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57节

  最初的曹魏勋贵集团,是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为首的宗族派系。

  颍川才俊,因为身处豫州,则是形成了以荀彧为首,钟、陈、司马为辅助的豫州士族派系。

  顺便提一句,为何司马一族能跟颍川氏族玩到一起?

  这是因为司马懿的爷爷,曾做到过颍川的郡守,而颍川荀、陈、钟、韩之所以能成为颍川四大家族,是因为他们的“爷爷”做到过县长。

  司马家与颍川家族本就是深度的利益捆绑关系。

  而这两股派系,在荀彧、荀攸与夏侯惇、夏侯渊这一代还相安无事。

  或者说,豫州氏族与曹氏勋贵,在起初只是有小小的摩擦。

  可如果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荀彧死后,司马懿、陈群代替了老一辈颍川才俊,成为了新的豫州士族之首。

  接下来,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就是推行这《九品中正制》,将选官之权紧紧的握在他们手中。

  那时候的豫州氏族与曹氏勋贵就不止是小摩擦了,斗起法来了。

  直到,高平陵之变!

  而这中间,司马懿先后斗过了夏侯惇、夏侯渊一代;

  斗过了曹真、曹休这一代;

  最后又斗过了曹爽这一代!

  曹家宗氏彻底完蛋了,以颍川才俊为首的豫州士族真正意义上的掌权了,包括后期的钟会、陈泰都是颍川人。

  之后便是喜闻乐见的,司马家创造了氏族王朝。

  现在再去品,三家归晋,归的是谁?

  是特喵的以颍川一派为首的豫州士族的延续。

  曹操要知道,他一辈子才是打工人,尽给氏族打工了,他的心态保不齐就崩了。

  所以…

  三国真正的主线是什么?

  从来就不是什么曹操、刘备、孙权彼此的争斗,而是颍川的一个老太守(司马家)和四个县长(荀、钟、陈、韩四大家族),五个家族形成了深度利益捆绑的关系。

  然后率领豫州氏族,他们投资了士族之首的袁绍。

  而袁绍整了个分公司——曹操。

  他们就分散投资,最后分公司赢了,分公司的河南氏族们就开始步调一致的和分公司老板的族人斗。

  斗了三代人,终于成功了、掌权了,三家归晋了,创建了氏族王朝。

  这才是三国真正意义上的主线,也是曹魏这一支的主线。

  当然,这条主线贯穿了将近大几十年。

  现在,似乎还有些遥远。

  可在关麟看来,河南氏族与曹氏宗室的斗争,这一条“暗线”是能够利用的,是能够提前去推波助澜的…也是能够映射到“世子之争”中的…

  其核心点,便是这个《九品中正制》!

  关麟笃定,司马懿、陈群都是聪明人,这个几十年他俩琢磨出来的制度,拥有如何强悍的力量?无须详加阐述…

  同样的,这个制度能给曹氏勋贵带来何等破坏性的打击,他们也一定能前瞻的预判到,从而开始行动。

  关麟就是要李藐,用这个…去引起整个曹魏内部的斗争,去引起氏族与勋贵在世子争夺上的不同站位。

  曹操内部九个矿,如果一分为二,五个矿先打一场四个矿,那蜀汉这边的两个矿优势就大了。

  在关麟的布局中——优势在我!

  当然…

  此刻的曹丕哪里会想到这么多。

  他依旧是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份《九品中正制》,不时的感慨。

  “妙啊,妙不可言!”

  刘桢提醒道:“李藐的这份《九品中正制》我也看过,起初时也如子桓这般惊诧连连,可是越想,我越是细思极恐…”

  “理论上中正选拔人才是公平公正的,但事实上,中正也是人,也有家族,而中原与北方的家族盘根错节,如何又能做到绝对的公平呢?也正是因此,一着不慎,就有可能变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选出来的就都是氏族的子弟,氏族的门人了,如此,可就与这‘选官法’的初衷相悖了!”

  刘桢说了一大堆。

  “不…”曹丕的眼眸却在放光,“公干你这么一说,我反倒是觉得这位李先生更厉害了!”

  “啊…”刘桢一愣,连忙问:“这是为何?”

  “公干你想…”曹丕感慨道:“自从父亲称公后,清河名士崔琰反对,然后死了,荀令君反对,也死了,荀攸军师郁郁而终,各地氏族反对父王的行动日趋严重,一连三年,北方消停过么?而父亲的目的又岂只是一个魏公?终有一天,父亲是要称王的,乃至于…他…他还会…”

  “称帝?”刘桢惊道…

  曹丕却是起身,把门窗全部关好,方才坐回竹席上,一本正经的说:“父亲总说他所图无外乎是一个‘汉征西将军’,可这些年…时局所致,父亲称公,开国,用天子仪仗…这岂是征西将军能做的?父亲早晚是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只是…”

  曹丕顿了一下,将手中的《九品中正制》放置于身侧的案几上,却依旧将手按在上面,像是生怕他跑掉一般,他继续道:

  “父亲怕是也没想到,只是称了一个公,就能引起这天下氏族如此的反抗,怕是称王之后更甚,称帝…想都不敢想!”

