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14节

  他连忙反问道:“可知是何事?”

  游坦之望了一眼关麟身侧的刘晔,像是有所顾虑。

  关麟扬手道,“刘先生是自己人,无须隐瞒,但说无妨…”

  游坦之总算开口:“是关乎此前工房失窃过一枚连弩,黄老…查出了些许端倪…”

  唔…

  关麟的眸光一沉。

  不由得心道:『竟还有这等事!』

  当即,关麟吩咐一声,“前面领路…”

  说话间,他朝刘晔、诸葛恪、士武、貂蝉等人示意,让他们自便。

  关麟则跟随着游坦之往山庄的工房方向快步行去。

  面色一改往昔的嬉戏,变得郑重了起来。

  …

  …

  樊城,一处格外普通的酒肆。

  酒肆二楼的房间内,炉子上炙着烤肉,温酒的酒注里冒着热气。

  杨修方才风尘仆仆的赶回,就接到了李藐的信,当即马不停蹄赶来这酒肆,此刻,他笑吟吟的从酒注重拿出热好的酒,为李藐斟上,又割下一块儿烤肉,送至他的盘中。

  李藐大杨修十岁,可从面颊上看就像是一个老前辈一样,排场十足。

  特别是那一股子“狂”劲儿…

  让人哪怕是看上一眼,都会觉得彼此间的世界,相隔——千里之外。

  待得一樽酒下肚,李藐方才开口:“德祖也不问问我?这么急,唤你来作甚?”

  杨修笑道,“李先生唤我自是急事,何况,若非李先生献出妙策,让子健公子率军赶往寿春,如今寿春城早就丢了,子健公子也无法将功补过…”

  “只是我没想到,李先生名义上还是子桓公子的幕僚,这么明目张胆的邀我,纵是子桓公子不知,可曹丞相的校事府,那么多眼睛,岂会不知啊!这如何不让曹丞相猜疑啊!”

  “何必猜疑?”李藐笑道:“我李藐一生做事光明磊落,我效忠的是谁?立场是谁?一目了然,何必藏着掖着?再说了,曹丞相如此睿智?我是谁的人,他早晚会看出来了!”

  “可我…”杨修眼珠子一转,“我听闻,李先生献给子健公子一策后,可是又献给子桓公子一策,那《九品官人法》我虽不知内容,却有些搞不懂…李先生如此行事,多少就有些‘朝秦暮楚’的味道吧?总不至于李先生还要留一条后路?”

  “这个呀?”

  李藐迟疑了片刻,“这事儿本不想告诉你们的,可既德祖问起,我若什么都不说,反倒真成了那两面三刀的小人!”

  说着话,李藐从怀中又取出一卷竹简,其上《九品官人法》五个字跃然呈现。

  “德祖与子健公子若不信我,那我就再把这《九品官人法》也献给你们好了,明日曹丞相就归来,子桓公子欲献上此法立功,子健公子也可以抢先一步啊…就是不知道,最后这《九品官人法》砸的是谁的脚?”

  这…

  杨修眉头一蹙,他岂会听不出李藐这话中的深意,“李先生的意思是,这《九品官人法》会让子桓公子犯了丞相的怒!”

  “自然!”李藐表面云淡风轻,声音中却添得了坚定与厚实。“这《九品官人法》乃是将选官之权从宗室的手中夺去,交给了氏族,以此妥协…换取曹魏内部的稳固,消除曹丞相称公之后、荀彧死后留下的中原与北方世人的仇恨,也为曹丞相称王增添砝码!”

  “只是,曹丞相一生用着氏族,却防着氏族,他岂会将如此权利交割给氏族。看起来,子桓献上的这《九品官人法》能缓解矛盾,可事实上,丞相行的是霸道,怎么可能屈服于氏族,向其妥协?子桓公子终究是搬石砸脚尔!”

