看着那敞开的工房大门,不由得感慨道:“都怪我,疏忽了…竟让人盗走了一枚连弩。”

  此刻,沔水山庄的主人黄承彦姗姗来迟,一干丐帮弟子看到了他,纷纷让开了一条道路。

  黄承彦则迅速的步入这工房之中。

  “游坦之”与“史火龙”也在…连忙将这边发生的一切告诉了黄承彦。

  黄承彦微微吃惊,一边观察着工房的机关,一边感慨道:“能躲过这么多箭矢,如此身手,不简单哪!”

  “他(她)流血了…”张方指着地上的那已经干涸了的黑色血迹。

  黄承彦依旧捋着胡须,“若是这样,那这盗弩之人活不过一月了…”

  啊…

  张方与游坦之、史火龙俱是一惊。

  黄承彦却解释道,“这毒是根据你们帮主提供的毒方配置,三虫三花,初中毒箭时或许还没有太大的异样,可几日之后,身体就会虚弱至极,面色也会煞白…一日不如一日,到最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痛苦不已。”

  “那就没有什么解药么?”张方连忙问:“此人既然身法如此了得,想来背后是有势力的,再名贵的解药怕也能买的起!”

  “呵呵…”黄承彦笑道:“这三虫三花,她都不知是哪三虫、哪三花?解?用什么解?”

  说到这儿…

  黄承彦望着工房内那空落落的案几,感慨道。

  “只是可惜,被偷了一枚连弩!不过也无妨,对手若是拆开…那就变成第二个曹子和咯!”

  俨然…

  作为墨家机关术的传人,黄承彦还是很有信心的。

  而关麟的图纸,经由他的改进,那何止是防盗版…就连这连弩的内部,也是——别有乾坤!

  要么别拆开…

  拆开必见血!

  “之后,要千万小心,加派巡守…若再让贼人在山庄内来去自如,盗得军械,咱们如何向那臭小子交代?丢不丢人?”

  黄承彦提醒了一声。

  众人莫名的低下了头,这次…的确是疏忽了,谁也没想到,真的有人会夜探山庄!

  倒是黄承彦,因为方才提到了关麟…

  这让他想起了另外一件事儿。

  他向一侧迈开几布,然后示意张方、史火龙、游坦之靠近他,用只有身边几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轻吟道:“你们帮主书信中带的话,可能传到樊城内鲁有脚的耳中?”

  “能…”

  “那这襄樊,就有好戏看咯——”

  黄承彦的眼眸突然扁的精良。

  一把年纪了,却愣是表现出了一副满满的,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吃瓜群众的既视感。

  而他提及的所谓“好戏。”

  自然是指李藐。

  如果再准确点儿说。

  是经由李藐推波助澜后,那曹魏内部蓄势待发、轰轰烈烈、五马分尸、不死不休的世子之争!

  亦是曹魏宗室与世家大族的究极纷争!

  …

  …

  昨晚没赶出来最后一章..

  上午会补,见谅。

第211章 瞬间入戏——莫使金樽空对月!

  对于曹魏,风起云涌的江夏、襄樊之战,终于以关羽的大胜,江夏的彻底失守告终。

  双方偃旗息鼓,但如今的襄樊局势,张辽哪里敢走?

  生怕关羽一计之后又是一计,直接来个回马枪。

  如今,关羽都学会偷家了,这仗是越来越不好打了。

  而在曹操归来之际。

  整个樊城,仿佛也被笼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阴霾,有人欢喜,有人愁。

  樊城,一方馆驿,窗外小雪,烛台上的灯火若隐若现。

  灯下…两人跪坐。

  主位上的曹丕正聚精会神的读着一卷竹简,那是李藐托刘桢献给他的见面礼《九品中正制》。

  他一边看一边轻轻点头,虽是第一次看李藐的“著作”,却像是与他神交甚深。

  这种感觉,就如同昔日,他看司马懿为《孙子兵法》著写的《十辩篇》时一般,恨不得即刻将这人收入麾下。

  “子桓?怎样?”

  刘桢望着曹丕,望眼欲穿的等待着他的回答。

  曹丕重重的握紧这《九品中正制》的竹简,爱不释手,他念着上面的文字:“改察举制为九品选官法,制九格登用,皆由于中正。考之簿世,然后授任。”

  曹丕继续感慨道:“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从家世、行状、定品,将人才分为九等,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这‘九品选官法’比之察举制不知精妙多少,妙…妙不可言!”

  “公干(刘桢)这是为我带来了一个宝贝呀!”

  哈哈…

  听到这儿,刘桢总算是长长的喘出口气,他笑问:“不知子桓说的宝贝是这《九品中正制》还是书写这《九品中正制》之人?”

  “都有!”曹丕感慨道:“能写出如此妙策之人,必是一个妙人,看来…此李藐远非那祢衡可比,除了文才斐然外,他胸藏韬略,是有真才实学的,这一篇选官之法,更是切中当今时世的弊病!”

  《九品中正制》是李藐赠给曹丕的投名状。

  事实上,这是历史上,曹丕登基后,陈群和司马懿搞出来的这套。

  说是公平的选官之法。

  可事实上,这是一个很坑的选人制度。

  很简单去说,由中正官定士人的品级。

  那么…中正官是谁?

  中正官不是勋贵,不是外戚,不是宦官,是门阀氏族啊!

  可以说,如此选官制度,最终势必成为门阀士族的工具,为门阀氏族笼络人才。

  事实上,提到门阀氏族,曹魏这个政权,乃至于未来的“三家归晋”,还是很有说法的。

  曹操起家靠的是谯沛武人与颍川才俊的支持。

  也从那时候起,这两股势力相爱相杀。

首节 上一节 356/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