  言及此处,曹丕缓缓站起,他指着这《九品中正制》的竹简,“而这一切,都会因为这一封《九品中正制》戛然而止,只要这个在,废旧立新,氏族就能看到希望…看到其掌握巨大权利的希望,而只要希望在,他们的利益在,他们何必去关心是汉家的王,还是曹魏的王,到时候…父王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就能得到这些氏族的支持!这三年北方的动荡也能彻底终结。”

  事实也的确如此…

  曹操称个“公”,荀彧都要死要活的拼命反对,都能引起整个中原与北方氏族的大动荡。

  可在曹丕朝时,受天子禅让,他都称帝了,但氏族中,却鲜有反对的声音。

  就是因为这“九品中正制”,何止是让氏族看到了希望,乃至于让氏族们都看到了“氏族王朝”的希望了。

  果然,刘桢提醒道:“可…氏族支持,是因为他们能从这选人制度中受益,但曹氏宗亲势必是反对的,他们怎能忍受‘中正’去定曹氏子弟的品级?这不是…不是变相削弱了宗室的利益么?”

  “两利相权择选其重,两害相权择选其轻…”曹丕感慨道:“除非父亲不打算称帝,否则…他必须对氏族做出让步…因为…”

  “因为什么?”

  “因为宗室更听父王的,因为宗室无论怎样,也不会反抗父王!”

  这一刻,刘桢看到曹丕眼中的光,他顿时懂了,他感慨道:“子桓是想利用这个赌一把,去争夺‘世子’之位么?”

  “哈哈…”曹丕笑道:“有你刘桢,有此李藐,还有司马仲达助我一臂之力,这世子之位,有何不可?”

  说到这儿,曹丕继续道,“方才收到子丹(曹真)寄来的书信,父亲就要回来了。”

  “公干,伱尽早安排我与此李先生见面,我有一种感觉,他会助我青天凌云,助我振翅高飞!不过…”

  “不过什么?”

  曹丕的眼眸中多出了几许担忧,“我是在想…李先生这等文采斐然者,子健也必定很是喜欢吧?”

  “植公子…”刘桢像是想到了什么,面色一下子阴郁了起来

  曹丕一下子就看穿了他的心意,“公干你放心,昔日父亲责罚你去江陵做苦,并非你平视我那妻子‘甄氏’之果,乃是因为父亲太喜欢子健了,他要用你来威慑于我!”

  “可如今…时局不同了,子健闯大祸,要倒大霉了,你回来的正好,你将此李藐带回来,更是对我,对父亲,对曹魏…大有裨益!”

  刘桢闻言连忙拱手,行了个大礼:“子桓公子过赞了,为子桓公子,桢总是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就在这时,曹丕走到了刘桢的身后。

  “你在江陵日子苦,身体势必也损毁了不少。”

  曹丕迅速的将他的衣衫取下披在了刘桢的身上。“如今外面小雪,天气冷,你多披件衣服!”

  一时间,刘桢的眼瞳中满是晶莹泪目。

  …

  …

  月入眉梢,驿馆的李藐躺在床上。

  他回忆起了,此前在江陵,秘密与关麟见面时,关麟对他的嘱咐。

  “你要接近曹丕,也要接近曹植,一明一暗,只有这样才能更灵活,更能够影响时局,当然这很难,对你的考验极大!”

  “你更知道,对于曹丕、曹植,曹操是他们的父亲不假,却更是枭雄,他就是从这大争之世中杀出来的,所以,他需要的继承人也是能在这大争之势中杀出来的,他不会介意儿子去争,也不会介意,儿子去建立自己的势力,他只会选择最强的,让最强的人继承这份江山!”

  “不过,曹魏的世子之位千万不能太早尘埃落定,得让他们斗,让氏族与宗室分别站队,斗的剑拔弩张…斗的越凶残越好,斗的两败俱伤!”

  那时候的李藐,听着关麟的话,只觉得此行凶险…

  不过,他喜欢这种凶险,越凶险才越能见证他的价值。

  不是么?

  “呵呵——”

  浅笑一声,李藐轻轻的道:“这《九品中正制》一出,曹魏的氏族与宗室就要分别站队了吧?好一个世子之位,好一个关四公子的妙计,好一个从大争之世中杀出来…”

  因为此前的总总,李藐对关麟的话一向笃信。

  事实上,关麟已经为他布好了一个个局,只等他一步步的往里深入了…

  当然,此间凶险,此间刀山油锅!

  可过去了…

  ——青史留名,流芳百世!

  想想他李藐追求的,不就是这些么?

  只是…

  突然间,李藐的语气暗淡了几许。

  “如今那曹子建闯下大祸,势必受到那曹操的惩罚…这《九品中正制》又赠给曹子桓,一升一降…世子之位不会尘埃落定了吧?”

  心念于此,李藐不由得有些担忧。

  曹植私自调动汝南兵马,致使江夏沦陷,这是李藐不曾预料到的,自然也是关麟不曾预料到的。

  而这一条小插曲,又会不会…引发出曹魏世子之位的尘埃落定呢?

  担忧,李藐的心头无比担忧!

  “咳…”

  轻咳一声,李藐收敛心神,已经不早了,不能再想下去了。

首节 上一节 357/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