  这…

  李藐的话震慑到了杨修。

  杨修紧紧攥着酒杯,胸腔中激荡良久,他的目光迅速的扫过了一遍这《九品官人法》,惊呼其精妙的同时,却也提出了质疑。

  “如此文章,怪不得先生能唬住子桓公子,可…可若依着李先生所言,依着这《九品官人法》中所言,如今的局势…江夏失陷,巴蜀又未下,整个襄樊的将军几乎悉数被一锅端了,三军士气低落,精神萎靡,如今…曹魏的内部可禁不住半点动荡了呀!这《九品官人法》至少…至少能稳住氏族,也给曹丞相一个喘息的机会,这个太难得了!如此看来,或许…或许曹丞相会迫于局势妥协了呢?”

  “哈哈哈哈…”李藐将酒樽中的酒水一饮而尽,继续开口:“所以,我今日带给德祖,借德祖之口带给子健公子的,正是另一个能稳住局势的方法!”

  “什么?”杨修一双眼睛瞪大,无比期盼的望向李藐。

  李藐则缓缓的问:“曹魏动荡的源头在何处?”

  “在襄樊局势!”杨修连忙答。

  “再往细了说。”

  “是…”杨修迟疑了一下,再度张口,“是襄樊连战连败、损兵折将后的士气低落…”

  他补充道:“如果仅仅是氏族的反对,自荀令君殒命后,又不是这些氏族第一次反对曹丞相了!以往倒是没什么,可偏偏…这种三军士气低落的时候…曹魏离不开氏族的支持啊!”

  “错了!”李藐直接打断,他又表现出了狂士的一面:“这世上本就没有谁离不开谁?曹丞相奉荀彧为‘吾之子房’,可荀彧死了,曹丞相日子就不过了么?日子照样过!现在曹魏的的症结是在三军士气低落,无心恋战,我等要做的不是向氏族妥协,而是想办法抬高三军将士的士气!”

  “这…谈何容易?”杨修凝着眉。

  李藐大笑:“这简单的很,如今连年战事,大型的迁徒不计其数,其中死了多少男人?又让多少女人沦为寡妇?还有那些不知所踪的男人?那些被敌人俘虏的男人?那些成为敌军降卒的男人,他们的身后又有多少妻女?这些寡妇,这些妻女,正是曹丞相施恩的筹码呀!”

  “若然曹丞相发布政令,将这些‘寡妇’,无论是‘活寡’,还是‘死寡’,让这些女人与原本的父母子女断绝关系,然后分配给手下士卒、“兵户”…论资排辈,论功封赏,人人都能分到一个女子做夫人?妻子亡故的军士则可以再一个,如此一来,三军将士感恩戴德,从军者也会络绎不绝,曹魏军士的士气怎么可能低落?又怎么可能不忠?这一切的难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这…

  李藐的话委实惊到杨修了。

  可杨修是聪明人,他迅速的回过神儿来,他意识到,这方法虽有悖人伦、常理,却无疑是比那向氏族妥协的《九品官人法》更容易唤醒三军、提振士气的手段。

  也是比向氏族妥协,更容易让曹丞相接受的手段!

  人妻…呵呵,曹丞相这些年就是这么过来的呀!

  且…

  考虑到曹丞相手下的兵士那“兵户”、“士人”的身份,他们生下的儿子也会成为军户,如此算来,这等“寡妇”的再分配,更能让曹魏的“兵户”源源不断,一代代都为他曹操的后人效力!

  这…是有百利而只有微不足道害处的政令啊!

  杨修就是太聪明了。

  若是换作别人,一定会觉得李藐的提议太过冒失,太过扯蛋…哪有不征集寡妇意愿,就把她们给再分配出去的道理!

  偏偏杨修太了解曹操了,他意识到。

  这一条…必定会让曹丞相大喜,且即刻下令!

  这不仅解决了现如今三军将士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的难题,更是曹魏“千秋万代”中军士构成的重要基石啊。

  最重要的,是让曹丞相不用低头向那些氏族妥协。

  这个太重要了!

  ——『高…高明啊!』

  杨修表面上云淡风轻,可内心中已是悸动不已,乃至于他握紧酒樽的手,都开始了颤抖,颤的厉害。

  到最后,杨修主动为李藐斟上酒,也主动提及酒樽…敬道:“李先生不光大才…李先生更懂曹丞相的啊”

  “哈哈哈…有李先生辅佐子健公子,明日,我杨修纵是背负下那私自调兵的罪名,于牢狱间也…也能够感怀慰藉啊!李先生必定能助子健公子成就一番王图、一番霸业!只是…修有一事不知?为何…李先生在子桓与子健之间,会选择子健呢?”

  这…

  杨修突如其来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李藐早已准备过的。

  曾几何时,在江陵时…

  这类的问题,关麟与李藐不知道探讨过多少次了?

  …这是“投身”曹魏,现身敌后…绕不开的一个问题。

  “哈哈哈哈——”

  一声爽然的大笑,李藐不加思索,宛若由衷的脱口,“人言我李藐乃狂士,却不知,我平生最敬佩的人乃留侯张良,以满腹才学扶一明主,君臣相得,肝胆相托,建不世之功,立万代之名…而如此君臣际遇,此正我今日之良机啊!”

  “我之所以会选子建公子,是我笃定曹子建终会成为世子之选!这点毋庸置疑!”

  “是因为子健公子的才华?”杨修问。

  “不!”李藐郑重的道:“比起子建公子的才华,丞相一定更看重的是他的仁德啊!因为这是曹丞相最缺乏的东西,这些年曹丞相征战杀伐、鞭挞天下,平定了中原的战乱,手上却也染了太多无辜的鲜血,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诚然,这是一统山河,曹丞相不得不经历的惨痛,却定不是曹丞相所期待的将来!”

  “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人,曹丞相定然希望他百年之后,留下来的是一个有着仁德慈爱之心的继承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天下人看到曹家真正的功业!而论及仁德、慈爱,诸公子中,除了曹冲公子外,子建公子无疑是更适合的那个人…”

  李藐这番话侃侃而出…

  杨修不由得喃喃:

  ——『怪不得,丞相之前会如此看重曹冲公子?原来如此啊!』

  就杨修打算再度开口时。

  “砰”的一声,酒肆的大门推开。

  酒肆之外,一个年轻头戴斗笠的男子正直愣愣的站在那儿。

  他卸去斗笠,那清俊的面庞,儒雅的神态,坚毅的眼神,除了曹子建,还能是谁?

  曹植郑重的道:“植若成事,必全仰赖李先生啊——”

  杨修看到曹植,吓了一跳,他并不知道曹植会来。

  “糟了…”

  当即杨修豁然起身,他不由得冷汗直流,“方才我来时还小心翼翼,生怕校事府尾随,可子健公子若至,校事府必定…必定…”

  一时间,杨修无比紧张。

  校事府是曹操手下监察百官的机构…

  眼睛几乎遍布整个曹魏。

  而如今这个敏感的时节,子健公子两度私自调兵,不可能没有校事府的眼睛盯着。

  这也是杨修心情一下子变得无比紧张的最大原因。

  ——『糟了呀!李先生暴漏给丞相了!』

  反观李藐,他却再度爽朗的大笑,似乎完全没有半分紧张。

  “哈哈哈哈——”

  “李先生怎么还在笑?”杨修的眉头几乎倒竖而起,额头上冷汗直流。

  李藐感慨道:“不怕,不怕…子健公子,德祖公子…方才我提及丞相最看重的是子健公子的仁德与慈爱之心,可丞相之所以久久没有立世子?你们又知道是为何?”

  “还望李先生指教!”曹植拱手。

  李藐压低了声音,却是一字一顿道:“因为子健公子仅仅有一颗赤子之心是不够的,曹魏的世子还必须有实现理想所需要的政治与权谋…”

首节 上一节 414/1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